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明哲 《水土保持研究》1998,5(3):106-108,142
通过对胡勒斯台东北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水土保持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可见治理成果各项效益非常显著,由此评价出所采用各项治理措施确实适用于浅山丘陵农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可作为兴安盟同类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阳新县洋港河小流域自然、社会、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布设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并分析了水土保持实施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旨在为今后实施小流域治理提供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3.
牡丹江市苇子沟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总面积451.27 hm2,占流域面积的41.93%,水土流失治理采取坡面治理和沟壑治理相结合的办法,坡面采取修筑坡式梯田,保土耕作(改垄)措施,封禁治理,果树台田等措施,沟壑治理采取修筑沟头埂,跌水,谷坊,削坡造林等措施,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到各项治理措施全部生效,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水土保持措施配比是《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确定全省水土保持措施数量的基础和依据,对于科学制定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配置方案,以及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总结近年来陕西省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进行实际调查,根据典型小流域已有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及措施数量,规划治理面积及措施数量,推算出陕西省已有和规划治理的水土流失措施配比,并分解到陕西省现有的12个市(区)。这一陕西省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比指标值,可为下一步市级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为国家、省、以及市级政府投资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要求,依据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浪河项目区侵蚀类型、地形地貌及水土流失特点,综合治理措施配置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沟坡兼治,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从分水岭到坡脚,从上游到下游,建成了完整的坡面和沟道防护体系,充分发挥了各项治理措施的综合防治功能,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茶巴朗小流域在西藏高原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对其综合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可为西藏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以茶巴朗小流域为典型代表,研究西藏高原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在此基础上将小流域分为3个治理区,并结合每个区的资源环境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布设具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涪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状况及治理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璟  何丙辉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316-318,321
对涪陵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状况进行总结,对治理措施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涪陵区小流域治理相应对策,为今后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治理该区水土流失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河北省怀来县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范围内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高精度正射影像图,建立了9种治理措施的14个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勾绘了水土保持措施图斑并矢量化,以便提取各类措施工程量,计算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以及分析水土流失消长情况。结果表明:东沟小流域经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4%,未新增强烈及以上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实现了双下降,林草覆盖率达到63%,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达到100%,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性的改善;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评估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区域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型形式。佳木斯市自1980年代以来,坚持采用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方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目前佳木斯市有25.4%尚未得到充分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十四五”期间采用重点防治区的方式,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治理措施、耕作措施等方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够达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丰城市石桥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2 6 7km2 ,自 1994年被列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以来 ,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1 2km2 ,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是搞好小流域治理的基础 ;精心施工 ,严格管理 ,确保质量是搞好小流域治理的关键 ;抓住重点 ,发挥优势 ,典型引路是搞好小流域治理的有力措施 ;多形式、多渠道增加投入是加快流域治理的有效手段 ;严格执法 ,抓好预防是巩固治理成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结合红透山小流域的自然概况、社会经济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和水土流失情况等,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采取以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以大型裸露边坡为治理重点,采取布设木桩编竹拦挡、生态袋等措施,科学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为辽东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减流减沙效果的定量评价,可为流域发展规划和治理方案的优化提供科学指导。采用SWAT模型定量分析了东港市合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表明:在减流方面果园、封禁治理、保土耕作和水平梯田措施基本相当,而水平梯田较其它措施的减沙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南方红壤丘陵区山多地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坡耕地治理是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淳安县几年来小流域治理和鸠坑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实践经验,对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尤其是坡耕地整治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得卡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利部样板小流域——得卡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调查,总结了该流域治理的指导思想、原则、治理内容和措施配置形式,并对治理模式效益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开发性治理和观光型治理是山地小流域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红石圈渠小流域雨季产生的水土流失直接对上湾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实施治沟与治坡、造林与管护相结合的治理水土流失技术措施,水保工程有效地拦截住130年一遇特大暴雨形成的洪水,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获得显著防洪护矿、保持井田水土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是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密云水库库区北庄小流域多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探讨了北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作用,分析了其水保效益。研究表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是控制水土流失最有效的途径,有林地的径流量和产沙量明显降低;水土流失治理收到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流域内人均收入由1998年的2594元提高到2003年的5150元,流域内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北庄小流域治理模式可以为北方土石山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流域内水土流失加重,宝贵的黑土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及保护,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通过综合调查小流域,分析了敏西小流域水土流失类型的成因和危害,确定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和任务,明确了措施配置,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阜新市水土流失概况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阜新市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进展状况,总结归纳了阜新市坡耕地治理和沟壑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以及当地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植物措施布局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9.
赣州市在贡水流域水保重点治理中 ,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猪—沼—果”工程 ,建设生态小流域经济 ,推行股份合作制 ,培育治理专业大户等措施 ,有效地提高了水保治理综合效益。 1998年以来 ,该市贡水流域共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95条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 33万hm2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普遍达到 70 %以上。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小流域治理林草工程设计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草工程是小流域治理极为重要的植物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具有关键意义。针对江西省的水土流失以及植物特点,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调研与经验总结,参考最新的水土流失防治科研、规划设计成果等方法,以国标为基础,探讨小流域治理林草工程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提出使用年限长、综合效益高、修筑费用低、施工技术简单易行的江西省小流域治理林草工程设计标准,对江西省以及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防治与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