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是北方地区马铃薯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幼虫在马铃薯叶背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形成许多平行透明的条纹,被害叶多呈褐色,严重时整株枯死。近年来该虫为害十分猖獗,造成马铃薯大幅减产,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为了弄清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在陕西清涧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气候环境、品种的关系,2006~2008年,笔者对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进行了罩笼饲养,并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应用于生产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瓢虫,又叫二十八星瓢虫。其成虫和幼虫都可以危害叶肉和果实(茄子等)。幼虫危害严重,主要在叶背面啃食叶肉,被害叶片表皮形成许多有规则的半透明的条网纹或圆孔,后成褐色斑痕;严重时,植株仅剩叶脉或残茎,远看似一片黄褐色铁锈。马铃薯瓢虫一般发生时,造成...  相似文献   

3.
1二十八星瓢虫发生特征
  二十八星,植食瓢虫,地分南北,虫有两种。
  茄子土豆,为害严重,成虫幼虫,叶背着生。
  凹纹平行,规则透明,果实破裂,组织僵硬。
  注:二十八星瓢虫属鞘翅目瓢甲科,为植食性瓢虫,主要包括茄二十八星瓢虫和马铃薯瓢虫2种,寄主作物有茄子、番茄、青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及黄瓜等葫芦科蔬菜,此外,还可为害豆类、酸浆、白菜等作物,其中以茄子、马铃薯等受害较重。茄二十八星瓢虫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为害严重,而马铃薯瓢虫则以北方较为严重。2种瓢虫均以成虫和幼虫为害,初孵幼虫群居于叶背啃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许多平行半透明的凹纹。成虫和幼虫均可将叶片吃成穿孔,严重时叶片只剩粗大的叶脉,受害叶片干枯、变褐,全株死亡。此外,还可为害嫩茎、花瓣、萼片、果实等,茄果、瓜条被啃食处常常破裂,组织变僵、粗糙,有苦味,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4.
以茄二十八星为试材,采用5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江汉平原地区茄二十八星瓢虫不同虫态在马铃薯、茄子、黄瓜、辣椒、番茄以及龙葵等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生时间及发生数量。结果表明:茄二十八星瓢虫在江汉平原发生时间是从4月初至10月底,最早在发生马铃薯上,最晚发生在龙葵上。在龙葵和茄子上发生数量较大,其次是马铃薯和番茄,在其它寄主植物上只有成虫发生。  相似文献   

5.
不同杀虫剂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Fabricius)],俗称酸浆瓢虫,是为害茄子、马铃薯、番茄等茄科蔬菜的重要害虫,以茄子受害最重,还为害瓜类和豆类作物。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栽培的迅速发展,茄子已成为保护地栽培的重要蔬菜之一,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加之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增加,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发生有加重的趋势。笔者于2001年进行了不同杀虫剂防治该虫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蔬菜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瓢虫,又名二十八星瓢虫,属昆虫纲、鞘翅目、多食亚目、瓢虫科,主要危害马铃薯、茄子、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作物,尤以马铃薯虫量最多,危害最重,危害期最长,成虫和幼虫均有危害性,取食幼嫩叶片,多虫区域和受害重的叶片提前干枯,使马铃薯、茄子等蔬菜作物的正常生长及经济产量受到很大的影响。2003年以来,我们对该虫进行了系统的监测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其活动规律与习性,为该害虫的田间识别、防治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一.调查方法1.大田走点观测2003-2006年,每年4月中旬至马铃薯瓢虫第1代卵孵化期间,在彭阳县白阳镇川水地选择5~10块马铃薯、茄子、辣椒等蔬菜作物种植田块,逐日调查越冬代成虫。产卵前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执中 《蔬菜》2002,(11):28-28,27
俗称“花大姐”、“胖小”的瓢虫中,只有两种为害马铃薯和茄科蔬菜,即马铃薯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近年来这2种瓢虫在辽北地区普遍发生,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逐年严重。为此笔者对两种瓢虫的形态、发生规律、为害表现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便在生产中及时发现及时防治,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一、形态特征1.马铃薯瓢虫 成虫体长7~8mm,半球形,赤褐色,体背密生短毛,并有白色反光。前胸背板中央有一个较大的剑状纹,两侧各有2个黑色小斑(有时合并成1个)。两鞘翅各有14个黑色斑,鞘翅基部3个黑斑后面的4个斑不在一条直线上,…  相似文献   

8.
张盼 《上海蔬菜》2014,(5):51-52
<正>茄二十八星瓢虫,俗称酸浆瓢虫,是危害茄子、马铃薯、番茄等茄科蔬菜的重要害虫。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栽培的迅速发展,茄子已成为淮安地区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加之茄子种植面积的扩大,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发生有加重趋势。从2010年开始我们系统观察茄二十八星瓢虫发生的情况,基本掌握了其在淮安地区发生危害规律,总结出1套准确可靠的预测预报方法,并结合药剂防效试验,提出了适合淮安地区的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现将淮安  相似文献   

9.
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 opunctata(Fabricius)是江苏地区茄子上的主要害虫。1996年以来,随着江苏响水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茄科蔬菜面积也越来越大,2008年已达667hm^2,但历年都受到茄二十八星瓢虫不同程度的为害,轻则减产,重则绝收。为了摸清茄二十八星瓢虫在当地的发生规律,从2005年春至2008年,经过3年田间调查和研究,找出了有效的综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马铃薯已成为陕西佳县农作物主导产业之首,近年来地膜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耕作技术较为粗放,农民不重视病虫害的防治,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已成为薯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生产实践,总结推广了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明显。1形态特征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成虫体长7~8 mm,赤褐色,体表有黄褐色细毛。前胸背板前缘凹陷,中央有一较大的剑状斑纹,两侧各有2个黑色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是北方地区马铃薯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幼虫在马铃薯叶背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形成许多平行透明的条纹,被害叶多呈褐色,严重时整株枯死.近年来该虫为害十分猖獗,造成马铃薯大幅减产,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为了弄清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在陕西清涧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气候环境、品种的关系,2006~2008年,笔者对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进行了罩笼饲养,并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应用于生产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马铃薯瓢虫在湖北省有分布,但武汉地区多年来未发现该虫发生为害。根据实地调查,武汉市2021年春季马铃薯瓢虫呈大发生趋势,了解马铃薯瓢虫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利于进行针对性防治。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Motschulsky)]别名大二十八星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与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Fabricius)]均为植食性瓢虫,二者常混合发生,不仅形态习性相似,取食寄主、为害症状也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3.
茄二十八星瓢虫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二十八星瓢虫属鞘翅目瓢甲科,别名酸浆瓢虫,俗称"花大姐",寄主作物有茄子、番茄、青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及黄瓜等葫芦科蔬菜,此外还可为害豆类、酸浆、白菜等作物,其中以茄子受害较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发生量较大,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14.
李兆防 《中国蔬菜》2009,1(10):55-58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的毒力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减弱。施药后24 h和48 h,0.3 %印楝素乳油(EC)对1~2龄期幼虫的LC50都小于0.2 mg·L-1,对3~4龄期幼虫的LC50都小于1.0 mg·L-1,成虫对印楝素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施药后24 h LC50为2.122 7 mg·L-1。田间试验结果显示:0.3 %印楝素EC 400~800倍液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幼虫药后7 d的防效达91.17 %以上,400~600倍液对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药后7 d的防效达81.20 %以上,在生产上防治幼虫时建议使用浓度为600~800倍液,防治成虫时建议使用浓度为400~600倍液。  相似文献   

15.
以从湖北宜昌、襄阳、荆州、广东东莞、安徽安庆5个地区采集得到的52份土样为试材,分别采用温度筛选法、镜检法、PCR-RFLP法和SDS-PAGE等方法,分离了土壤中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并鉴定了分离出的Bt菌株的基因型,通过茄二十八星瓢虫二龄幼虫的室内杀虫试验测定分离株的杀虫活性,同时分析了部分Bt菌株的伴孢晶体蛋白,以期挖掘新的Bt菌株资源,筛选出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具有高毒力的Bt菌株.结果 表明:分离得到10株含cry3基因的菌株,3株含cry7基因的菌株和2株含cry8基因的菌株,得到1株对茄二十八星瓢虫二龄幼虫有高毒力的Bt菌株,当其伴孢晶体悬浮液的浓度在40 mg·mL-1时,校正死亡率最高可达40.42%;发现YC-2-20、GD-4-1均表达分子量约为67 kDa的晶体蛋白;GD-5-7表达分子量约为130 kDa和80 kDa的晶体蛋白;YC-12-6表达分子量约为130 kDa和70 kDa的晶体蛋白.试验筛选出的Bt菌株为农业生产中茄二十八星瓢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可应用的菌株及基因资源,同时对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Motschulsky),属鞘翅目瓢虫科昆虫,主要分布于我
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中、华南等地。为害严重的
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长江以北地区,
为害对象包括瓜类、豆类、茄果类(彩色图版1、2)等
重要蔬菜。寄主植物包括十多个科近30 个种。  相似文献   

17.
二十八星飘虫、又名豆辨虫、属昆虫纲鞘翅目飘虫(甲)科。成虫体长5.5——5.60毫米、半球形、黄褐色翅鞘上有28个黑点、卵长约1.2毫米、炮弹形、初产时为鲜黄色后变褐色、幼虫体长约7毫米,白色,前胸背面着生4个枝刺,其余各生6个枝刺,蛹长约5.5毫米,白色,背面有黑色斑纹。主食茄子,西红柿、马铃薯、烟叶等茄科作物。经我们多年观察,每年从4月至9月发生2代。成虫和幼虫多数集中,少数分散,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残留上表皮,呈褐色破麻布状,直至枯死。大发生时期还杂食辣椒、四季豆、黄瓜、玉米等。据我市团堡区供销社杨光栋反映,1985年团堡区发现一片烟叶上有81头瓢虫为害。  相似文献   

18.
澳洲瓢虫和大红瓢虫主要生物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比较了澳洲瓢虫和大红瓢虫各虫态发育速度,前者比后快3.7~26.5天/代。年发代数:澳洲瓢虫(10代)比大红瓢虫(4代)多6代。一生产卵量:前者比后者多33粒;卵的孵化率亦高32.9%;全年有效利用期长4个月左右。在同一区域内,由于大红瓢虫畏强光,怕高温和低温等抗逆力差,因而群落的组建和种群的竞争力不及澳洲瓢虫,控制吹绵蚧的效果和占领的地理范围亦比澳洲瓢虫要差和窄。  相似文献   

19.
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 opunctata(Fabricius)是江苏地区茄子上的主要害虫。1996年以来,随着江苏响水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茄科蔬菜面积也越来越大,2008年已达667hm2,但历年都受到茄二十八星瓢虫不同程度的为害,轻则减产,重则绝收。为了摸清茄二十八星瓢虫在当地的发生规律,从2005年春至2008年,经过3年田间调查和研究,找出了有效的综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沿海地区茄二十八星瓢虫发生规律与综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 opunctata (Fahricius)是江苏地区茄子上的主要害虫.1996年以来,随着江苏响水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茄科蔬菜面积也越来越大,2008年已达667 hm2,但历年都受到茄二十八星瓢虫不同程度的为害,轻则减产,重则绝收.为了摸清茄二十八星瓢虫在当地的发生规律,从2005年春至2008年,经过3年田间调查和研究,找出了有效的综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