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引黄灌区为研究对象 ,在分析传统灌溉效益计算方法不足的基础上 ,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 ,基于作物的节水灌溉制度 ,提出引黄灌区灌溉效益优化计算的双层线性规划模型 ,开发了相应的计算软件。模型考虑了引黄水量在不同作物间和同种作物不同灌溉时段间的优化配置 ,使灌溉效益计算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2.
应用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对河南省韩董庄引黄灌区作物种植布局和引黄水及地下水联合运用进行了分析.对作物种植规划,作物灌溉增产效益,引黄工程及井灌工程运行费用,引黄供水能力等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计算,建立了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应用计算机求解提出了灌区作物种植优化布局方案及水资源优化调配方案,并给出了各种灌溉方案条件下的灌溉效益,所得结果对灌区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了灌溉水量、作物水分响应模型、降雨量、不同生育阶段缺水对产量敏感指数、作物市场价格、农业灌溉用水价格、膜下滴灌成本价格等因素下,建立了农作物经济效益最优的多约束、非线性灌溉模型。将APSO算法进行灌溉模型优化求解。利用新疆棉花膜下滴灌实验所得数据,得出了作物在不同范围有限灌水量下棉花各生育阶段间灌水量的最优效益分...  相似文献   

4.
韩董庄引黄灌区水资源优化调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对河南省韩董庄引黄灌区作物种植布局和引黄水及地下水联合运用进行了分析。对和物种植规划,作物灌溉增产效益,引黄工程及井灌工程运行费用,引黄供水能力等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计算,建立了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应用计算机求解提出了灌区作物种植优化布局方案及水资源优化调配方案,并给出了各种灌溉方案条件下的灌溉效益,所得结果对灌区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作物灌溉的决策,在综合考虑了灌溉水量、作物水分需求、降雨量、土壤水分含量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缺水对产量的敏感指数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熵理论和遗传算法的优化模型。通过实例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用于作物灌溉决策优化比基本遗传算法计算精度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下水灌溉是我国北方旱区发展水浇地的一种主要手段,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如何充分利用机电井设备,提高单井效益是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作物的不同种植比例直接影响着单井效益,为此以系统工程理论为依据,采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单井效益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针对湖北省鄂北地区干旱现状,采用长渠灌溉试验站水稻灌溉试验成果,构建了鄂北地区水稻生长作物模型。通过假定不同灌溉下限和灌水定额设置了不同灌溉模式,利用构建的模型对不同灌溉模式进行了优化分析,提出了鄂北地区适宜的灌溉模式。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鄂北地区水稻不同灌溉模式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8.
非充分灌溉下作物优化灌溉制度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非充分灌溉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灌区单一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的动态规划模型。建模时考虑了灌区的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等多种水资源联合使用问题,在模型中体现了地表水的使用优先于地下水的事实。将模型应用于华北某灌区,并对不同的初始条件进行了仿真,利用逐次渐近法求得了多种灌溉方案,计算结果对估计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建立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大系统协调分解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系统工程的原理方法,结合山东省陈垓引黄灌区北二干渠系统实际情况,分别以灌溉净效益最大和轮灌时间最短为目标,建立了作物最优种植面积和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应用计算机求解,取得了满意的作物优化布局和优化配水成果。实践证明,本项成果在节水、灌溉增产、提高灌区科学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灌溉定额与产量的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灌溉定额与作物产量关系的新型模型,简称优化模型。优化模型比传统的二次抛物线和变形抛物线型更能确切地描述灌溉定额与作物产量的关系。通过建立一系列数学模型,采用GausNewton法和Jacobi矩阵,求解系数A,B,C和D,并进行了相关系数的检验。采用甘肃河西走廊1988~1992年畦灌条件不同栽培模式下春小麦、玉米的试验资料,对本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可靠、实用,而且可广泛用于生产确定农作物限额灌溉下高产的灌溉定额极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甘肃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大,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由于甘肃地区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影响,当地整体降雨量较低且缺乏灌溉水源,甘肃引黄灌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尖锐,枯水年份在玉米用水高峰时间段的供水总量严重不足,做好灌溉制度的优化设计工作刻不容缓。【方法】课题组简要阐述了甘肃引黄灌区玉米灌溉制度优化研究的重要性,并对当前甘肃引黄灌区玉米灌溉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目前玉米生育期不同阶段的需水情况和灌溉水量阶段分配次序。【结果】得出并汇总了甘肃引黄灌区玉米各剩余阶段敏感指数和甘肃引黄灌区主要作物适合的净灌水定额,同时总结了当前甘肃引黄灌区玉米灌溉制度存在灌溉制度不够科学、灌溉设施存在问题等弊端。【结论】灌溉制度的优化对于甘肃引黄灌区玉米种植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影响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关键所在。据此提出了甘肃引黄灌区灌溉制度的发展趋势与一些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为甘肃引黄灌区玉米种植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玉米灌溉模型及遗传算法的优化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兵  袁寿其  李红  成立  蒋惠凤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9):104-106,115
在综合考虑了灌溉水量、作物水分需求、水分生产函数、降雨量、土壤水分平衡、不同生育阶段缺水对产量的敏感指数、粮食市场价格、农田灌溉用水价格、最低产量需求和灌溉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灌水收益最大的多约束非线性灌溉模型,同时应用遗传算法对模型的实数编码解空间进行搜索。求解结果显示该模型很好地解决了玉米的优化灌溉问题,遗传算法能在很短时间内搜寻到模型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为研究目标,以地下滴灌不同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试验为基础,通过对不同降雨年型苜蓿生长、水分利用及产量指标的系统分析,建立产量-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的作物-水模型,推求各茬苜蓿最优耗水量,结合典型年降雨在苜蓿生产各茬内的分布特点,提出宁夏引黄灌区苜蓿草田不同降雨年型地下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年型下,地下滴灌苜蓿土壤含水量≥50%田间持水率时,各茬株高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2段式变化过程;分枝数随收获茬次的延续逐步下降,茎叶比在丰水年型随灌溉定额增加而升高,在平水年型随收获茬次延续逐步下降;各处理干草产量在不同降雨年型均随收获茬次的延续逐步下降,且土壤含水量下限高于60%田间持水率的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苜蓿草田各茬灌水量通过影响耗水量而影响苜蓿茎叶比、株高和分枝数,进而影响干草产量,并据此建立了苜蓿草田产量-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间的作物水模型,计算苜蓿草田各茬兼顾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最优耗水量,结合自然降雨分布特征,提出宁夏引黄灌区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枯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5 000 m~3/hm~2,灌水20次;平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4 600 m~3/hm~2,灌水19次;丰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4 132 m~3/hm~2,灌水17次。  相似文献   

14.
韦店井灌区开发利用规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灌区灌溉年净效益最大为目标,以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可供水量、作物需水量、机电井出水能力、机泵提水深度、除涝防渍埋深等为约束条件,优化计算不同水平年农业最优种植模式及各种水源的最优分配,并提出最佳的灌溉工程运行形式。  相似文献   

15.
张兵  张建生  黄文生 《节水灌溉》2013,(1):61-63,68,72
研究西北旱区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粮食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将有限的灌溉水资源合理的在不同作物以及作物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分配,使灌溉效益最大化.为此建立了多区域多作物优化种植的灌溉效益决策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粮食的市场价格、投入的各种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以及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等因素.通过对大同地区玉米和黄豆联合种植试验区灌溉收益模型建立,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在特定的一组遗传算法参数设定下,得到了模型的最优解,即水资源最优分配、产量和种植收益.从模型计算结果来看,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玉米与黄豆的产量都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黄豆分配的灌溉水量较多,玉米得到的灌溉水量较少,黄豆的净收益比玉米高.这对该区域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民增收以及指导灌溉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山东禹城引黄灌区非充分灌溉配水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制定有多种作物且灌溉水源为动态变化的灌区的配水计划,提出了由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2级模型组成的配水模型。其中非充分灌溉配水模型包括优化模型和模拟模型2部分,优化模型的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模拟模型的方案便于实施。模型中联合运用引黄水和地下水,可减少因黄河缺水对农业造成的重大损失。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山东禹城灌溉配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界面友好,实用性强,基本上可灌溉灌区的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年降雨资料的作物灌溉制度多目标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非充分灌溉制度条件下,基于农田水量平衡模拟模型和作物产量计算模型并考虑随机降雨的影响,以灌溉日期和灌溉水量为决策变量,将多年作物相对产量均值最大、多年作物相对产量方差最小以及作物全生育期的总灌溉水量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能够同时对灌溉日期和灌溉水量进行优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玉米的非充分灌溉制度优化为例用上述模型及算法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典型年法得到的优化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多年降雨资料的优化灌溉制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可以避免由于灌溉日期安排不合理而导致的减产或绝收问题.  相似文献   

18.
豫东平原冬小麦Jensen模型中敏感指数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物阶段蒸发蒸腾量与产量函数模型是缺水条件下进行非充分灌溉决策和灌溉管理的理论基础。作物不同生育期缺水对产量的影响可用作阶段水分敏感指数λi来表示。敏感指数λi大,缺水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反之亦然。利用豫东平原冬小麦6年的灌溉试验资料,以冬小麦生育期ET0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Jensen模型中λi的年际变化,建立了ET0和λi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基于农田水量平衡模拟模型和作物产量计算模型,以灌水日期和灌溉水量为决策变量,将作物相对产量最大和作物全生育期的总灌溉水量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能够同时对灌水日期和灌溉水量进行优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在模型求解方面,设计了适合于此类优化问题的染色体结构,在精英保留非劣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灌区灌溉用水时空优化配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的灌溉水量在作物间的优化分配模型和建立的渠系工作制度多目标优化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集成,提出了基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灌区灌溉用水优化配置的新方法.综合考虑了灌区内作物、土壤、气象站点、渠系布置的空间差异、年季间气象以及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应参数的时间差异.与传统优化方法相比,该方法可根据管理者对优化精度的要求,灵活选择优化尺度,同时,简化了求解时空优化配水问题的繁琐程度,结果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界面友好,运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和通用性强.经实例验证,优化后的配水方案与原配水方案相比较,灌溉总用水量减少296%,产量增加243%,水分生产率提高05 kg/m3,灌溉净效益增加168%.优化后配水方案具有将有限的水资源向经济价值较高作物转移的趋势.该方法为灌区灌溉用水优化配置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