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不同腐解剂对麦秸秆腐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瑞莱特菌系中分离筛选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组建TZ和RES 2个复合菌系,利用2个复合菌系、瑞莱特菌系作为外加菌剂对小麦秸秆进行腐熟,研究3种菌系对小麦秸秆腐解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腐解剂,秸秆的腐解温度、粗纤维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相近;腐熟60 d后,未加菌剂的粗纤维及有机质含量最低分别为55.2%和86.7%,说明外加此3种腐解剂不能促进秸秆腐熟,秸秆腐熟主要依赖其自身含有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置3种秸秆腐熟剂催腐及使用效果试验,评价不同种类腐熟剂的使用效果,为上饶县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瑞莱特微生物催腐剂在甘蔗叶中的腐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腐剂腐熟试验通过引进特殊发酵剂,并配以适当的方法(如在每层蔗叶上加入少量细土,以增加水分的保持量),筛选出了瑞莱特微生物催腐剂,为甘蔗叶催腐剂腐熟还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钵培养法,研究了旱作覆膜耕作条件下,小麦、玉米秸秆添加腐解剂还田腐解120d时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各处理微生物量碳氮表现出一定的规律,玉米秸秆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均大于小麦秸秆,土壤微生物量氮则均小于后者,这与秸秆C/N的大小一致;小麦秸秆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变化特点为先增加后减小,土壤微生物量氮呈现两次增减交替的变化;玉米秸秆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则变化情况较为复杂,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再增;不同腐解剂对小麦、玉米秸秆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增加效果一致表现为:F2F3F1,即添加微生物腐秆剂效果最好,"满园春"生物发酵剂次之,最后为有机废物发酵菌曲.  相似文献   

5.
不同载体催腐剂应用于秸秆还田的微生物区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环境中分离得到降解纤维素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将其制成具有协同作用的不同载体的降解纤维素复合菌剂—水剂和粉剂。设计不同处理,研究其在小麦秸秆还田后不同时间内各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了秸秆催腐复合菌剂的处理比不添加秸秆催腐复合菌剂的对照更有利于小麦秸秆还田过程中各类微生物的生长,粉剂对小麦秸秆还田过程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的增加作用优于水剂,而水剂中的施用量90 L/hm2优于30 L/hm2,粉剂的施用量30 kg/hm2优于90 kg/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3种秸秆腐熟剂催腐试验,评价不同种类腐熟剂的使用效果,为提高秸秆还田率,改良土壤,提升土壤有机质,科学利用秸秆提供技术支持。试验表明:在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秸秆腐熟剂可显著加快秸秆腐烂速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5.2 g/kg,改良土壤结构,增产339.60~819.30 kg/hm2,增加效益882.96~2 130.18元/hm2。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不同秸秆催腐剂,以期为高效利用秸秆还田提供依据,研究了在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5个不同处理的秸秆催腐剂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得出:不同秸秆催腐剂处理后,齐穗期总苗数和株高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除碳酸氢铵处理外,分蘖成穗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有机废物发酵菌曲处理的产量表现较高,其它处理的产量均比对照低;返青期新发白根数多少可间接反应水稻最后的产量水平,可作为评价秸秆催腐剂效应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6种市售促腐剂降解水稻秸秆的效果,并探究在不同促腐剂中添加固氮蓝藻是否有利于水稻秸秆腐解,为加快还田过程中秸秆腐解速率及推动秸秆的合理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平板培养法,设14组处理,分别为不加菌剂(CK0)、添加固氮蓝藻(CK1)、6种促腐剂及与其对应的添加固氮蓝藻处理,在培养箱中连续培养35 d,每7 d测定一次秸秆失重率、纤维素酶活性、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并记录秸秆颜色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秸秆颜色逐渐加深。6种促腐剂均能促进水稻秸秆的腐解,培养至第35 d时,配施豫启富秸秆发酵菌并添加固氮蓝藻(QF+L)处理的秸秆失重率最高,达30.09%,较单独配施豫启富秸秆发酵菌(QF)处理提高13.23%(绝对值),其次为配施周天秸秆腐熟剂并添加固氮蓝藻(ZT+L)和配施益加益粪便除臭发酵菌液并添加固氮蓝藻(YJY+L)处理,失重率分别为29.00%和28.87%,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QF+L处理的纤维素酶活性和半纤维素降解率也在培养第35 d时达最高值,分别为27.41 U和28.99%。培养至第35 d时,YJY+L处理的纤维素降解率达最高,为32.19%,且YJY+L处理的纤维素降解率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均高于单独配施益加益粪便除臭发酵菌液(YJY)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失重率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即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是导致水稻秸秆失重率上升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平板培养过程中豫启富秸秆发酵菌和益加益粪便除臭发酵菌液是较好的促腐剂,且添加固氮蓝藻能促进促腐剂腐解水稻秸秆。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速秸秆还田,定远县在小麦生产上开展了秸秆切碎覆盖催腐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结果表明,秸秆催腐覆盖还田可以改善小麦经济性状,增加小麦产量,还能改善土壤,提高地力,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化肥用量,增强土壤保墒保肥能力,实现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秸秆腐熟剂对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为了解本研究室于常温下筛选研制的秸秆腐熟剂在土壤中的施用效果,通过盆钵模拟培养试验,设置腐熟剂的不同施用方式(单独施用腐熟剂、配施葡萄糖、配施尿素、配施尿素与葡萄糖),研究小麦秸秆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养分含量变化,为该秸秆腐熟剂的产品化及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以不同施用方式进入土壤后,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活性相应发生显著变化,AWCD、Shannon多样性指数(H)、物种丰富度(S)均增大,早期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加,腐熟剂与尿素的配合施用使土壤的基础呼吸和微生物代谢熵显著下降(P<0.05);腐熟剂施用加快了小麦秸秆的腐解速度,腐熟剂施用90d后,土壤中全磷、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腐熟剂与尿素的配合施用增幅显著(P<0.05)。在秸秆还田时,施用腐熟剂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与多样性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腐熟剂与尿素配合施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方新  王志学  于淼  吴红艳  冯健  宗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69-15670
[目的]以使用秸秆降解专用菌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理化性质、微生物及酶活变化。[方法]观测不同时期土壤真菌变化,测定哈茨木霉的定殖率以及栽培前后土壤养分、酶活变化。[结果]使用秸秆降解专用菌后土壤中哈茨木霉有效菌数明显增加,有效改善土壤养分,明显提高碱性磷酸酶和脲酶含量。[结论]秸秆降解专用菌能促进作物对土壤中磷素、氮素的吸收和利用,并且能提高哈茨木霉定殖率,促进秸秆较快降解,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水稻秸秆在好氧厌氧两相发酵工艺中降解率,采用好氧水解阶段添加不同菌剂方法提高好氧产酸相纤维素降解率。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中木霉和黑曲霉混菌组较单一菌种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更高,水解效果更好。其中木霉黑曲霉混菌曝气组,总酶活最高,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效果最好,累积产甲烷量最高,TS产气量最高达到438.57 m L·g-1。由此可见,木霉、黑曲霉混菌并同时曝气供气方式能显著提高水稻秸秆固体有机物降解利用率,促进秸秆生物质转化为沼气。  相似文献   

13.
不同青贮方式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共设置地上青贮、地下青贮、青贮堆3个处理,发酵60 d后,开窖取样。对不同方式处理的苜蓿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青贮饲料营养成分保存较好,感官得分最高,为16分;青贮堆苜蓿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p H、氨态氮占总氮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为4.71、9.15%;地上青贮饲料营养体外消化率较高,与地下青贮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发酵品质、体外消化率,认为规模化生产中,最佳的方式为地上青贮。  相似文献   

14.
为得到高纤维素酶活的菌株袁采用离子束诱变和60Co 诱变袁对绿色木霉M100726进行诱变育种袁得到菌株R16-1袁其CMCase 酶活比出发菌株M100726提高46.5%曰研究了用绿色木霉R16-1与黑曲霉配制的腐熟剂对水稻秸秆的腐熟能力袁结果表明袁与空白对照相比袁该腐熟剂能显著促进霉菌的定殖与扩繁袁加速秸秆的腐熟袁秸秆C/N尧断裂拉力尧残留率均有显著差异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氮肥用量、有机无机配合和添加秸秆腐熟剂对秸秆氮当季有效性、后效及去向的影响,为桔秆还田条件下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采用盆栽试验连续种植一季冬小麦和两茬玉米,研究~(15N)标记玉米秸秆(~(15)N-秸秆)氮的生物有效性和对土壤氮库的贡献试验推荐施氮量210kg N·hm~(-2),约0.1 g N·kg-1土,桔秆粉碎后按3.0 g·kg~(-1)土掺入每盆中设4个氮水平:不施氮;100%化肥氮;80%化肥氮;有机无机配施(80%化肥氮+20%腐熟猪粪氮)。各施氮水平下设添加和不添加桔秆腐熟剂2种情况,腐熟剂用量为0.1 g·kg~(-1)土。【结果】冬小麦吸氮量来自~(15)N-秸秆氮的比例(%Ndfs)为6.30%-14.25%,施氮比不施氮减少%Ndfs,有机无机配施比单施氨肥提高%Ndfs,添加腐熟剂不影响冬小麦的%Ndfs。第一茬和第二茬玉米吸收氮的%Ndfs分别为1.13%-3.73%和1.67%-5.97%,不施氮高于施氮处理,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添加腐熟剂降低%Ndfs冬小麦对~(15)N-桔秆氮的当季利用率为7.14%-10.2%。第一茬玉米和第二茬玉米对残留~(15)N-桔秆的利用率分别为3.75%-5.51%和2.28%-3.18%。三茬后作物对~(15)N-桔秆氮的利用率为13.13%-18.60%,土壤残留率55.63%-69.16%,损失率17.26%-26.09%。三茬中施氮比不施氮提高~(15)N-秸秆氮的利用率,不同氮肥管理不影响当季利用率和第二茬后效,氮肥减量(80%推荐氮)降低~(15)N-桔秆氮第一茬后效和总利用率,但若配施有机肥则提高利用率添加腐熟剂提高~(15)N-秸秆氮当季、第一茬玉米和三茬总利用率,降残留率和损失率。冬小麦和两茬玉米收获后土壤矿质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变化较大,但其来源于~(15)N-桔秆氮的比例都小于3%,施氮处理的影响不明显,而添加腐熟剂增加冬小麦和第一茬玉米收获后土壤矿质氟%Ndfs,减少土壤微生物量氮%Ndfs,不影响第二茬玉米收获后土壤矿质氮和微生物量氮%Ndfs。三茬收获后残留的~(15)N-桔秆氮中矿质氮和微生物量氮也小于3%,说明残留在土壤中的~(15)N-桔秆氮主要以有机态氮存在【结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化肥氮与有机肥氮配施并结合施用桔秆腐熟剂是提高桔秆氮素转化和有效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2种土源(黑龙江省弱酸性土和山西省弱碱性土)进行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试验。以玉米秸秆还田为对照组(A组),研究了秸秆还田并施微生物复合菌剂(B组)在发酵过程中土壤营养的变化,秸秆腐熟程度以及玉米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同等管理条件下,不论酸性土或碱性土,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施用腐熟剂后,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等养分含量均有所增加。玉米秸秆在微生物复合菌剂作用下可加速其腐解和养分释放,同时能明显改善玉米农艺性状和增产。  相似文献   

17.
绿色木霉-M1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用廉价基质生产纤维素酶,对绿色木霉-M1利用稻草和麸皮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较优条件为培养温度28℃,料液比为1∶2.5,氮源浓度1.5%,稻草和麸皮比例为7∶3;在此条件下,接种10%液态种子进行培养,酶活力在0~60 h逐渐上升,60~72 h缓慢下降,72 h后酶活重新上升,108 h酶活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温度与微生物制剂对小麦秸秆腐解及土壤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和添加微生物制剂条件下,小麦秸秆腐解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碳、氮含量的影响,为评价秸秆还田措施补充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肥力的贡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模拟恒温培养方法,于15和20 ℃条件下,在装有127.5 g风干土样的培养盆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秸秆(0.961,0 g/盆)和微生物制剂(2.88,0.961,0 mg/盆),后培养75 d,测定秸秆腐解期间CO2释放量及腐解后土壤中不同形态碳、氮的含量。【结果】温度对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影响较大,而微生物制剂未表现出作用效果。经75 d腐解培养后,添加秸秆与对照相比,15 ℃下秸秆CO2-C的净累积释放量较20 ℃下低37.1%,而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净增量分别增加了260%和949%;同时,15 ℃下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较20 ℃下降低了100%和18.4%,微生物量氮提高了262%。【结论】较低的温度有利于秸秆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氮的截留和保蓄,而较高的温度会加速秸秆有机碳向无机碳转化,同时微生物制剂在本研究的水热条件下未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绿色木霉、酵母、植物乳秆菌和纤维素单胞菌分别进行液体和固体培养,然后,按一定比例配合,制成秸秆微生物发酵剂。以玉米秸秆材和小麦秸秆粉的混合物为底物,31℃,发酵5天,测得粗蛋白增加了1.5倍,粗纤维转化率达41.6%,并具有酸、甜和醇香味,增加了畜禽适口性,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木屑基质化腐熟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寻找适合苗木生长的轻型基质材料。[方法]在木屑基质中添加不同氰源、不同微生物菌剂进行腐熟发酵试验,分析木屑基质理化性质的变化及有机质分解状况。[结果]腐熟后木屑易分解的有机质大部分分解,添加鸡粪为氮源的处理有机质含量由81.25%降到23.86%;C/N比降低,除添加尿素为氮源的处理外,其他处理均由初始的30:1降为15:1以下;理化性质有所改善,阳离子代换量增加。木屑基质在前5周腐熟速度最快,随后进入发酵速度相对缓慢的后熟阶段。添加鸡粪为氮源腐熟效果最好,不同的微生物菌剂对木屑腐熟效果影响不显著。室温对木屑基质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影响不显著。[结论]以酵素菌为微生物菌剂、鸡粪为氮源的腐熟效果较好,理化性质优良,腐熟彻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