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3年下半年起,受国际茧丝供求关系的影响,全国蚕桑业大气候好转,我省蚕桑业亦有起色,2004年茧价稳中有升,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按目前的发展态势,2005年蚕桑形势看好,估计鲜茧价格会保持在每公斤14元以上;我省桑园面积在2004年0.53万公顷的基础上增加667公顷~1333公顷。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省内行业机制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2.
汪雪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180-180,236
祁门地区蚕桑业历史久远,蚕作安全、蚕茧单产高、茧质好。与传统农业种植相比,良田种桑蚕农增收效果显著。借鉴江浙等蚕桑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发展本区蚕桑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充分利用桑园秋冬季土地资源和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合理进行桑园夹套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对稳定蚕桑产业增加茧农收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茧价降低时,可通过降低成本,依托厂家、政策倾斜保障农民利益,维护蚕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蚕桑产业是楚雄市东瓜镇的传统产业,是一个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的优势产业。从2001年起,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镇情,把发展蚕桑业作为该镇的主要产业来抓。到2010年底,全镇有桑园面积297 hm2,投产面积290.9 hm2,全年发放蚕种6 600张,产茧202 t,产值603万元,蚕桑产业已成为该镇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笔者分析了榆林地区发展蚕桑业的可行性与优势及其水保、生态、经济效益,提出榆林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蚕桑业.  相似文献   

7.
上虞地处杭州湾南岸,气候温暖湿润,降雨量适中,适宜栽桑养蚕。蚕桑业作为一项古老产业,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1994年是上虞市养蚕数最多,产量、产值最高的年份:该年饲养蚕种80000张,产茧3200吨,产值7000多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8%。由于土地、劳动力、茧价等原因蚕桑业逐步萎缩,但不管如何,栽桑养蚕还是一项农民致富的产业,目前上虞市尚有桑园面积793公顷、8个养蚕乡镇及5000多养蚕户。蚕桑业的影响因素除上述原因外,桑园病虫害的危害也左右着蚕茧的产量及效益,下面来分析一下上虞市桑园害虫的发生情况及趋势。上虞市主要害虫有桑天牛、桑螟、桑毛虫、桑尺蠖、野蚕、桑蓟马、红蜘蛛、桑瘿蚊、桑叶虫等20几种。桑园虫害每年都不同程度发生,只是发生的种类和危害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蚕业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逐渐变为一种较为尴尬的位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较低,农户风险较高使得我国的蚕桑产业发展陷入停滞的状态,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甚至出现了蚕桑业逐渐下滑的情况。为了更好的提升蚕桑业发展的速度,提升蚕业的综合效益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发展新型蚕桑业产业化的模式,从而更好的保障农户的收益,促进我做蚕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皖西南项目"和"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槎水镇的蚕桑业近几年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根据蚕业发展的需要,槎水镇成立了蚕桑专业协会,协会有力地促进了槎水镇蚕桑产业发展,使槎水镇成为安徽省产茧第一大镇。  相似文献   

10.
推行方针目标管理,为泰安市郊区丝绸公司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1993年,该区桑园面积发展到1.34万亩、产茧138.7万公斤、蚕茧收购总值1443万元,分别是1987年的9.6倍,11.5倍和30.1倍,利税总额由1987年的670元跃增至215.99万元。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丝绸系统“双文明先进单位”;1992年取得全省综合茧质第一名,1993年取得省丝绸行业经济效益排头兵企业第三名。这家丝绸公司推行目标管理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蚕桑业发展迅速,逐渐朝着专业化、集成化化的方向发展,其种植面积也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桑树的病虫害问题也随之而来,并愈演愈烈,这无疑给蚕桑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降低病虫害给蚕桑业带来的损失,针对广西隆林县遇到的病虫害问题,提出了桑树病虫害的联防联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蚕桑业是我国加人WTO后的优势产业,栽桑养蚕是一项资源可以再生,具有经济与生态双重效应,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产业。因此,山东省蚕桑业要抓住入世后的发展机遇,加快标准化建设的步伐,推动山东省蚕桑业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山东省蚕桑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桑蚕业标准化是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过渡的前提,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是桑蚕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因此,近年来,山东省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同时,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先后制订颁布了农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400多个,进一步加快了山…  相似文献   

13.
回顾陆良县蚕桑业发展取得的成绩,除自然条件优越、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外,还有措施过硬,科学栽桑养蚕,发展基地,以点带面,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加强科技培训,主抓茧质、单产、公顷桑效益,使产量、产值、效益同步增长。2010年底新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山东蚕桑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我省蚕桑产业面临的问题,研究提出蚕桑产业的根本出路:以推进蚕桑产业化为抓手,创新与完善蚕桑业社会化服务,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矛盾,建立适合不同区域发展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5.
<正>蚕桑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蚕桑生产机械装备蚕桑业,改善蚕桑业的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蚕桑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实际上,在我国蚕桑机械化一直都是各级政府、行业内各方面关注的重点。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伴随着大搞技术改革的浪潮就已经广泛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放养柞蚕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由种茧质量、制种技术、放养技术和环境条件等多种综合因素决定的。从目前柞蚕生产情况来看,影响柞蚕丰产丰收的主要因素是种茧质量问题。为利于柞蚕生产,使养蚕农户确实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现就柞蚕种茧生产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种茧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蚕种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质量和单位茧产出比直接影响一个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和信誉。繁育蚕种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和制种量。千克茧制种量是衡量蚕种制种成绩好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从而决定制种者的经济效益。它包括原蚕催青、原种用桑、原蚕饲育、蚕病防治、熟蚕上簇、采茧、收茧以及后期管理、制种技术操作等一系列环节,因此,要把握好各个关键节点和技术指标的实现,从而提高千克茧制种量,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张炜 《甘肃农业》2012,(8):32-33
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分析县乡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促进县乡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实现"稳粮增收奔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推进县乡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的问题㈠农业科技自身的特点制约农业生产是一项风险性较大的弱势产业,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而经济效益低。农业技  相似文献   

19.
<正>蚕桑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蚕桑生产机械装备蚕桑业,改善蚕桑业的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蚕桑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实际上,在我国蚕桑机械化一直都是各级政府、行业内各方面关注的重点。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伴随着大搞技术改革的浪潮就已经广泛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八十代兴起的小蚕共育技术,给蚕桑业带来了新的飞越,这种将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到一起饲养的方式,不论是丝茧育还是种茧育,品质的稳定和数量的上升充分表现出该技术的成熟和具有的推广价值,其明显的省工省时,便利的消毒防病,充分围绕养好"小蚕七分收"为重点,能有效的增加蚕农的收入,提高种场的经济效益,因而,联系我场原蚕区的实际情况,蚕室条件、养蚕水平、周围环境以及人力资源不一,试行了小蚕共育的技术在原蚕区的推广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