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树木涂白能够使40%~70%的阳光被反射掉,从而降低树体温度、降低树干的昼夜温差,实现防冻裂的效果。本试验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的涂白剂,涂白后用L93-2智能温度记录仪测量涂白与未涂白阳面和阴面的树干温度。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涂白与未涂白树干阳面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树干阴面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未涂白阳面出现冻裂破腹现象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苹果树腐烂病在早春有一次发病高峰,在此高峰期,主干、主枝上的原发病斑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方位倾向。不同方位的树皮受日光照射后,皮温比气温高,其增温幅度愈大,增温持续时间愈长,则该方位上的发病点愈密集。因而认为腐烂病早春发病所表现的方位性与此期间树皮受日光照射后的增温有关。按风速1.1~3.8米/秒、低云量0~2级,12~14点阳光直射面树皮温度与气温间的关系可以直线回归式表之;tb (皮温)=7.70+1.93ta (气温)。河北省二、三月份由阳光辐射引起树皮增温的条件经常存在。采用秋后涂白保护树体的常发病部位可以降低早春树皮增温、减轻病害,推荐桐油皂白涂剂。  相似文献   

3.
1960—62年初步調查发現:桃树腐烂病疤主要分布在主干与主枝上,其中主枝基部(五(木义)骨)占60%;病疤多为西南向;流胶为发病后的共同表現;病害可深入皮层与木质部。各主要栽培品种均能感病,以大久保等最重,士蒼与耐寒品种病輕。病菌可自剪口、冻伤、虫伤等处侵入。3—10月田間接种均能发病,潛育期4—10天,以春季較短。病害每年自3月开始发生,3—5月最为严重,以后随树势生长旺盛,病害发展卽受限制。冻害为主要誘因,凡栽培不当如肥、水过多和过晚,以及与秋菜間作等促使徒长或延期休眠而誘发冻害者,均能誘致腐烂病,改进以上栽培管理,提高抗冻、抗病力是防治腐烂病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大流行原因浅析及防治意见潘朝印(新疆库尔勒市农垦29团农科站841005)腐烂病俗称烂皮病,是果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996年库尔勒市香梨树腐烂病大流行,重病果园病树率达到70%,因腐烂病而死亡的香梨树在20%左右。树干上病疤累累,...  相似文献   

5.
黑河流域中游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揭示农田防护林对小气候的影响,将设置于黑河流域中游农田防护林网内、外两个地面气象站8年的同步观测数据进行了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林网内日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比林网外低,而冬季林网内日均、日最高气温比林网外高,林网内昼夜温差比林网外大,林网内蒸发量仅为林网外的77.3%,林网内年均相对湿度大于林网外8%,林网形成的独特小气候,对水资源短缺的黑河流域地区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及水文学意义;同时发现,林网内冬季、早春的昼夜温差、日最低、极端最低气温低于林网外,此刻的低温对越冬植物在休眠期、早春可能易受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6.
文中利用2012年长时间序列MODIS地表温度产品,以于田绿洲为例进行干旱区地表昼夜温差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的研究。结合MODIS土地利用数据,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地表昼夜温差的长时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绿洲地表昼夜温差在0-40℃之间,其年均值小于25℃,而对于地表昼夜温差范围在0-60℃荒漠区其年均值大于25℃;并且绿洲-荒漠交错带呈现出明显的锯齿状效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昼夜温差值的大小依次是未利用土地、林地、草地、耕地及建设用地。尽管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昼夜温差有较大影响,但是其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并未受到土地利用类型的明显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具有相似的地表昼夜温差时序特征。相比于Terra卫星,Aqua卫星观测数据能够更好的反映地表昼夜温差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甘肃省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绿洲灌区,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生产的玉米种子因具有籽粒饱满、发芽率高、水分含量低、储藏期限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苹果煤污病、蝇粪病的发生与防治丽江地区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苹果色泽好、味甜,已成为滇西北苹果主产区,种植面积达到6667hm2以上。但近几年苹果煤污病、蝇粪病大发生,一般发病率为725%~86%,重病园达92%~951%,严重影响苹果的着色...  相似文献   

9.
《湖北植保》2008,(2):61-61
果树冻害在湖北省分为两类,即常绿果树(柑桔、橙类、柚类等)的冬季冻害,落叶果村(梨、桃、李、杏等)的早春冻花。果树冻害的预防和救护,目前用得最多的还是农业和物理措施(如:高标准建国、树干涂白、撑枝、摇雪、树冠覆盖、烟雾防冻等),其效果较差,难以达到预防冻害和冻后迅速救护的目的,而果树冻害发生后喷施碧护可迅速解救冻害,冻害发生前施用碧护可起到预防冻害发生和冻后迅速恢复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10.
产酶溶杆菌OH11代谢产物HSAF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SAF(heat stable antifungal factor)是产酶溶杆菌Lysobacter enzymogenes OH11中分离鉴定的一种小分子广谱抗真菌和卵菌物质,为进一步明确HSAF防治梨树腐烂病的潜力,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测定法、显微镜观察法和刮治涂抹法测定了HSAF对梨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以及对梨树腐烂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HSAF对梨树腐烂病菌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EC50值为0.5μg/m L;HSAF可导致梨树腐烂病菌菌丝体出现扭曲、近顶端处分枝和顶端肿胀等畸形现象;40μg/m L HSAF凝胶剂对梨树腐烂病的涂治愈合率可达81.3%,与2.12%腐植酸铜水剂的涂治愈合率(85.3%)无显著差异;对于分枝裂口或冻伤处、向阴、主杆或中心枝上的病疤,经40μg/m L HSAF凝胶剂涂抹后的愈合率高于2.12%腐植酸铜水剂。对于剪锯口处和向阳或分枝上的梨树腐烂病病疤,经2.12%腐植酸铜水剂涂抹后的愈合率高于40μg/m L HSAF凝胶剂;两种药剂对不同位置病疤的涂治效果不同,可作互补使用。本研究结果为梨树腐烂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生防制剂,同时也可望为其他果树腐烂病害的防治提供生防药剂资源。  相似文献   

11.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过程和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陕西风县秦岭高地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指出腐烂病菌主要是先在树皮的落皮层内潜伏侵染,进而侵害健组织。第二部分为防治试验。根据腐烂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于6月下旬和11月中旬对主干和大枝下部涂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倍悬浮液二次,获得了施药部位新病减少90%,“病疤重犯”减少80%的防治效果。与在辽宁兴城的试验,防效近似。  相似文献   

12.
鄂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栽培的柑桔果实以食糖量高、酸甜适度、易化渣、外形好、色泽美而著称。大量销售北方各大城市,同时出口俄罗斯等国家,深受客户欢迎,各地政府部门也高度重视。把柑桔做为农民致富、增加收入的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到2006年,十堰柑桔已发展到2.4万hm^2,4.3亿kg,2.5亿元。然而,由于这一带发展柑桔属于最北缘地带,发展柑桔生产每年都有轻重不同程度的冻害现象发生,具有关部门统计,  相似文献   

13.
大豆疫病     
疫霉菌引起的大豆根部与茎部腐烂病1948年首次发现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东北部,1951年发现于俄亥俄州的西南部。1955年首次发表了该病的报道。疫菌的腐烂病仅在美国和加拿大有所报道。对于感病的大豆品种这种病是很具有毁灭性的。它能造成严重缺株,并使产量减少50%以上。损失的程度因土壤类型、降雨量、耕作方法和品种而异。疫霉引起的腐烂病在低洼、  相似文献   

14.
我县产地检疫情形可谓忧喜共存,但忧大于喜,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检疫任务一贯繁重磐安县自从1976年一个村几块田进行杂交水稻种子试制以来,由于平均海拔500m以上,昼夜温差大,隆起的矮山纵横其间,隔离条件优越,被列为省重点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但20余年来经过了许多波折,特别是1988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传入我县以来,连续8年(1998~1995年)累计处理病田20.67hm2,病种4.57万kg,烧毁稻草14万kg,取消因发病而涉及的村和畈不符合基地选择条件的面积达1000hm2,并通过对9万多kg亲本采用强氯精消毒处理,在水稻感病时期统一组织新植霉素(…  相似文献   

15.
生姜腐烂病的防治方法罗林钟吴行政(重庆市合川科协631520)(合川市土场镇农技站生姜腐烂病又叫腐败病,俗名姜瘟,在生姜产地普遍发生。1、症状:田间观察姜瘟,宜在下午4时左右进行。生姜受阳光晒后一般均表现叶片卷缩、下垂。但到下午4时左右健姜叶片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新疆库尔勒香梨腐烂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调查了树龄、施肥量与香梨腐烂病发生的关系,并用刮治结合涂抹药剂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防治香梨腐烂病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随香梨树龄的增加,腐烂病发生趋于严重;增施有机肥可提高树势,减轻病情。刮治病斑后,涂抹43%戊唑醇悬浮剂200倍液能够较为有效防治香梨腐烂病,防治效果为65.0%。  相似文献   

17.
生姜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姜腐烂病也称姜瘟病,是生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生姜一旦罹病,轻者点片发生,造成减产,重者可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我市桂林街道后福村姜农曾因该病而严重影响产量.现将几年来种植生姜防治生姜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树木腐烂病在新疆主林果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呈加重趋势。本研究在调查了新疆阿克苏、和田、伊犁、喀什和库尔勒等地区苹果树、核桃树和杨树3种林果腐烂病田间发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14个样本点的样品进行病原物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各样本点3种林果均有不同程度的腐烂病发生,分离鉴定结果为引起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主要为Valsa mali var. mali(分离频率为64.5%),其次是V. mali var. pyri(25.8%)、V. malicola(3.2%)和V. nivea(6.5%);引起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V. sordida(分离频率为83.3%和96%)和V. nivea(分离频率为16.7%和4%)。离体枝条及苹果果实上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3种林果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均能感染原寄主。引起新疆部分地区苹果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alsa mali var. mali,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 sordida。同时,基于实际生产中存在感病枯死杨树枝干作为苹果园、核桃园树体支撑木的现象,推测3种林果腐烂病菌间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甘肃河西地区洋葱茎基盘腐烂病发病重、药剂防效差的问题,本试验选取7种药剂,在移栽时进行蘸根处理,观测分析不同药剂处理对洋葱植株成活率、生育期、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申嗪霉素悬浮剂500倍液蘸根处理对洋葱茎基盘腐烂病防治效果较好,植株成活率达到90%以上,定植后30 d的防治效果为80.89%,57 d的防治效果为64.45%,产量为7029.85 kg/667 m2,增产率达到26.77%。在洋葱定植时可以使用该药剂进行蘸根处理,57 d内对茎基盘腐烂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为甘肃河西高海拔冷凉区洋葱绿色优质生产提供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林木腐烂病是苹果树、梨树和杨树等林木枝干的重要真菌性病害。为了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 mali、梨树腐烂病菌V. mali var. pyri和杨树腐烂病菌V. sordida等3种不同寄主腐烂病菌都能有效防控的杀菌剂,本研究开展室内毒力试验比较了7种杀菌剂对3种腐烂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通过田间活性测定试验比较7种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病斑扩展和分生孢子发生的防治效果,同时测定了增效剂8.6%聚乙二醇(PEG)对7种杀菌剂的增效作用。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丙唑·多菌灵对3种腐烂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EC50平均值最低的是苯醚甲环唑,而戊唑醇的MIC平均值最低,在0.33 mg/L浓度下对3种腐烂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到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5%苯醚甲环唑SC、43%戊唑醇SC和35%丙唑·多菌灵SE对梨树腐烂病病斑扩展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防治效果突出,其中45%苯醚甲环唑SC 30.00 mg/L对病斑扩展防治效果达到82.23%,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达到85.96%,田间防治效果最好。10%丙硫唑SC+8.6% PEG处理组对病斑扩展防治效果提高了15.39百分点,达到73.46%,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提高了23.75百分点,达到83.06%,增效作用显著。本研究为苹果树、梨树和杨树等3种寄主腐烂病的化学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