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南北行向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宽行内间作无架豇豆产量及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宽行中间12m间作区域内,不同位置豆荚鲜重产量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大小顺序为M10行E4行W7行W4行E4,其中M10行产量最高,为10360.79 kg/hm~2,显著高于W7行、E4行和W4行;无架豇豆结荚期不同位置净光合速率(Pn)高低顺序为E7行W7行E4行W4行M10行;不同位置蒸腾速率(Tr)大小顺序为E7行E4行W7行W4行M10行。初步研究结果说明,在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宽行中间6m区域内无架豇豆生长较为良好,豇豆结荚期不同位置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总体趋势均表现为东侧高于西侧。  相似文献   

2.
全周期胶园蔬菜间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园间作套种是国内外胶园管理常用措施,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作用。分析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越冬期间作蔬菜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全周期胶园不同位置间作区的蔬菜产量差异较大,表现的总体趋势为间作区中间位置(M,W2,E2)产量显著高于两侧(W1,E1);胭脂萝卜单株产量表现优于白萝卜,与对照相比,其产量分别降低了39.4%和67.9%;胭脂萝卜间作区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间作区豌豆产量优于荷兰豆,与对照相比,其产量分别降低了27.5%和56.7%。  相似文献   

3.
胶园林下间作对玫瑰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研究了全周期胶园林下不同光照时长和光照强度间作区玫瑰茄的植株发育,产量表现和品质特征,为橡胶树/玫瑰茄间作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光照时长和光照强度的差异,在全周期胶园的宽行内设置5个观测区,分析不同观测区林下间作玫瑰茄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数,单株收果数,单果重,花萼产量,花萼矿质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评价胶园林下不同间作区玫瑰茄的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①间作区不同位置玫瑰茄植株的分枝数,叶片数差异较大,均显著低于裸地对照,表现为CKE7M10W7E4W4;②间作区M10,E7和W7玫瑰茄新鲜花萼产量显著高于E4和W4。M10单果重与裸地对照没有差异。间作区玫瑰茄平均单株收果数,单果重和新鲜花萼产量比裸地对照分别降低42.71%,26.07%和55.88%;③间作区Ca,Mg和总黄酮的含量显著低于裸地对照,而N,P,K,Fe,Zn,粗蛋白和总糖含量含量显著高于裸地对照。间作区各处理间玫瑰茄花萼营养成分差异较小。[结论]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玫瑰茄的产量性状和显现花萼降低明显,且间作区不同位置产量差异较大,各处理间玫瑰茄花萼品质差异不大。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区W7~E7中间6 m的位置更适宜玫瑰茄的生长,宜获得较高产量,W7~W4,E7~E4位置可种植更耐阴作物,实现橡胶林下组合种植,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南北行向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宽行内间作无架豇豆产量及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宽行中间12m间作区域内,不同位置豆荚鲜重产量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大小顺序为M10行>E4行>W7行>W4行>E4,其中M10行产量最高,为1 0360.79 kg/hm2,显著高于W7行、E4行和W4行;无架豇豆结荚期不同位置净光合速率(Pn)高低顺序为E7行>W7行>E4行>W4行>M10行;不同位置蒸腾速率(Tr)大小顺序为E7行>E4行>W7行>W4行>M10行。初步研究结果说明,在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宽行中间6m区域内无架豇豆生长较为良好,豇豆结荚期不同位置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总体趋势均表现为东侧高于西侧。  相似文献   

5.
天然橡胶是我国四大战略物资之一,因近年胶价下跌,单一栽培模式的植胶业受冲击严重。通过胶园林下间作稳定和提高胶园产值是重要的应对途径之一,对全周期模式胶园的温光特性和2014—2016年10种不同作物在全周期模式胶园林下间作的产量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周期模式胶园林下光照强度相对常规胶园有较大改善,夏季(7月)全周期胶园间作区中间位置和间作区全天光照强度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常规胶园,分别为裸地对照的72.3%和50%,而常规胶园光照强度为裸地对照的11%。全周期胶园/蔬菜间作模式中,胭脂萝卜、豌豆、生姜能正常生长,且产量优势明显;全周期胶园/粮食作物间作模式以凉薯表现最优,产量为12.7t/hm~2,与裸地对照单作凉薯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全周期胶园/中药材间作模式中,玫瑰茄植株能正常生长发育,新鲜花萼产量与裸地对照比降低57%,花萼总黄酮含量降低28.2%。全周期胶园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常规胶园存在的光资源竞争问题,可基本满足一些作物的生长发育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初步了解广金钱草在橡胶林下的间作发展潜力,以广金钱草的露地栽培为对照,对不同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的主要生长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叶片长度和宽度相对稳定外,广金钱草的自然高、主茎长、分枝数、叶面积指数及单位面积地上部产量整体上表现为:露地栽培CK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间作中幼林间作传统成龄胶园间作;其中自然高、主茎长、分枝数两两间的正相关均达0.01水平显著,且三者分别与单位面积地上部产量、叶产量、茎产量间的正相关也均达到0.01水平显著。说明广金钱草虽可耐受较大的阴蔽但喜阳,光照不足会显著影响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的生长及产量,其在海南进行露地栽培较具潜力,也可作为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的备选间作作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和播种密度对间作模式下香蕉和粮肥兼用型绿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香蕉-绿肥间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粮肥兼用绿豆为间作作物,分设4个播期处理(SD),SD1~SD4处理依次为4月10日、5月10日、6月10日和7月10日;4个播种密度处理(M),M1~M3处理分别为:22.5、37.5和52.5 kg/hm~2,另设不播种粮肥兼用绿豆处理作对照(CK);分别测量各处理下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以及粮肥兼用绿豆结荚数和地上生物部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播期和密度中,粮肥兼用绿豆株高和茎粗存在负相关性。在所有播期处理中,SD1粮肥兼用绿豆植株最矮,但茎粗最大,分枝数、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其产量达到1344 kg/hm~2;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均在SD1处理下最高,产量达36 255 kg/hm~2。M1处理粮肥兼用绿豆植株最矮,但茎粗最大,分枝数最多,M2处理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产量分别比M1和M3处理高6.8%和17.9%;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在M2处理最高,产量为36 776 kg/hm~2,分别比M1、M3处理和CK高0.8%、2.5%、8.2%。【结论】播期越早,越有利于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的生长,提高产量;间作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生长,适宜的间作密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适宜沧州生态类型区的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通过玉米、大豆间作4∶4种植模式与常规玉米单作种植模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其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间作模式玉米平均产量7 605kg·hm~(-2),大豆平均产量1 530kg·hm~(-2),玉米单作平均产量8 280kg·hm~(-2),间作综合产量比单作增产10.32%,平均增收节支约8 250元·hm~(-2),玉米、大豆间作经济效益较玉米单作显著提高,为当地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以STP-F318番茄为试材,磷、钾肥施用量固定,在生育期内设置3个滴灌水平(W1~W3分别为4 646.25 mm/hm~2、3 097.50 mm/hm~2、1 548.75 mm/hm~2)和6个氮肥梯度(F1~F6分别为572.42 kg/hm~2、542.30 kg/hm~2、512.17 kg/hm~2、482.04 kg/hm~2、451.91 kg/hm~2、0 kg/hm~2),以常规农户土栽水、氮管理(7 650.00 mm/hm~2、600.00 kg/hm~2)为对照(CK),探讨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的光合特性、品质和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水氮耦合能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其中SPAD值以W1F4处理最大,为44.83; W1F2处理净光合速率最大,为16.69μmol/s~2·m。同时,各处理显著改善番茄果实品质,Vc含量以W1F3处理最高,为30.46 mg/100 g FW,较CK增加17. 61%,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番茄红素含量与V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为5. 21~7. 80mg/100 g FW。有机酸含量较CK有降低的趋势。W3F2、W1F1和W1F3处理糖酸比分别为8.25、8.26、8.85,口感较佳。产量以W1F2处理最高,为170 985.48 kg/hm~2,较CK增产27.73%。氮肥农学利用率(NAE)与水分利用率(WUE)分别以W1F4、W3F4处理为最高,为87.34%、96.64 kg/mm·hm~2。综合分析认为,水氮耦合利于改善番茄品质,提高番茄产量和水氮利用率,生育期内滴灌4 646.25 mm/hm~2、追施氮肥542.30 kg/hm~2是基质栽培番茄较为理想的水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适宜的橡胶园间作模式,探索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bulbifer)胶园间作的最佳密度,笔者研究了在常规和宽窄行胶园中珠芽魔芋种植密度对珠芽魔芋的叶形态指标、叶面球茎数量及植株倒伏率、地下球茎的氮磷钾积累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比常规胶园更适合珠芽魔芋间作;宽窄行胶园、常规胶园的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