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靶灭鼠剂飞机防治害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世双鼠靶灭鼠剂快速、高效、大规模的鼠害防治效果,应用飞机播撒药剂对科尔沁草原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地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长爪沙鼠Meilones unguiculataus MilmeEdwauds、草原黄鼠Citellus dauricus(Brandt)和三趾跳鼠Salpingotus kozlovi害鼠种群防治效果明显,鼠密度下降率62%,有效洞口减退率54%。未发现非靶动物和天敌动物中毒死亡。药剂适口性试验5 d达到86%;捕捉草原黄鼠活鼠室内喂食试验,共捕捉16只,不饱和投饵,给药量1~7 g/d,3 d后开始死亡,第7天全部死亡,毒杀率100%。  相似文献   

2.
2017—2018年在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采用人工和航空施用20.02%地芬·硫酸钡饵剂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进行药效试验,同时进行药剂适口性和人工最佳施药量筛选试验。结果显示:野外施药后6 d,高原鼠兔对药剂消耗率为91.10%;人工施药后10 d,试验地校正有效洞口减退率为62.81%~86.79%,校正捕获率减退率为67.40%~83.16%;航空施药后10 d,试验地校正有效洞口减退率为56.38%;未发现非靶标动物中毒死亡。高原鼠兔对20.02%地芬·硫酸钡饵剂适口性良好,在门源地区人工防治高原鼠兔洞口施药量以10~15 g为宜。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地中高原鼢鼠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退耕还林地中鼠害已成为严重影响退耕还林(草)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生物危害。据调查,青海省退耕还林地中鼠害发生面积达8万多hm2,新退耕地鼠害发生率达12%,严重地区达46%。青海省退耕还林地中鼠害危害种类有高原酚鼠、达吾尔鼠兔和田鼠等,并以高原鼢鼠危害最严重。近年来,我们着重对高原鼢鼠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上数量最多的动物,它是大型食肉动物的点心,更是小型食肉动物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在与来自天地空各方位捕食者的生存博弈中,高原鼠兔进化出独特的适应性策略。关注鼠兔,就是关注草原的未来。在青藏高原广袤的草地上,生活着一种小小的野生动物。它长着圆圆的耳朵、乌黑的眼睛、毛茸茸的躯体,乍看上去像小老鼠,但其实,它是兔子家族的鼠兔,在分类学上属于兔形目鼠兔科鼠兔属,与老鼠完全不同类。  相似文献   

5.
林地鼠害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生概况 分布于青海省林地的害鼠主要有高原鼢鼠、高原鼠兔、达吾尔鼠兔、根田鼠等。在鼠害发生中,高原鼢鼠危害占发生面积的80%。主要危害树种有沙棘、山杏、榆树、柠条等。自2006年以来,青海林地鼠害发生面积在200万亩以上,其中2007年发生203万亩,2008年发生230万亩。  相似文献   

6.
世双鼠靶在4种不同幼林林分中撒施10d后平均防治效果达到65.42%,且不同林分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是云杉幼林,最差的是落叶松幼林,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分析原因是世双鼠靶在不同林地内野外摄食系数不同导致。总体来说,世双鼠靶作为环保型药剂在木兰林区防治棕背?鼠害效果较好,可推广应用于广大林区棕背?鼠害防控。  相似文献   

7.
在冀北林区推广应用林木鼠害无害化控制技术防治林区害鼠,采用"鼠害天敌+高效鼠密度调节剂生物诱杀"模式防治地上鼠,采用生物诱杀模式防治地下鼠。试验结果表明:地上鼠防效达97%以上,地下鼠防效达95%以上,防效好、无污染,适用于林区害鼠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林草有害生物灾害呈现扩大趋势,草原有害生物灾害发生面积年均约为林业的4倍以上。近年来,我国林草有害生物灾害防治费用年均在50亿元以上。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等地是我国草原有害生物灾害发生的重灾区,草原鼠兔害是草原有害生物的主要灾害,每年鼠兔灾害发生面积超过有害生物灾害总面积的70%以上,2021年我国的草原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防治率为26.6%,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新疆、内蒙古和四川等地是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的重灾区,林木虫害是林业有害生物的主要灾害,其次是林木病害、鼠兔害和有害植物,2021年我国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防治率超过8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D型肉毒杀鼠素防止高原鼠兔灭效试验。分别配制浓度0.1%和浓度0.2%的D型肉毒杀鼠素饵料开展灭效试验,实验结果表明,D型肉毒杀鼠素制粒机高原鼠兔有着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兼顾灭效和成本的最佳毒饵用量需要经过梯度试验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0.
经济林木鼠害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鼠害是影响北方地区经济林发展的主要因素,危害经济林木的主要害鼠是鼢鼠和鼠兔,根据其生活习性和发展规律,采用不同的防治策略,选择最佳防治时机,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弄清塞罕坝地区森林鼠害危害,为森林鼠害综合治理及林木保护提供有效依据,调查研究了塞罕坝地区森林害鼠种类、分布以及地理区划,分析了森林害鼠在不同林地受害率及防控效果,并提出了综合防控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塞罕坝坝上地区共有害鼠种类15种,4科,11属;地下鼠5种,其余均为地上鼠,地下鼠达乌尔黄鼠和草原鼢鼠为优势种,褐家鼠和黑线姬鼠这2种害鼠为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东洋区、古北区广布两界种,其余13种均为古北界种,小家鼠为原古北界种,现全球广布;分析连续3 a森林鼠害在不同林分的发生及防治,森林鼠害受害率逐年略呈下降趋势,不同林分类型危害中阳坡危害程度轻于阴坡,混交林危害程度轻于纯林,表明综合防控效果明显;森林鼠害综合防控策略应侧重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技术相结合,适时辅以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2.
害鼠是农林牧业的大敌,是森林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搞清森林害鼠的种类、种群地理分布、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及生活习性等是开展有效防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4年的研究,基本摸清了辖区内森林鼠害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及习性状况;划分出了3个主要危害区;确定了中华鼢鼠和达乌尔鼠兔为中部地区森林害鼠优势种;掌握了群落结构以及主要害鼠生态习性。为进一步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法,指导生产和大面积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为援建我国北方森林综合生物防治实验中心的鼠害防治研究室工作,西德鼠害防治专家慕尼黑大学应用动物系教授鲍姆勒博士,近前到我国黑龙江省带岭林区对我国林区的害鼠发生危害状况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考察。鲍姆勒教授经过实际考察后,向我国林业主管部门提交了两份建议草案。鲍姆勒教授在“中国林区鼠害防治草案”  相似文献   

14.
鼠害在我场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内发生比较严重,1979年~1980年调查,发生鼠害面积达5000亩,特别是人工幼林被害鼠危害而成片死亡。为了掌握其发生规律,搞清害鼠种类,探讨可行的防治方法。我场从一九八一年起对害鼠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调查和试验,通过试验防治,害鼠在我场已基本得到了控制,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P-1拒避剂防治森林鼠害推广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详细介绍了P-1拒避剂防治森林鼠害试验结果,室内试验报道了阻隔法和包埋法,体现了药剂的预防和保护效能。室外试验蘸苗法防治效果明显;喷雾法效果不理想;喷干法和涂干法与对照比较效果最好,差异极为显著。P-1拒避剂是一种高效低毒生物制剂,对害鼠天敌、非靶动物无毒害,药效持久,1次施药效果可达2a以上。在退耕还林地、人工造林地适合采用P-1拒避剂喷干、涂干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1999年1月6~24日在新疆自治区昌吉州的吉木萨尔、奇台、木垒三县就农田防护林和经济林鼠害严重发生情况做了调查并开展了防治小试工作,现报告如下。1 鼠害发生及防治工作现状1998年新疆全区共发生有害动物危害达1.87万hm2,其中鼠害1.33万hm2,兔害0.53万hm2。严重?..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北地区啮齿动物的发生现状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各省区地下害鼠主要监测对象是甘肃鼢鼠、中华鼢鼠和高原鼢鼠;监测的主要地面害鼠是小家鼠、达乌尔黄鼠和灰仓鼠等13种;草兔已经成为一种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害鼠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且有爆发成灾的趋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原先发生在农田的害鼠变成了林地害鼠,造成了在局部地区林地鼠害发生面积的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8.
杀它仗(Stratagem)蜡块毒饵防治森林害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杀它仗 (Stratagem)蜡块毒饵对小白鼠及森林害鼠进行了室内毒性试验和林间防治试验 :每只小白鼠取食 2粒 (6 6g)杀它仗毒饵死亡率达 10 0 % ,取食 1粒 (3 3g)死亡率达84 6 % ;林间以 5× 5m距离投药 ,每堆 2粒 ,每公顷 4 0 0堆 ,鼠密度减退率可达 98 6 % ,杀它仗毒饵对鼠的适口性好 ,防治效果显著。对非靶动物鸽子和羊进行毒性试验 ,对哺乳动物猫和狗进行二次中毒试验 ,结果表明杀它仗毒饵对上述动物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三江源,许多野生动物独来独往,自食其力,但鼠兔和雪雀却以独有的方式互惠共生,结成一种"跨物种的情感"。太阳慵懒地爬上天空,用光和热唤醒沉睡的高原。鼠兔赶忙来到洞口,直起身子,昂起小脑袋,沐浴着晨光。草尖上挂着露水,映着鼠兔满足的神情和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的雪雀的影子。这是在青海三江源的草原上,每年夏天的早晨都能看到的景象。对于初来三江源的人,在早上花一点时间看一看鼠兔和雪雀还  相似文献   

20.
使用D型肉毒素水剂毒饵对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荒漠鼠害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D型肉毒素剂量达到300万毒价时,对害鼠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投药6 d后,灭鼠效果达到91.8%。因此,通过合理投放此种鼠药,可使鼠害防治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情况下,取得降低成本和有效防治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