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生产上壮蚕省力、规模化饲养,一般多采用地蚕条桑平面育的型式,这种型式虽然给桑快捷、方便、省力,但是占用蚕室面积较大,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蚕室空间.而且由于整个4龄期或5龄期不除沙,极易使蚕沙发霉及蚕座产生蒸热.同时有给桑量及消毒防病等饲育技术不规范的诸多因素,最终会影响到蚕茧产量及养蚕效益的提高.据实验调查,进行壮蚕平面条桑育,每张蚕种(10g蚁量)至少需要蚕室面积20m2以上.尽管地面立式条桑育比平面条桑育节省蚕室面积40%左右,但仍不能适应规模化养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地面立式条桑育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缩小单位饲养量的蚕室使用面积,并且创造一个既有利于壮蚕生长发育的环境,又能在不增加蚕室等房屋成本投资的情况下,成倍地增加饲养量,制成了适应5龄蚕省力、规模化饲育的简易立式条桑育专用蚕台,并利用其进行了多次养蚕试验,据此制定了相应的饲育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2.
《四川蚕业》2000,28(1):26-29
<正> 简易活动蚕台,是目前农村省力化养蚕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县蚕台应用存在制作技术及养蚕操作技术不科学、不规范,以致出现蚕儿发育不齐,蚕病损失超过蚕箔育,影响了蚕台多功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为此,主要研究蚕儿上台最佳时期、最宜数量、上蔟技术  相似文献   

3.
省力化养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办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小蚕一日两回育技术、大蚕斜面条桑育及方格蔟自动上蔟等技术为主要内容构成的家蚕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一经推广,便迅速被广大蚕农接受,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减少了给桑回数及除沙次数,极大地减轻了养蚕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工效,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们东部沿海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蚕桑生产得以生存、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棚条桑养蚕技术,因其投资少、工效高、适应规模经营、利于人蚕分离等诸多优点而在蚕业生产中得到快速推广应用。1大棚条桑育的好处1·1省工、省力、实用大棚条桑育养蚕,剪伐桑条,直接喂养,每日只需给条桑1~2回,5龄期不需除沙,且可直接自动上蔟,较之传统养蚕,可节约用工三分之  相似文献   

5.
大蚕省力化活动蚕台育与普通蚕箔育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蚕桑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蚕桑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汉台区于2014年在汉台区徐望镇进行大蚕省力化蚕台育与普通蚕箔育养蚕对比试验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蚕省力化活动蚕台育比蚕箔育更省工省力,轻简化程度更高,节本增效明显,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技术完全适宜在农村规模种桑养蚕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大蚕条桑育与片叶育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蚕桑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蚕桑劳动强度的方式,2011年在那坡县进行大蚕省力化条桑育与片叶育养蚕对比试验。条桑育的亩桑产茧量为132.90kg,比片叶育的185.23kg减少了28%;张种用时为42.41h,比片叶育的61.46h减少了31%;张种产茧量与片叶育相仿。试验结果表明:条桑育比片叶育更省工省力,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大蚕省力化条桑育技术可以在农村规模种桑养蚕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从晚秋蚕条桑收获技术和条桑养蚕技术两个方面阐述了晚秋蚕省力化养蚕技术应用,并简要阐述了晚秋省力化养蚕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5龄蚕立式条桑一日一回育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由于农村养蚕的比较效益下降 ,使蚕业生产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 ,开发研究高效、省力、规模化养蚕新技术 ,已势在必行。全年壮蚕条桑育在日本早已普及 ,其核心技术是针对养蚕业劳动力不足、成本增加的状况 ,采取以简单养蚕装置为前提 ,通过专业经营、扩大规模和机械化 ,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养蚕。我国也有全年壮蚕条桑育的研究和应用 ,特别是春蚕期的条桑育已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如室外塑料大棚地蚕条桑育、新梢倒挂育和地蚕斜面条桑育等[1~ 3] 。对常规条桑育方法进行了有效改进 ,增加了蚕座的透气性 ,减少了蚕沙发霉和蒸热等不…  相似文献   

9.
赵乔见 《四川蚕业》2013,41(2):43-43,51
<正>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是陆良县近年来引进推广的一项桑蚕饲育实用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推广以来,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省力化蚕台能降低蚕农养蚕用具一次性投资,节约成本,减轻操作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力成本,保证蚕座面积,稀座饱食,降低桑蚕发病率,提高单张产茧量,进而提高养蚕经济效益,促进蚕农增产增效。1对比蚕簸育的显著优势1.1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我县常规饲养模式为蚕簸育,需要大量的竹子资源,而省力化蚕台由于使用的是工业化纤材料与少量的竹子,竹木用量大为减少,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10.
魏勇  陈汉文 《江苏蚕业》2019,41(3):14-16
养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在大蚕饲养、上蔟和采茧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养蚕规模化与用工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围绕省力化养蚕,介绍了大蚕地面育、自动上蔟、自动采茧技术本文从大蚕地面条桑育、木质方格蔟自动上蔟、自动采茧机的运用着手,向广大读者介绍了省力化养蚕技术。希望笔者的经验,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到生产上,以缓减养蚕生产用工量大、雇工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包括桑园覆盖免耕、简化施肥和全年规范化治虫等省力化桑园管理技术,还包括选用优良品种、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大蚕地面条桑育、室外大棚育、大蚕蚕台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以及省力化自动上蔟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养蚕业的人员逐步由中老年男女承担,因而农村传统养蚕型式已不能适应农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如何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劳动工效,省工节本,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进行了地蚕条桑育与立体蚕台片叶育以及钢架塑料大棚内钢架渔网式蚕台条桑育等几种不同型式工本效益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养蚕型式从普通育发展到覆盖防干育、炕床(房)育、条桑育,及由平面育发展到小蚕立体育、小蚕人工饲料育等饲养型式,使给桑回数由1日8回以上降到1~3回,并采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这种变革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势在必行。 我国的养蚕技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历来养蚕都是以蚕的营养为中心,人围着蚕转。为了使蚕儿能吃饱、吃好、不分昼夜地喂蚕,见蚕将桑叶吃光后就喂叶,因此一日之中给桑喂蚕次数多达8回以上,这种以营养为中心的传统饲养方法,一直沿用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蚕的生理和营养要求也逐渐了解养蚕技术也由此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进一步促进了养蚕型式的变革。 50年代以来养蚕技术并不是停顿不前,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贺州市在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熟蚕自动上蔟方面的桑蚕省力化饲养技术。认为省力化设备提高了种桑养蚕的效率,节省了劳动力,省力化养蚕是解决蚕桑业用工较多的一项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5.
养蚕劳动力日益紧缺,养蚕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因此,探索蚕种生产中的省力化的养蚕方式很有价值。通过原蚕地面育试验,结果表明:在坚持严格消毒防病措施条件下,原蚕完全可以采取地面育;为降低不结茧率,无论原蚕华系或日系蚕品种都宜采用不完全自动上蔟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杜雪琳 《四川蚕业》2005,33(4):24-25,23
大蚕期经过时间约占全龄的40%,使用劳动力约占全龄的70%,设备占80%。近几年来在石盘钱树村及沿口中滩片的几个蚕桑基地村大力推行省力化蚕台和方格蔟自动上蔟养蚕等技术,打破了传统饲养大蚕观念,使养蚕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了集约经济型,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养蚕经济效益,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为蚕桑产业化发展拓宽了路子。  相似文献   

17.
陈汉文 《广西蚕业》2019,56(2):59-61
为了解决养蚕业用工难的问题,以推动省力化养蚕的步伐,探索了节省用工的养蚕设施和养蚕技术。通过总结射阳县当地推广的实用新型养蚕技术的实践经验,介绍了标准化设施蚕房与大蚕轨道滑轮操作台条桑育技术的操作方式和优点。经养蚕生产实践应用,标准化设施蚕房与大蚕轨道滑轮操作台条桑育技术省工省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袁正平 《四川蚕业》2013,41(1):26+45-26,45
当前农村养蚕生产"三缺一低的问题"突出,采用地面育、蚕台育、自动上蔟省工、省时、省投资,能实现蚕桑生产产量高、质量高、效益高的"三高"目标,解决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传统养蚕化工多,劳动强度大,已不再适应农村的现状,迫切需要研究和推广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为目的的轻型养蚕技术。为了模索大蚕1日3回育饲育技术,制定大蚕1日3回育的标准化技术,更好的指导农村养蚕,1...  相似文献   

20.
戚华 《四川蚕业》2010,38(4):27-27,33
传统的养蚕模式费时、费力,已不适应现代蚕桑发展需要,为探索省力化养蚕的路子,我们于2010年对晚秋5龄蚕进行了斜面条桑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饲育方式节能省工,操作简便,对于防治蚕病发生,保证桑叶质量,提高蚕茧产量、质量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