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优化枯草芽孢杆菌CK15的发酵条件,提高其芽孢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碳源种类及浓度、氮源种类及浓度、无机盐种类、装液量、摇床转速、初始p H、温度、接种量,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显著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确定3个因素的最佳浓度。[结果]在玉米粉10.7 g/L、豆粕粉24.4 g/L、CaCO_3 7.4 g/L、NaCl 5.0 g/L、MnSO_4 0.4 g/L、KH_2PO_4 1.0 g/L、装液量50 m L/250 m L、转速为200 r/min、初始p H 7.2、温度30℃、接种量2.0%条件下,芽孢产量达到7.4×109cf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80.49%。[结论]响应面法有效提高了枯草芽孢杆菌CK15的芽孢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海旋菌Thalassospira sp.Fjfst-332产κ-卡拉胶酶的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基础产酶培养基的条件下,考察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 H、装液量、接种量、温度和转速对κ-卡拉胶酶合成的影响,再选取温度、p H和接种量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κ-卡拉胶酶在培养基初始p H 7、接种量3 m L、装液量30 m L、转速150 r·min-1、温度25℃的条件下,其酶活力最佳,为106 U·m L~(-1).  相似文献   

3.
首先,采用单因素方法对碳源、氮源、发酵接种量、初始p 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因素进行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优化发酵条件是甘草浸出液10%,发酵温度40℃,p H 5.0,接种量10%,装液量75 m L/250 m L,发酵时间为6.5 d,180 r/min。在最优条件下,甘草次酸的量达到7.67 mg/m L。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灰霉病拮抗菌K1的发酵条件。【方法】以OD600值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确定酵母膏、p H、接种量为其最显著的3个因素。经过BoxBehnken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得到最优发酵条件。【结果】最优发酵培养基为:淀粉1%,酵母膏1.8%,硫酸钾1.5%。最优发酵条件:p H6.8,接种量为2.8%,温度25℃,转速130 r/min,装液量100 m L/250 m L。【结论】K1发酵16 h后的OD600值可达到1.490,远高于优化前0.864,明显提高了K1的生长速率。优化后发酵液抑菌直径为49mm,高于优化前的43 mm。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多功能菌B1514的最佳产孢工艺,为其扩培、制剂的储存及使用提供参考,首先测定多功能菌B1514的生长曲线以初步确定其培养时间,然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多功能菌B1514产孢的接种量、初始p H值、装液量、转速、发酵温度和接种种龄6个因素进行筛选,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影响的主效应因素,再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试验,以芽孢数量为响应值确定各显著影响因子的最佳水平,最后利用自动玻璃发酵罐对优化所得最佳培养条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佳产孢工艺为接种量6%,初始p H值7.6,三角瓶装液量80 m L/500 m L,转速235 r/min,发酵温度36.5℃,接种种龄24 h,培养时间36 h,经验证芽孢数量达8.19×109CFU/m L,较优化前增加49%。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育普鲁兰多糖的高产菌株。[方法]以Aureobasidium pullulan NNG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普鲁兰多糖高产菌株。[结果]出发菌株A.pullulan NNG摇瓶发酵所得普鲁兰多糖产量为28.79 g/L,而突变菌株UV-1产糖量为46.96 g/L,是出发菌株的1.69倍。通过突变株UV-1与出发菌株NNG发酵期内形态的观察,发现在发酵的第7天突变株UV-1膨胀细胞数达到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普鲁兰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雷蘑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适于雷蘑深层发酵的初始pH值、接种量、装液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及摇床转速对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并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6.5,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500 ml,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 d,转速140 r/min的发酵条件下,所得胞外多糖量为93.61 mg/100 ml。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木糖对出芽短梗霉发酵生产普鲁兰多糖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蔗糖是出芽短梗霉MCCGC No. 11602发酵生产普鲁兰多糖最优碳源,在以100 g·L-1蔗糖为碳源时,普鲁兰多糖的产量为65 g·L-1,转化率达到81. 25%,远高于其他种类的碳源;同时,研究了蔗糖浓度对普鲁兰多糖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普鲁兰多糖的分子量也逐渐增大,蔗糖浓度在20~160 g·L-1范围之内,对应获得的普鲁兰多糖重均分子量在200~300 k Da之间。本研究能够为高产且高分子量普鲁兰多糖生产工艺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株产蓝色素的链霉菌D2013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起始p H值、装液量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链霉菌D2013产蓝色素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8 d、发酵温度30℃、接种量8%、装液量100 m L/250 m L、起始p H值为7.6,在此条件下,蓝色素的产量可达74.8 U/m L。  相似文献   

10.
研究营养成分(碳源和氮源)、初始p H、温度、转速、装液量和接种量等因子对棘孢木霉菌株Tr148c在液体发酵过程中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首先采用马铃薯液体培养基(PDB)对以上各单因子进行测试,并在此实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3水平4因子的正交试验,对碳源、氮源、装液量和转数等因子进行优化测试。结果表明,综合因子优化配方和发酵条件为:当培养时间144 h时,甘露醇(30 g·L-1)、酵母粉(1 g·L-1)、初始p H为6、温度30℃、转速200 r·min-1、装液量150 m L/500 m L、接种量4%(v/v),产分生孢子量可达到2×108个·m L-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芝液体深层发酵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先以单因素试验分析碳源、氮源、转速、p H、接种量对血芝液体深层发酵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影响,选取其中3个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优化血芝液体深层发酵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血芝发酵合成胞内三萜类化合物的最适条件为p H=6,转速为130 r/min,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尿素。响应面法优化的发酵条件为3%接种量、30 g/L蔗糖、1.9 g/L尿素,血芝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达16.51mg/g。[结论]该研究为血芝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实际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无花果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因素对无花果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建立模型,得出各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次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p H;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43 min、pH值8.1、液料比18 m L/g、提取温度81℃,多糖的实际提取率为10.45%。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对无花果多糖的提取条件优化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以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黄花蒿内生产酶溶杆菌(Lysobacter enzymogenes)R-2-1为研究对象,在LB液态培养基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0 g·L-1,花生粕20 g·L-1,豆粕20 g·L-1,酵母提取物2 g·L-1,胰蛋白胨4 g·L-1,(NH4)2SO46 g·L-1,K2HPO46 g·L-1,Mg SO4·7H2O 4.8 g·L-1,Mn SO4·H2O 0.02 g·L-1,Fe SO4·7H2O 0.01 g·L-1,Ca Cl2·2H2O 0.12 g·L-1,Na Cl 2.4 g·L-1,核黄素3.0 g·L-1,硫胺素1.2 g·L-1,维生素B60.01 g·L-1,生物素0.1 g·L-1,优化后培养活菌数24 h达到6.94×108cfu·m L-1。以菌株R-2-1总发酵代谢物产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87.2 h,初始p H 7.55,装液量204 m L,接种量7.90 m L,发酵物产量达(0.518±0.050)g·200 m L-1;通过摇床转速和发酵温度因素考查,确定在摇床转速210 r·min-1、发酵温度30℃条件下,该菌代谢物产量可进一步提高到(0.523±0.023)g·200 m L-1。本试验结果可为该菌杀菌剂扩大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乳脂链球菌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 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碳源、接种量、起始pH、发酵温度、镁元素和发酵时间对乳脂链球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三个重要因素乳糖添加量、pH和接种量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最佳发酵条件: 乳糖添加量为20g/L, 发酵培养基初始pH5.5, 接种量5.0%, 发酵温度为37℃, 发酵时间24h, 胞外多糖最高产量可达499.81mg/L。  相似文献   

15.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YUH-2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 H值为7,接种量为5%,培养温度为28℃,转速170 r/min,其黄酮产量为3.18 mg/100 m L,比未优化时高出42%。  相似文献   

16.
普鲁兰多糖是通过多形态真菌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发酵获得的一种线性高分子聚合物,是通过麦芽三糖以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普鲁兰多糖在从食品添加剂到环境修复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篇综述概述了普鲁兰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和近年来通过培养参数优化提高普鲁兰多糖产量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鲍鱼希瓦氏菌有望用于对虾养殖和海水石油污染的治理。为探索鲍鱼希瓦氏菌的最优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运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在70 L发酵罐上进行扩大培养。最优培养基为蔗糖6%,蛋白胨2.5%,碳酸钙0.7%,初始p H 6.8。最优摇瓶培养条件为温度30℃,转速130 r/min,装液量100 m L/500 m L,接种量6%,收获时间24 h。70 L发酵罐生物量达到1.14×1011cfu/m L。鲍鱼希瓦氏菌发酵条件的优化为其工业生产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毕赤酵母重组菌(Pichia pastoris)GS115-Ch-Glu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亚麻子发酵脱毒工艺的研究,并对重组菌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毕赤酵母重组菌GS115-Ch-Glu发酵扩大培养的培养基最佳碳源为2.5%玉米淀粉,最佳氮源为5.0%黄豆粕。优化后的基础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为温度28℃、转速250 r/min、发酵时间33 h、初始p H 6.5、接菌量1.5%、装液量50 m L/250 m L。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菌体产量为9.0×1010个/m L。  相似文献   

19.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深黄被孢霉突变菌株发酵制备花生四烯酸工艺,确定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5.66%,发酵温度28.29℃,发酵时间6.58 d,发酵p H 5.96。花生四烯酸产量为3.12 g·L-1,在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下,可提高产量,同时减少接种量,缩短发酵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对武陵山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的液体培养条件、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液体培养条件为p H 6.0、培养液装量100 m L/250 m L、接种量8%、温度25℃、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6d;最适发酵培养基为4.0%蔗糖、0.70%酵母粉、0.15%K2HPO4和0.10%Mg SO4·7H2O。在此条件下,菌丝体干重为6.880 g/L,胞外多糖产量为0.861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