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表达载体p ET-28a(+)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蜜蜂螺原体Spiroplasma melliferum CH-1中可能与致病相关的几丁质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CDA)基因chid,并测定其部分酶学性质,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蜜蜂螺原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Overlap Extension PCR(OE-PCR)定点突变技术,在引物设计时插入目的突变,通过3次PCR获得突变后的目的片段,测序验证后构建重组质粒p ETchid,挑取BLchid表达菌株。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NTA-Ni2+柱纯化,Western blotting验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酶活力和酶学性质。[结果]DNA测序结果表明:chid基因中待突变位点已由TGA突变为TGG,成功克隆到chid基因全长,并得到外源表达的完整目的蛋白。该基因编码区为672 bp,编码的氨基酸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28×103的蛋白,同源性比较发现其与S.melliferum KC3/BC3/IPMB4A菌株序列相似性为97%。测得外源表达的该酶活力最高可达10.14 U·m L-1,最适温度为50℃左右,最适p H值为7.0~7.5。[结论]首次克隆了螺原体几丁质脱乙酰酶基因chid,并得到具有活性的外源目的蛋白,为后续研究螺原体与宿主蜜蜂的相互作用及其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15株白色金针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试验从2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共扩增出45条片段,多态性比率为73.3%;供试金针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在0.560~0.984之间,在0.68水平上供试菌株被聚为1个类群,在0.83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RAPD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供试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丰富,RAPD技术能够作为快速鉴别金针菇菌株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瓜霜霉菌毒性及分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7个具有不同抗病性、生态型及标记聚类的黄瓜品种(系)对来自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青岛、郑州、徐州、西安8个城市的18个黄瓜霜霉菌株进行了毒性及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存在毒力分化,初步划分为12个毒性类型。利用27个RAPD随机引物对18个菌株进行全基因组DNARAPD扩增共得到230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212个,占92.2%。当以欧氏距离8.5为标准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4个类群。菌株间相似系数介于0.267~0.754,各菌株之间的相似性系数较低,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RAPD分子标记技术,通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UPGMA聚类、主成分分析,研究了10株供试杏鲍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筛选出的8条谱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合计扩增出47个位点,其中3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77%,遗传相似系数在0.556~1.000。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0.62水平上被聚为1类,在0.68水平上可分为3个类群。RAPD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说明RAPD技术能够作为快速鉴别杏鲍菇菌株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对杏鲍菇种质资源管理、优良品种选育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RAPD分子标记技术,通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UPGMA聚类、主成分分析,研究了10株供试杏鲍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筛选出的8条谱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合计扩增出47个位点,其中3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77%,遗传相似系数在0.556~1.000。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0.62水平上被聚为1类,在0.68水平上可分为3个类群。RAPD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说明RAPD技术能够作为快速鉴别杏鲍菇菌株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对杏鲍菇种质资源管理、优良品种选育等。  相似文献   

6.
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15株白色金针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试验从2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共扩增出45条片段,多态性比率为73.3%;供试金针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在0.560~0.984之间,在0.68水平上供试菌株被聚为1个类群,在0.83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RAPD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供试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丰富,RAPD技术能够作为快速鉴别金针菇菌株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形侧耳种质资源拮抗反应和遗传多样性,为肺形侧耳种质资源鉴定、合理利用和优良菌株遗传选育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通过拮抗反应和RAPD分子标记对41个肺形侧耳菌株进行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这2种方法的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拮抗反应试验结果显示,仅有少数菌株与其他菌株间出现明显拮抗反应,多数菌株间无拮抗反应或拮抗较弱,可能存在同种异名的现象.基于拮抗反应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65处,可将41个肺形侧耳菌株分为五大类群,第I和III类群分别包括1个菌株,第II类群包括31个菌株,第Ⅳ类群包括4个菌株,第Ⅴ类群包括4个菌株,拮抗反应明显的肺形侧耳菌株聚在不同的类群,无拮抗反应或拮抗反应弱的菌株则聚在同一类群里.RAPD分析结果显示,15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17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96个,多态性比例为82.1%;41个肺形侧耳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51~1.00,在遗传相似系数0.84处可将41个肺形侧耳菌株分为五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括3个菌株,第II类群包括4个菌株,第III类群包括6个菌株,第Ⅳ类群仅包括1个菌株,剩余的菌株属于第Ⅴ类群,结合拮抗反应试验结果发现有明显拮抗反应的菌株聚在不同类群.拮抗反应和RAPD分析的聚类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r=0.674,t=5.95),表明拮抗反应和RAPD分子和标记在反映肺形侧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均能很好体现肺形侧耳种质的遗传关系.[结论]肺形侧耳菌株存在同种异名和同名异种现象.在实际生产中可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作为亲本菌株,以增加后代的遗传变异,从而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肺形侧耳菌株.  相似文献   

8.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陕西省的144株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和18株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核病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50对SRAP引物中筛选得到9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组合,对不同地区的144株菌株进行PCR扩增共得到7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88.4%,相似系数为0.346~0.936。对不同寄主的18株菌株扩增后得到多态性条带62条,占总数的84.9%;相似系数为0.358~0.976。UPGMA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地区的144株菌在相似系数0.658处被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为汉中类群,主要菌株来源为陕南汉中各县,第Ⅳ类为安康类群,主要菌株来源为陕南安康2县,第Ⅱ与Ⅲ类为混合类群;不同寄主的18株菌在相似系数0.788时被聚为3个类群,其中83.3%的菌株聚在同一类群中但来自不同供试寄主;已知致病力的38株菌在相似系数0.730处被分为3个类群,A类群主要由相对较弱的致病力菌株组成,而B与C类群为致病力混合类群。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油菜菌核病菌存在丰富的SRAP多态性,其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为总体相关性不明显,与寄主种类及致病力差异也无显著相 关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10种金发藓科(Polytrichales)植物基因组DNA,利用RAPD和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RAPD引物12个,这些RAPD引物共扩增出68条带,多态性带42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61.76%;采用UPGMA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分为2大类群,细叶拟金发藓单独聚为1类,其余9种植物聚为1类。RAPD和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金发藓科植物系统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RAPD技术研究7种菊科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方法]从50条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好的引物进行RAPD扩增,扩增DNA片段数据用UPGMA聚类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10条引物共扩增出337条带,多态性带337条。聚类结果显示,RAPD分子标记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在族内属间与传统分类系统一致。[结论]该研究可为菊科药用植物的鉴别提供参考,并为针对性地进行菊科植物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Spiroplasmas were found in 11 new insect hosts representing four orders: Hymenoptera, Hemiptera, Diptera, and Coleoptera. Three of the new spiroplasmas were serologically distinct from all existing groups or subgroups. A spiroplasma that infects digestive tracts of Colorado potato beetles may be transmitted to uninfected insects that feed on contaminated plants. This simple type of spiroplasma-insect relationship may explain a growing list of isolations of spiroplasmas and other wall-less prokaryotes from plant surfaces.  相似文献   

12.
用小白鼠抗腹水和常规的兔抗血清对柑桔僵化病(Sc)、玉米矮缩病(CS-747)和花表面分离的(23-6)三种植物螺原体(Spiroplasma)进行生长抑制和菌体变形测定的比较。在二种方法测定中,小白鼠抗腹水都与免抗血清的结果趋势一致,而且小白鼠抗腹水比兔抗血清具有更强的免疫专一性和敏感性。三种植物螺原体在生长抑制和菌体变形的相互测定中都有明显差别,然而Sc和CS-747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反应。测定结果与前人提出的以免抗血清Sc和CS-747分别属于血清Ⅰ组中的I-1和I-3亚组,而23-6螺原体与血清Ⅲ组的结果相同。小白鼠抗腹水的制备还具有抗原用量少、抗体产量和效价高以及饲养管理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下胚轴伤口菌丝接种法在携带抗病单基因的8个大豆品种(系)上,对采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20个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进行毒性检测,根据抗感反应将其分为6个毒性组。运用22个随机引物扩增供试菌株,共得到151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101个,占66.90%。通过聚类分析计算了各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并产生树状图,发现菌株间存在遗传异质性,病原菌毒性和DNA多态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以百合新鲜鳞叶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6份不同生态型的百合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5条有效引物,共得到769个扩增位点,其中628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占81.7%.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份百合种质在阀值为0.9407处分为2个聚类群,即百合科两个不同属的植物:百合属和大百合属;阈值为0.5790处,百合属被分为3个不同的种:百合、卷丹和细叶百合.聚类结果和亲缘关系分析表明不同供试百合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远,且各种质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收集并鉴定了43个胶孢炭疽菌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研究了胶胞炭疽菌种内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供试的43个菌株间遗传相似度变化较大。RAPD分子标记将43个胶胞炭疽菌菌株分为2个类群,其种内遗传分化与寄主没有相关性。因此认为根据寄主种类划分林木胶孢炭疽菌种内专化型不合适,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辣椒疫霉菌株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s)随机引物中筛选到的可扩增出清晰条带、主带明显、稳定的10条引物,对来自安徽合肥、淮南、和县、潜山、岳西、江苏南京和四川邛崃等县市的发病辣椒上分离鉴定获得23个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进行全基因组DNA 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引物共标出DNA指纹图带11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96条,多态性检测率为84.96%,表明辣椒疫霉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引物扩增的DNA指纹图谱,运用UPGMA法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0.7为阈值,供试菌株被划分为3个遗传聚类组,除部分相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被划分为同一组外,其他不同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地理来源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蜜蜂螺原体的生长、生殖及致病特点,以分离自患"爬蜂病"蜜蜂体内的螺原体菌株M10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生长曲线,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结果表明:在R-2培养基中,不同生长期的蜜蜂螺原体M10形态差异很大,但其形态变化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延滞期的M10以粗短的形态为主;在对数期和稳定期,M10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如芽状、分支状、串珠状等;到达衰亡期,M10则变得细长,菌体自身及菌体之间极易缠绕并聚集成团.此外,观察到M10具有尖端结构和纤毛状结构,大多数菌体具有"一尖一圆"结构,纤毛状结构长度差异显著.本研究首次描述了不同生长期蜜蜂螺原体的形态变化,发现螺原体纤毛状结构最长可达1 860.5 nm,并首次在人工培养基中发现螺原体具有类似纤毛接合现象.  相似文献   

18.
 分别于1994年3月和1995年3月从同一棉田,采集分离了48个大丽轮枝菌菌株.应用RAPD技术,从2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了17个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对供试菌株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17个引物对48个菌株扩增出120条DNA分子片段,其中43条分子片段为多态带,占35.83%.将扩增结果输入计算机,用PHYLIP分析软件(3.5版本),UPGAME程序进行类聚分析,结果表明95年的5个菌株与其它菌株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不同品种的20只藏獒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8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27条引物,共扩增出369条条带,其中339条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87%。根据20只藏獒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河曲藏獒和青海藏獒同类群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较近,在聚类图上形成了河曲藏獒类群和青海藏獒类群各自独立的分支,这一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按地域对藏獒进行类群划分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地区及对甲霜灵不同敏感程度的辣椒疫霉菌株间的遗传差异,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分离自安徽省和县等(15株)、江苏省南京市(1株)、四川省邛崃市(1株)的17个菌株及经甲霜灵处理筛选得到的3个抗性突变菌株进行了RAPD指纹分析。结果显示10对引物共扩增出30个比较清晰的条带,且均为多态性条带;当以遗传相似系数0.7为阀值时,可以将供试的20个菌株分为4个遗传聚类组,说明辣椒疫霉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同时,RAPD分析结果还表明,经甲霜灵处理所筛选得到的抗性突变株与野生型敏感亲本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但是辣椒疫霉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程度与RAPD的聚类分组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