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通过投喂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聚β羟基丁酸酯PHB(0,50,100,150,200,400和800 mg/L)和不同强化培养时间(24 h,48 h和72 h)对卤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采用超声波处理方法将不溶于水的PHB粉末分散成颗粒较小的均匀悬浮液(直径为10~50 μm),并按上述浓度投喂初孵卤虫。卤虫无节幼体初始密度为100个/200 mL。结果表明,当PHB浓度为100 mg/L时,卤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它组,且成活率随PHB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24 h卤虫成活率明显高于48 h和72 h(P<0.05),同时72 h卤虫的体长也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定量测定结果表明,24 h内卤虫体内PHB含量随强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强化24 h卤虫体内PHB 含量最高,达到卤虫干重的10.73%。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利用卤虫生物包裹的方法将PHB应用于水产育苗,以100 mg/L PHB浓度强化卤虫幼体24 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微藻营养强化对卤虫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在培育水产经济动物苗种过程中投喂的营养强化的卤虫幼体,以促进苗种生长及提高存活率,本研究以卤虫(Artemiasp.)为研究对象,利用镜检、凯氏定氮和气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卤虫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体长、蛋白质以及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并选择采用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小球藻(Chlorella pyenoidosa)强化营养卤虫幼体(三龄期),检测了投喂24h和48h后卤虫幼体体长、蛋白质、EPA和DH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卤虫幼体的发育,EPA含量在120h时显著降低;3种微藻能促进卤虫幼体的生长,但不能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微藻强化48h后,可以提高卤虫幼体EPA含量。上述结果说明微藻营养强化有利于提高卤虫幼体生长和EPA含量,其中以扁藻的强化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投喂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聚β-羟基丁酸酯PHB(0,50,100,150,200,400和800 mg/L)和不同强化培养时间(24 h,48 h和72 h)对卤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采用超声波处理方法将不溶于水的PHB粉末分散成颗粒较小的均匀悬浮液(直径为10~50μm),并按上述浓度投喂初孵卤虫。卤虫无节幼体初始密度为100个/200 mL。结果表明,当PHB浓度为100 mg/L时,卤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它组,且成活率随PHB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24 h卤虫成活率明显高于48 h和72 h(P<0.05),同时72 h卤虫的体长也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定量测定结果表明,24 h内卤虫体内PHB含量随强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强化24 h卤虫体内PHB含量最高,达到卤虫干重的10.73%。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利用卤虫生物包裹的方法将PHB应用于水产育苗,以100 mg/L PHB浓度强化卤虫幼体24 h效果最佳。研究亮点:β-羟基丁酸酯(PHB)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可替代抗生素的生物控制剂,目前针对其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在国际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尚属首次。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PHB和不同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野生桡足类、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投喂15日龄牙鲆仔鱼,经30d培育,测定其生长、白化率、变态率和存活率。结果表明:野生桡足类和人工配合饲料试验组的牙鲆仔鱼牛长率、变态率和存活率均最高,白化率最低;营养强化试验组的牙鲆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较高,白化率较低;未强化试验组的牙鲆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最低,白化率最高。据此可认为:桡足类和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是牙鲆仔鱼的优质活饵料。  相似文献   

5.
不同饵料对舟山牙鲆仔稚鱼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生桡足类、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投喂15日龄牙鲆仔鱼,经30d培育,测定其生长、白化率、变态率和存活率。结果表明:野生桡足类和人工配合饲料试验组的牙鲆仔鱼牛长率、变态率和存活率均最高,白化率最低;营养强化试验组的牙鲆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较高,白化率较低;未强化试验组的牙鲆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最低,白化率最高。据此可认为:桡足类和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是牙鲆仔鱼的优质活饵料。  相似文献   

6.
短期卤虫营养强化是提高水产生物饵料卤虫幼体营养价值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商业化生产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湛江等边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gensis)、破囊壶菌(Schizochytrium aggregatum)干粉对初孵卤虫幼体进行强化,探索最佳卤虫强化条件,并在最适条件下分别强化美国大盐湖和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卤虫幼体,探究两种单胞藻和破囊壶菌对不同品系卤虫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湛江等边金藻,在不同强化剂量(0.05,0.1,0.15和0.2 g/L)和不同强化时间(12 h, 18 h和24 h)条件下进行高密度卤虫强化(150,200和250 ind./mL),强化后卤虫存活率均在85~90%,且随着强化时间的延长和强化剂量的增加,卤虫个体体长和总生物量有所增加。考虑到育苗场对卤虫个体大小的要求和可操作性,建议卤虫幼体最佳强化密度为150~200 ind./mL,微藻强化剂量为0.1~0.2 g/L,强化时间为12~24 h。卤虫n-3 HUFA强化效果与强化剂种类和卤虫品系密切相关。对于大盐湖卤虫而言,强化三角褐指藻和湛江等边金藻强化的卤虫幼体EPA含量分别为7.39 mg/g dw和3.20 mg/g dw,与初孵卤虫EPA含量1.63 mg/g dw相比显著增加;对于咸海卤虫幼体,与初孵卤虫EPA含量14.35 mg/g dw相比,两种单胞藻强化的卤虫幼体EPA有所增加(分别为17.59 mg/g dw和17.26 mg/g DW),这与咸湖卤虫幼体中较高的EPA本底含量有关。另外,两种单胞藻对两个品系卤虫的DHA含量没有显著提升作用,但破囊壶菌强化咸海卤虫幼体的DHA含量达到2.31 mg/g dw,这与破囊壶菌本身较高的DHA含量(115 mg/g dw)有关。本研究为高密度短期卤虫营养强化在水产育苗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六个产地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我国六个地区(河北沧州,河北黄骅,山东无棣,西藏措勒,内蒙锡林浩特,新疆巴里坤湖)所产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营养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六个产地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蛋白含量为46%-53%,脂肪含量为21%-26%,除色氨酸因酸水解未测定之外,六个产地卤虫的无节幼体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干重的38%-445,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8%-50%,六个产地卤虫无节幼体均含有较多的20:5n-3,18:3n-3含量很少,为海水型卤虫,其脂肪酸组成因产地而异,其中18:2n-6和20:5n-3的含量受产地的影响最大,西藏措勒的50:5n-3含量最高,达23.52%,内蒙锡林浩特最低为7.90%,六个产地卤虫的无节幼体均缺乏22:6n-3.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六个地区(河北沧州,河北黄骅,山东无棣,西藏措勒,内蒙锡林浩特,新疆巴里坤湖)所产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营养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六个产地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蛋白含量为46%-53%,脂肪含量为21%-26%,除色氨酸因酸水解未测定之外,六个产地卤虫的无节幼体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干重的38%-445,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8%-50%,六个产地卤虫无节幼体均含有较多的20:5n-3,18:3n-3含量很少,为海水型卤虫,其脂肪酸组成因产地而异,其中18:2n-6和20:5n-3的含量受产地的影响最大,西藏措勒的50:5n-3含量最高,达23.52%,内蒙锡林浩特最低为7.90%,六个产地卤虫的无节幼体均缺乏22:6n-3.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不同开口饵料对似■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采用枝角类、卤虫无节幼体、人工微粒饲料和蛋黄等饵料对似■仔鱼进行21 d喂养。结果显示,枝角类组的存活率最高,达(77.83±1.76)%,其次为卤虫无节幼体组,为(63.67±1.76)%,人工微粒饲料组仅为(6.50±1.00)%,蛋黄组在开口摄食10 d累计死亡率已达100%。全长特定生长率以枝角类组最高,其次为卤虫无节幼体组,分别为(7.18±0.55)%/d、(6.94±0.38)%/d,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人工微粒饲料组和蛋黄组分别为(3.75±0.23)%/d和(0.98±0.18)%/d,显著低于枝角类组和卤虫无节幼体组(P0.05)。比较R~2,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似■仔鱼全长、生长曲线方程,但Bertalanffy和Gompertz生长模型拟合的似■仔鱼生长拐点日龄均晚于Logistic生长模型的拟合结果。综上,以枝角类和卤虫无节幼体等动物性饵料生物为开口饵料能显著提高似■仔鱼生长速率和存活率。在生长曲线拟合度相近的情况下,以Logistic模型对似■仔鱼生长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拟合似■仔鱼生长拐点在18~19日龄。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饲料对海月水母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饲料对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伞体直径为2.50 cm±0.10 cm)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共分5组,每组设3个平行,分别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冰冻卤虫、冷冻干燥卤虫、国产微粒饲料和国外微粒饲料,依照投喂饲料的不同,各组分别记为G鲜活、G冰冻、G干燥、G国产、G国外组,实验共进行30 d.结果表明:饲养30 d后,5组海月水母伞体的平均直径依次为(5.01±0.10)、(4.78±0.20)、(4.62±0.11)、(4.23±0.05)、(4.42±0.06)cm,卤虫无节幼体组生长性能最好,水母伞体直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冰冻卤虫和冷冻干燥卤虫组次之,国产微粒饲料组生长性能最差;国产微粒饲料组的成活率为95%,其余各组成活率均为100%;卤虫无节幼体组的收缩频率平均为1次/s,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余4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收缩频率平均为0.5~0.66 次/s;冰冻卤虫组的三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国内微粒饲料组的三态氮含量次之,也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体是海月水母较理想的饵料,冰冻卤虫和冷冻干燥卤虫次之.国产微粒饲料因为在营养组成、水中稳定性和悬浮性方面较差,饲养海月水母的效果也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生物饵料对口虾蛄幼体发育的影响,将口虾蛄幼体期分为11期(Z1~Z11),其中Z1、Z2不摄食,Z3以后开口摄食.根据试验设计,将苗种投喂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Z3~Z6,第二阶段Z7~Z8,第三阶段Z9~Z11.在各阶段分别投喂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卤虫和桡足类以筛选适宜饵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一饵料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口虾蛄幼体发育过程中,单一饵料无法满足口虾蛄幼体发育需求.随着幼体发育,需要及时更换、添加新的饵料,从规格、营养上满足幼体摄食需求,保证幼体的能量供应,促进发育.本研究中,各阶段分别投喂不同饵料,Z3~Z6投喂卤虫无节幼体,Z7~Z8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Z9~Z11投喂卤虫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正> 卤虫是一种生活在高盐水体中的小型甲壳动物。自从30年代Seale及Rollefen首先使用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做稚鱼的饵料以来,卤虫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利用范围日趋广泛,即使在微型胶囊饲料迅速发展的今天,仍有85%以上的海产经济动物的育苗饵料必须依靠卤虫。我国从1958年起即开始用卤虫无节幼体作为海产稚鱼的饵料,目前不仅用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做鱼、虾、蟹的初期饵料,而且用鲜活卤虫(包括各期幼体及成体)作为我国北方养殖对虾的主要鲜活饵料之一。  相似文献   

13.
牙鲆仔鱼在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牙鲆仔鱼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开口后的第8天、第10天、第11天以轮虫为喜好性饵料,且最适的密度为10ind/mL,在开口后第10天对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有了一定的摄食能力;在开口后的第13天以后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喜好性饵料;在开口后第15天开始放弃对轮虫的选择,可以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轮虫的最适密度是7~10ind/mL,卤虫无节幼体的最适密度是5~7ind/mL。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牙鲆仔鱼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开口后的第8天、第10天、第11天以轮虫为喜好性饵料,且最适的密度为10ind/mL,在开口后第10天对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有了一定的摄食能力;在开口后的第13天以后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喜好性饵料;在开口后第15天开始放弃对轮虫的选择,可以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轮虫的最适密度是7~10ind/mL,卤虫无节幼体的最适密度是5~7ind/mL。  相似文献   

15.
采用6种天然饵料喂养清洁虾亲虾,分析其对亲虾性腺发育、繁殖性能以及受精卵质量的影响。性腺发育试验发现,投喂6种不同饵料亲虾性腺发育周期差异显著(P<0.01),最长的为鱼肉组(12.82±1.91)d,最短的为卤虫无节幼体组(11.46±1.76)d;卤虫无节幼体与桡足类组性腺指数、干物质含量及总蛋白质含量随着性腺发育显著增加(P<0.01),增加均在2倍左右。繁殖性能与受精卵质量结果表明,鱼肉组(3 357±621)(粒/g)亲虾相对怀卵量最大,卤虫无节幼体组最小(1 829±213)(粒/g);卤虫无节幼体[(0.110 9±0.016 3)mm3]组亲虾受精卵体积最大,乌贼组最小[(0.096 2±0.014 0)mm3];鱼肉组[(37.33±1.75)μg]的受精卵干重最大,虾肉组最小[(31.00±1.26)μg];桡足类组蛋白质绝对含量[(367.17±25.68)mg/g]在干物质中所占比例(72.34%)最高。此外,6个饵料组中所有亲虾在各抱卵周期内抱卵率与抱卵间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几种天然饵料对清洁虾亲虾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6种天然饵料喂养清洁虾亲虾,分析其对亲虾性腺发育、繁殖性能以及受精卵质量的影响。性腺发育试验发现,投喂6种不同饵料亲虾性腺发育周期差异显著(P<0.01),最长的为鱼肉组(12.82±1.91)d,最短的为卤虫无节幼体组(11.46±1.76)d;卤虫无节幼体与桡足类组性腺指数、干物质含量及总蛋白质含量随着性腺发育显著增加(P<0.01),增加均在2倍左右。繁殖性能与受精卵质量结果表明,鱼肉组(3 357±621)(粒/g)亲虾相对怀卵量最大,卤虫无节幼体组最小(1 829±213)(粒/g);卤虫无节幼体[(0.110 9±0.016 3)mm3]组亲虾受精卵体积最大,乌贼组最小[(0.096 2±0.014 0)mm3];鱼肉组[(37.33±1.75)μg]的受精卵干重最大,虾肉组最小[(31.00±1.26)μg];桡足类组蛋白质绝对含量[(367.17±25.68)mg/g]在干物质中所占比例(72.34%)最高。此外,6个饵料组中所有亲虾在各抱卵周期内抱卵率与抱卵间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5种浮游动物(卤虫Artemia无节幼体、大尾猛水蚤Harpacticus uniremis、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和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饵料对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摄食和碟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月水母摄食卤虫无节幼体没有明显的节律性,对蒙古裸腹溞、大尾猛水蚤、短角异剑水蚤和褶皱臂尾轮虫都是在上午8:00摄食量最大;海月水母对卤虫无节幼体和轮虫的个体摄食率最大,分别为42.8、42.0个/(个.h)。摄食卤虫无节幼体的海月水母碟状体的生长率最大,达到8.8%~11.2%;摄食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的次之,生长率分别为4.4%~6.1%和3.1%~5.2%;摄食褶皱臂尾轮虫的碟状体生长率极低,仅为0.3%~0.4%。研究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均可作为篢滤傅刺宓亩?合适投喂密度分别为550~700、150~300个/L和250~450个/L。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添加生物饵料卤虫无节幼体对黑神仙鱼稚鱼的养殖效果,开展了为期26 d的养殖实验。以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组投喂为对照组(A),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补充卤虫无节幼体投喂为实验组(MA)开展生长研究。结果表明:补充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可显著提高黑神仙鱼稚鱼存活率,并一定程度提高特定生长率。MA组和A组存活率分别为(95.53±3.21) %、(82.50±4.32) %;特定生长率分别为(8.50±1.47 )%·d?1、(6.92±1.06 )%·d?1。补充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其质量性状、形态性状的生长,提高体长增长量、肥满度和鱼群体长均质度、体质量均质度。养殖结束后黑神仙鱼稚鱼体长、体高、腹鳍长、背鳍高和尾鳍长分别为25 、12 、22、10 和5 mm;体长增长量、肥满度分别为12 mm和3 %;鱼群体长均质度、体质量均质度分别为92%和90%。使用卤虫无节幼体配合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进行补充投喂对黑神仙鱼稚鱼中间培育阶段的生长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可作为优化黑神仙鱼稚鱼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pH、盐度和不同饵料对观赏类水母——咖啡金黄水母Chrysaora melanaster幼体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金黄水母幼体(伞径为2cm)的适宜pH为7.3—8.8;盐度的生态幅为20—45;不同饵料条件下,第11天时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组与饵料为桡足类组的水母幼体的平均伞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16天时饵料为海月水母组与饵料为桡足类组的水母幼体的平均伞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0天时海月水母组的幼体生长最快,卤虫无节幼体组的次之,混合桡足类组的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L-肉碱强化卤虫对草鱼开口苗生长性能的影响,为草鱼开口苗培育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用0(对照),1,100,1000mg/L的L-肉碱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p.)12h,投喂给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开口苗,分别于7,14,21d取样测定鱼苗的体长、体质量,21d时取样测定生命力及鱼体RNA/DNA比率的变化。【结果】1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草鱼开口苗的体长、体质量、体长日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00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开口苗的生命力较其他3组有升高趋势(P0.05);100,1000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开口苗的RNA/DNA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开口苗的RNA/DNA比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以1mg/LL-肉碱强化卤虫投喂草鱼开口苗,可明显提高草鱼开口苗的生长性能;过高质量浓度L-肉碱强化卤虫对草鱼开口苗生长没有影响,但能提高其体内的RNA/DNA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