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指出了城市山地公园的开发建设迫切需要创新设计,可在传统山水理法基础上,挖掘地域文化,营造特色主题,赋予城市山地公园以新的生命力。基于此,以大田县中央苏区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城市山地公园主题特色的营造。  相似文献   

2.
以哈拉哈河位于阿尔山市的一段河流及附近湿地为例,探讨位于城市绿心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设计基于场地现状景观和资源,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为原则,营造当地典型的植被和湿地景观,展示地域特色文化,营造完善的游憩体系,将公园打造成为城市的绿色生态中心、地域景观文化风貌的集中展示区和市民休闲游憩的后花园,为城市的市民提供景观、游憩、生态等多样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深圳光明区各类资源进行的详细本底调查,立足于“携光明山水之灵气,建最美公园之城区”的战略目标,以“青山绿水,绿廊连接,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规划策略,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融入城市双修理念,积极探索生态绿地公园化,维护山水格局;构建水域蓝脉网、绿道网及修复生态断点,构筑绿色生态网络;完善各级公园服务布局及其与各类公共空间的共建共享,提升生活品质;打造地域特色公园及植物风貌营造,实现多元统一复合,探索新时代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市湿地公园的地域特色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下渚湖湿地公园设计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景区特色塑造、特色景点设计、建筑特色与植被景观特色塑造等方面阐述下渚湖湿地公园地域特色塑造的策略。结合理论研究,探寻城市湿地公园的地域特色塑造之路。  相似文献   

5.
"景到随机,师法自然"是中国传统造园方法的精华。文章将传统园林和现代城市山地园林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了传统造园艺术特点及景到随机、师法自然在古代山水园林中的运用。结合城市山地公园本身的景观特色,将"景到随机,师法自然"的设计手法融入山地公园的设计当中,从而探索出适合城市山地公园的景观营造手法,以指导山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6.
蒋春  唐晓岚 《江苏林业科技》2013,40(1):25-27,57
基于诸多实例的调查分析,阐述了地域特色的涵义,从地形地貌、乡土植物、乡土材料、乡土建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6个方面分析了如何营造地域特色性公园。  相似文献   

7.
根据景谷县独有的自然地形,并结合当地傣族、彝族的民风、民俗,综合考虑城市居民居住、商业、休闲等功能,对景谷白龙公园进行总体规划。公园规划以独特的谷坝景观为特色,突出地域风情,突显当地独特的文化历史底蕴为目的,规划将公园划分为商业街、多功能服务区、商业展示区、民俗文化展示区、超市、剐墅区、生态休闲区7个功能区。将其建设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城市生态休闲公园。  相似文献   

8.
结合昆明春漫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以城市山地公园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从保护自然地形、地貌;设计依据、原则;功能空间组织;设计布局和景点设置等方面来探讨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营建。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手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园林文化的艺术瑰宝。以传统造园理论为基础,对我国传统园林理水理论进行梳理,将传统理水手法运用于山地公园的设计实践中。通过对平山寨山地公园用地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场地、区位、现状等因素,对其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同时,在尊重山地公园中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对平山寨山地公园中的理水体系进行梳理,包括水体选址、水的来源去流等方面,并设计了与山地环境相契合的水畔节点,利用水体与周边景观要素的因借关系进行意境表达,打造山青水秀、风景宜人、生态和谐的山地公园。  相似文献   

10.
王晓云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6):147-150,154
金碧公园是2003年昆明市重点绿化工程之一,设计以植物作为主要构成元素,融汇地域文化。介绍了项目背景、概况、公园定位,阐述地域文化、营造特色空间、建设生态园林的总体构思,并着重阐述项目设计中的雾森景观系统、招引鸟类工程、传统文化运用等精彩设计。论述了项目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新创意,并对整个项目建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江郎山以郎峰、亚峰、灵峰三神峰而闻名于世,被中外游客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峰"。通过现场多次实地考察、测量,收集第一手素材,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岩性、构造及风化作用等方面对江郎山丹霞地貌的成因作了分析,并对江郎山一线天两侧岩壁风化落石情况进行了现场量测,根据量测结果可知:落石下落的速度可达78.99 m/s,冲量最大49.08N·s,相当于近30倍的56式步枪杀伤无防护人体产生的杀伤力,危害非常巨大。对此,专门提出了一些技术方面的创新,采用柔性拦石网防护技术,既最大程度提高了安全系数,又保护了原始的生态地貌。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对地方史志和相关资料的整理,通过绘图、统计等方法探究古代杭州山水城市的发展与洪旱适应性建设的关系,研究发现杭州古城经历了择山水而居、治山水而兴、合山水而美的过程。在选址上杭州古城趋利避害,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在城市形态上,杭州古城积极地与周围山水环境相适应,营造了山水城相融的格局。南宋时期,杭州山水田园城共治模式形成,洪旱适应性建设日趋成熟,其中的生态智慧和美学智慧值得当今城市建设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树阵景观介于开阔的广场空间和复合式种植的绿地空间之间,可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进行叠加处理,能够创造舒适的人际交往灰空间,同时对周边小气候也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文章通过对杭州市树阵景观的调查,明确了杭州市树阵景观主要有休憩型、通过型和观赏型3种树阵景观类型,应用树种以常绿乔木最为常见。同时,通过对代表性树阵进行研究,发现树阵景观对夏季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有显著影响,能起到很好的降温、增湿和减缓光照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延续与乡土材料在景观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具体的实践案例,从地域文化与乡土材料2个层面探讨在景观设计中乡土景观意象的表达策略;它并不是走仿古或复古的路线,而是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吸收优秀的地域文化,寻求精神文化与物质景观的契合点为目标,以期通过景观来凸显地域特色,提高人居生活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郭庄春季小气候因子的实地观测,分析各个小气候因子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得出:郭庄内部环境对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都有显著调节作用,气温相对园外环境更为稳定,相对湿度更高;遮阴可以有效削弱太阳辐射,显著影响局部空间的热环境、湿环境;地表温度主要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水平影响,辐射越强温度越高,而环境温度对其影响不明显;因园内水体所占面积比例较大且不同水体相距较近,均匀地调节了全园的气温和湿度,因此各测点的温、湿度没有明显差异;西湖的风岛效应对园内有明显影响,并且主导了园内的主导风向。  相似文献   

16.
夏晶晶  徐斌 《福建林业科技》2019,(1):117-123,133
美丽乡村精品线指的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点带面,串点成线,建设风景化的乡村。精品线集合"精品"打造与"线"性联系为一体,为打造景区化提供可能。现今精品线建设全面开展,但出现了"景观趋同"、"重复建设"等问题。为解决精品线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精品线实践提炼出UAR策略,以305省道渌渚段精品线为例,从"利用"、"活化"和"重生"这3个角度提升景观质量,提供乡村规划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结合地方志及诗文游记资料和图像资料,梳理了西樵山景观的审美文化特征概况,借鉴冯纪忠先生“形情理神意”的园林史论,运用风景园林史学和风景园林美学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分析了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审美文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寄情探理、游观畅神、品景抒意,进而论述其景观审美特点的具体表现,以期推进和丰富中国风景名胜区景观审美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常见的泡沫玻璃复合墙体有粘锚式和干挂式两种,建立了两种泡沫玻璃复合墙体的传热计算模型,计算了其传热特性,并对非稳态工况下两种复合墙体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20.
经调查和鉴定,在浙西南采集到蝴蝶169种,分别隶属于10科,其中凤蝶科19种,环蝶科3种,粉蝶科12种,眼蝶科30种,蛱蝶科54种,弄蝶科25种,灰蝶科22种,珍蝶科1种,岘蝶科2种,斑蝶科1种.采到浙江新纪录5种,待命名1种,隶属国家保护名录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