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蛤(Cylinasinensis)俗称黑蛤、蛤蜊等,是我国沿海常见底栖贝类,栖息在沿海滩涂泥滩地带。为了推广青蛤育苗技术,笔者把几年来的育苗经验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一、育苗池的选择青蛤工厂化育苗过程中,幼体发育经过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匍匐幼虫期,然后发育变态成稚贝而进入附着期  相似文献   

2.
青蛤(Cyclina.sinensis)俗称黑蛤、牛眼蛤,是帘蛤科中分布较广的一种埋栖双壳贝类,也是我国南北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近年来,由于对青蛤的过渡捕捞和海区的水质污染,使青蛤的资源量日渐萎缩。要增加青蛤的资源量,开展青蛤的增养殖,苗种是基础。本试验针对青蛤亲贝的控温促熟进行初步研究,可为青蛤的人工育苗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青蛤亲贝于2004年2月26日购于浙江乐清,共计50kg,直接运输到育苗厂。经检查,亲贝壳形完整、无损伤,平均大小为3.50cm×3.61cm,平均体重16.21g,且均为二龄贝。青蛤亲贝的蓄养池有两种:一种…  相似文献   

3.
青蛤(Celina sinensis)俗称黑蛤、牛眼蛤、蛤蜊等。在青蛤育苗过程中,青蛤幼体发育过程经过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匍匐幼虫期,然后变态成稚贝而进入附着期,稚贝在育苗池池底部生活或在附着基上生活。育苗池的底部环境最为恶劣,容易造成污染而引起稚贝的大量死亡。所以贝类育苗的关键是控制好水质,使育苗池的底部清洁而干净,给青蛤稚贝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贝类育苗对水质要求特别高,育苗海水必须经过初步沉淀池,黑暗沉淀池,再经过砂滤才能进入育苗池。有条件的苗场砂滤后的海水还要经过紫外线消毒后才能进入育苗池。如果育苗  相似文献   

4.
青蛤的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蛤[Cyclinasinesis(Gmelin)],俗称黑蛤、羊蹄蛤等,是生活于潮间带的理栖型双壳贝类,为黄渤海常见种。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快,经济价值较高,是颇具发展前途的养殖贝类。为促进青蛤养殖业的发展,笔者将青蛤的育苗技术介绍如下。1半人工育苗半人工育苗是指在室外土池(或滩涂)对亲贝蓄养、育肥,育肥后期在室内进行强化培育,然后在室内进行亲贝的人工催产,人为控制条件孵化受精卵,培养浮游幼虫至出现眼点或附着变态后,再将幼虫从室内水泥地移到室外土地中进行稚贝的培育。1.1受精卵的获取这一育苗过程室内工作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青蛤工厂化育苗,高产技术关键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自然发育成熟的亲贝和促熟强化培养的亲贝,催产率可达100%;水温26~29℃时,受精率达88%~93%左右;受精卵密度30~35个/ml,孵化率达82%~90%,D形幼虫培养密度6~11个/ml,5~6d,附着变态.用250~300目筛绢过滤海泥,附着率达80%~82%.工厂化育苗.对亲贝选择,育苗密度,饵料供应,选优培养,"倒池"扩苗和附着基选用,作了重点说明.在150个育苗池内,每池规格45 m3水体(7.5m×4.0m×1.5m),平均池育苗量19.35 kg,共培育出80~200万粒/kg的稚贝2902.50 kg.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蛤仔是我国单种产量最高的养殖贝类.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对菲律宾蛤仔室内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的亲贝选择、运输、处理、采卵、孵化、浮游幼体培育、变态期管理、稚贝培育管理、饵料种类选择与投喂以及水质调控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青蛤俗称蛤蜊、圆蛤,是我国南北习见的经济贝类,生活于沿海泥沙滩中.浙江省青蛤养殖面积5万余亩,年产量约4.5万吨,青蛤已成为当地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过去青蛤苗种大多采捕于自然海区,随着其自然资源的衰退,青蛤苗种日趋紧张,为此,浙江省温岭等地积极开展青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系统掌握青蛤全人工育苗技术,并进行了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青蛤工厂化育苗工艺规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于业绍  周琳 《海洋渔业》2000,22(3):128-128,125
<正> 青蛤为暖水性种,生活在沿海潮间带泥砂滩中,是重要的经济贝类。近几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加上人为的滥采酷捕,青蛤资源急剧下降。1993~1999年,我们在辽宁省大连登沙河育苗场、江苏省启东盐场育苗场和徐圩盐场进行了青蛤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和推广,取得一定的成果。 青蛤工厂化育苗是在自然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包括亲贝催产、采卵、受精、孵化、幼虫  相似文献   

9.
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俗称蛤蜊、黑蛤,为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养殖贝类之一,市场需求量大,并可出口创汇.浙江省乐清市青蛤养殖历史悠久,但苗种来源基本依赖于江苏等外省的自然苗,而自然苗种因受气候、水文等条件影响,丰歉不定,加上近年来自然海区苗种被滥采酷捕,青蛤资源衰竭,养殖苗源日趋匮乏,从而严重阻碍了青蛤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弥补自然苗种资源的不足,笔者于2003至2004年在乐清市成功开展了青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并进行了规模化生产,现将相关技术工艺总结如下,青蛤工厂化育苗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青蛤养殖生产所需苗种,在借鉴泥蚶生产性育苗技术基础上,重点突破了青蛤亲贝强化培育与人工催产技术,幼虫饵料单胞藻培育技术,青蛤苗种中间培育与清涂除害技术,系统掌握生产性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实现了青蛤苗种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5年累计培育平均壳高2mm的稚贝74.574亿粒,经中间培育后出池商品仔贝49.842亿粒,中间培育成活率达到66.84%。生产性育苗净利润163.82万元,中间培育总利润776万元,平均每平方千米获利15 089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