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中,时常由于农民储粮方法不科学,导致稻谷发霉和遭虫害现象发生。如何安全储粮减少损失呢 ?一般而言,储藏粳型稻谷比籼型稻谷难,储藏早稻谷比晚稻谷难。早、中稻谷于夏末秋初进仓储藏,此时气温虽已开始下降,但谷温仍相当高,容易引起发热、霉变和生虫。为防止这些现象发生,宜采取下列措施。   一、充分干燥 稻谷在贮藏前必须达到安全水分标准后才能进仓储藏,其主要目的是有效地控制种子内部的生理活动、微生物的繁殖和仓虫蛹类的孽生。当稻谷水分超过 17.5%时,呼吸就非常旺盛,霉菌加速繁育,很快会引起发热霉变。安全水分…  相似文献   

2.
谈如何减少农村储粮损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省是农业大省,稻谷是我省的大宗农产品,仅稻谷(早、中、晚稻)的年产量就高达175亿公斤,除满足省内消费外,每年还可向外提供50亿公斤左右的商品粮。粮食增产是好事,同时也给粮食储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么多的粮食,国库储粮仅占少量,有近四分之三的粮食掌握在农民手中,农户储粮条件差,技术落后,粮食在储藏期间的损失相当严重。据有关报道,农户储粮损失率在5-10%。我省曾调查17个县市区147个乡镇的357户农户,储粮平均损失率为4,37%。  相似文献   

3.
谈如何减少农村储粮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是农业大省,稻谷是我省的大宗农产品,仅稻谷 (早、中、晚稻 )的年产量就高达 175亿公斤,除满足省内消费外,每年还可向外提供 50亿公斤左右的商品粮。粮食增产是好事,同时也给粮食储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么多的粮食,国库储粮仅占少量,有近四分之三的粮食掌握在农民手中,农户储粮条件差,技术落后,粮食在储藏期间的损失相当严重。据有关报道,农户储粮损失率在 5~ 10%。我省曾调查 17个县市区 147个乡镇的 357户农户,储粮平均损失率为 4.37%。保管好粮食,减少损耗,使农业真正丰产又丰收,农民增产又增收,关系到…  相似文献   

4.
选取中储粮辽宁分公司三个直属库,通过在储藏期内不同仓型不同储粮温度条件下稻谷营养成分、脂肪酸值、新鲜度和食味值的分析研究不同仓型粳稻谷储藏全周期、粮堆各点层温度与稻谷品质间相关性。结果表明,老边直属库浅圆仓内稻谷温度变化振幅最小,稻谷水分损失最少,高大平房仓内下层稻谷脂肪酸值增加最少,食味值增加的最大。储藏温度与稻谷食味值存在负相关,稻谷的水分含量与粗蛋白含量和新鲜度呈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值、出米率和食味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赵远祥 《农林科学实验》2013,(22):265-265,268
根据稻谷的储藏特性,合理运用通风、除湿、控温等储粮技术,能减少储藏损失,延缓稻谷的品质劣变,保证稻谷的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6.
根据稻谷的储藏特性,合理运用通风、除湿、控温等储粮技术,能减少储藏损失,延缓稻谷的品质劣变,保证稻谷的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7.
农户安全储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粮食产量的增长和粮食购销体制的变化,农户储粮已成为粮食储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储粮分散在干家万户,由于缺乏安全储粮技术,损失十分惊人。据调查,一般农户储粮损失为10%,个别地区高达30%。农户储粮大多为原粮,主要是小麦、玉米和稻谷。储存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低温储藏是现代储藏技术中较常用的一种,主要通过控制"温度"这一物理因素,使粮食处于低温状态,进而增加粮食的稳定性,延缓粮食陈化,更好地保持粮食的品质和新鲜度。低温储藏作为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可靠、合理和最为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防护保鲜技术,是我国粮食储藏工作中一项带有方向性的技术措施,是当前绿色储粮技术推广应用的首选方法。文章以稻谷为研究对象,在低温与常温下对同一品种的稻谷脂肪酸值作比较,结果认为,低温储藏对稻谷储藏品质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为低温安全环保储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5年7月31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适于不同区域农户小型储粮设施研究与示范推广"(201003077)通过了验收。该项目针对我国稻谷、小麦、玉米、马铃薯主产区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产后安全储藏的实际需求,以工程技术研究为重点,通过集成创新,研发了适合不同区域的农户储粮设施和设备,筛选集成粮食安全储藏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储藏设施建设模式、标准及规程,建立了粮食储藏示范点,进行了粮食安全储藏的示范推广,有利于完善我国粮食安全生产体系,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稻谷储藏损失来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谷是粮食中不耐储藏的品种之一。稻谷储藏损失受品种类型、水分含量、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储藏装具、储藏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较大。稻谷如果储藏不当,会导致稻谷数量减少和品质的下降,尤其是米饭食味值降低,严重影响大米食用价值。本文重点讨论稻谷储藏损失来源,提出减少稻谷储藏损失的对策,为稻谷科学储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该课题首次对我国储粮生态区域进行了划分,为不同储粮生态区域仓型的选择、装备的配置及储粮技术的选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首次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的经济运行方案,对优化储粮技术,提高储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首次提出了我国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粮食安全储藏评价体系,并在不同区域进行了实仓验证,为储粮技术和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全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稻谷在常温储藏过程中易发霉变质等仓储问题,获得最佳的稻谷低温储藏条件,在自然冷资源稻谷低温储藏仓的仓储条件下研究含水率和储藏温度对稻谷储藏品质的影响。以稻谷为试验材料,选择储藏温度和稻谷含水率为试验因素,采用2因素3水平全因子试验法进行自然冷资源稻谷低温储藏试验,其中储藏温度分别取5℃、10℃和15℃,稻谷含水率分别取15.0%、16.5%和18.0%,储藏周期为150d,每隔30d检测稻谷的脂肪酸值、发芽率和霉菌总数,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获得最佳的储藏温度和稻谷储藏含水率,应用SPSS软件对各试验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建立自然冷资源低温稻谷储藏仓中稻谷的脂肪酸值、发芽率和霉菌总数变化规律的回归方程,并根据优化结果进行为期153d的稻谷仓储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储藏温度和稻谷含水率与脂肪酸值和霉菌总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发芽率显著负相关(p0.05);在考虑自然冷资源稻谷低温储藏仓的用冰量前提下,利用综合评价法确定在自然冷资源稻谷储藏仓中稻谷的最佳储藏条件为储藏温度10℃、储藏含水率16.5%;经验证试验得到最佳储藏条件下稻谷最终脂肪酸值为18.3mg·(100g)~(-1),发芽率为86.75%,霉菌总数为5.1×10~4CFU·g~(-1),结果表明此储藏方法保证了稻谷的储藏品质。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稻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植物防护剂安粮仙防治储粮害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证明,植物防护剂安粮仙1号对储藏小麦、稻谷中的玉米象、谷蠹3种扁谷盗等主要储粮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处理小麦7个月后,累计检出虫量比对照减少97.3%,比0.04%谷虫净处理减少96.9%,防治效果高达96.9%;在稻谷仓安粮仙1号处理中,害虫数量控制在5头/2h以下的时间长达9个月,处理10个月后的粮食被害率仅为0.5%,防治效果高达96.9%。  相似文献   

14.
稻谷的陈化与许多因素有关,除市场因素影响,储藏条件的限制和稻谷的自然生态变化外,稻谷的安全储藏技术与仓储管理方法是与稻谷陈化有关的关键因素。本文概述了延缓稻谷陈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储藏的渊源十分深远,早在新石器早期即已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粮食储藏量不断扩大,储粮技术也不断完善和提高,成为世界上粮食储藏技术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概括我国古代储粮技术主要经验有:一、防止霉烂史载“积谷在仓,第一怕地湿房漏。”我国古代对粮技术认识和掌握最早的是防止粮食霉烂变质。约当新石器中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出土的储粮窖穴,先民们就已初步应用了防潮技术,如对窖壁用火进行烘烤。清代《授时通考》详细总结了房式仓通风散湿、防漏防潮的经验:一是仓库要修建在高燥向阳的“高阜之处”,“四面…  相似文献   

16.
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由于受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品质逐渐陈化,甚至劣变。储粮品质变化是一个连续的、波动的、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如何正确评价储粮品质状况,探寻储粮品质变化规律,运用品质变化指标有效地指导粮食储藏工作,一直都是储粮工作者关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海南省储粮水稻霉菌危害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iolog鉴定系统结合菌落培养及菌丝形态特征和Biolog微平板技术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海南省储粮稻谷的含水量、含菌量及其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海南省各市县储粮稻谷含水量均低于13%的谷类粮食安全水分,整体呈东部中部西部的特点;东部、中部、西部市县储粮稻谷平均含菌量分别为1.374×105 cfu/g、2.3×104 cfu/g和2.42×103 cfu/g,含菌量与含水量呈正相关;各市县储粮稻谷外部菌相不同,主要为单端孢霉属、镰刀霉属、木霉属、头孢霉属、交链孢霉属和曲霉属、典型市县储粮稻谷微生物利用全部碳源能力为万宁海口三亚儋州,4个市县的微生物生理活性不同。海南省各市县储粮稻谷入仓水分控制较好,但仍然不同程度地受到多种霉菌的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探讨自然冷资源储藏环境下稻谷品质变化规律,为利用自然冷资源储藏稻谷提供理论依据。以温度和稻谷初始含水率为主要参数,为了准确的检测利用自然冷资源储藏的稻谷品质,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稻谷进行了质构特性和蒸煮品质的变化规律研究。在不同温度(0.8,5,10,15,20℃)和不同初始水分含量(15%,16.5%,18%)储藏条件下,用质构仪对米饭的硬度、黏度、咀嚼性、弹性进行测定;并用蒸煮法对稻米吸水率、膨胀率、米汤pH、米汤干物质进行测定,从而分析稻谷质构与蒸煮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储藏过程中,稻谷的硬度、咀嚼性、吸水率、膨胀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稻谷的弹性、黏度、pH值、米汤干物质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稻谷的质构品质与蒸煮品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自然冷资源储藏环境下的稻谷硬度与稻谷膨胀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1;弹性、黏性与稻谷吸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和-0.965;稻谷咀嚼性与米汤干物质和米汤pH值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44和0.957。利用上述方法对自然冷资源储藏环境下的稻谷品质进行研究评价具有可行性,利用自然冷资源储藏稻谷的温度和稻谷的初始含水率较佳的参数为10℃和15%。  相似文献   

19.
粮堆生态系统是由粮油籽粒与环境因素共同构成的。在这一系统中既有生物成分,也有非生物成分。在储藏过程中,各种成分相互影响和制约,并以不同的规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储粮发生相应的变化,严重时还会造成储粮结露、生虫、发热和霉变。了解这些成分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可充分利用其有利作用,实现粮油的安全储藏。一、粮堆生态系统的组成粮堆生态系统是指粮堆内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组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增长,无公害、绿色储粮技术已成为21世纪各国储粮技术发展的方向。为了交流绿色储粮技术,探讨绿色储粮技术的发展方向,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与《粮食储藏》杂志社商定于2010年4月联合举办“第六届绿色储粮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