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育成了一大批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历小麦品种七次更新,产量由450kg/hm2提高到6000 kg/hm2左右,高产地块9000 kg/hm2,并育成一批9000 kg/hm2~10500 kg/hm2高产潜力的品种.20世纪90年代以来,育成豫麦34、豫麦35、豫麦47、郑麦9023、郑麦366、郑农16、郑麦9405、郑麦98、新麦18、周麦19等10多个既优质又高产的强筋小麦新品种应用于生产,目前全省优质强筋小麦年种植面积超过4000万亩.育种途径由常规杂交育种拓宽到分子标记育种、生化标记辅助、矮败、航天、组织培养、辐射诱变等育种手段.今后强筋小麦育种方向: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提高质稳的定性差、抗寒性、抗到性、抗病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2.
江苏淮南麦区是中国红粒小麦的主产区,可分为软红麦与硬红麦2种类型.为了促进江苏省小麦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工作,带动该地区小麦产业的发展,以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时期江苏红粒小麦育成品种的性状变化.自1981年以来,江苏省通过省或国家审定的红粒小麦品种有53个,随育种进程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呈上升趋势,产量构成要素中千粒重增加最多,软红麦的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硬红麦的质量达不到国家强筋麦指标;赤霉病抗性改良较明显,白粉病改良有较好进展.育种技术中,常规育种仍然是品种选育的主体,常规育种中形成了滚动回交、协调选择等一系列育种理论,细胞工程及分子技术已经在江苏省小麦育种中得到应用.30年来的品种培育对小麦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龙辐麦1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小麦辐射与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室育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强筋小麦中标品种以及《黑龙江省麦豆轮作示范区建设》项目中种植品种。因其优质高产抗病和抗逆性强,已成为大兴安岭沿麓春小麦产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分子育种团队以抗多种病害、优质中强筋、高产稳产为育种目标,综合应用分子标记选择、品质分析、生理育种和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小麦品种郑麦0943,先后通过河南省和国家黄淮南片麦区审定。系统介绍了郑麦0943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性,从整地、播期、播量、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后期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集成了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结合从种子、原粮到高档面制品的“全链条、全循环”的小麦三产融合发展品种推广模式,对郑麦0943在黄淮南部麦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育12号,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08003),并已申请品种保护(品种申请号:20080360.9)。中育12号获得国家项目的支持.列入国家“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项目:“十一五”国家高技术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动植物品种分子设计专题“小麦分子聚合育种”;  相似文献   

6.
小麦育种进程与现代育种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60年来国内小麦育种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以抗病稳产为主的育种阶段、以矮化和高产为主的育种阶段、高产和优质并进的育种阶段.聊城农科院自建院以来选后选育出鲁麦3号、鲁麦12号、聊麦16、聊麦18、聊麦19号等小麦品种,为山东省小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小麦育种的具体程序分为三步:制定育种目标、正确选配组合、严格世代选择.文章还对小麦育种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优质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河南省优质麦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加大对优质麦育种的投资,加强资源材料的创新,改进育种方法,建立和完善优质麦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优质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河南省优质麦发展概况1.1优质麦育种及引种自80年代中期开始,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郑州市农科所、内乡农科所等单位相继开展了优质麦品种选育工作。进入90年代,先后培育出豫麦14号、豫麦23号、豫麦28号等面包小麦新品种,又引进优质麦PH82-2-...  相似文献   

9.
豫麦47号在不同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麦 47号 (原名丰优 3号 )是由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丰优育种室选育的优质强筋面包小麦 ,1 99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被首批选定为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核心品种 ,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定重点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之一。其品质性状达到了国家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标准 (GB/T1 7892 - 1 999)。豫麦47号具有良好的遗传基础 ,表现出高产优质兼用。优质小麦的生产既受遗传基因控制 ,又受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 ,同时 ,也有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结果。本文针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豫麦 47号在不同生态环境与栽培条件下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0.
正郑麦7698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分子育种研究室采用分子聚合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超高产优质强筋抗病小麦新品种。2010年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18—2019年度,河南省种子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承担郑麦7698在夏邑县的133.33 hm~2的繁育示范技术推广工作。示范繁育选择在夏邑县韩道口镇陈塘村。陈塘村是夏邑县的老繁育村,群众基础好,班子团结,对新品种认识度高,且土壤肥力好,地力均匀,排灌方便。繁育采用成方连片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 豫麦13原名郑州891,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产优质育种室从漯河市农科所引进小麦一代组合,又经六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1989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相似文献   

12.
开麦18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高产、优质、抗病为主要育种目标,采用阶梯改良的技术路线和多品种杂交的组配模式,经三轮杂交改良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2004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并命名。1产量表现2002~2004年度开麦18参加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521.0kg/h  相似文献   

13.
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基础,针对豫北地区强筋小麦育种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强筋小麦育种技术体系。新麦系列优质强筋高产高效小麦品种的育种实践表明,新品种与栽培技术、产业加工的有机结合能够适应当前豫北地区的农业发展需要,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业》2008,(6):52-52
<正>分子育种利用高分子谷蛋白亚基检测方法辅助小麦育种等,极大地加快了优质品种的选育速度。与常规育种相比,它所需时间整整缩短了一半。石家庄植物分子育种中心是由河北省石家庄市农科院与中科院遗传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分子育种研究室主要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小麦遗传育种原理与方法、小麦高光效、抗逆、营养高效转基因工程育种和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创新与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基因源分析及分子标记研发工作,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分子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技术依托单位。  相似文献   

16.
一、选用优质高产的强筋小麦品种 近几年来,河南省已选育出一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如河南省新乡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新麦1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育成的郑麦9023、河南省郑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豫麦34、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选育成的郑麦366等均属于优质高产的强筋小麦品种。栽培时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是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开麦18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麦18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高产、优质、抗病为主要育种目标,采用阶梯改良的技术路线和多品种杂交的组配模式,经三轮杂交改良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经河南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7.9%。2004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并命名。1产量表现2002~2003年,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适合黑龙港麦区小麦的产量水平与构成因素、株叶型、抗逆性、适应性以及生态类型等性状的具体标准和设计思想。依据小麦品种设计原理,在小麦多抗节水高产育种实践中,成功选育出小麦沧麦12、沧麦6005、沧麦028、沧麦6002等小麦品种,并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了品种设计在黑龙港麦区对小麦育种方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太空5号     
太空5号(区试代号SP2027),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优育种室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对豫麦21进行太空诱变选育而成的优质弱筋抗病丰产小麦新品种,2002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20.
超级麦选育问题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选育出高产稳产、优质专用、多抗高效的超级麦品种,本文就超级麦概念、育种方法与技术、种质创新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从提高品种的肥水利用效率、协调“库源”关系、增强“流”的畅通特性、提高育种选择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超级麦育种的思路,并加以实践应用。针对不同的生态区、不同的小麦生理习性从产量结构模式上提出了超级麦育种目标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