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回顾工业革命的历史,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把农村人变为城市人、把农民变为工人、把农村变为城镇的过程,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农业;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根本动力在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市场新需求;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结果表明,2011年年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14.7×10~4亿元,占GDP总量的32%,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7:1,已经取代传统种养殖业成为农业的主体,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接替产业和支柱产业;指出现代农业的发展将主要依赖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未来30年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高速发展期。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科技发展思路,以及农产品加工科技公益类性质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都市农业是依托大城市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后人类对新时代农业的一种探索,它是现代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都市农业是一种新形态,它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大批小城市、小城镇、县城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已经转为城市,都市型农业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中应运而生。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都市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笔者从都市农业产生的背景出发,对都市农业的基本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描述,同时对中国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目前中国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都市农业于20世纪上半叶率先出现于欧洲及美、日等国家。它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过程中,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联系的一种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不同于城郊型农业,它具有特殊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目前,中国的一些地区都市农业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很多,我们应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以确保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农业得以良性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都市农业于 2 0世纪上半叶率先出现于欧洲及美、日等国家。它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过程中 ,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联系的一种农业现象 ,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 ,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不同于城郊型农业 ,它具有特殊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目前 ,中国的一些地区都市农业发展较快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很多 ,我们应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 ,以确保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农业得以良性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市民农园的发展、功能及建设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农业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市民农园作为其重要形式之一,是由一群人在同一地块上开展耕种的社区活动,已成为协调城市人地关系的一种有效途径。为借鉴国外城市农业发展经验,本文对美国市民农园的发展、功能、类型进行了梳理,对洛杉矶14个市民农园营建模式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得出:美国市民农园已有百年历史,对美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不仅具有生产、生态和景观功能,而且有较高社会文化价值;有多种营建模式,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用地属性多为公有,以种植食用植物为主,重视节约管理和有机种植;同时亦有诸如租约等弊端影响其长远发展。这对中国城市农业发展、绿地规划具有借鉴意义。该文从城市化、老龄化及和谐社区建设等角度,认为市民农园是中国城市农业和城市规划重要的实施方式,具有一定社会需求,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的了解新疆现阶段的产业结构演化过程对新疆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以新疆1985—2013年的新疆三次产业产值为数据源,运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构建了状态空间变参数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对新疆的城市化进程有负效应影响;第二产业是促进新疆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第三产业对新疆城市化由稳定的正效应影响转变为持续下降的负效应影响。新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之间有显著的相反发展趋势,分析认为新疆的城市化发展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应合理调整和安排产业结构与政策导向,提高第三产业生产水平,这对促进新疆城市化进程,城市工业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乡村“终结”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工业化和城市具有足够的就业容量,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纳。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也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前提,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工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演变历史进程,非农就业压力以及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的严峻现实,都表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无法吸纳庞大的农村人口,由此则昭示未来中国的村庄无法“终结”。从而在理论上纠正城市“中心论”,在实践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就地城市化提供必要性和正当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受惠农政策拉动,中国粮食连续4年持续增长.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工业化和自然资源短缺等瓶颈制约,粮食安全仍然存在非常大的隐患.结合国情,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才能保证中国粮食增产.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为:农业机械技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优良品种将是遗传育种的重要工作;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将有大发展;资源节约型技术将是农业技术研发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地城市流转驱动力与农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农地城市流转现象是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我国农地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对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农地流转必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见,我国农地保护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农地是在地方政府、村经济集体、农民、企业以及居民几大动力主体的相互作用下,在制度缺陷、经济增长、区位状况、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向城市转移的。最后,提出了保护农地,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城市农业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市民利用城市内小空间开展农业生产实践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休闲活动,而城市农业也已成为发达国家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文通过对国外城市农业、郊区农业和中国都市农业范畴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城市农业的发展过程、模式、技术和风险;根据北京市城市农业发展现状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布局,分析了北京市城市农业发展前景,认为北京市城市农业有一定的市场和社会需求,并提出了北京市城市农业的发展重点、模式和对策。研究认为:北京市城市农业的发展应注重提升农业在城市中的景观、生态、文化、教育和休闲服务等功能;主要建设模式包括教育展示农业、公共绿地农业、机构生态景观农业、楼宇社区农业、庭院农业、市民农园和会展农业;建议和对策包括:通过部门联动和研讨,规范和引导城市农业发展;通过实验示范,研究城市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通过现状调研和技术集成,构建城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通过调研和企业化运作,建立城市农业技术市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北京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进一步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则是要在非农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通过对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研究,结合北京都市农业发展实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北京都市农业六大优势产业: 设施农业、籽种农业、加工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技产品及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资源环境约束力不断加大,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值得关注。报告在PS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珠三角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对珠三角地区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和相关障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珠三角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形势逐步好转;深圳和中山市的都市农业生态压力较大,东莞市的都市农业生态状态较差,肇庆和江门市的都市农业生态响应较弱;城镇化率、人均耕地面积等指标是当前影响珠三角都市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珠三角地区应大力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继续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从而保证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荷兰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确保农产品最低保有量生产能力,建立安全供给保障底线是大都市郊区发展农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荷兰农业发展的国情与上海市的市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荷兰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通过以下主要4种方式来促进农业发展:(1)实施城镇发展的分散化政策和均衡发展战略;(2)加强土地整理力度,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发展利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畜牧业和园艺业;(3)依据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外向型农业;(4)积极调整农业组织结构,利用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经营等。对上海农业发展的启示是:(1)依据比较优势原则,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3)要合理规划城镇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4.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随着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京郊涌现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金融合作扶持模式、院区联动模式、农村乡土能人带动模式、专业合作组织带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专业市场带动模式等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模式。为研究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态势,笔者对各种模式的内涵特点、运行方式、重要意义等进行阐释,为北京市及其他省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so the resulting problems have become key research focuses in all countrie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urban agriculture has been applied as one of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for relieving urba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form of urban agriculture, planning models of urban agriculture were explored, industrial form and planning model of Chengdu urban agriculture were analyzed to forecast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were given to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北京农业发展对全国具有垂范作用,研究北京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特点,意义重大。分析表明,目前北京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种类型的产业化组织蓬勃发展,经营效益显著提高,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拓宽。今后,要继续强化北京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