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儿童活动场地的景观是住宅区整体景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只是要做简单的表面美化设计,更重要的是对居住区儿童人性化与亲情化需求方面的满足。依照亲情化设计理念,探讨当前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以期引起更多人关注儿童群体,创造适宜他们成长的景观场所。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城市化和建设迅速发展,钢筋和混凝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将人们包围。在这个大的环境下,提供给儿童在城市中的玩耍空间越来越少,众多儿童患上了“自然缺失症”,原因是他们长时间和自然远离。以自然教育为中心,通过对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调研分析,进行儿童活动空间的景观构建研究,探讨融入自然教育的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策略,分析儿童活动空间与景观元素及景观环境的关系,帮助自然对在儿童活动场所内的教育意义找到合适的表达路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空间局限、文化缺失、设施单调等现象,从儿童行为及心理需求角度分析,结合具体案例项目深入解读分析,从文化引入、绿色活动、植物感官、安全体验4个要素出发,提出构建儿童友好型居住区景观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居住区的儿童游戏场地是儿童除学校、儿童公园外接触较多的户外公共空间,这个空间能够为儿童提供强化身体素质、激发创造和实践能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场所。但是,国内的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设计要素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今后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广州市儿童公园应用的植物种类,并深入分析植物造景方式,归纳出儿童公园植物景观的4个特点:以植物品种配置为核心,突出岭南园林文化;结合绿化场地功能设置,改善儿童活动空间的遮荫效果;围绕景区花景建设,打造儿童公园特有景观;以花林草浪为平台,创造儿童自由活动空间。通过分析广州市儿童公园植物景观,有助于明确定位,科学地提出景观特色更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植物是公园儿童活动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能寓教于乐,还能启迪儿童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增强生态环保意识。根据儿童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对公园儿童活动空间植物配置的原则进行初步探究,并结合儿童成长、儿童感官、儿童活动空间营造及儿童活动空间主题等对植物配置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朱勤建  周丽娟 《花卉》2019,(2):36-38
结合现有对居住区植物景观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嘉兴市云东公寓绿化植物运用及景观现状,从绿化植物景观应用情况、植物景观配置特点等几个方面对嘉兴市云东公寓的植物景观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总结出云东公寓植物景观的特点: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植物配置形式丰富多样;植物景观层次及色彩丰富;立足乡土树种等,并且对居住区绿化种植密度大、草坪面积过大、草本花卉单调以及养护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为今后江南地区居住区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莉 《花卉》2019,(14)
以儿童五感为理论切入点,把儿童对植物的自然需求作为植物设计的依托,通过对儿童五种感官的特点和对植物景观感知特点的把控,以太原市和平公园儿童活动区为例,对公园中儿童活动区的植物种植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居住区绿地空间的植物尺度与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居住区的绿化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与居住区建筑建设速率相匹配,居住区植物景观建设往往期盼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忽略了对植物空间尺度的把控和对植物种植密度的合理化设计。植物尺度与种植密度决定了植物景观的空间形态以及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居住区绿地空间的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分别从植物个体空间尺度、植物种植尺度与种植密度以及杭州居住区绿地案例3个部分综合分析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中有关于植物的尺度应用问题以及植物的种植密度问题,并给出空间营造改善的相关建议。讨论如何从植物造景的角度,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区绿化空间,提升居住区绿地环境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居住区水景是以水为构成主体,附以其他建筑形式的景观,通过植物配置形成陆地、水域双重空间尺度的景观。通过居住区水景植物配置实际案例,探讨水边、驳岸边、水面、堤上、岛中、桥头等位置的植物配置艺术。建议在进行居住区水体景观植物配置的时候,充分了解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种类,从园林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配置,营造出反映水景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景致。  相似文献   

11.
居住区景观植物不仅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还能创造静谧安宁和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以上海罗泾镇09-02地块为例,根据植物景观设计师的植物配置设计方案及现场踏勘施工后的建成效果分析,该地块植物种类有83种,含42科,56属。其中,乔木有46种,灌木(含球类植物9种)有12种,地被植物有25种;而观花树种28种,观叶植物23种;常绿和落叶植物的比值约为5∶2。并分别从公共绿地空间、道路空间、休闲空间、宅旁和庭院空间4个方面探讨该地块的植物配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柳州市居住区植物应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共有绿化植物122种,其中乔木55种,灌木41种,地被植物13种,藤本植物8种,竹类5种;植物配置以乡土特色树种为主,注重"乔+灌+草"竖向景观的合理搭配;但出现了植物应用频度过高、植物种类变化不丰富、绿化景观特色不明显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依据儿童活动心理、成长特点及家长需求等因素,结合北京方兴融创金茂悦景观设计,针对儿童活动场地的年龄层设计、安全性设计、趣味性设计、周边植物配置等内容,探讨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的创新性、趣味性、实用性、教育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与平地住区相比,山地住区独特的地形特征使植物景观更有层次性与丰富的创造性。通过对深圳市9个行政区内的9个山地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分析山地居住区入口的植物种类选择和植物应用形式,从而为山地居住区入口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娄底市主要道路绿化建设中的植物种类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11个样地,结果表明:每条道路平均配置5.51种植物,其中乔木1.36种、灌木3.63种、草本0.63种,平均乔灌比0.37;配置模式主要是乔木+灌木绿篱、乔木+地被、乔木+灌木+地被和灌木+地被4种形式;并提出相关完善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居住区夏季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园林美学、景观评价理论和实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指导理论,运用BIB-LCJ法和SD法对青岛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景观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居住区中植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居住区植物配置景观较好,植物群落丰富的景观具有更高的美景度。该项研究为青岛营造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居住区植物景观,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地被植物资源丰富,在植物造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载着景观和生态的双重功能。本文对广州市部分居住区地被植物调查研究分析,指出当前广州市居住区地被植物应用的特点和不足,找寻一条既满足景观功能,又能带给人们舒心与健康,还能提升居住区的文化价值的地被植物应用之路。  相似文献   

18.
植物是园林四大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它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姿态。合理配置园林植物,是园林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调查分析八一公园植物的种类、生长势、季相变化、配植形式、配置结构、配置模式等方面,总结其植物配置结构和模式。经实地全面调查发现,八一公园植物种类较少,木本植物61种,草本植物15种。植物配植形式多为丛植、散点植。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为夏秋2季较丰富,观花、观叶植物较多。植物配置结构较为简单,多为乔木层+灌木层的结构。配置模式较为丰富,有孤景树型、草花地被型、乔木+灌木型、乔木+灌木+草花地被型、乔木+草花地被型。针对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了几种植物配置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植物配置在居住区绿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是在满足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考虑绿化景观效果和安全,使绿化与美化相结合,丰富了居住小区的室外环境,为居民创造出生态优良、景观优美、环境优雅的人居乐园。本文从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类型,植物的空间功能,植物配置原则以及不同区域的植物景观配置的方法 4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儿童和成人活动场所的界限模糊是景观设计人员格外担忧的问题,通过对现阶段国内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浅析国内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内铺装的材质、色彩、构形等对铺装选择的影响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