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对望春玉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和研究,首次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中有关规定,以及望春玉兰品种形态特征,报道了该种有6个品种群(包括1原品种群、3新组合品种群、2新品种群)和24个品种(包括1原品种6、新品种,17新改隶组合品种)。同时,提出望春玉兰新分类系统。该分类系统:种→品种群→品种,为研究其形态变异理论、良种繁育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作者对玉兰属植物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类、整理和研究,对该属植物杂种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有关规定,进行了新改隶组合,提出该属植物新分类系统。新分类系统:属→组→亚组→种。其中有3组、6亚组(新改隶组合亚组、新亚组)、40种(包括15新种)。为该属植物分类系统、亲缘关系和良种选育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菊花品种分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要求,提出一个菊花品种分类新方案。作者主张在菊花种和品种之间,分为品种群和按花型划分的品种亚群2级,计分为小菊和大菊2个品种群,30个品种亚群。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对内蒙古地区豆科5新种、2新变种、1变型进行了命名和描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木兰属植物腋花、总状花序的首次发现和新分类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木兰属植物腋花与总状花序在我国的首次发现。这种花及花序的花均为两性花,形态结构完全相似,并能正常开花和结实。其开花顺序由顶向下,依次开放,且花期、花径及花被大小、果实依次递减。该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木兰属植物从顶生花→腋生花→总状花序的进化和遗传理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研究材料。同时,还发现了2新派,1新种,1新组合种,6新变种。2新派是:河南玉兰派,腋花玉兰派。新种是伏牛玉兰。1新组合种是腋花玉兰。6新变种是:白腋花玉兰、多被腋花玉兰、紫基伏牛玉兰、黄花望春玉兰、宽被望春玉兰、窄被玉兰。  相似文献   

6.
河南玉兰属植物种质资源与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植物志》(第一册)中记载的玉兰属植物进行了修订与增补。主要内容为:基本上查清了河南玉兰属植物共计36种、3亚种(包括13新种、1新亚种和2亚种);报道了13个引栽种(包括12个新引栽种、1个引栽种);记录了6个新分布种和4个原分布种。为深入开展该属植物多学科理论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对内蒙古地区豆科5新种、2新变种、变型进行了命名和描述。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国内三角梅品种资源状况不清、分类标准各异、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混乱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国际交流的现状,调查我国引栽的65个三角梅品种的主要性状,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建立了三角梅属观赏品种分类系统,对我国引栽的三角梅品种进行了统一分类鉴定和命名,以利于三角梅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根椐新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2006,Vienna)规定,凡是在1958年1月1日以后发表的新分类群,如同时指出2个模式标本者,不算构成合格和合法发表.现在已出版的<中国植物志--双子叶植物志>科中有7个种群是以2个或3个模式标本发表的,属于不合法种名.为了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本文特将这些不合法种群名称重新确认其后选模式标本(lectotype),并给于合格发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丁颖和程侃声栽培稻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按俞履祈的变种分类方法对云南搜集保存的5285份地方稻种资源进行分类研究表明:(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变异中心.(2)云南地方稻分属58个变种,为中国栽培稻变种的总和,但品种数约占中国栽培稻的8.6%;其变种特点是以普通籼、红籼,红粳、普通粳、普通糯粳和红光壳粳为优势变种,粳稻变异大于籼稻,深色型、糯稻、光壳稻和有芒变种占有较高比例.(3)云南地方稻种分为籼粳2个亚种、6大生态群,其中热带粳群、光壳粳群和普通粳群的品种数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3.6%,18.1%,32.1%,分别为13,11和18个变种;早中籼群、冬籼群和晚籼群的品种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1.8%,0.5%,43.9%,分别为11,4和24个变种.(4)云南地方稻籼亚种26个变种和粳亚种32个变种.籼水稻和晚稻是籼亚种的基本型,籼陆稻和早中稻则是生态变异型.粳亚种中的水陆稻、粘糯稻、早中和晚稻之间均没有基本型与变异型之分,且与籼亚种中的有明显区别.这进一步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籼和粳为两个独立起源中心.(5)初步提出云南栽培稻分类体系为按"种-亚种-生态群-生态变种群-品种类型"的5级新型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1.
河南蜡梅属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河南蜡梅属植物计8种、2亚种、6变种、3变型,其中发现1新种和2新变种,并提出蜡梅系统分类为2亚种——蜡梅栽培亚种和蜡梅野生亚种。蜡梅栽培亚种又分3大品种群、17个栽培品种,并选出圆被蜡梅、晚花蜡梅等新品种,发掘出早已“失传”的蜡梅珍品——蜡素金莲花蜡梅等,蜡梅野生亚种分6变种,其中2新变种。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地方稻种不同分类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的丁颖和程侃声栽培稻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按俞履祈的变种分类方法对云南搜集保存的5285份地方稻种资源进行分类研究表明:(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变异中心。(2)云南地方稻分属58个变种,为中国栽培稻变种的总和,但品种数约占中国栽培稻的8.6%;其变种特点是以普通籼、红籼,红粳、普通粳、普通糯粳和红光壳粳为优势变种,粳稻变异大于籼稻,深色型、糯稻、光壳稻和有芒变种占有较高比较。(3)云南地方稻种分为籼粳2个亚种、6大生态群,其中热带粳群、光壳粳群和普通粳群的品种数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3.6%,18.1%,32.1%,分别为13,11和18个变种;早中籼群、冬籼群和晚籼群的品种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1.8%,0.5%,43.9%,分别为11,4和24个变种。(4)云南地方稻籼亚种26个变种和粳亚种32个变种。籼水稻和晚稻是籼亚种的基本型,籼陆稻和早中稻则是生态变异型。粳亚种中的水陆稻、粘糯稻、早中和晚稻之间均没有基本型与变异型之分,且与籼亚种中的有明显区别。这进一步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籼和粳为两个独立起源中心。(5)初步提出云南栽培稻分类体系为按“种-亚种-生态群-生态变种群-品种类型”的5级新型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产量及氮效率对土壤肥力的响应。【方法】以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中冬麦区3个代表性小麦主栽品种为材料,以33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构建的土壤肥力水平梯度为平台,研究品种演替和土壤肥力及其交互对作物产量、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供试品种有20世纪80年代品种小偃6号、90年代末品种小偃22和近年品种西农979。长期施肥包括6个处理:不同水平的氮磷化肥配施(N1P1和N2P2)、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M1N1P1、M1N2P2、M2N1P1和M2N2P2),以不施肥为对照(CK)。【结果】在各个肥力水平土壤上,籽粒产量及收获指数均随小麦品种更替而呈现增加的趋势,尤其在高肥力土壤上更为明显。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其中西农979增产幅度最大(151.0%-610.5%),其次为小偃22(127.9%-349.7%),小偃6号增幅最低(148.1%-341.8%)。土壤肥力与品种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收获指数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低肥力条件下,小偃6号籽粒产量高于西农979,高肥力条件下则相反。小麦百公斤籽粒需氮量随品种演替有降低的趋势,但随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有增加的趋势。土壤肥力与品种对百公斤籽粒需氮量也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氮肥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均呈增加的趋势,但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各品种小麦的氮肥生理效率呈下降的趋势,氮肥农学效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土壤肥力与品种对小麦氮肥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陕西关中小麦品种演替在高肥力以及养分投入充足时不仅表现出单产不断提高,而且氮效率也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因此,品种更新的同时还要注重提升土壤肥力,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对栽培蜡梅品种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蜡梅品种资源进行了初步分类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的结果,分析了蜡梅品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分类依据。遵循《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与品种演化规律,同时考虑到实际应用,确定蜡梅品种分类的依据,制定蜡梅品种分类的三级标准。按照花色将蜡梅品种分为3个品种群:蜡梅品种群、白花蜡梅品种群和绿花蜡梅品种群。认为花色、内被片颜色、花型、花径大小及花期是蜡梅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而叶片特征、果实形状、株型及枝条特征仅作为辅助依据。同时提出,进行蜡梅品种识别应抓住典型的、较为稳定的性状以及某些品种特有的个性,而非典型、不稳定的性状不应该作为品种区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则第26.1,2条的规定,籼稻(印度型)Oryza sativa L. subsp. indica Karo应当改为Oryza sativa L. subsp. sativa. 粳稻(日本型)仍用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 Kato。  相似文献   

16.
在简介栽培植物品种国际登录工作缘起后,强调它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服务性系统工程。接着介绍了栽培植物国际登录的意义与作用。主要在使品种置于国际统一系统下,实现品名规范化与标准化。随即以梅和木犀属为例,介绍了我国现有两个国际登录权威的工作简状。然后,概括介绍了我国现有品种国际登录权威的工作、经验和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国际园艺植物登录工作的中国规划,包括组织推动与重点植物目标,等等。  相似文献   

17.
辛夷挥发油含量及良种选育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产5种辛夷树种,即望春玉兰Y.biondii(Pamp.)D.L.Fu,腋花玉兰Y.axillfloram(T.B.Zhao et a1.)D.L.Fu罗田玉兰Y.pilocarpa(Z.Z.Zhao et Z.W.Xie)D.L.Fu,玉兰Y.denudata(Desr.)D.L.Fu和紫玉兰Y.liliiflora(Desr.)D.L.Fu的46个品种资源的挥发油含率、百蕾重和百蕾油量作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辛夷5树种间数量性状差异显著,其中望春玉兰的挥发油含率和百蕾油量均显著高于总体平均值,望春玉兰挥发油含率最高可达7.2%.紫玉兰的挥发油含率、百蕾重和百蕾油量明显小于总体平均值,百蕾油量达到极显著差异.望春玉兰和玉兰辛夷数量性状的种内变异也很丰富,其中,望春玉兰挥发油含率种内变异系数为27.3%、百蕾油量的种内变异系数42.4%,均明显大于玉兰变异系数.依据46个辛夷品种的性状测定结果,提出辛夷良种选育指标为挥发油含率大于4.1%、百蕾重大于42.3g、百蕾油量大于1.61mL以上研究结果为辛夷的良种选育与推广、辛夷挥发油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基于RAPD标记的MCID法快速鉴定72个葡萄品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葡萄种质材料和品种的鉴定是葡萄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保护的基础。本研究应用一种新的基于DNA分子标记的人工绘制品种鉴别示意图方法(manual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diagram, MCID)对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2个葡萄品种进行鉴定。【方法】通过增加引物长度以及严格筛选PCR退火温度优化的RAPD技术体系,从35个长度为11个碱基的引物中筛选出6个条带清晰且多态性高的引物,进一步对72个葡萄品种进行PCR扩增获得DNA指纹,然后利用MCID法成功将将72个葡萄品种区分开来。【结果】利用这6条引物扩增的多态性谱带构建了72个葡萄品种的MCID。该葡萄MCID很好地提供对其中某些品种进行鉴定所需要的引物以及需要参考的特征性谱带。【结论】到目前为止,MCID方法是实现利用DNA分子标记鉴定果树品种能力最好的有效途径。该研究所获得的MCID具有高操作性和实用参考性,对于葡萄种质资源研究、品种保护和品种纯度早期鉴定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