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实验研究小龙虾各部位重金属的分布规律以及环境对小龙虾影响,并探索小龙虾在富集和去除重金属方面的潜在价值。选择泰州与连云港的小龙虾及养殖底泥和水体进行取样,利用AAS和ICP-AES检测了样品中Zn、Cu、Pb、Cr、Ni和Cd的浓度。实验表明:小龙虾肉可以放心食用,但虾头(含虾黄)与虾壳中重金属均严重超标;龙虾按不同周期检测出来的重金属数据相差不大,按雄雌来分也无明显变化规律。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龙虾体内重金属与底泥高度相关(r>0.8)。人工饲养小龙虾实验结果显示小龙虾体内重金属和水体内的浓度总体上具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泰州与连云港的小龙虾及养殖底泥和水体进行取样,利用AAS和ICP-AES检测了样品中Zn、Cu、Pb、Cr、Ni和Cd的浓度。结果表明,小龙虾肉可以放心食用,但虾头(含虾黄)与虾壳中重金属均严重超标;龙虾按不同周期检测出来的重金属数据相差不大,按雄雌来分也无明显变化规律。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龙虾体内重金属与底泥高度相关(r0.8)。人工饲养小龙虾试验结果显示小龙虾体内重金属和水体内的浓度总体上具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托竹荪与覆土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改善竹荪品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红托竹荪中菌柄+菌裙、菌托、菌盖、覆土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Cd、Pb、Hg、As、Cr)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对红托竹荪及其覆土土壤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分析红托竹荪中不同部位对这5种重金属的富集特性及各元素的相关性。【结果】红托竹荪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dCrAsPbHg,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5.38%~65.66%,相对应的覆土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CrPbAsCdHg。覆土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中仅Cd元素含量超标,其余4种元素均未超标。红托竹荪3个部位对元素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5,对元素As的富集系数均小于0.5,对元素Pb、Hg和Cr富集系数小于0.1。对红托竹荪中重金属元素进行的Pearson相关性统计显示,Pb与Cr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呈完全正相关关系,其他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明显,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对红托竹荪各重金属元素与覆土土壤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除元素Hg呈正相关之外,其余4种元素均为负相关关系。【结论】红托竹荪中以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红托竹荪的3个部位均受到Cd重度污染,Hg含量属于清洁水平,Pb和As尚属清洁。以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竹荪全部受到污染,且污染相当严重。红托竹荪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有明显差异,除Cd元素相对富集之外,其他的4种元素都相对贫化。由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Pb与Cr存在协同效应,其他重金属元素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受污藕塘中莲藕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莲藕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特征,分析了风雨湖藕塘、肖家坪藕塘2个受污藕塘中水、底泥和莲藕各组织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2个藕塘底泥中Pb、Cr、Cd含量都明显高于一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莲藕地下茎中重金属含量,除风雨湖中的Zn未超出国家食品标准外,其他金属含量都超出了食品标准。由于风雨湖受有机污染严重,Pb、Cd、Cu在风雨湖藕塘莲藕中的富集系数均高于肖家坪藕塘。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肖家坪藕塘周围土壤和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比风雨湖藕塘显著,而2个藕塘底泥和莲藕地下茎中Pb、Cr、Cu3种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Cd和Zn不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污染水域克氏鳌虾体内重金属选择性富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生长于重金属重度污染环境下的克氏鳌虾体内及生长水域的水样、底泥等样品中Zn、Cu、Cd、Pb等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水样中Zn、Cd、Pb含量分别是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的2.73、33和11.6倍,Cu含量高于I类而低于II类水标准;底泥中Zn、Cu、Cd、Pb含量分别是江西省水体底泥重金属平均背景值的20.5、12.8、221和11.9倍;克氏鳌虾体内Zn、Cu含量平均值分别是国家食品卫生限量标准的19.5和2.1倍,而Cd、Pb在所有样虾体内中均未检出。克氏鳌虾对重金属可能存在选择性富集机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愈发严重的水体重金属污染,通过灌溉重金属流入农田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以南方区域农业废弃物水稻秸秆(RSC)、谷壳(RHC)和中药渣(HRC)为原料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原料、不同热解温度(300,500,700℃)、不同热解时间(2,3,4 h)条件下制备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重金属Cu~(2+)和Cd~(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重金属Cu~(2+)和Cd~(2+)的吸附效果存在显著影响,而热解时间对其无显著影响。生物炭的灰分含量、pH和P含量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产率和N含量显著降低;生物炭对重金属Cu~(2+)和Cd~(2+)的吸附量和去除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显著提高;生物炭对重金属Cu~(2+)和Cd~(2+)的吸附量与其本身的灰分含量、pH以及P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3种原料制备的生物炭对重金属Cu~(2+)和Cd~(2+)的吸附效果由大到小总体表现为:RSC、RHC和HRC,且对Cd~(2+)的吸附效果大于Cu~(2+)。综合来看,热解温度为700℃时制备的RSC对Cu~(2+)和Cd~(2+)的吸附效果好,最大去除率分别达99.88%和99.14%。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现场采样及室内样品分析测试方法,重点探讨了天津污灌区小麦各器官的重金属含量,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质地、土壤盐度、土壤有机质等对小麦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各器官对Cd、Cu、Pb的富集程度均较高,籽实中Cd的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受到污染.小麦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小麦根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依次为Cd>Zn>Cu>Ni>Pb>Cr;小麦的茎和叶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依次为Cd>Cu>Zn>Pb>Ni>Cr;小麦籽实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依次为Zn>Cd>Cu>Pb>Cr>Ni.土壤重金属含量、pH值、有机质、全盐和土壤质地与小麦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小麦籽实中Cd的含量与土壤中Cd的含量相关性较好;Zn和Ni的富集系数与土壤pH值的相关系数最大;小麦中的重金属与土壤有机质呈负相关,Cu与有机质的相关性最好,Cd、Pb次之;土壤种类和土壤质地对小麦籽实重金属的富集有一定影响,小麦中的重金属与砂质潮土、壤质潮土相关性较好,与粘质潮土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笔者研究了姬松茸生产栽培过程中对重金属Pb、As、Hg、Cd的富集规律及控制技术;【方法】采用定点取样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料的堆制,在微生物和菌丝的作用下将重金属Pb、As、Hg、Cd的迁移到子实体;子实体内Pb、As、Hg、Cd含量与培养料中Pb、As、Hg、Cd的含量关系密切,前三者随着潮数而递增,Cd则随潮数而递减;子实体对Pb和As的富集作用不显著,富集系数均值分别为0.22和0.56;而对Hg、Cd的富集作用明显,其富集系数分别达2.4 ̄4倍和27.8 ̄32.4。覆土土壤中的重金属在菌丝作用下部分迁移到子实体内;菌盖中Cd、Hg和As含量分别是菌柄的3.75、2.75和2.27倍;而Pb在菌盖和菌柄中含量则无差别;【结论】选择重金属低污染的培养料、覆土土壤和粗柄型菌株是实现姬松茸子实体重金属低富集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重金属镉及其化合物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研究吸附材料对农业环境水样中重金属镉离子的分离富集性能,为对农业用水的水质进行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从工作液酸度、上柱流速、洗脱剂流速等方面研究了中孔分子筛Ti-MCM-48材料对农业环境水样中痕量重金属镉离子的分离富集性能。【结果】在pH为6.0时镉离子被吸附完全,再用5mL 1.0mol/L HCl洗脱可达到分离富集的效果。【结论】方法应用于农村环境水样中痕量Cd~(2+)的测定,镉单项指标符合国家Ⅰ类水质标准,加标回收率在93.52%~106.21%之间;桂林农村环境水中镉含量较低,用于生活饮用、灌溉农作物的镉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安徽沿淮粮产区小麦与根系土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地方耕地质量保护、小麦安全生产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系统采集小麦籽实与根系土样品,分析根系土中重金属含量特征、赋存形态与小麦籽实重金属富集特征。【结果】小麦籽实与根系土中重金属含量低于食品与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安全限值。根系土中As、Pb以残渣态为主,Hg以腐殖酸态、残渣态及强有机结合态为主。土壤中铁锰氧化态与残渣态Pb、腐殖酸态与残渣态Hg、残渣态As及铁锰氧化态Cd均与其全量呈正相关。离子交换态Pb、强有机结合态Hg及腐殖酸态As均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离子交换态As、碳酸盐结合态Cd均与土壤pH值呈正相关。全量Pb、Cd及Hg、腐殖酸态As与Hg均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小麦籽实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差异显著,其中以富集Zn的能力最强。小麦籽实中Zn含量受土壤Zn全量制约明显,Cd含量明显受土壤pH值与有效态Cd控制,Hg、Cr受土壤有机质是影响显著。【结论】研究区土壤和小麦籽实中重金属含量低于土壤与食品中污染物含量的安全限值。土壤中As、Pb以残渣态为主,Hg以腐殖酸态、残渣态及强有机态为主。土壤中各形态重金属含量明显受土壤pH值、有机质及其全量制约。小麦籽实从土壤中吸收富集不同重金属的能力差异显著,其中以富集Zn的能力最强,Zn的吸收富集强度明显受土壤Zn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欧洲菊苣重金属积累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关系。【方法】在云南3种不同土壤条件下种植的饲用欧洲菊苣,分别检测幼叶、老叶、根中Cr、Cu、Zn、Ni、As、Pb、Cd的含量,用富集系数和相关系数来探讨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欧洲菊苣中重金属含量为根老叶幼叶,重金属被欧洲菊苣吸收后不易向上移动。除Cd外,欧洲菊苣各部位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不相关,重金属富集系数都小于1,不富集土壤重金属。3种土壤条件下,欧洲菊苣根和老叶对Cd有一定富集,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幼叶基本不富集Cd。欧洲菊苣吸收富集土壤重金属与土壤pH关系最密切。酸性土壤有助于欧洲菊苣吸收Cd、Cr、Cu、Ni等重金属,尤其容易富集As和Cd。碱性土壤,Pb、Zn易于被欧洲菊苣吸收并向上移动。欧洲菊苣吸收富集土壤重金属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有机质的关系复杂,有待深入研究。【结论】选择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种植饲用欧洲菊苣,刈割上部叶作饲料是基本安全的。欧洲菊苣生物量大,其下部老叶和根可利用作为Cd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物。与外源污染不同,土壤重金属内源污染,不一定传递到作物。提高土壤pH能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是改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不同样区小檗及其背景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探讨小檗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以8个不同样地小檗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累积指数评价法、靶标危害系数方法及生物富集系数法对不同样地小檗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小檗体内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小檗对重金属和营养元素的富集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各样地小檗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中Cd含量均高于背景值;各样地含重金属小檗的靶标危害系数(THQ)和危害指数(HI)均小于1;仅有易门小檗对Ca有较强吸收。【结论】总量及碳酸盐结合态均显示Cd对环境潜在危害较大,应高度重视各样地小檗根际土壤中Cd含量超标问题。各样地小檗的重金属对暴露人群造成的健康影响不明显,且小檗可作为药材在试验涉及区域进行大量种植与加工。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东南景天为材料,研究锌、镉不同浓度处理下东南景天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对重金属Zn~(2+)和Cd~(2+)的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重金属浇灌处理后东南景天各部位Zn~(2+)和Cd~(2+)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与清水对照(CK)相比,0.8 mmol/L Zn~(2+)和Cd~(2+)处理其地上部Zn~(2+)和Cd~(2+)含量分别是CK的1.95倍和82.00倍,地下部含量分别是CK的1.58倍和20.26倍。表明东南景天地上部对Zn~(2+)和Cd~(2+)的吸收积累高于地下部,且对Cd~(2+)的吸收积累强于对Zn~(2+)的。东南景天是一种Cd超积累植物,可以富集重金属Cd和Zn,降低重金属胁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人参根、茎叶及其根际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迁移能力。【方法】对来自吉林省3个产区的15份人参样本中元素Al、V、Cr、Cd、Pb、Mn、Co、Ni、Cu、Zn、Ba等进行分析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根际土壤元素Cd、Pb、Cr、Cu、Ni、Zn等进行污染评价,分析人参不同部位对其根际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特性及各元素间的相关性。【结果】人参根、茎叶及根际土壤中Al元素含量最高,根、茎叶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2.07%~58.43%,10.02%~87.96%。根际土壤中有13份样品属于安全、清洁水平,2份属于警戒级、尚清洁水平,其中Cd元素是主要污染物。茎叶和根对各元素的富集趋势相似,BCF平均值相差较大,但均表现为对Cu、Zn、Ba、Cd的富集能力较强。【结论】人参种植要采取手段监测与管控单因子污染指数值最大的Cd元素含量,避免土壤镉污染。人参根、茎叶与土壤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比较复杂,土壤中部分元素在植物吸收、转运过程中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品种叶菜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特征,筛选重金属低累积型叶菜品种,降低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6种叶菜类蔬菜叶片中6种重金属Cd、Cr、Cu、Pb、Ni和Zn含量,分析叶菜累积重金属的空间差异及种间差异,计算其富集系数(BF)、综合积累指数(MAI)及捕获率(CR),并对比清洗前后叶菜叶片中重金属含量。【结果】叶菜叶片中重金属含量存在空间差异和种间差异,以农科院叶菜叶片重金属含量最高,苋菜叶片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种叶菜。富集系数由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Cd、Zn、Cu、Ni、Cr和Pb,其中Cd富集系数均值大于1,其他元素富集系数均值均小于1。MAI指数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叶用番薯(4.77)、苋菜(3.78)、生菜(3.33)≈菠菜(3.26)、杭白菜(2.67)≈青菜(2.65)。6种叶菜均表示出对Pb、Cr有较强的捕获率,其中杭白菜对Pb和Cr的捕获率分别高达60.36%和51.19%。通过对比清洗前后叶菜叶片中重金属含量可知,清洗过的叶菜样品中6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未清洗叶菜样品,清洗对叶用番薯中Cr、Zn,青菜和叶用番薯中Pb、杭白菜中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灌溉水源底泥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方法]在广东省中山市主要灌溉水源洪奇沥和横琴海沿线采集6个底泥样品,测定Pb、Cd、Cr、As、Hg 5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分析其分布特征,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中山市主要灌溉水源底泥存在重金属复合污染情况,样品中Pb、Cd、Cr、As、Hg含量均高于参比值,洪奇沥底泥中,5种重金属富集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Cr、Pb、As,横琴海底泥中,5种重金属富集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d、Cr、Hg、As、Pb,5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Cr、As、Pb,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结论]中山市洪奇沥和横琴海2条主要灌溉水源底泥存在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污染水平处于中度至重度污染,工业园区废水排放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佛山市某工业区周边蔬菜重金属富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佛山市某工业区周边农田种植的蔬菜可食部分和对应的土壤耕层样品,分析了蔬菜和土壤中Zn、Cu、Pb、Cd含量;根据国家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评价了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并研究了不同种类蔬菜中重金属的积累特性. 结果表明,除2个蕹菜样品中Pb和1个葱样品中Cd外,所有蔬菜样品中Zn、Cu、Pb、Cd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限量标准;不同重金属元素在蔬菜中的富集系数大小为Cd>Zn>Cu>Pb;不同种类蔬菜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为叶菜类>瓜类;蔬菜Zn含量与土壤Zn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但蔬菜Cu、Pb和Cd含量与土壤中对应元素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 就食品安全而言,瓜类蔬菜比叶菜类蔬菜更适宜在该工业区周边农田种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了沉积物各形态和沉积物部分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并讨论了沉积物中形态特征和生物有效性,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并测定沉积物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元素形态和含量。【结果】各重金属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Cd和Pb之间呈显著相关,二者存在一定的伴生关系,具有同源污染物质的可能;沉积物重金属各形态中Cu和Cd形态中含量最高的是弱酸提取态,Pb在可还原态中含量较高,Zn的残渣态含量较高,说明研究区沉积物中Cu、Cd、Zn的潜在危害大;沉积物重金属Cd、Cu、Zn、Pb的各形态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沉积物pH值与Cd弱酸提取态、Cd可还原态、Cu弱酸提取态、Cu可还原态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沉积物中这4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易于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同时也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Cd、Cu、Zn、Pb具有较高的释放风险,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刘志彦  孙丽娜  郑冬梅  罗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36-11438
以辽宁省沈阳市细河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变异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底泥农用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严重,Cu、Cd、Pb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9.68、16.08、18.20和155.09mg/kg,均超过辽宁省土壤背景值,Cu、Cd含量超过污泥农用控制标准;底泥重金属富集程度为Cd〉Cu〉Cr〉Pb,其中Cd富集程度达6级,为严重污染,重金属Cu和Pb的变异系数较大;以辽宁省土壤背景值作为参比值进行评价,细河处于严重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4种重金属的生态危害顺序为Cd〉Cu〉Pb〉Cr,细河河道底泥农用存在严重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研究商洛城郊公路两侧的农作物及其根际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方法】以商洛城郊公路312国道和203省道两侧的农作物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农作物及其根际土壤中Zn、Cu、Cd、Ni、Mn、Fe重金属含量,分析农作物重金属富集、转运特征.【结果】土壤中Cd污染最为严重(远超出陕西省土壤背景值),其次是Cu,再次是Zn,而Ni、Mn、Fe含量均未超标.不同农作物及其不同部位Cu、Cd、Ni含量均超标,表现为多种重金属混合污染.农作物不同器官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差异显著,含量依次为CdNiCuZnFeMn.公路两侧区域农作物对Cu、Cd、Zn超富集,尤其叶菜类蔬菜吸附重金属的能力较强.【结论】同一农作物对重金属Cu、Zn、Cd、Ni、Mn、Fe富集能力存在高度显著差异,而转运能力存在不显著差异.不同农作物对同种重金属富集能力存在不显著差异,而转运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