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方法,对7头烟台黑猪和5头鲁烟白猪母猪及其哺乳仔猪进行母猪猪瘟抗体和哺乳仔猪母源抗体效价检测,研究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仔猪母源抗体变化规律,通过试验找到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最佳首免时间。试验表明,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母猪的猪瘟抗体效价,从分娩到产后21 d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产后28天鲁烟白猪母猪猪瘟抗体效价下降速度快于烟台黑猪;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变化差异显著,产后21~35 d鲁烟白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下降明显快于烟台黑猪。根据猪瘟母源抗体的变化情况,确定烟台黑猪仔猪猪瘟首免时间最好在40日龄,可有效减少猪瘟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干扰;鲁烟白猪仔猪猪瘟首免时间在30~35日龄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仔猪吸吮经猪瘟疫苗免疫的母猪的初乳后,对10头母猪和各所产仔猪中的任意2头在14、21、28、35日龄分别采血,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瘟抗体水平,监测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的消长规律,以探索金华猪仔猪猪瘟疫苗最佳首免时间;检测母猪抗体水平以探索对仔猪母源抗体的影响。结果发现,仔猪母源抗体水平随着日龄增大而逐级降低,半衰期为17d左右;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与母猪抗体水平成正比,随着日龄的增加母猪对仔猪母源抗体影响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3.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研究数据表明:维持初乳的0日龄仔猪无猪瘟母源抗体,1日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猪瘟母源抗体对1~28日龄的仔猪有保护,少部分猪在35日龄还有保护,但母源抗体的存在也是导致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确定正确的首免日龄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应于28~35日龄对仔猪进行首免,可获得比较合格的免疫保护率,是仔猪在保育阶段避免发生猪瘟的重要保障,同时做好猪群猪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川藏黑猪和长白猪的猪瘟免疫方法,本研究采用猪瘟阻断ELISA对0、1、4、7、10、20、25、30、35日龄时川藏黑猪与长白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川藏黑猪仔猪和长白猪仔猪出生后哺母乳前的猪瘟母源抗体均为0,哺母乳后d1,猪瘟母源抗体分别为210和28.2,合格率分别为100%和87%。4日龄和7日龄时,川藏黑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仍为≥210,合格率100%;长白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为28.4和27.4,合格率100%和83%;随后川藏黑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呈下降趋势,35日龄达到保护临界值(24.0);长白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下降更迅速,25日龄时其母源抗体水平已达临界值(24.0)。检测结果表明无论是母源抗体水平还是母源抗体持续时间,川藏黑猪与长白猪仔猪之间有较大差异,川藏黑猪仔猪猪瘟疫苗的首免时间应为35日龄,而长白猪仔猪猪瘟疫苗的首免时间应为25日龄。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增强猪群抵抗猪瘟病毒感染能力,采用ELISA方法对某猪场仔猪母源抗体消长情况进行监测,根据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对猪瘟疫苗首免日龄由原来的20日龄调整为35日龄,二免日龄由60日龄调整为65日龄。连续两批商品猪的猪瘟抗体监测数据表明,免疫程序调整后猪群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上升,变异系数下降,疫苗免疫效果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6.
实验旨在观察猪场母猪与仔猪猪瘟的免疫程序。在南堰猪场根据其母猪与仔猪的猪瘟免疫程序,选取15日龄乳猪、25~80日龄断奶保育猪、产后15d母猪、产后25d母猪,采用猪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法,检测其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水平,其中,母源抗体合格率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25日龄断奶时仍然高达97.8%,所以仔猪断奶前无需进行猪瘟疫苗的免疫,还可适当推迟猪瘟活疫苗的首免日龄;而仔猪猪瘟苗首免4周时抗体合格率为100%,因此仔猪猪瘟苗二免的间隔时间应大于1个月;母猪在断奶时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也为100%,说明该母猪断奶时不需要注射猪瘟活疫苗。从检测的母猪与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的合格率来看,母猪、仔猪在猪瘟免疫注射间隔时间上均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某猪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采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剂盒对该猪场的种猪及不同日龄商品猪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种猪的免疫合格率均达100%,猪瘟疫苗首免前仔猪母源抗体阳性率达41.18%,疫苗首免后21d免疫抗体合格率达67.75%,变异系数达42.65%,二免后21d免疫抗体合格率达92.80%,变异系数达21.05%。表明该猪场首免时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导致首免后猪瘟抗体水平增长缓慢,免疫抗体效价较低,整齐度较差,应及时优化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8.
选择广东梅州地区3个规模化猪场A、B、C场,通过采用ELISA抗体检测法对产后母猪进行0、7、14、21 d猪瘟抗体检测,对新生仔猪进行0、1、7、14、21、28、35、42、49日龄猪瘟母源抗体检测,研究其消长规律,据此确定仔猪的首免日龄,通过二免后免疫效果的观察,制定有针对性的免疫程序。结果表明:未吃初乳的0日龄仔猪无母源抗体,7日龄仔猪母源抗体较高,之后逐渐降低,A猪场猪瘟母源抗体对21日龄仔猪仍有保护,随后母源抗体水平骤减;B猪场和C猪场猪瘟母源抗体对35日龄仔猪仍有保护,随后母源抗体水平骤减;而且母源抗体对仔猪保护持续时间和母猪自身的抗体呈正相关。确定3个猪场不同的首免时间,首免后30 d进行二免,其较高的免疫抗体水平可以维持到二免后4个月,因此生产中建议应根据科学的监测跟踪依据,制定合理的首免日期,以有效保护仔猪免受猪瘟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9,(2)
为科学评价猪瘟细胞源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合理制定规模猪场猪瘟免疫程序,采用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猪群母源抗体及疫苗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仔猪28日龄时母源抗体回落近临界值(50%),猪群首次免疫后21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35~42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二次免疫后14~21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随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120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建议规模猪场免疫程序如下:仔猪30日龄首免猪瘟细胞源活疫苗,70日龄进行二免,以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10.
选用非免仔猪共256头,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选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猪瘟疫苗,分别在28日龄对非免仔猪进行首免,首免前采用前腔静脉采血检测母源抗体。首免后21d采血检测免疫抗体,及时进行强免。于强免后21d采血检测免疫抗体,采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方法。结果表明,第1,2,3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优于第4、5组。  相似文献   

11.
<正>仔猪可通过吮吸免疫母猪的初乳获得猪瘟母源抗体使仔猪获得对猪瘟病毒(HCV)的被动免疫保护,这种获得性免疫可以使仔猪在疫苗免疫之前免受HCV的感染,但这种保护会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和母源抗体滴度的衰减而降低。根据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及母源抗体消长规律选择最佳的首免时间对预防猪瘟的发生相当关键,为此我们选择了3个饲养条件不同、仔猪来源不同的猪场的仔猪进行猪瘟母源抗体情况调查,以了解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探讨首免日龄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湖北洪湖某猪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采用猪瘟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猪场种猪及不同日龄商品猪的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种猪的抗体阳性率均达到97%以上,猪瘟疫苗首免前哺乳仔猪的母源抗体阳性率为67%,疫苗首免后21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54%,二免后21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3%。表明该猪场哺乳仔猪在猪瘟疫苗首免时,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导致首免后猪瘟抗体水平提高缓慢,免疫抗体效价较低,整齐度较差,应及时调整和优化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猪瘟疫苗首次和二次免疫的最佳时间,对淮阳某规模化猪场7头母猪及其各自哺乳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进行检测.通过猪瘟IHA试验,发现试验母猪和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均较高,仔猪到42日龄时猪瘟母源抗体水平才不能有效保护仔猪.因此,35日龄左右时对仔猪进行猪瘟首免,可以有效减少猪瘟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干扰,为猪场免疫程序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状况调查及仔猪首免日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免疫方案,比较及评价其免疫效果,本研究将湖北省7个规模化种猪场作为研究对象,将猪群分为经产母猪、种公猪、后备母猪、哺乳仔猪(0~30日龄)、保育仔猪(30~60日龄)和生长猪(61日龄以上)6个群体,并按各猪群5%~8%的比例采血,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各猪群猪瘟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9.55%、96.43%、99.22%、89.88%、81.68%及78.64%,不同免疫方案下,各场猪群表现出不同免疫效果。而从总体上看,保育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是各个猪群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本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了一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消退规律,并且分别设置了14、21、28、35日龄猪瘟疫苗免疫组,于免疫后1周及2周后采血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该场猪瘟免疫最佳首免日龄为28日龄,并根据研究结果将该场原来的首免21日龄调整到28日龄。本研究的开展对规模化猪场制定合理的猪瘟免疫方案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猪瘟疫苗在仔猪免疫日龄界定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我们对新生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持续时间和对免疫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检测。通过对20日龄、30日龄、40日龄的仔猪母源抗体检测,掌握其消退规律,并对相应日龄不同母源抗体水平的仔猪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接种(正常剂量),接种后在14d和28d分别检测抗体效价,从而分析出仔猪初免日龄的最佳时间和免疫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调查某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种猪猪瘟抗体水平和仔猪母源抗体消退情况,为评估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和确定仔猪猪瘟疫苗的首免日龄提供科学参考。本试验使用猪瘟病毒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某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种猪及3头抗体水平合格母猪所产并且未经过猪瘟疫苗免疫的仔猪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公猪和后备母猪的猪瘟抗体合格率均为100%;经产母猪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为98%。5、10、15、20、25、30、35、40日龄仔猪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00%、100%、100%、100%、100%、96%、68%、20%。根据母源抗体的消退情况,仔猪猪瘟的最佳首免时间为35日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阻断ELISA试验研究母源抗体与超前免疫对仔猪猪瘟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瘟抗体阻断率在70%以上的母猪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的保护时间可以持续到4周龄以上;猪瘟抗体阻断率在70%以下的母猪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保护不够,需进行猪瘟超前免疫;在0~20日龄左右,非超免组猪瘟抗体水平略高于超免组;20~60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18.
选择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仔猪24头,随机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2头。35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每头仔猪均肌肉注射猪瘟活疫苗,试验组仔猪免疫后连续7d口服PHA(0.8mg/kg),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结果显示,在免疫接种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抗体滴度基本相同,无免疫保护作用。首免10d后,试验组阳转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6.7个百分点(P<0.05);二免10d后,试验组阳转率比对照组提高8.4个百分点,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试验组抗体滴度≥64的比率比对照组高41.6个百分点,处于较高的抗体水平。表明PHA复合物与猪瘟活疫苗联合用于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接种,其免疫效果比单用猪瘟活疫苗的效果好,显示PHA能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提高仔猪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生产实践中猪瘟细胞苗和脾淋苗的免疫保护效果,试验将21日龄仔猪分成2组,32头/组,分别用猪瘟脾淋苗和猪瘟细胞苗在21日龄和56日龄时进行首免和二免,并检测首免、二免前1天及二免后42天的猪瘟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首免后,细胞苗组仔猪猪瘟抗体水平整齐度好于脾淋苗组,二免后两种疫苗组的仔猪猪瘟抗体效价均在1∶32以上。说明2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仔猪猪瘟病毒(CSFV)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本研究随机选择36头待产母猪,产后采血,选择每头母猪对应的仔猪连续采血至8周龄,分离血清,通过ELISA方法检测CSFV抗体阻断率,所测结果利用EXCEL拟合指数曲线,计算分析母猪CSFV抗体水平与仔猪母源抗体衰减规律。结果显示,36头母猪中母猪抗体阻断率80%以上6头,母猪抗体阻断率70%~79%的11头,母猪抗体阻断率60%~69%的8头,母猪抗体阻断率50%~59%的5头,母猪抗体阻断率49%以下的6头。3周龄仔猪抗体阻断率整体与母猪抗体阻断率相近且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99%。母猪抗体阻断率在80%以上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8周龄时仍然具有保护力;母猪抗体阻断率在70%~79%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7周龄时不再具有保护力;母猪抗体阻断率在60%~69%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5周龄时不再具有保护力;母猪抗体阻断率在50%~59%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4周龄时不再具有保护力;母猪抗体阻断率49%以下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3周龄时不再具有保护力。以上结果表明仔猪母源CSFV抗体随着仔猪周龄的增加逐渐衰减,由试验得出仔猪猪瘟疫苗首免日龄的计算公式:y=1.19x-46.55(x为母猪CSFV抗体阻断率,y为首免日龄)。因此,母猪抗体阻断率在80%以上时,仔猪母源抗体在60日龄不再具有保护力,仔猪猪瘟疫苗首免为56日龄;母猪抗体阻断率在70%~79%时,母源抗体对仔猪的保护持续到50日龄,仔猪猪瘟疫苗首免为42日龄;母猪抗体阻断率在60%~69%时和50%~59%时,母源抗体对仔猪的保护持续至36日龄和29日龄,仔猪猪瘟疫苗首免分别为28日龄和21日龄。本研究中所得母猪CSFV抗体水平计算母源抗体衰减变化,为选择母猪首免日龄,提高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