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屯垦文化是历代屯垦官兵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一种独特文化,其内容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独具特色的可开发旅游资源.石河子的屯垦旅游文化资源家底有多厚?形成屯垦旅游品牌的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2.
屯垦制度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履行国家屯垦戍边使命的根本保障,制度绩效与边疆的安全稳定息息相关。本文以屯垦戍边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屯垦制度任务为出发点,从有效实现戍边政治使命、屯垦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融合,对屯垦制度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完善屯垦制度、有效发展屯垦事业、更好地实现屯垦戍边使命的制度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王震同志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建者,是新中国屯垦戍边的开创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王震同志就提出建立新疆屯垦部队的建议,后来,党中央批准驻疆人民解放军大部集体转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履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使命。高瞻远瞩创建兵团屯垦戍边是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遗产,但历史上的屯垦往往一代而终。王震同志高瞻远瞩,一开始就立足部队长期驻守。他把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  相似文献   

4.
清代伊犁锡伯营在屯戍中将“专意务农”的生产方式、“自耕自食”的经营方式、“永为世产”的土地分配方式、“合作耕种”的劳动形式、“耕九余三”的土地轮耕制度、“分驻屯耘”的空间布局、重视水利带动屯垦等要素有效地结合在一些,形成了独具特色、成效卓著的锡伯营屯垦模式。这个模式不仅带来了锡伯营屯垦的成功,也影响了清代新疆各族、各地的屯垦事业,甚至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史上留下自己光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屯垦戍边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团成立5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屯垦戍边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对屯垦戍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兵团屯垦戍边的目标、内容、管理体制和形式要与这种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以促进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在新的环境下更上一层楼,更好履行屯垦戍边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王震是中国屯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王震率三五九旅在南泥湾进行的屯垦实践创造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新疆和平解放之后,王震作为新疆兵团屯垦事业的主要领导者和参与者,在民族团结、农业生产、多种经营、科技创新、城市建设、教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和积极探索。在王震总结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基础上形成的兵团精神,鼓舞和激励着几代兵团人牢记使命、扎根边疆,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屯垦自古有之。西汉时称屯田是"利施后世,民称圣明"。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曾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有史以来,我国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沼泽滩涂,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仅依靠边疆各族人民自己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一般内地个体农民或农业组织又无力涉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屯垦就成为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就戍边而言,古代屯垦与现代屯垦一样,既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加快边疆发展、繁荣边疆经济的重要力量,又是坚持劳武结合、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和维护边疆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刊自2006年第五期始陆续刊登中南大学副教授宋湘绮等撰写的史学性文学作品《湘军出塞》的部分章节。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军垦第二代的眼光,饱含对第二故乡的情意,叙写湖南人在保卫、开发、建设新疆的漫漫征途上建立的不朽功勋,体会前辈的艰辛,感悟边疆地区的沧桑巨变,从一个侧面解读新疆百年屯垦的历史风云和兵团创业之初的感人细节。编发这部作品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吸取历代屯垦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研究农垦发展史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屯垦自古有之。西汉时称屯田是“利施后世,民称圣明”。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曾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有史以来,我国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沼泽滩涂,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仅依靠边疆各族人民自己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一般内地个体农民或农业组织又无力涉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屯垦就成为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就戍边而言,古代屯垦与现代屯垦一样,既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加快边疆发展、繁荣边疆经济的重要力量,又是坚持劳武结合、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和维护边疆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刊自2006年第五期始陆续刊登中南大学副教授宋湘绮等撰写的史学性文学作品《湘军出塞》的部分章节。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军垦第二代的眼光,饱含对第二故乡的情意,叙写湖南人在保卫、开发、建设新疆的漫漫征途上建立的不朽功勋,体会前辈的艰辛,感悟边疆地区的沧桑巨变,从一个侧面解读新疆百年屯垦的历史风云和兵团创业之初的感人细节。编发这部作品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吸取历代屯垦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研究农垦发展史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珍贵资料。编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屯垦自古有之。西汉时称屯田是“利施后世,民称圣明”。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曾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有史以来,我国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面积的戈壁荒漠、沼泽滩涂,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仅依靠边疆各族人民自己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一般内地个体农民或农业组织又无力涉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屯垦就成为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就戍边而言,古代屯垦与现代屯垦一样,既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加快边疆发展、繁荣边疆经济的重要力量,又是坚持劳武结合、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和维护边疆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刊自2006年第五期始陆续刊登中南大学副教授宋湘绮等撰写的史学性文学作品《湘军出塞》的部分章节。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军垦第二代的眼光,饱含对第二故乡的情意,叙写湖南人在保卫、开发、建设新疆的漫漫征途上建立的不朽功勋,体会前辈的艰辛,感悟边疆地区的沧桑巨变,从一个侧面解读新疆百年屯垦的历史风云和兵团创业之初的感人细节。编发这部作品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吸取历代屯垦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研究农垦发展史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屯垦戍边 新型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集中的平台,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新疆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城市不仅具有一般城市的特征,更加突出兵团屯垦戍边的特征。兵团已初步形成石河子、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北屯市五座城市,农七师天北新区、农十三师大营房区等两个城区。兵团50年的屯垦戍边与30多年屯城戍边的历史发展,充分说明了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城市建设更有利于兵团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