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2016~2017年原位监测不同试验处理下地表径流与地下淋溶水分和氮磷流失过程.结果表明,径流和淋溶流失均集中发生于6~8月,且流失水量与降雨密切相关.氮磷在径流和淋溶水中均以可溶态为主(径流水中磷除外),且淋溶水氮浓度高于径流,径流水磷浓度高于淋溶.氮流失负荷在两年监测中均表现为淋溶高于径流,磷流失...  相似文献   

2.
吕小洁  任国茹 《杂粮作物》2005,25(3):209-210
总氮是水体中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氮的总和,其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总氮的超标会使水库易发生赤潮,影响水域的使用功能.因此,总氮的测定对水体非常必要.但是在实际的水库监测中经常发现,氨氮和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监测结果总和大于总氮,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总氮分析方法改良的两种办法.  相似文献   

3.
文炯  石敦杰  荣湘民  田昌  杨勇 《作物研究》2019,(4):309-314,326
构建生态沟渠消纳水体氮磷是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为筛选出适应湘北洞庭湖区农区沟渠生长的高富集氮、磷植物,选取津市市毛里湖稻区沟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沟渠拦截试验.于2016~2017年连续监测,系统研究狐尾藻、珍珠梅、海寿花等水生植物及组合对小流域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2年观测期(4~8月)内,拦截植物对农田排水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及总磷的去除率效应极显著(p<0.01),且去除率具有生长变化趋势.不同拦截植物及组合对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及总磷的去除率大小表现为狐尾藻+海寿花>海寿花>珍珠梅>狐尾藻>自然植被.其中,狐尾藻+海寿花组合平均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及总磷的去除率2016年分别为53.57%、77.35%、51.74%和61.06%,2017年分别为34.67%、66.53%、39.51%和46.05%.研究区生态沟渠对氮、磷污染物有较好的拦截效应,单种植物以海寿花的水体氮磷消纳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混种狐尾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水稻深施肥的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稻深施肥的效益,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15 kg/667 m2时,深施肥总氮径流损失比表层施肥降低25.1%,总磷径流损降低58.9%,水稻增产12.7%,氮肥利用率提高10.02%,利润增加133.60元/667 m2。在达到相同产量的情况下,比施氮量为18.68 kg/667 m2表层施肥节氮3.68 kg/667 m2,节磷1.84 kg/667 m2,节钾2.58 kg/667m2,节约肥料成本36.39元/667 m2。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为琯溪蜜柚主产区,其过半果园处于土壤磷环境高风险状态,果园面源污染严重。从产量、效益及草被固定氮、磷、钾量等多方面差异,说明了在土壤磷环境高风险果园采用施肥减量化技术,可很好地控制果园面源。  相似文献   

6.
利用清单分析的方法,对2005~2014年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分析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源强的时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31 843.8 t、6 150.2 t、20 848.5 t和2 922.8 t,属于畜禽养殖型和农村生活双重污染区.而近十年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较2005年分别降低38.40%、21.80%、17.13%和25.26%.同时,选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了苏州市的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按照污染物等标排放量TN>TP>COD,而按照行业等标排放量畜禽养殖>农村生活>种植业>水产养殖.近十年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等标污染排放量从554.1亿m3降至420.6亿m3,降低24.09%,污染风险降低.随着工业经济的逐年提升,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逐渐下降,但农业面源污染风险依旧存在,TN污染风险最高,且污染来源复杂,应加强各行业的协同减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所附试剂配制等方法的改进,研究AA3同时测定橡胶叶片氮、磷、钾的方法。结果表明,氮、磷、钾混合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达0.999 9以上;氮、磷变异系数均小于0.5%(n=10),当钾浓度相当于标准曲线中间浓度范围时(即6~10 mg/L),变异系数为0.97%~1.13%,重现性良好;氮、磷、钾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7%~101.1%、99.3%~100.7%、98.4%~102.8%,待测液中氮、磷、钾检出限分别为0.019、0.004、0.072 mg/L。橡胶叶片氮、磷、钾测定结果与常规法相比无显著差异。该方法用于橡胶叶片H2SO4-H2O2消煮后氮、磷、钾同时测定,快速高效,一天半可测300个样品待测液,提高工效10多倍。  相似文献   

8.
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庭院观赏和绿化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为探究罗汉松幼苗在不同磷环境下添加氮的生理响应,以2年生罗汉松幼苗为研究试材,设置低磷(0.26 g/株)、高磷(1.08 g/株)以及低氮(0.53 g/株)、中氮(1.06 g/株)和高氮(2.12 g/株)处理,分析各处理组罗汉松幼苗生理特性、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片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氮添加提高了罗汉松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浓度氮肥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磷环境施加氮肥,罗汉松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下降;高磷环境高氮浓度下,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积累量减少,MDA和Pro含量增加。(2)中浓度氮肥处理组罗汉松幼苗叶绿素含量最高;低磷环境氮添加提高了罗汉松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罗汉松幼苗胞间CO2浓度(Ci)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连城县山地茶园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部份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含量较缺乏;全N和水解N含量缺乏;速效钾含量极缺乏。针对土壤肥力状况提出了几点改良肥力的措施: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地表覆盖,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典型农业土壤产流与面源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流场结合人工模拟降雨方式,研究各种降雨条件下海南岛不同土地类型产流产沙的规律与面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泥沙)产流系数与平均流失速率表现为暴雨>大雨>中雨,且暴雨时的泥沙平均流失速率为中雨时的416%、大雨时的261%,在中雨、大雨和暴雨强度下,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24.49%、33.97%和53.40%;雨强对土壤营养物质流失速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COD、有机质和氮素以径流流失为主,磷素以泥沙流失为主;土壤径流和泥沙中的COD、有机质、氮素和磷素流失速率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坡度也可明显影响面源污染物的流失;海南岛农业土壤平均流失量为3.79 t/(hm2·a),中雨强度条件时为1.92 t/(hm2·a),大雨强度条件时为2.57 t/(hm2·a),暴雨强度条件时为6.87 t/(hm2·a)。海南岛农业土壤的水土流失强度较高,海南农业土壤的水土流失与农田污染物输出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桂朝2号和叠加占为试验材料,以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为指标,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形态氮素含量对氮肥运筹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均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提高,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重施穗肥时其含量较高。氮肥运筹对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的影响明显。两个品种早晚季无论是抽穗期还是成熟期不同施氮水平下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早晚季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总氮含量与蛋白氮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开顶式气室控制CO2浓度,对盆栽茶树进行试验测定,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茶叶品质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和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气CO2浓度为550和750βμmol/mol时,与正常大气CO2水平相比,春茶氨基酸含量下降4.5%和12.2%,夏茶氨基酸含量降低1.7%和6.7%,秋茶降幅为2.9%和10.8%;茶叶咖啡碱含量降低3.1%~4.6%和5.1%~10.7%;但茶叶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降CO2浓度升高而提高,茶多酚含量提高3.8%~6.0%和6.9%~11.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8.4%~14.4%和18.1%~28.2%。同时,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使茶叶营养元素氮、钾、钙、磷、钠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而锌、镁、铁含量有所增加,其中,茶叶氮、钾元素含量降低6.1%~16.3%和12.9%~22.9%,锌、镁含量分别提高5.8%~17.8%和11.3%~16.0%。  相似文献   

13.
分析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并以世界银行贷款——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为基础,对种养殖业从源头防控、过程防治及末端监测等方面提出具体防控措施。同时,从加强末端监测、完善公共支撑体系、实施补贴政策、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鸦胆子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鸦胆子叶、茎、根氮浓度,其中叶氮浓度最高,但对磷和钾素的吸收影响不显著。土壤氮亏缺时,植物将较多的氮、磷和钾素分配到根部。供磷和供钾水平对鸦胆子氮、磷和钾素的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均不显著,氮磷、氮钾和磷钾施肥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叶片氮、磷、钾浓度的大小受氮肥施用量的变化影响较大。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鸦胆子植株对磷的吸收量最多,钾次之,氮最少,其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平均为1∶1.4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田试验,以旱优8号为试验材料,比较评价了节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氮肥类型和施用方式对节水抗旱稻产量、经济效益、氮素吸收和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肥用量条件下,不同氮肥类型和施用方式的氮素吸收与产量高低无明显相关关系。在等氮量投入下,缓释肥配施无机化肥处理(SCU1)总吸氮量最高,氮收获指数(NHI)最低,造成了水稻对氮素的奢侈吸收,不利于高产群体的构建,产量相对较低;缓释肥一次性基施处理(SCU2)的NHI最高,且灌浆结实期作物生长率和比叶重较高,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产量最高,显著高于纯化肥处理(增产18.28%);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处理(OCN)的作物群体质量、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与单施无机化肥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SCU1处理降低了基肥和分蘖肥期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但增加了穗肥期的田面水氮浓度,而SCU2处理和OCN处理在3个施肥期内田面水总氮和氨态氮浓度均明显低于纯化肥处理,SCU2处理氮素浓度最低。综合成本效益分析,缓释肥一次性基施技术能够满足节水抗旱稻生长对氮素的需求,提高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径流损失风险,是值得在太湖流域推广的一种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6.
橡胶园砖红壤中磷和钾素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砖红壤是我国植胶区主要土壤类型,该区水土流失严重,养分的流失不仅造成了土壤肥力下降,还会引起地下水体富营养化。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利用大型径流场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橡胶园土壤中磷和钾素径流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橡胶园土壤磷、钾素的径流流失量受降雨量的影响显著,钾素流失主要发生在雨季来临时前几次大暴雨及施肥后的第一、二场大暴雨;增施磷、钾肥可增加径流水溶性总磷和K+流失量及泥沙结合态磷的流失量,而对泥沙结合态钾的流失量无显著影响;磷和钾的流失均以泥沙携带为主,分别占流失总量的84.06%和70.98%,径流水溶性磷、钾素的流失所占比例较小;在供试条件下,施入的磷肥除部分随地表径流流失外,仍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土壤有效磷含量;而施用钾肥大多随降雨径流流失,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三种植物对流动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去除效应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富营养化流动水体中利用浮床隔断分别种植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 R.Br.、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Blume)DC和菖蒲Acorus calamus L.三种植物,对供试水体各植物种植前、种植过程中植物不同发育期水质总氮(TN)、氨氮(NH3-N)、硝态氮(NO3-N)、总磷(TP)浓度等各指标进行测定,绘制处理过程中各指标变化曲线,计算三种植物对供试水体N、P去除率,评价各自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三种供试植物中总氮(TN)去除效果从大到小排列是:菖蒲、豆瓣菜、水芹菜,水芹菜显著低于其它二种植物的处理效果,而菖蒲和豆瓣菜之间差异不显著;总磷(TP)去除效果从大到小排列是:豆瓣菜、水芹菜、菖蒲,菖蒲显著低于其它二种植物处理效果,豆瓣菜与水芹菜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磷有效性和溶磷细菌群落的影响,以海南省白沙县龙眼园(LO)和由龙眼园转化的有机茶园(OTP)、传统无机茶园(CTP)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phoD功能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土壤速效磷与phoD功能微生物和酸性磷酸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龙眼园转换成无机茶园后,在0~10 cm土层,pH、总氮(TN)、总磷(TP)、速效钾(AK)和有机碳(SOC)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在10~20 cm土层,pH、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碳(SOC)含量也显著降低。在0~1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AP)含量在龙眼转化成有机茶园和无机茶园后分别降低了16%和71%。在10~20 cm土层,有机茶园土壤速效磷(AP)提高了56%,而无机茶园的速效磷(AP)含量降低了65%。相似性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明显改变了土壤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但是,土层深度并没有改变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RDA分析表明,土壤pH、总钾(TK)、速效钾(AK)和硝态氮(NO3--N)是驱动phoD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速效磷(AP)含量与phoD功能微生物密切相关,其中Betaproteobacteria在调控土壤磷的有效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龙眼园转化成茶园改变了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降低了有机茶园土壤总磷(TP)和无机茶园土壤有效磷(AP)含量。与无机茶园相比,有机管理可以提高土壤速效磷(AP)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深入剖析水杨酸调控水稻低磷胁迫响应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常规水稻品种日本晴,外源添加水杨酸后测定水稻体内总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木质部汁液磷含量、水稻根系特征参数、磷转运子基因表达水平和一氧化氮含量等指标解析水杨酸缓解水稻缺磷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结果】1)水杨酸对水稻磷吸收的调控存在剂量效应,1 μmol/L水杨酸显著提高低磷条件下水稻体内总磷含量,5 μmol/L水杨酸则降低水稻体内总磷含量。2)低磷条件下,1 μmol/L水杨酸使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11.35%,根系总长增加了20.90%,根系表面积增加11.86%,根系体积增加了15.38%,总根数增加了23.55%,木质部汁液中的磷含量提高了22.67%。同时,1 μmol/L水杨酸提高了水稻根系磷转运子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水稻对外界磷的吸收和体内磷的转运。3)水杨酸通过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加水稻根系的一氧化氮含量,从而通过调控磷转运子基因的表达提高低磷条件下水稻对外界磷的吸收。【结论】水杨酸与信号分子一氧化氮互作缓解低磷胁迫。  相似文献   

20.
低磷胁迫对巴西橡胶树幼苗若干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31(CK)、10、5、1、0 mg/L不同低磷胁迫水平对巴西橡胶树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树各器官中的可溶性糖含量(SSC),随着磷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SPC),则随着磷浓度的降低,在稳定叶和根中升高,在嫩叶和茎中降低;叶绿素含量,随着磷浓度下降而升高;根活力和根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着磷浓度下降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