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为例,探讨了土壤侵蚀模数的监测方法。针对项目施工期动土量大,地形、地貌变化迅速、剧烈,扰动地表类型多样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了标桩法、径流小区法、侵蚀沟量测法、人工模拟降雨法四种监测方法进行了各种不同地表扰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监测。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基本可以囊括工程所有地表扰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监测效果较为理想。可为类似项目的土壤侵蚀模数监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金桥热电厂2×300 MW供热机组工程案例项目为背景,划定水土保持监测的分区布点、内容、方法、时段和频次等,对项目区内扰动地表的面积及扰动方式进行动态监测。采用集沙仪配合风速仪进行风沙流强度观测,风蚀模数观测;水蚀监测采用坡面侵蚀细沟体积量测法。通过各次降雨观测数据,分析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同时记录林草植被、地形地貌、土壤等其它影响因子。热电厂类工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包括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临时堆土场、施工道路和火力发电厂运行初期贮灰场。通过地面监测、调查监测和现场巡查等方法,能全面了解建设过程中人为产生水土流失的面积、流失量及其危害,为这类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科学设计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西部输油管道工程是独特的大型线状建设工程,途经新疆、甘肃2个省份的多种地貌类型,工程建设会大面积扰动地表和产生大量弃土弃渣,水土流失的类型、成因非常复杂。沿途包括典型的干旱气候风力侵蚀和半干旱水—风复合侵蚀区,尤以风力侵蚀为主。对工程建设期土壤侵蚀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得出新疆输油管道工程风力侵蚀的一般规律。在平原区,土壤侵蚀模数明显大于原地貌;风口区土壤平均侵蚀模数远大于平原区。增大植被盖度能缓解气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减少土壤风蚀率。同一地貌单元内,工程扰动区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较原地貌严重。不同地貌单元由于其植被、土壤结构和风力因素的不同,风力侵蚀规律不尽相同;植被对防治土壤风力侵蚀具有良好效果。在开发建设项目中,尽可能避免对植被的破坏;一旦毁坏植被,在施工结束后积极采取措施恢复植被。  相似文献   

5.
采用坡面径流小区法和钢钎法,对高速公路施工期不同施工类型区的水土流失规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施工类型区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分异规律明显,因施工扰动破坏原地表覆被和土体结构,其值均大于自然未扰动坡面,尤以高陡开挖或回填坡面增幅最大,说明高速公路施工扰动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不仅与土壤或母质类型有关,而且与施工期有关;高陡开挖和回填边坡是高速公路施工期需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建设项目种类繁多,并且施工强度大、扰动变化快、水土流失复杂多变,所以开展监测工作的难度大,监测技术正在摸索完善之中。本文以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为例,总结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步骤和技术要点,比较水蚀地区常用的小区法、标桩法、侵蚀沟法和量水堰法等监测方法在不同施工类型监测中的适用性,为进一步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监督服务。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省绥中猴山水库工程为例,针对施工期施工扰动特点、施工平面布置、施工扰动后地形地貌变化情况等因素,采用资料分析及类比同类工程等方法,分别确定原地貌及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在确定预测面积及预测时段的基础上,计算各预测单元施工期水土流失总量及新增水土流失量,为制定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必要依据,同时也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输变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扰动地面,造成土壤侵蚀,而山丘区自然条件复杂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为明确山丘区水土流失特征,以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与实地勘测,探讨了其侵蚀环境、不同建设阶段、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侵蚀动力系统中,输变电工程以人为扰动为主,塔基区和站区、施工道路及弃土(渣)场是输变电工程的主要侵蚀单元;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可达自然恢复期的1.3~16.1倍,施工期的侵蚀模数是自然恢复期的1.5~25.3倍;站区和塔基区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占比均高于其他侵蚀单元,山丘区土壤侵蚀模数均大于平原区域,是平原区的1.2~1.9倍;在众多建设区域中以变电站建设、塔基开挖、线路施工临时道路为重点,着重山丘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不同建设期、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差异显著,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时应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西气东输管线(陕西西段)工程对风蚀影响的监测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沙漠化危害严重的西气东输管线工程陕西西段管线过境特征和对风蚀与土壤养分实地监测,探讨了陕西西段西气东输管线工程对风蚀的影响。调查与监测表明,该段西气东输管线工程经过农地管线长度占管线总长度的60.8%,林地占22.6%,荒草地占9.6%,其它类型占7.0%。管线施工会增加地表风蚀量,并影响土壤养分和水分状况。固定、半固定沙地由于受天然气管线施工影响使沙地活化,风蚀量为未扰动区域的2~3倍;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风沙土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管道扰动区域较原地貌分别降低了30%~40%,土壤含水量扰动区域较原地貌降低25%~35%。  相似文献   

10.
以浙西南山地保土生态维护区某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水土保持监测为例,对径流小区建设、施工期监测和监测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弃渣场料场监测区是工程产生土壤侵蚀的第二大监测分区,土壤侵蚀模数为1 495~3 989 t/(km~2·a),属轻度至中度侵蚀;受施工扰动强度和水土保持措施影响,土壤侵蚀整体呈现先增强后减弱趋势;缺少大规模集中强降水及蓄水池受损是个别年份出现土壤侵蚀强度低值的主要原因。针对径流小区法在弃渣场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践,针对广东西南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土壤流失现状,详细阐述了在不具备用控制站等传统方法监测的工程项目中,采用简易径流观测场、侵蚀沟体积量测法监测土壤侵蚀强度和流失过程,并应用扰动类型分类方法,增加了侵蚀强度监测的可操作性。同时,通过监测实施,总结出广东西南部地区开发建设项目的土壤流失特点,对该区域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践,针对广东西南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土壤流失现状,详细阐述了在不具备用控制站等传统方法监测的工程项目中,采用简易径流观测场、侵蚀沟体积量测法监测土壤侵蚀强度和流失过程,并应用扰动类型分类方法,增加了侵蚀强度监测的可操作性。同时,通过实施监测,总结出广东西南部地区开发建设项目的土壤流失特点,对该区域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开发矿产资源过程中,生产区域内破坏原地貌和排放尾矿,会造成严重的局部点源、面源侵蚀。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建设的不同工程、不同部位、不同工序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有针对性地采取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防治措施,必须对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实行全程监测。预测内容为: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植被面积;弃土、弃渣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监测结果表明:生产运行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因此,生产运行期的水土流失防治是方案针对的重点。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应对扰动地表面积、表土堆存区土体等重点流失部位进行定位监测,特别是在降雨条件下进行定点、定时监测。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伊犁河谷区G218线伊宁至墩麻扎段高速公路工程为例,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 277—2002),结合项目特点,针对具体监测指标,明确选用的监测方法主要为定位监测、调查监测。定位监测主要用于测定土壤侵蚀厚度,计算水土流失量。调查监测主要是在施工准备前期,用于对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气象、土地利用、水土流失状况等进行调查;在施工期对扰动面积、弃土弃渣量等人为水土流失因子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及其防护效果进行调查;运行期对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5.
尼那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实地调查、定点观测及综合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尼那水电站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工程施工扰动原地貌面积共计361 63hm2,新增水土保持方案工程措施实际拦渣量达到74 75万m3,平均拦渣率为90 6%,项目区裸露的宜林宜草地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项目区土壤流失控制比为0 98。  相似文献   

16.
西气东输二线新疆段主要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气东输二线新疆段(霍尔果斯—星星峡段)经过伊犁山间盆地、天山山地、天山北麓倾斜平原、吐哈盆地等地貌区和艾比湖风区、达坂城风区、吐鲁番三十里风区及哈密百里风区,总长1 395 km。管线经过区域水土流失以中、强度为主,流失类型以风力侵蚀为主,水力侵蚀面积相对较小但破坏性极强。在开展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考虑到区域条件及水土流失特点,选用的监测方法主要有地面定位监测、调查监测、遥感监测等。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监测是建设单位自主验收的重要支撑,也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的依据。准东-华东(皖南)±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涉及6省(区)23个地级市(地区)的71个县(市、区),沿线地貌类型复杂,以水力、风力侵蚀为主。重点分析了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内容、方法及频次,土壤流失情况等,以期通过对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解读,为今后同类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点面工程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是如何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结合GIS软件进行扰动地表面积监测;二是点面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中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监测的问题;三是在点面工程侵蚀量监测中利用沉沙池的问题;四是利用微型径流小区在具体分析侵蚀坡面侵蚀特征的问题;五是探讨点面工程具有灰场风蚀量监测问题。从点面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需要实际解决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点面工程建设期内水土流失监测基本体会和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风力侵蚀对西气东输(甘肃段)工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十五”期间的四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是独特的大型线状建设工程,西气东输施工条件复杂,途经甘肃省12个县、市,多种地貌类型,工程建设将大面积扰动地表和产生大量弃土弃渣,水土流失的类型、成因非常复杂。沿途包括典型的干旱气候风力侵蚀区和半干旱水-风复合侵蚀区,尤以风力侵蚀为主。管道工程对土壤的影响主要在管道地面开挖阶段,在干旱荒漠区管道开挖建设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土壤地表的扰动破坏,该区域的地表稳定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一旦遭到破坏,很容易造成风蚀。从水土保持学的角度,阐述西气东输工程开发的重要性,分析了风蚀现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玛纳斯电厂三期扩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为例,对监测的时间、分区、方法和内容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监测结果表明:施工期土壤流失量较大,而到了运行期,随着地表状况和植被的逐渐恢复,人为扰动因素逐渐减少,土壤侵蚀量也逐步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