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冬小麦田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多效唑设3个水平,苯磺隆设5个水平进行试验。通过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探讨了苯磺隆和多效唑混用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和多效唑混用后,苯磺隆在小麦体内降解较彻底,到小麦生育后期基本无毒害作用,而且适量的多效唑使得苯磺隆的药害作用有所降低,并能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
在冬小麦田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多效唑设3个水平,苯磺隆设5个水平进行试验。通过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探讨了苯磺隆和多效唑混用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和多效唑混用后,苯磺隆在小麦体内降解较彻底,到小麦生育后期基本无毒害作用,而且适量的多效唑使得苯磺隆的药害作用有所降低,并能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3.
尿素和多效唑对苯磺隆胁迫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盆栽试验不同时间采样,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了添加尿素和多效唑对苯磺隆胁迫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尿素、多效唑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对土壤细菌的刺激作用具体表现为:最初7 d,苯磺隆+尿素>苯磺隆+尿素+多效唑>苯磺隆+多效唑;14~60 d,苯磺隆+尿素+多效唑>苯磺隆+尿素>苯磺隆+多效唑;与对照相比,1~60 d平均激活率最高达552.7%。对土壤放线菌的刺激作用表现为:苯磺隆+尿素+多效唑>苯磺隆+尿素>苯磺隆+多效唑,与对照相比,平均激活率最高为157.7%。对土壤真菌的刺激作用,不同浓度苯磺隆添加尿素、多效唑的影响比较复杂,与对照相比,平均激活率最高为80.1%。添加尿素、多效唑能够减缓甚至消除苯磺隆对土壤微生物的毒害作用,对除草剂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恢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器官,叶绿素的含量反映了植物的光合能力,与作物产量直接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和苯磺隆混用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喷施后叶片颜色加深,并且叶片变厚,有利于植物光合物质的积累。多效唑和苯磺隆混用提高了植株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除草剂减施对麦田杂草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生长过程中叶绿素SPAD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45 d,10%苯磺隆WP 9.00 g/hm~2处理(减施60.00%)、10%苯磺隆WP 9.00 g/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EC 30.00 g/hm~2处理(减施60.00%)、7%双氟·炔草酯OD 63.00 g/hm~2处理(减施25.00%)和28%唑草·苯磺隆WP 16.80 g/hm~2处理(减施33.33%)对麦田阔叶杂草的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8.64%、98.99%、98.54%和98.68%,表明除草剂减量施用对麦田杂草仍具有较好的防效。施用除草剂后,小麦叶片叶绿素SPAD值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药后3 d、5 d、7 d,28%唑草·苯磺隆WP 33.60 g/hm~2处理(增施33.33%)小麦叶片叶绿素SPAD值显著低于7%双氟·炔草酯OD 63.00 g/hm~2处理(减施25.00%)、10%苯磺隆WP 9.00 g/hm~2处理(减施60.00%)和空白对照(CK)的叶绿素SPAD值,低于其他处理的叶绿素SPAD值。  相似文献   

6.
苯磺隆、尿素、多效唑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不同处理土壤中苯磺隆、尿素、多效唑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苯磺隆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从微生物数量反映了在不同多效唑浓度、氮素水平和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土壤微生物群落可作为评价苯磺隆除草剂残留污染土壤生态环境效应的敏感指数。外源氮素(尿素)的添加,改善了土壤的生态环境,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也表明氮素能缓解农药残留物对土壤微生物的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7.
炔草酯混配苯磺隆防除小麦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剂量15%炔草酯(麦极)可湿性粉剂加入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分2个不同时期对小麦田杂草进行防除,试验结果表明,炔草酯对禾本科杂草(早熟禾除外)防效很好,对阔叶草防效差.苯磺隆对阔叶杂草防效很好,炔草酯+苯磺隆的组合能有效控制小麦田杂草危害.炔草酯用药适期很长,从小麦2~4叶期到小麦拔节前,冬季前后都可以使用,且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70;氟唑磺隆WDG对春小麦田不同杂草的防除效果及相应的最佳使用方法,为科学、安全、高效应用该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定点取样法调查70;氟唑磺隆WDG不同剂量单用及加入安全剂、与阔叶除草剂混用对春小麦田杂草的控制效果.通过药后田间观察及测产,评价不同处理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药后30 d,70;氟唑磺隆WDG 31.5 g a.i./hm2对野燕麦株防效达92.6;,药后45 d鲜重防效在95.4;.对阔叶杂草野油菜、次生油菜也有一定的兼治作用,药后30 d株防效在57.5;~65.4;,药后45 d鲜重防效在63.6;~74.1;.该除草剂与安全剂Cloquintocet、Mefenphyr混用,不降低其对野燕麦、野油菜、次生油菜的防除效果,而与2,4-D丁酯、苯磺隆混用,在保持对野燕麦高防效的同时,可极显著地提高对阔叶杂草的控制效果,药后30 d,对杂草总株防效达90.4;以上,45 d总鲜重防效在94.4;以上.70;氟唑磺隆WDG各使用处理的小麦产量均有增加,增产幅度在3.4;~18.8;.[结论]在春小麦5叶期(田间主要杂草3~5叶期),70;氟唑磺隆WDG 31.5 g a.i./hm2与苯磺隆或2,4-D丁酯混用,能够高效防除杂草,且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9.
70%氟唑磺隆WDG防除冬小麦田杂草的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了氟唑磺隆及其复配剂对冬小麦田杂草的效果。[方法]调查了氟唑磺隆及其复配剂使用的安全性和防效。[结果]70%氟唑磺隆WDG 45.0和52.5 g/hm2对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较差,对阔叶草无效;氟唑磺隆和苯磺隆、二甲四氯铵盐复配,可以提高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生长的控制效果,但降低了氟唑磺隆对禾本科杂草的控制效果。[结论]在试验期间,未发现氟唑磺隆及其复配剂对冬小麦有药害,氟唑磺隆对冬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小麦阔叶除草剂品种繁多,各种除草剂防除麦田阔叶杂草效果差异较大。氯氟吡氧乙酸等几种麦田阔叶除草剂药效试验表明:200.0g/L氯氟吡氧乙酸在施药后30d,鲜质量防效和株防效分别达到78.4%和83.0%,持效期长,杀草彻底;56%二甲四氯钠+75%苯磺隆不同用药量和用水量以56%二甲四氯钠30.0g/667m2+75%苯磺隆1.5g/667m2对水30.0kg/667m2防效最高。建议:在以猪殃殃、婆婆纳等恶性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200.0g/L氯氟吡氧乙酸;在以播娘蒿、荠菜、遏蓝菜等杂草为主麦田,选用56%二甲四氯钠+75%苯磺隆。另外为避免杂草产生抗药性,56%二甲四氯钠+75%苯磺隆、22%唑草酮+14%苯磺隆、40%唑草酮+10%苯磺隆可交互使用。  相似文献   

11.
多效唑在小麦上应用得当能获得增产.中产田在越冬初期叶面喷洒能提高亩穗数而获增产;有倒伏危险的高产田在起身期喷洒能有效地防止倒伏而避免减产;对发育过快冬前旺长的麦田在越冬初期喷洒可防止冻害发生,避免减产.用量以15%可湿性粉剂每亩40克左右加水30公斤为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上培小麦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脱落酸(ABA)和多效唑(PP333)对土壤于旱条件下小麦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ABA和PP333后,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加快;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前期上升缓慢,但后期超过对照;丙二醛(MDA)含量减少,叶片含水量和水势提高。表明ABA和PP333可以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旱性,且PP333和ABA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氮肥和多效唑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含量的影响,探讨氮肥和多效唑调节茎秆抗倒伏能力的机制。【方法】以小麦品种烟农21和藁城8901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氮肥和多效唑对小麦不同时期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木质素含量的影响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结果】同品种条件下,与低施氮(225 kg•hm-2)处理相比,高施氮(300 kg•hm-2)处理降低了茎秆苯丙氨酸转氨酶(PAL)、酪氨酸解氨酶(TA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的活性,茎秆木质素含量、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降低。而喷施多效唑显著提高茎秆PAL、TAL和CAD的活性,木质素含量、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提高,倒伏面积和倒伏程度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茎秆抗倒伏指数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5);木质素含量与PAL、TAL和CAD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4CL酶活性相关不显著。【结论】高施氮量处理降低了茎秆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和木质素含量,茎秆抗倒伏能力降低。而施用多效唑显著提高茎秆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和木质素含量,进而增强了茎秆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多效唑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在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喷施小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多效唑能增加小麦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增强小麦剑叶的光合作用,增加光合产物向茎秆和子粒的输送;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喷施小麦,对小麦第一、二、三节节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控长作用,降低了植株的高度,从而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为小麦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2,4-D丁酯与多效唑混用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4-D丁酯的小区杂草株防效极显著好于没有喷施2,4-D丁酯的小区;2,4-D丁酯显著抑制小麦的生长,但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这种影响明显降低.同一多效唑水平下,随着2,4-D丁酯用量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减少;同一2,4-D丁酯用量下,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增加.2,4-D丁酯显著抑制小麦旗叶面积的扩大,而且处理间差异性有扩大趋势,多效唑的存在,抑制了2,4-D丁酯作用.从产量方面来看,最佳处理组合为多效唑2.25 kg/hm2+2,4-D丁酯15 g/hm2.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 ,多效唑对超高产小麦降秆增产效果较为理想。喷施时期宜在小麦起身期和拔节期。起身期喷施最佳用量为多效唑 90 0g/hm2 对水 75 0kg/hm2 ,拔节期喷施最佳用量为多效唑 6 0 0~ 75 0g/hm2 对水 75 0kg/hm2 。笔者还针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提出了多效唑的不同喷施时期。研究还发现 ,多效唑能有效地改善小麦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用量多效唑拌种和7.5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拌种和7.5叶期喷施均能有效控制基部节间长度,显著降低株高,前者通过增粒增重提高产量,后者通过增穗增粒增重提高产量;两者都能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对粉质参数也有不同的影响.但多效唑拌种以拌种量0.5 kg/g为宜,7.5叶期喷施浓度以225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8.
3种化学调控剂对西农979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西农979为试验材料,测定3种化学调控剂对小麦形态指标、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期喷洒新型抗倒伏化学调控剂麦巨金、麦业丰和传统化控剂多效唑能有效抑制小麦株高,其中多效唑抑制作用最强,麦巨金最弱;麦巨金和麦业丰能明显提高麦株基部第1、2节间充实度,有效增加拔节至成熟期小麦叶面积系数和旗叶叶绿素含量,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效能和籽粒灌浆速率,而多效唑效果则不明显;3种化学调控剂均增加了小麦穗长、结实小穗数和千粒质量,使不孕小穗数减少,产量增幅达4.9%~9.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化学调控剂间小麦的穗长、结实小穗数与产量的差异显著,而不孕小穗数、千粒质量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除草剂对小麦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除草剂对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弱筋小麦扬麦13、强筋小麦烟农19两种冬小麦为材料,研究了苯磺隆、使它隆、异丙隆、骠马、绿麦隆5种除草剂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5种除草剂处理后,小麦叶片内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也均不同程度降低,说明除草剂显著影响了小麦的光合特性,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除草剂显著降低了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及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qN)则呈一定的上升趋势。表明在除草剂胁迫下小麦叶片发生了光抑制,PSⅡ复合体受到损伤伴随着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小麦叶片自身具有一定的光合保护机制,用以减轻或消除除草剂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