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为了选育或引进优质、高产马铃薯新品种在福建省推广应用,2016年11月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12个马铃薯高代品系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N182、D597、D862、N157、N209和N215等6个品系产量比对照紫花851高7%以上,建议这6个品系继续进行多点试验,以确定其稳产性和推广价值。在筛选出的6个高代品系中,N182、D597和D862等3个品系在产量方面表现突出,均比对照紫花851增产50%以上;N182、N157和D597等3个品系在品质方面表现突出,其中N182的维生素C含量(27.1mg·hg~(-1)),N157的钾含量(2.94g·hg~(-1)),D597的甲硫氨酸(0.12g·hg~(-1))、缬草氨酸(0.51g·hg~(-1))、异亮氨酸(0.35g·hg~(-1))、苯丙氨酸(0.46g·hg~(-1))、组氨酸(0.16g·hg~(-1))、丝氨酸(0.42g·hg~(-1))、甘氨酸(0.37g·hg~(-1))和胱氨酸(0.09g·hg~(-1))等8种氨基酸含量均在参试品系(种)中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福建省马铃薯种质资源库,为彩色马铃薯选育提供参考,对引进的18份彩色马铃薯资源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8份彩色马铃薯种质长势好,适应性强,块茎薯形好,色彩丰富,适合福建彩色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的需要。从18份彩色马铃薯中筛选出4份综合评价较好的品种,分别是信宜红皮、A2、H-8和红玫瑰。  相似文献   

3.
研究嘉宝果全果及果实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全果富含维生素C(159mg·hg~(-1))、还原糖(45.7%),以及硒(0.054 6mg·kg~(-1))、镁(200.20mg·kg~(-1))、锰(2.69mg·kg~(-1))等矿质元素。果实各部位中,果皮营养最丰富,其粗蛋白(6.65g·hg~(-1))、维生素C(206mg·hg~(-1))及硒(0.058 4mg·kg~(-1))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4.71g·hg~(-1))略低于种子;果肉水分(86.49%)及还原糖(73.5%)含量最高;种子氨基酸含量最高(4.86g·hg~(-1))。  相似文献   

4.
引进彩色马铃薯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块茎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彩色马铃薯资源的农艺性状表现和块茎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进彩色马铃薯资源普遍长势好,适应性强,块茎薯形好,色彩丰富,适合云南彩色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的需要.50份彩色马铃薯资源中有36份的肉色为红色或紫色,其中9份的肉色为纯红色,5份为纯紫色;G06-10的皮色和肉色均为黑紫色,可作为高色素含量品种选育的亲本,G06-5块茎色素极为特殊,为白皮红肉,这在彩色马铃薯品种中未见报道,可用于马铃薯块茎色素分离规律的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豫南香稻种质资源稻米中各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其香米中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为优质香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豫南香稻种质资源共18个香稻品种的香米米粉为试验材料,利用酸水解法进行处理,随后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并分析其香米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豫南香稻种质资源材料中,不同香稻品种香米的氨基酸总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黑香稻193与信香粳1号稻米中总氨基酸含量相差23.33 mg·g~(-1);总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变异较大,其变化区间是25.13~34.13 mg·g~(-1);18个香稻品种稻米的限制性氨基酸含量以及芳香族氨基酸含量的变异丰富,其中赖氨酸含量最高的是矮杆香稻丸品种,且该品种稻米中的杂环族氨基酸含量也都相对较高。【结论】通过对豫南香稻种质资源稻米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发现18个香稻品种中的氨基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这将为今后选育高营养品质的香稻新品种提供重要的香稻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不同辣椒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辣椒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差异,为辣椒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搜集的80份辣椒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酸水解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粗脂肪、粗纤维、维生素C和辣椒素的含量,隶属函数值法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80份不同辣椒种质资源的粗脂肪含量为0.14~0.72 g/100g,珠子椒含量最高,平均为0.51 g/100g,不同果形间依次为珠子形牛角形线形指形;粗纤维含量为1.61~12.95 g/100g,线形椒含量最高,平均为9.60 g/100g,不同果形间依次为线形珠子形指形牛角形;维生素C含量为59.00~233.20 mg/100g,线形椒含量最高,平均为170.67 mg/100g,不同果形间依次为线形牛角形珠子形指形;辣椒素含量为1.66~83.11 mg/100g,指形椒含量最高,平均为41.39 mg/100g,不同果形间依次为指形珠子形线形牛角形;4个品质性状的平均隶属度为0.15~0.74,大于0.60的最佳品质资源有黔辣8261、贵辣7002、青丰1086、黔辣8250、冈山红湖、星秀和珠子椒1号;80份辣椒种质资源可聚为高品质、中品质和一般品质3个类型。【结论】筛选出黔辣8261、贵辣7002、青丰1086、黔辣8250、冈山红湖、星秀和珠子椒1号7个品质最佳的资源,在育种过程中可将其作为高品质基础材料与其他材料进行杂交优化改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引进的具有优良田间农艺性状的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块茎及全粉色泽品质分析,探究贮藏环境对马铃薯块茎内成分及全粉色泽品质的影响,丰富全粉加工型马铃薯种质资源.【方法】将引进的11个马铃薯种质材料分别贮藏在4、25℃条件下0、60、120 d后进行块茎及全粉色泽品质分析,测定材料块茎内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分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块茎和全粉的色泽变化特性,分析块茎内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与块茎和全粉色泽的相关性.【结果】试验材料在25℃贮藏120 d时块茎和全粉的色泽变化最大.短时期内60 d、4℃低温贮藏环境对马铃薯鲜薯块茎和全粉色泽影响的程度显著大于25℃贮藏环境,而在长时间120 d、4℃低温贮藏环境对马铃薯鲜薯块茎和全粉色泽的变化具有抑制效应.在贮藏过程中,马铃薯块茎色泽的变化与块茎内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相关,块茎内可溶性糖含量越高,其全粉的光泽度越暗.【结论】马铃薯块茎内可溶性糖含量与其全粉色泽显著相关,是判定全粉加工型品种的重要指标.引进材料中CIP301040.63和CIP397067.2是适合全粉加工的潜在品种及优良亲本材料,可有效补充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有利于全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分析我国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为今后马铃薯育种目标的制定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华北、西北、西南马铃薯主产区收集48个国内种植广泛且性状优良的马铃薯栽培品种,测定鲜薯的干物质、淀粉、总糖、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法对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8个马铃薯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在13.71%~20.01%,平均值为16.85%;淀粉含量在7.94%~15.72%,平均值为11.24%;其中,中薯17号、中薯5号、陇薯7号和康尼贝克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较高,具有作为全粉或淀粉加工品种的潜力。48个马铃薯品种鲜薯总糖含量在55.25~287.70 mg/g,平均值为140.10 mg/g;可溶性糖含量在2.60~26.78 mg/g,平均值为7.81 mg/g;还原糖含量在0.16~6.08 mg/g,平均值为3.12 mg/g;其中,云薯304、中薯16号、中薯26号、大西洋(石家庄)和中薯18号的还原糖含量较低。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品质性状存在差异,河北张家口和甘肃兰州的马铃薯品种干...  相似文献   

9.
冬作马铃薯后代品系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培育适宜在冬作区种植且具有早熟、耐寒、高产、优质等综合性状的马铃薯新品种。【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耐寒、高产、优质的闽薯2号为母本,早熟、优质的中龙薯1号为父本,对其27份杂交后代品系进行研究,分析其维生素C、还原糖、干物质、蛋白质、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等主要营养品质的变异程度。【结果】27份杂交后代品系的营养品质性状的变异程度较大,其中: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22.4%和18.3%。干物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程度较小,CV值分别为10.8%和14.9%。矿质元素中,镁和铁的变异程度较大,CV值分别为17.0%和24.2%;钾和锌的CV值分别为10.2%和12.1%。17种氨基酸组分的CV值范围在12.9%~38.0%,CV值超过25%的组分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胱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总氨基酸的CV值为14.6%。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7份杂交后代品系进行营养品质评价,初步筛选出1320040、1320001、1320009等12份高营养品质材料。【结论】27份杂交后代品系的营养品质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试验筛选出的12份高营养品质材料可为进一步选育冬作马铃薯优良新品种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不同来源菊芋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间的差异,为菊芋专用新品种的选育及菊芋功能产品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以菊芋种质资源圃中来自法国的14份、丹麦的11份和我国的4份菊芋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块茎的干物质及主要品质性状(可溶性糖、果聚糖、蛋白质、粗纤维、黄酮、淀粉含量),并进行了品质性状与颜色及干物质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了不同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不同来源菊芋资源的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的为黄酮含量。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可知,前4个主成分(果聚糖、可溶性糖、蛋白质、黄酮)代表了菊芋品质多样性的86.073 1%的信息。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干物质与黄酮、果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颜色呈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聚糖含量与颜色也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9份菊芋种质资源可划分为3个类群,并且3个类群种质含量最高的均为可溶性糖,其次为果聚糖。结合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果聚糖、可溶性糖含量是决定菊芋品质性状的两个主要因子。【结论】明确了不同来源29份菊芋种质资源块茎间营养成分的差异,并筛选出了特异的菊芋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研究189份引进棉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棉花育种及创新种质资源提供资源基础。 【方法】 选取引进的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的6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鉴定、筛选优良性状的棉花种质资源材料。【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在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上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669%~11.877%,平均为8.712 %;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69%~9.311%,平均为6.136%。各性状间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同步改良棉花关键性状指标有难度;主成分分析将11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40%,各主成分反映生育期、株高等生物学特征与单铃重、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等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性状协同配合有利于各性状的同步提高。将189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为10.0时所有材料被划分为 7个类群,各类群性状特征差异明显。【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第Ⅲ类群、第Ⅵ类群和第Ⅶ类群中马克隆值的均值分别为4.17、4.03和4.08,均达到A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广泛收集节瓜种质资源并进行综合鉴评,为创新节瓜种质、培育新品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调查节瓜整个生育期12个主要农艺性状,检测商品瓜维生素C、总酸、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利用大田和人工接种相结合方法进行抗枯萎病和疫病性调查。【结果】收集的87份节瓜种质资源在瓜形、果皮颜色、雌性、抗病性、营养品质方面差异较大。20份早熟节瓜种质的平均Vc含量0.47 g/kg、总酸含量1.198 g/kg、可溶性总糖含量2.68%、糖酸比2.27、TSS含量5.08%。获得兼具强雌性、优质和抗性强的种质3份(15号、72号和76号),其中76号种质抗枯萎病病情指数为37.67,达到中抗水平,商品瓜瓜长16.5 cm,横径6.3 cm,肉厚1.4 cm,瓜形指数2.6,单瓜质量0.51 kg,植株第1雌花节位为6.1,主蔓30节内分枝率13.6%,雌花率73.4%。【结论】获得早熟节瓜种质20份,其中果皮偏黑色种质3份、雌花率大于70%的种质3份、抗枯萎病强的种质13份,营养品质较好的种质9份。利用76号选育的粤宝节瓜丰产性好、品种优良、抗性强,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青薯2号”是由科技厅下达的《马铃薯抗病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项目育成的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最大优点是:①淀粉含量高:淀粉含量高达22.86%-25.83%。②产量水平高:1998—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019.45公斤,最高产量4192公斤。③品质优良:维生素C含量为20.92mg/100g,粗蛋白含量为1.66%,还原糖含量为0.6267%。④农艺性状好:薯块圆型,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适于食用和加工。  相似文献   

14.
淮山药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区淮山药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分类特征,为淮山药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的44份淮山药种质资源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探讨其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分类特征。【结果】44份淮山药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间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在12个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形(1.53),其次是薯皮颜色(1.51);薯形的频率分布最高(93.18%),其次为薯肉颜色(90.91%)和茎蔓形状(81.82%)。在7个数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薯块长度(1.89),其次是生育期(1.84)和薯块径粗(1.77);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产量(79.25%),其次为薯块径粗(42.21%)和单株结薯数(35.62%),最小的为生育期(17.57%)。根据各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可将44份淮山药种质聚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种质均来源于广西,可作为有增产潜力的加工型亲本材料;第Ⅱ类群种质主要来源于广西,可作为高产选育目标亲本;第Ⅲ类群种质主要来自南方地区,均是人工栽培的野生类型品种,为一般性亲本;第Ⅳ类群种质主要来源于北方省区的种质,可作为一般性早熟选育亲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73%,第一主成分反映高产株型综合因子,第二主成分反映加工株型因子,第三主成分反映植株结薯因子,第四、五、六主成分分别反映薯块、薯皮颜色和茎蔓颜色因子。【结论】我国淮山药主要地方栽培种质资源间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亲缘关系呈现一定地域生态环境规律;南方地区在品种选育中应注重对第一、第二主成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针对广泛的西瓜种质资源果糖性状进行初步分析,应用相关性,聚类等统计分析方法,为后期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研究提供研究基础与背景。【方法】选择分属5个生态型西瓜栽培种的122份西瓜品种资源,利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成熟西瓜果实中总糖和果糖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1)不同西瓜资源果实中总糖和果糖含量差异大,其中,果糖变化范围为5.12~60.50 mg/g·FW,平均值为30.97 mg/g·FW,变异系数为35.01%。(2)根据果糖含量将122份西瓜种质资源划分为极低果糖型、低果糖型、高果糖型、极高果糖型4个类型群。(3)西瓜果实中果糖含量与生态型和瓤色有相关性。(4)不同栽培种西瓜果实中,果糖占总糖比例不同,果糖与总糖含量显著相关。【结论】本试验筛选到了23份极低果糖型品种和13份极高果糖型品种,以期为充分利用优异资源、选育符合消费需求的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将为西瓜果实内糖类物质积累、代谢和调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大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并对大蒜种质资源进行初步鉴定及综合评价,以期全面了解大蒜种质资源特性,对今后开展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株高、假茎直径、叶长、叶宽和单头鳞茎重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计算其变异系数,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4.072%~67.993%,其中,假茎直径、叶长、叶片数和鳞茎盘厚的变异系数均大于4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不同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鳞茎高、鳞茎横茎、鳞茎盘直径、鳞芽背宽和鳞芽高是影响蒜头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包含在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6.226%,主要因子为鳞茎横径、株高、单头鳞茎重、鳞芽高、鳞茎高、鳞茎盘厚和叶片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20.00处可聚为七大类群,其中第Ⅳ和Ⅴ类群种质的综合表现较好,且大部分为贵州本地资源。通过计算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得分,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21份种质,其中有20份种质来自贵州。【结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差异较大,其中贵州大蒜种质资源综合表现优异,是筛选优良大蒜种质资源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北省搜集、引进、选育的21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对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聚合作了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种质资源的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12.53%,5.0%,67.4%;不同品质性状间、不同品质性状与不同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不同。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粗蛋  相似文献   

18.
小粒种咖啡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粒种咖啡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多样性,为小粒种咖啡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0份小粒种咖啡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8个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在8个农艺性状中,变异系数以鲜干比最高(25.15%),其次为鲜果重(19.85%),以出米率最低(1.97%);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种子长为最高(2.04)。在5个品质性状中,变异系数以绿原酸最高(22.68%),其次为脂肪(12.40%),蛋白质为最低(5.20%);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绿原酸最高(2.07),其次为脂肪(2.06)和蛋白质(2.05)。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干豆重与出米率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大小与百粒重、出米率、蛋白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出米率、蛋白质、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出米率与蛋白质、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咖啡因与蔗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因子(PC1、PC2、PC3、PC4)包含了12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达69.17%,表明这些性状是造成小粒种咖啡种质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小粒种咖啡种质可分为两个大类群,第I类群有53份资源,第Ⅱ类群有7份资源。第Ⅱ类群的鲜果重大,尤其是Ⅱ-2类群的鲜果重和干豆重。【结论】60份咖啡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通过引种驯化、杂交、嫁接和分子育种等技术将其优异基因延续下去。第Ⅱ-2类种质的鲜果重和干豆重大,可作为选育和改良品种的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19.
引进国外马铃薯新品种进行春季对比试验,试验设计分别以鲁引1号为菜用型品种对照,以大西洋作为加工型品种对照,分析每个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薯块性状、品质情况、抗病性和产量,以筛选出适宜二季作区种植的菜用型和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青海从CIP引进的6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测产后,运用常规的减压干燥法、酶水解法、萃取法分别对薯块品质最为重要的干物质、淀粉及还原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对这60份资源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