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综述了国内外1984—2014年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研究,发现对于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研究不断深入,虽然起步晚,但是进展较快。从研究农田土壤磷的流失途径和流失形态着手,发现土壤水溶性磷、颗粒态磷等不同形态的有效磷含量与地表径流中的磷含量呈现显著相关,流失至水体的磷含量与土壤Olsen-P含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把土壤Olsen-P作为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具有准确性及可靠性。综述国内外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研究表明:目标水体为湖库和河流的土壤Olsen-P环境阈值分别为25 mg/kg和75 mg/kg。超过该临界值时,土壤径流、排水和渗漏液中磷含量将明显增加,加大农田中土壤磷进入水体的风险,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环境产生破坏。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要研究农田土壤磷素在流失过程中的削减系数,以及农田土壤磷素通过地表径流与土壤侵蚀淋溶之间的交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探究长期施用粪肥对3种地带性土壤中水分散性磷含量及形态分布的影响,为磷素流失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于2021年5—8月,按五点采样法分别采集北京大兴(潮土)、湖南岳阳(红壤)和广东湛江(砖红壤)3种农田的表层(0~20 cm)土壤,对土壤中水分散性磷的含量、形态分布及矿物含量等特征进行研究。与不施粪肥的处理相比,长期施用粪肥的大兴、岳阳和湛江3种地带性土壤中水分散性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15,1.32,14.00倍。长期施用粪肥使不同形态水分散性磷在土壤总水分散性磷中的分布比例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大兴和岳阳土壤中颗粒态磷占比分别显著降低30.22,14.68百分点,而真溶态磷占比分别显著增加29.83,28.06百分点;岳阳土壤中胶体态磷占比显著降低13.37百分点;湛江土壤中真溶态磷占比显著增加8.24百分点。长期施用粪肥显著改变土壤水分散性矿物含量,与不施粪肥处理相比,大兴、岳阳和湛江土壤中水分散性钙含量分别显著增加0.55,1.66,4.15倍;水分散性镁含量分别显著增加0.66,1.46,8.39倍。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CEC、DOC以及水分散性矿物组成(Fe/Al/Ca/...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岩溶农业区不同土地利用下磷素在垂直和平面上的分布情况,分析岩溶农业区土壤中磷素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集了凯掌水库周边草地、河滨带、水田及旱地等典型土地利用下的9个土壤剖面共计56个样品,分别测定各个土壤剖面的含水率、pH、有机质、交换性酸、全磷、有效磷、各无机磷形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在420.73~1669.53 mg/kg和2.50~64.14 mg/kg之间,土壤磷活化系数在0.34%~5.96%之间。农业用地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超过15 mg/kg,需减少磷肥的施用以避免浪费,同时坝后农业区旱地表层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64.14 mg/kg)中的磷存在向下淋溶进入地下水的风险。水田、旱地剖面土壤无机磷形态以Fe-P、Al-P为主,草地、河滨带剖面无机磷形态以Fe-P和O-P为主。土壤pH与有效磷、Fe-P和Al-P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全磷、有效磷、Al-P、Fe-P显著正相关。本研究阐明了岩溶农业区磷素及其形态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为磷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依据。研究区农业用地土壤磷素含量普遍高于非农业用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磷素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与农田土壤中磷的淋失有密切的关系。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土壤坡度对地表径流和亚地表径流中磷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范围内,地表径流中总磷、水溶性磷和颗粒态磷浓度和亚地表径流中水溶性磷浓度都随土壤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亚地表径流中总磷和颗粒态磷在坡度为15°时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下降机理将做下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小麦的生长发育对磷素表现敏感,其土壤磷的临界值要比玉米和大豆分别高出1~2倍,植株体内的磷浓度与子粒产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土壤缺磷或磷肥供应不足是不少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障碍因子,磷肥的施用效果与众多条件有关。本文就小麦  相似文献   

6.
土壤磷的动态积累及土壤有效磷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磷肥试验和田间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用量下土壤磷素的动态积累对土壤有效磷(Olsen-P)在大白菜和辣椒上的产量反应,探讨用土壤有效磷反映土壤供磷能力和作为推荐磷肥用量的依据。结果表明:磷肥和土壤Olsen-P在白菜和辣椒上的产量效应均符合一元二次式。土壤磷素收支平衡33.7%~680.4%,土壤Olsen-P占土壤磷积累量的17.7%~28.9%。0~20 cm日光温室土壤磷素收支平衡124.1%~293.6%,0~20 cm土壤Olsen-P的年均积累量为23.1~32.2 mg/kg,土壤Olsen-P占土壤磷积累量的16.6%~24.2%。20~100 cm日光温室土壤Olsen-P的增加量随着施磷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土壤Olsen-P在植物上的产量效应符合一元二次式。农田磷的积累量与土壤Olsen-P的增加量呈直线正相关,土壤Olsen-P的增加量占农田积累磷的17.7%~28.9%。土壤供磷能力和磷素平衡是确定磷肥用量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旱作条件下不同母质红壤磷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入了解不同母质发育旱地红壤对磷元素的吸附特性,以不同母质发育的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肥力等级下对土壤磷素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供试红壤的标准需磷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不仅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旱地对磷素具有不同的吸附特性,即使是同一母质发育的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也存在差异。不同母质发育红壤的吸磷能力以红黏土母质最强,不仅吸磷容量大,吸附的磷也最难解吸。黏粒含量对土壤磷素吸附的影响最大,与各吸附参数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活性铝对磷素吸附的影响也较大,有效磷含量和pH与土壤磷素吸附呈负相关。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需磷量差异较大,并且明显高于当地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8.
探究不同振荡方式对磷形态的影响有助于理解磷分级的测定条件,本研究利用Tiessen磷素分级方法,通过分析2种振荡方式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揭示外界条件对土壤磷形态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振荡方式对水溶性磷和残留态磷含量有显著影响,振荡过程中横置离心管提取的水溶性磷浓度是竖置的1.8倍;横置离心管振荡提取的残留态的磷浓度较竖置降低了19 mg/kg;而对总磷、总有机磷、总无机磷及其他各形态的有机磷和无机磷则均无影响。从组成比例上,横置离心管提取测定磷形态导致水溶性磷的分布比例较竖置离心管提取测定提高6%。采用横置离心管振荡的方式提取的土壤水溶性磷和残留态磷浓度高于竖置方式。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盈亏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素盈亏、农学阈值的影响,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33 a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土壤磷素盈亏、土壤有效磷对磷素盈亏响应,明确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包括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两大主处理。结果表明,不施磷和只施有机肥处理磷素亏缺量分别为23.27~29.20 kg/(hm~2·a),12.10~22.27 kg/(hm~2·a);单施磷肥和有机无机磷肥配施磷盈余量分别为68.34~85.99 kg/(hm~2·a),88.84~107.64 kg/(hm~2·a)。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两大主处理每盈余100 kg/hm~2磷素,土壤有效磷分别增加0.76,1.46 mg/kg,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增幅响应更大。单施化肥处理中小麦和玉米的有效磷农学阈值分别为12.60,8.90 mg/kg,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中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关系不明显。长期耕作下,不施磷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需增施磷肥或增加有机肥量来增加土壤磷素;施磷处理中可适当减少施磷量来调控土壤磷盈亏;根据农学阈值和有效磷转化率合理确定施磷量。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磷素利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估当前中国华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的磷素利用效率和影响因素,促进磷肥资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损失和污染,本研究通过收集198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夏玉米田间试验的文献,对华北地区夏玉米磷肥试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获得了夏玉米的籽粒与秸秆产量及其比例,以及施磷量与籽粒和秸秆磷含量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夏玉米作物系统的磷素表观盈亏量呈线性增加,在施磷达到75 kg/hm 2时,磷素表观盈亏量为0。华北地区的夏玉米磷肥平均利用效率约为15%;增加氮肥施用量以及与磷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整体上,夏玉米对磷酸二铵的利用效率高于过磷酸钙;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可以有效提高磷肥利用效率。夏玉米‘天泰60’品种的磷肥利用效率最高。在华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选用磷酸二铵以及适合的氮肥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磷肥利用效率,降低磷肥损失和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对红壤磷组分及活性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年的红壤长期肥力监测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连续施肥对土壤磷组分、土壤对磷吸附解吸、土壤活性酸铝的影响。连续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无机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土壤中的磷以Ca-P和Al-P积累为主要表现形式,化学磷肥的施用能够提高土壤的全磷,并以Al-P增幅为最大,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为土壤O-P相对稳定。有机肥料处理土壤对外源磷的吸附强度明显少于施用化学磷肥和不施用磷肥的处理,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吸附磷的再利用,在NPKM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的47.72%,M处理中占42.89%,其它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数量一般少于8%。MNPK、M处理的PFI为2.51、2.69比N、NP处理4.53、4.37明显降低。在红壤旱地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土壤交换性酸铝成倍增加,土壤酸化严重;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土壤交换酸铝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2.
过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对土壤磷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土柱培养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磷水平土壤上大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测试磷、土壤磷渗漏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土壤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后,土壤CaCl2-P、Olsen-P和土壤渗漏液中可溶性磷均显著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土壤各形态磷量随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各形态磷量也逐渐增大,差异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土壤磷的最大吸磷量(Qm)和土壤磷吸持指数(PSI)逐渐减少,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DPS)逐渐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的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随着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随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不同磷水平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逐渐增加、土壤磷的吸持指数下降、土壤磷的渗漏量逐渐增大;土壤磷渗漏量与土壤测试磷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的土壤测试磷随着磷肥或有机肥用量以及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针对设施土壤中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可能造成的土壤磷素过度积累及易流失等问题,本研究拟通过施用生物炭增加土壤中磷的吸附,从而减少磷流失。此外,目前关于在设施土壤中连续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磷素形态和有效性的影响作用尚不清楚。为此,在辣椒大棚中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4茬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有效磷、不同形态磷、磷吸附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公顷施用15 t猪粪稻草有机肥基础上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pH,并显著改变了土壤磷各组分含量,显著增加了NaHCO3 Pi、NaHCO3 Po、Fe/Al-Pi和Ca-Pi含量,且显著降低了Ca-Po含量。此外,连续4茬施用生物炭还增加了土壤对磷的吸附,从而降低土壤磷的释放。本研究结果说明,在设施土壤中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下结合施用生物炭在保持土壤有效磷供应下可提高土壤磷的吸附,从而降低土壤磷素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土壤磷素富集问题,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琯溪蜜柚’主产区福建省平和县典型果园剖面土壤磷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果园土壤有效磷含量都明显比对照剖面含量高,富集系数最高达289.1,且表层土壤(0~20 cm)有效含量远大于作物施磷与否临界值。(2)土壤可溶磷含量层次性很明显,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而下降,各层次比自然土壤剖面大,其富集系数最高达152.0。(3)土壤可溶磷随有效磷增加而提高,1、2、3、11号剖面表层土壤磷素淋失临界值分别为101.99、90.59、68.54、56.03 mg/kg,而自然土壤剖面7和12号表层土壤添加到400 mg/kg水平时,还没出现土壤可溶磷素大量流失状况。(4)提出了通过测土配方,优化肥料元素比例,停施或降低磷肥施用量;施用磷素活化剂,配合采用果园生草土壤管理方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长期小麦秸秆还田对壤质潮土磷素含量及磷盈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长期小麦秸秆还田壤质潮土土壤中磷素演变特征,可为潮土区土壤磷素管理和磷肥高效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壤质潮土长期定位试验(1992-2015年),比较单施化肥处理(NP、NPK)和小麦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NPS、NPKS)土壤有效磷、全磷含量变化,量化土壤磷盈亏和累积磷盈亏,并解析土壤有效磷变化量与累积磷盈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小麦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提升了磷活化系数(PAC),其年增量分别为0.68~0.78mg/kg、0.0031~0.0047g/kg和0.07%~0.09%,且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速率有抑制作用,对全磷含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但效应不显著。小麦秸秆还田增加土壤磷盈余。在土壤磷盈余时,土壤每盈余100kg/hm2磷,有效磷增加9.7~10.0mg/kg,小麦秸秆还田对其影响不大;在土壤磷亏缺时,土壤每亏缺100kg/hm2磷,秸秆不还田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12.6mg/kg,小麦秸秆还田土壤降低1.95mg/kg,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维持有缓冲作用。小麦秸秆配施磷肥是提高和维持壤质潮土土壤磷素水平、增强土壤供磷潜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的土壤调理剂对低磷红壤改良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调理剂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数量、pH、全磷、有机质及阳离子交换量,以200%和100%土壤调理剂效果最好,显著高于化肥和不施磷肥处理;200%土壤调理剂处理的小白菜地上部与地下部干重分别为化肥处理的83.3%和81.3%,是不施磷的4.48倍和2.8倍;50%土壤调理剂处理的水溶性糖含量与还原糖分别比不施磷肥增加77.92%和57.94%;50%土壤调理剂处理小白菜地上部磷含量最高0.4%,比不施磷肥提高42.86%,磷素利用率26.7%。说明磷基土壤调理剂可部分替代磷肥,且土壤调理剂用量越高,对低磷红壤的改良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湖南典型土壤磷素剖面分布特征及其流失风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晰不同土壤类型、利用方式土壤磷素分布特征,评估其流失风险的大小,研究了湖南3种典型土壤(红壤、潮土、紫色土)磷素含量特征及其剖面分布。野外采集3种母质发育土壤的旱地和水田土壤剖面样品进行室内分析,按张守敬等提出的酸性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测定方法,对土壤无机磷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磷素含量和形态分布有明显差异:磷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潮土>红壤>紫色土;红壤发育的土壤以磷酸铝和磷酸铁占优势,潮土和紫色土的Ca-P含量占优势较高。土壤磷素在剖面中的分布均为表层最高,且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后趋于相对稳定;无机磷中的Al-P、Fe-P以及O-P主要集中在0~20 cm的土层中,其剖面分布于全磷类似,而Ca-P剖面分布上相对变化不大。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导致全磷的差异:水田均大于旱地。土壤类型及利用方式均对磷素含量和形态特征有明显影响,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利用方式控制其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肥料中稻壳炭和沸石添加对赤红壤与潮土中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旨在利用稻壳炭和沸石提高磷肥在土壤中的有效性,进而减缓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采取室内培养试验与土壤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混合肥料中稻壳炭(R)和沸石(Z)添加量、混合比例对混合肥料在两种土壤中磷素有效性的影响,以及对番茄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炭和沸石总添加量和混合比例对赤红壤中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且其交互作用对赤红壤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添加量是影响赤红壤有效磷含量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稻壳炭和沸石混合比例对潮土中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是影响潮土中有效磷含量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混合肥料中添加5%~10%的沸石和稻壳炭后,番茄的磷肥利用率提高了31.05%~76.46%。与稻壳炭、沸石单独使用相比,在稻壳炭和沸石混合处理下,番茄的磷肥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混合肥料中添加稻壳炭和沸石可以提高混合肥料在土壤中的磷素生物有效性,这对减少磷肥施用量和提高磷肥当季利用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磷水平下大豆植株磷素积累与转运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绥农14为试验材料,土壤设置5个磷素处理水平,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磷素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期(V3)大豆叶、茎、根的磷素积累均随土壤磷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而到鼓粒盛期(R6),26.62mg/kg土壤磷素水平更有利于荚果磷素的积累;到成熟期(R8),大豆荚果磷素积累量远大于大豆植株其他器官,16.68mg/kg土壤磷水平下更有利于子粒中磷素的积累。营养生长阶段(V3~R1),随土壤磷水平升高,磷素积累量和积累率随之升高,但当土壤磷水平为31.37mg/kg时,磷素积累量和积累率又有所降低;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R1~R5),积累率以低磷5.68mg/kg所占比重大,45%磷素在此区段积累;生殖生长阶段(R5~R8),除低磷5.68mg/kg水平积累量和积累率极低外,其他处理约有三分之一的磷积累。大豆荚果中的磷素来自营养器官的转移比例:叶>茎>根>叶柄;荚果中的磷素30%以上来自营养器官的转入,其中低磷5.68mg/kg水平转移率最高,达59.65%,随土壤磷水平的增高,其转移率呈波动变化,变幅在29.08%~41.95%之间。  相似文献   

20.
以结球生菜为试材,采用小区试验对比的方法,研究了高中低3种磷水平设施菜田上,不同施磷量对产量、品质、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素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磷菜田上,施磷量(P2O5)为36.54 kg/hm2时结球生菜产量最高;中磷菜田上施磷量(P2O5) 54.91 kg/hm2时结球生菜产量最高,硝酸盐含量较低,维生素C含量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低磷菜田上施磷量(P2O5) 91.35 kg/hm2时结球生菜产量最高,硝酸盐含量降低。土壤磷含量和施磷量增加,均会造成磷肥农学效率降低。因此,高磷菜田上不施磷肥或少施磷肥,中磷菜田配施中水平磷肥,低磷菜田配施高水平磷肥是提高结球生菜产量、品质和磷肥农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