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粗枝云杉天然林优树的性状变异特征与选择标准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天然林内75株初选优树的22个性状资料,分析了性状随树龄变异的特征。对目的性状的选择潜力给予了评价。确定出评价优树的14个性状。按表型复选标准,筛选出47株优树,初选优树准确率77.4%。提出粗枝云杉纸浆用材良种选育应按数量性状和材性性状两个不同层次进行分步改良。  相似文献   

2.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在泉州市国有林场进行黑木相思的选优,总面积约10.5hm~2,共选出17株候选优树。本文先根据优树胸径、树高的优良度对这17株候选树进行初选,有14株候选树通过初选。再以干形、胸径、树高为主要质量性状指标,辅以冠幅、枝下高等作为选择依据,通过5分制综合评分法(干形用10分制)进行复选,确定评分在20分以上的候选优树为入选优树,共选出10株优树。  相似文献   

3.
以胸径、冠幅、枝下高、分枝角、通直度、叶片花色素苷含量6个性状为主要指标,在吉林省临江、汪清、湾沟、红石4个地点的天然群体中选择拧筋槭观赏型优树。在野外调查获得40株初选优树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初选优树进行综合评价与筛选,最终确定观赏型优树19株。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性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拧筋槭观赏性状间相关表现较弱,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主成分分析法在四川桤木优树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四川桤木优良单株的方法,确定其优树选择标准,为四川桤木早期实生选择、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初选的157株优树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生长和材性性状,并对其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树干圆满度(SF)和树干通直度(ST)在林分间差异不显著,其余性状在林分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SF、ST和木材气干密度变异较小,其余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四川桤木丰富的变异为优树选择提供了前提,经主成分分析,把树高(H)、胸径(DBH)和材积(V)这3个性状作为其选优的标准,选出8株生长表现优良的单株,即GZLD-5、GZLD-6、MYPW-8、GZTJ-1、GZLD-8、MYPW-7、MYPW-10和GZLD-12。本研究结果与植株的实际表型相符合,表明采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以吉林省长白山水榆花楸天然分布区14个种群123个初选优树的9个种实性状(果体积、果千粒重、果形指数、种千粒重、种体积、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和p H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样本的主成分得分和现实增益的比较分析,按5%入选率筛选出4种不同利用类型的水榆花楸优良单株各6株,即大果高糖型、种子优质型、大果高品质型和复合型。不同类型优良单株主成分得分值的现实增益为67.4%~104.7%,说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的不同类型优良单株具有显著的优异性,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岑溪软枝油茶(Cenxi soft-branch Camellia oleifera)一代和二代优树筛选,选出优良单株98株,其中特优株36株,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36个特优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单果重、鲜出籽率和果油率3个主要性状指标上,2代优树显著优于1代优树,分别提高了21.01%、7.11%和5.11%,且2代优树中特优株的比例高达47.06%,能选育出优质良种的几率更大。鲜出籽率与干出籽率、果油率与干出籽率以及果油率与干出仁率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7.90%,对3个主成分进行加权综合,得出各特优树的综合得分,其中jp2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揭示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为沙棘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创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以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分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110个优良单株的10个表型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研究种群优树间的表型变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表型性状间及其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种群优树分类。[结果 ]中国沙棘10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种群优树间呈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差异,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5.23%~37.42%。中国沙棘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百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当年枝长均呈极显著(p 0.01)正相关,与果形指数、结实密度呈极显著(p 0.01)负相关;种子千粒质量与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百果质量呈极显著(p 0.01)正相关;果形指数、果柄长、当年枝长与纬度因子呈极显著(p 0.01)负相关;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百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当年枝长与海拔因子呈极显著(p 0.01)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隰县种群优树的综合得分最高,五寨种群优树的综合得分最低。利用种群间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分为4类,揭示了山西省中国沙棘优树表型性状未形成连续变异规律,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结论 ]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间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隰县种群优树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可参考作为中国沙棘优良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旱冬瓜用材林优树选择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旱冬瓜云南分布区的访问调查,在所确定的15个县的选优林分中,采用对比木法选出119株旱冬瓜初选优树,经对其初选旱冬瓜优树的8个性状作相关分析,确定以林木的材积作为旱冬瓜用材林优树的主要选择性状,采用数量化回归的方法得出材积与其林木胸径、树高、枝下高的回归方程:Y(材积)=0.055X胸径+0.021X树高+0.01X枝下高-1.406。分析表明,旱冬瓜林木材积的实测值与其理论值间差值的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故以其材积差值作为旱冬瓜优树选择的选择指标H,以差值平均值±标准差作为分级依据,制定了旱冬瓜用材林优树的选择标准。其标准为:(1)Ⅰ级优树,H≥差值平均值+标准差,即H≥0.066;(2)Ⅱ级优树,差值平均值+标准差H差值平均值-标准差,即0.066H-0.104;(3)Ⅲ级优树,H≤差值平均值-标准差,即H≤-0.104。Ⅰ级优树和Ⅱ级优树皆可入选,故在旱冬瓜云南分布区内共评选出旱冬瓜用材林优树104棵,占其初选优树的87.4%。  相似文献   

9.
于2010-2012年对云南省昭通市、红河州核桃种植区的倒春寒的晚霜危害地区进行避晚霜核桃优树调查和选择,经过3a对初选优树的避晚霜性、丰产性、核果品质、抗病虫害的稳定性和优良性选择,共决选出58株优树,其中昭通市46株,红河州12株。并对决选优树的基本情况和果、仁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米老排优树选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材积、树高、胸径为数量评价指标,结合树干通直度、冠高比、饱满度、分枝粗细等形质指标,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了米老排人工林优树选择技术研究。通过对14~22年生不同林龄阶段的优树选择标准的总结,提出优树选择标准,即14年生优树单株材积、树高、胸径分别大于5株对比优势木平均值的54%、25%、21%以上,22年生优树单株材积、树高、胸径分别大于5株对比优势木平均值的75%、11%、26%以上,形质指标综合得分大于9.0,共选择米老排优树11株,入选率为64.7%。同时选优即要考虑其生长性状,还应注意材性、抗性的选择,以确保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自主选育的热试662、热试419等7个开割无性系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测树皮乳管列数目、厚度等乳管分化特征参数,分析上述参数与胶乳产量、茎围等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如下:1)7个品系中,石细胞以内的次生韧皮部厚度与茎围,再生皮的厚度呈正相关。2)胶乳产量与石细胞以内的次生乳管列数目,树皮中的次生乳管列数目与树皮总厚度的比值呈正相关;其中,热试419树皮结构的次生乳管列数目与树皮结构的总厚度的比值明显高于其他品系,次生乳管的总列数最多,乳管分化能力较强,且胶乳产量最高。3)热试9359和RRIM600次生乳管的分化能力较强,产胶潜力大。该实验结果为以树皮乳管分化指标辅助评价主要农艺性状提供了参考,也为参试品系割胶技术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84株马占相思伐倒木实测生物量数据,构建了马占相思总量及各组分生物量估测模型,然后利用非线性度量误差方法,建立总量生物量与各组分(地上、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冠)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拟采用可加性总量直接控制和分级联合控制2种方案对上述模型进行拟合和评价。结果表明:1)由胸径、树高变量构建的总量及各组分二元生物量独立模型预估效果较好,其确定系数均在0.85以上,最高达0.97;2)就可加性总量直接控制法而言,拟合的对数模型进一步提高了生物量模型的稳定性;3)这2种方案所建的二元模型拟合效果以分级联合控制方案略优,这2种模型在准确性上没有明显的差别;4)可认为利用度量误差法构建的马占相思生物量模型拟合精度高,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13.
海南热带滨海区域已成为度假地产开发的首选,如何通过绿化设计修复滨海生态结构并形成优质的滨海度假环境是滨海度假社区环境营造的关键。为此,文章以海南陵水富力湾中心景观区绿化设计为例,对热带滨海环境和地型与绿化设计的关系进行探讨,其结果可为滨海度假社区绿化设计在景观生态构架、绿化结构和植物造景3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海南热带滨海度假社区景观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4.
行道树是城市道路绿化的骨干树种,对道路景观有着统领的作用,对改善环境生态有积极作用。为了弄清岭南城市主要行道树对城市道路的微气候影响,以惠州市为例,对惠州主要道路的9个常见行道树种进行了遮荫效果调查。结果表明:所有行道树都具有一定的遮光率和降温率,遮光效果较好的树种是白兰,其遮光率达95.81%,较差的是王棕和长芒杜英,遮光率为61%~63%,其它树种介于两者之间。降温率最高的树种是榕树,其降温率达9.83%,温度可下降3.5℃,降温较差的是长芒杜英,其降温率为1.5%,温度仅下降0.5℃。综合荫质与遮荫效果,遮荫效果较好的树种是榕树,较差的是王棕与长芒杜英,而白兰、海南红豆、非洲楝、高山榕、黄葛树亦具有较好的遮荫效果。今后选择岭南城市的行道树在注重遮荫功能时可优先选择榕树、白兰、海南红豆、非洲楝、高山榕、黄葛树,注重景观特色而对遮荫要求不高时可选王棕与长芒杜英。  相似文献   

15.
降香黄檀是海南珍贵树种,生长缓慢,幼林期长,林下生长空间充足,通过林下套种农作物,扩大种植效益。2016—2017年,在海南省定安县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金鸡岭基地,开展降香黄檀幼林套种花生+南瓜、红薯、玉米试验,以降香黄檀纯林为对照,探讨降香黄檀幼林下套种农作物对林分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幼林套种农作物可提高林分生长量、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显著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其中以降香黄檀幼林套种花生+南瓜模式最佳,套种2 a后,可获得经济效益约38730元·hm-2。  相似文献   

16.
结合前人的考证、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研,通过数据搜集、总结归纳、对比分析,系统地阐述海南岛各区域内传统骑楼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在分布现状方面,由于海南岛沿海及中部地区的地形、交通差异及人口和文化差异,海南岛骑楼呈现出“沿海分布,中部未见”的整体特征;在形制尺度方面,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水平差异,致使海南岛骑楼形成“于发达地区者大,反之则小”的特点;在装饰风格方面,受到骑楼的发展阶段及传播路径的影响,海南岛骑楼整体表现为“人文外化,多元并存,因地而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南木麻黄人工林出现无性系品种单一,生产力退化,防护效能衰退等问题,通过选用63个木麻黄优良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并进行7年的试验观测,筛选出适应海南不同地区的优良品种。33号、28号、17号、14号、4号、21号和34号等7个无性系具有较强的抗风与抗涝性,经强台风的袭击后仍保持95%的保存率;而1号、53号、54号、41号和10号等5个无性系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和耐旱性,在西部典型的干旱地区,保存率为85%以上;21号、34号和17号等3个无性系较为适合海南东部地区种植的优良无性系,7年生综合评价指标平均每亩蓄积量达16.3 m3~17.4m3;西部干旱地区优良无性系为41号、38号;北部砖红壤地区的优良无性系为9号、3号、36号、38号。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海南省森林资源的现状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开展的现状,建立了海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框架,包括三个方面:①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政策体系。从海南省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原则、范围、程序,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主体与准入制度,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技术操作规范和管理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的措施和建议;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组织体系。提出了建立包括监管体系、服务体系、科研体系三个横向层面,在纵向上包括省和县二个层面的评估组织架构模式,在形式上包括协议评估、林业机构咨询评估、中介机构评估等多种评估方式;③海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方法体系(略),可为海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郑晓玲  薛杨 《热带林业》2010,38(4):35-37,12
实地调查海南山地热带雨林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了海南山地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对提高海南旅游竞争力、建设国际旅游岛方面的意义,以及海南山地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海南山地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海南苏铁是海南岛特有种和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对研究热带植物区系具有重要意义。受生境缺失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海南苏铁在海南岛的种群数量呈缩减态势。采用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及种群动态量化分析等方法,对五指山地区不同生境下的海南苏铁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样地内的海南苏铁为稳定种群,低龄级和中龄级个体数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不同样地种群年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2)静态生命表结果显示,3个样地整体上表现出随着龄级的增加高龄级个体数量减少的趋势,但样地A和样地B在幼龄级时有大量的个体数死亡。研究区内海南苏铁的存活曲线更趋近于Deevey-II型。3)种群动态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海南苏铁为低增长型的稳定种群,而样地A和样地B种群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要明显强于样地C。整体而言,五指山地区的海南苏铁种群当前仍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