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科大学毕业生择业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490名毕业生的择业就业若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当今农科大学毕业生热情与冷漠交织的择业态度、自信与忧虑并存的择业心态、多重性的择业标准和择业地点多元化的特点,以及择业中的“求高”、“求稳”、“官本位”的倾向,并对加强毕业生择业就业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择业倾向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京农业大学1058名毕业生的择业倾向所进行的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择业期望值高,择业心态中自信与忧虑并存,开拓创新的择业意识增强。本分析了个中原因,并对加强和改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分析了农科毕业生的五种不良心态及其对择业的影响,提出纠正不良择业心态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应届农科大学毕业生择业心态的跟踪问卷调查,发现他们一直青睐“城"而疏远‘乡’‘轻农厌农’”情绪持久,选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职业倾向明显,表现出重实惠、重私利的价值取向,且价值取向由多儿性代普单一性,他们虽有很强的择业动机,但成就动机的能力相对不足,这透视了农科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价值观念变化的轨迹,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农科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当前农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择业心态、价值取向及其成因,提出了引导他们保持健康就业心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高职毕业生的择业意向,找出高职毕业生择业意向与就业现状之间的落差。方法建立高职毕业生择业意向影响因素的多层次指标结构模型,设计、实施问卷调查,获取有力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6类就业岗位性质做了定量分析评价。结果在对各影响因素指标权重进行总排序后,比重较大的依次为社会保障、个人能力、任职者素质。对6类就业岗位性质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综合得分最高的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发展前景、职业声望、就业区域这5个指标值都排在前三。民营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去向,因此毕业生择业意向与实际就业现状之间存在着落差。结论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毕业生的择业意向与就业现状间的落差,有助于学校和有关部门适时掌握高职毕业生的择业意向,更好地指导和促进高职毕业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农科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阐述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从计划分配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变的新形势下,农科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对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职业选择是大学生面临的非常现实又必须做出抉择的问题 ,是大学生活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选择与自己人生价值及人生理想相符合的职业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讲 ,无论是成功的选择 ,还是痛苦无奈的选择 ,其中都不乏困扰和迷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高校改革的深化及竞争机制的推行 ,高校毕业生制度也随之改革 ,传统的“统招统分、计划分配”被“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所代替 ,大学生们也从过去的被动等待接受组织分配向主动上门求职择业的“双向、自主”转变。这种体制的转变为毕业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 ,与此同时也给…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林院校应届毕业生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不容乐观。专业学习处于被动或低谷状态,传统的“轻农”观念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分配难、择业难,对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反感等引起;提出了要从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转变农林院校毕业生思想的具体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形成“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基本模式,了解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有助于完善就业制度,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教委近年来颁布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针,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阐明大学毕业生应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为人民群众谋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择业目标;应培养敬业、勤业与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情操,以便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不辜负于国家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诚信失范、责任失范、风气失范等行为的主要成因,是社会环境、个人因素、学校培养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高校需通过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教育监督体系、加强毕业生择业心理指导、强化服务意识等措施,规范大学生就业行为。  相似文献   

13.
当前,部分农业高校毕业生存在职业生涯决策困难,体现在就业择业心态、方法不够科学合理,以及就业意向与实际去向差异性较大等。通过调研部分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对"双一流"建设高校S大学2018届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实际就业去向情况。结果显示,毕业生部分就业意向的实现率较低,表现在毕业生的自我认知不清晰、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决策方法以及就业行动滞后等方面。基于对农业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决策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提升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认知、决策及就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相关关系,了解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如何影响其择业取向,研究采用陈宇红、江光荣编制的《就业压力问卷》及陈敏编制的《大学生择业取向问卷》对贵州省三所师范院校共40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中的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五个维度与物质保障、自我发展两种择业取向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就业压力对择业取向的自我发展和物质保障两个维度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心理压力大,焦虑情绪严重;就业心理期望值高,经历择业挫折后失落感强等心理问题.影响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学校要从加强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增强学生心理承受力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择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加强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文谈了新生自我心理保健与大学生择业心态。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择业观和择业方式是受社会、学校和自身素质综合影响的。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农业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既反映出积极的意识和价值取向,也反映了一些消极的意识和形态,值得引起社会、学校的关注,以帮助他们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本文介绍了山东农大对 97、98 应届毕业生择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及取向对能否顺利就业影响很大.课题组对农科专业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及就业观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出,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呈多样化,期望值较高与自信心不足并存,就业取向与社会现实差距较大等特点,对如何提升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描述了阳光心态特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态之现状,提出培育大学生阳光心态之举措为:立足治本,强化大学生理论导向与内化;培育大学生阳光的择业心态;培育大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阳光心态;培育大学生积极进取的阳光心态;培育大学生阳光心态自我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陈利军  尹健  陈俊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65-5966
调查了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业科学系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求职意向、择业观及择业状况。结果表明,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动机较高,但择业缺少科学依据;就业意向单位多极化、突出专业;就业意向地点倾向中等城市,对薪酬的期望偏低。提出了提高高职高专植保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