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为了增强农业后劲,山西省雁北地区1987年贷款2 600万元,打井配套1540眼,基本完成了治理盐碱地、改造中低产田37万亩的任务,收到良好效益。 这个地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处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四周山峦环绕,中间低凹平坦,含有盐碱的地面水,地下水向盆地中心大量汇集;排水出路不好,径流滞缓,地下水位抬高,致使平原大部分土地下湿盐碱。全区共有下湿盐碱地220万亩,占平川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严重地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
雁北地区盐碱滩是我国北方受盐碱下湿危害重点区域之一。全区现有耕地面积977万亩,其中盐碱下湿地292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30%。全区共有农业人口220万,其中盐碱区内有人口70万,约占全区农业人口的32%。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盐碱区人民开始了盐碱滩的治理。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政策落实,一个全区性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一、忻定盆地盐碱下湿地概况忻定盆地位于山西省北部,包括凡峙,代县、原平、忻州、定襄五个县。受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有盐碱下湿地65万余亩,占平川耕地面积的1/3,是阻碍这个盆地农业增产的重要因素。该区平均年降雨量450毫米,地下浅水一般地区埋深1~2.5米,土壤表层含盐量一般为0.2~1.0%,地下水矿化度1~6克/升,酸碱度pH值5.0~9.5。盐碱地类型按其形态主要有如下四类:  相似文献   

4.
忻州地区在滹沱河、汾河的沿河两岸共有盐碱荒滩地23.23万亩,这些土地沉睡多年,一直未得到开发利用。1983年以来,荒滩区广大农民,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开渠、打井种稻和挖塘养鱼等措施,对荒滩进行开发利用,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到1986年底共开发利用7.07万亩。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给开发利用带来的困难,进一步调动农民开发利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正> 暗管排水是一项有效的农田排水技术措施。在国外已被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广泛用于治理渍害、改造盐碱、沼泽地,并有暗排取代明排的趋势。我国除部分省市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外。大多数省市仍处于试验推广阶段。据有关资料到1983年前后暗管排水面积较多的是山西雁北30万亩、江苏7万亩(不包括鼠道及暗墒145万亩)。辽宁、广东及上海各约2万亩。其余各地多为小于万亩。甚至不足千亩的试区。但是,各地及有关部门对暗管排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约450万hm2左右,鲜薯年产量约为6000多万t,位居世界第1位。山西省为马铃薯一季作区,年种植面积在30万hm2以上,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等地,在晋中、临汾和晋东南地区也不少。但是,马铃薯生产长期以来存在着播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约450万hm^2左右,鲜薯年产量约为6000多万t.位居世界第1位。山西省为马铃薯一季作区.年种植面积在30万hm^2以上.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等地.在晋中、临汾和晋东南地区也不少、但是.马铃薯生产长期以来存在着播种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雁北地区阳高县城关乡东关村,为了管好用好现有的排水渠道,实行以树护渠、以林养排,经济效益显著。阳高县城关乡东关村位于天阳盆地的西部,耕地面积为0.63万亩,其中下湿盐碱地0.42万亩,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在党和国家的关怀资助下,修建了74条33.6公里排水骨干工程和支斗沟配套工程,并在渠道两旁堤坡上栽树育草,修建道路,达到渠林路配套。从1981年开始,每年林业收入平均2万多元。对工程的管理办法是:维修养护  相似文献   

9.
雁北地区盐碱地综合治理初步分析雁北行署排灌工程指挥部付承本、郑明东雁北地区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总面积300余万亩,约占全省盐碱地的一半.其特点是旱、涝、板、碱、瘦.本文介绍了因地制宜建立排灌体系改良利用盐碱地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深排与浅排相结合、深排与浅井相结合、浅密排与浅井相结合等排灌体系.在排灌基础上,结合种植绿肥作物,培肥改良土壤,化学剂改良,平整土地,精耕细作,改进耕作制度等综合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0.
韩丁在山西视察1985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聘请韩丁担任技术顾问。在这段时间里他视察了北京、黑龙江、山西、山东四个省市,历时三个月。10月份到了山西,先后走访了雁北、忻州、晋东南、晋中四个地区的7个县,深入到农牧场、生产队以及种植、养殖专业户家中,通过视察农业设施、观看田间作业以及访问、坐谈等多种形式对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工  相似文献   

11.
芝麻是山西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山西省的太原、晋中、吕梁、忻州、晋东南属于华北西北一年一熟春播芝麻区,种植面积占全省芝麻种植面积的1/3,晋南地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化水利改革,搞活水利管理单位的经济,促进农业丰产稳产,山西省忻州地区五寨县南峰水利管理站把风险和竞争机制引入水利管理中,于1988年初实行了全员抵押承包。一、基本情况南峰水利管理站,建于1958年,现有干支斗三级渠道共长155公里;南峰水库一座,灌区包括五寨4个乡镇、29个自然村的5万多亩土地。固定资产总值为389万元(原值)。水库总库容682万米~3,正常年径流1 640万米~3。由于管理不善,工程老化失修  相似文献   

13.
忻定盆地开发利用盐碱荒滩经济效益是明显的、直接的,是调动人们开发利用盐碱荒滩积极性的动力。随着经济效益的出现和提高,相应地也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形成,又促进了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这种效益的相互促进和发展,又推动了盐碱荒滩的大面积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和山西省水利学会共同主持召开的“全国农田地下排灌技术及雁北地区盐碱地改良学术讨论会议”已于1981年三季度末在山西省大同市完满结束。会议期间,代表们交流的主要内容是:1.不同类型地区地下排灌的发展方向、途径与实施中的关键技术问题;2.地下排灌工程的使用年限、经济效益、管理运用以及进一步开展地下排灌科学试验研究问题;3.山西雁北地区土壤盐碱化防治问题等。据悉会议综合简报即将下发。为促进我国南、北方地下排灌工程技术的交流,本刊选登了部分论文及其摘要,供各地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1986年,山西省雁北地区山阴县后所乡发现暗管排水工程—黄南总(山)三干沟局部地段被树根堵塞,影响排水效益。为了吸取经验教训,我们深入实地作了一次调查。后所乡地处水峪口洪积扇缘,地下水埋深0.5~1.0米,耕地面积5.5万亩其中94.6%为下湿盐减地。为了改变农业生产条件,1979年开始埋设暗管,经过三年时间的配套建设,初步建成三级暗排系统。干沟上游埋  相似文献   

16.
遂宁市市中区仁里镇灵应寺村农民林显举,在政府和区农机局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996年初与灵应寺村7个社签定了为期10年的土地开发承包合同,承包了180亩无人问津的荒滩,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承包合同签订后,林显举决定依靠农业机械加快荒滩开发,发展立体种植。他先后投资35万元购回了1辆东风牌汽车,4辆“神牛28”拖拉机,1辆手扶式拖拉机,一台机动喷雾器,两台点播机,两台旋耕机,一台与“神牛28”配套的犁等农业机械。经过两年多的开发,林显举的河东综合开发基地一期开发工程已初见规模,总面积达180亩…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现有1600多万亩沼泽地尚未开发治理,研究制定三江平原的渍涝治理标准是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该地区确定渍涝治理标准的特点,供商讨。  相似文献   

18.
临猗县地处山西省南端。峨嵋岭东西纵贯县内,半数以上土地分布于坡上高垣地区,十年九旱,水源极缺(地下水埋深二百米)是发展喷灌的主要地区,他们七三年开始办点,七五年喷灌面积1.3万亩,七六年3万亩,七七年计划6万亩,今春喷灌小麦3万亩。他们深刻体会到:举旗抓纲学大寨,自力更生发展快。坚持抓纲,同“四人  相似文献   

19.
整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试验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试验与应用研究山西省农机推广站张培增整秸秆直接还田是近几年山西省原平、忻州等市县,在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新技术。其技术要点是将摘德后直立于田间的秸秆,直接用高犁柱深耕犁翻埋到土壤中。主要工艺为:人工摘穗一高犁柱犁深耕翻埋秸秆一冬浇或镇压一旋耕或缺口耙整地一播种。忻州地区农机局在农业部农机化司支持下,组织原平、忻州两市于1991和1992两年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1993年进行了0.33万公顷的推广试验,1994年已达0.4万公顷。此外还有屯留…  相似文献   

20.
滹沱河灌区建立于50年代初,是山西省六大自流灌区之一,灌溉着忻州、定襄和原平县的38.7万亩耕地。这个灌区的行政建制是局,下面还分设三个灌区。现有干渠2条,支渠24条,斗渠322条,固定渠道共长1746.6公里,有各种水工建筑物4400多座,累计投资1010余万元。滹沱河灌区,自滹沱河干流界河铺山峡引水,主要引水枢纽为混凝土壅水坝,无调蓄水工程。由于生产的发展,河道上游工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