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6年生的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auriculiformis)成熟叶片为材料,将其叶长、叶宽、叶宽/叶长、叶长×叶宽、叶长×叶长、叶宽×叶宽与实测叶面积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叶形指标与叶面积均显著相关。从中选择3个相关指数较高的叶形指标(叶长×叶宽、叶宽×叶宽、叶宽)进行多形式回归方程的建立,最佳拟合方程均为二次曲线方程。经检验和比较,叶宽×叶宽与叶面积的二次曲线方程(Y2=0.002X^2+1.506X+18.695)的理论值与实测值误差率最小,<±7.00%,能较准确地估算杂交相思的叶面积。  相似文献   

2.
在6年生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无性系试验林中,对14个无性系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柄长、叶厚、比叶面积及叶干物质量共7项叶片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叶面积和叶柄长变异系数较大,叶干物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小,且叶片性状的变异主要为无性系之间的变异;黑木相思无性系叶片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叶长、叶柄长和叶宽与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叶面积、比叶面积与干物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叶厚与比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除叶柄长外,其它6个叶片性状都是鉴定无性系的重要特征指标。聚类结果显示,14个无性系聚为4类,F1、SR38、SR41被单独聚类,其它11个无性系聚为1大类,说明大部分无性系叶片性状变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以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无性系‘1-XY’为母本、欧洲黑杨(P. nigra L.)无性系‘N139’为父本杂交F_1代及其亲本无性系进行叶片形态性状变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LeafAnalyser和MorphoJ软件在杨树叶片形态性状研究中的应用。[方法]1年生苗木叶片采集后扫描成像,使用Digimizer软件对4个叶片形态性状(叶片面积、叶片周长、叶长和叶宽)进行测量,计算性状统计参数;使用LeafAnalyser软件通过200个标志点分析生成叶片形态轮廓点位标记,构建叶片形态轮廓模型,对叶片形态特征识别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使用MorphoJ软件通过普氏叠印法(GPA)构建叶片形态轮廓模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生成可视化叶形变化图像。[结果]杂交子代4个叶片形态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其中叶面积变异系数最大(31.74%),且性状频率分布相对偏向于父本。基于LeafAnalyser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共占总变量的91.79%,PC1的叶形轮廓显示,叶面积是对叶形变异PC1影响最大的因子。MophoJ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C1、PC2、PC3和PC4共占总变量的85%,标志点数据生成了4个主成分分析叶形轮廓图,直观地显示了叶形特征变化趋势。[结论]基于LeafAnalyser和MorphoJ软件的测量对叶片形态性状精确量化,通过标志法和轮廓法,以可视化图的形式直观地阐明叶片形态变异,为叶片形态性状变异研究提供了方便准确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野生山杏优良单株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内蒙古野生山杏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对内蒙古野生山杏优良单株叶片性状的分布特征、变异程度及其与产量和出仁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杏叶片的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柄、叶尖端等性状均呈正态分布,其中,叶尖端变异较大,叶尖端的变异系数达0.4,其次是叶柄、叶宽、叶长、叶长宽比,变异系数分别为0.17、0.16、0.15、0.09。通过聚类分析与多重比较将叶长分为9个类型,分别记为:很短、短、较短、中、较长、长、很长、极长、超长叶。叶宽分为9个类型,分别记为:极窄、很窄、窄、较窄、中、较宽、宽、很宽、极宽叶。叶长宽比分为7个类型,分别记为:很宽圆、宽圆、较宽圆、中、较长圆、长圆、很长圆叶。叶柄分为7个类型,分别记为:极短叶柄、很短叶柄、短叶柄、较短叶柄、中叶柄、较长叶柄、长叶柄。叶尖端分为9个类型,分别记为:很短、短、较短、中、较长、长、很长、极长、超长叶尖端。内蒙古野生山杏优良单株叶片性状与产量、出仁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山杏叶片性状与产量无显著相关,而叶尖端与出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该分析结果可为山杏品种的改良与优良单株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楸树不同种质叶片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湖北襄阳楸树种质资源库内收集保存的100份不同种质的叶片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叶柄长度的变异最大,叶宽变异居中,叶长变异最小.同时,不同种质在叶长、叶宽、叶柄长等指标间均存在丰富变异,各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各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数进行估算,不同种源内各无性系间除山东种源的叶长性状、安徽种源的叶宽和叶柄长性状差异不显著外,其它种源的各性状间都差异显著.其中无性系叶片宽长比的重复力最高,达60%,其次是叶片长度,其重复力为46.17%.  相似文献   

6.
长柄扁桃Amygdalus pcdunculata是适合沙区和荒山荒地栽培的濒危生态经济林树种,为了对目前国内长柄扁桃资源情况进行评估,对蒙陕交界7个长柄扁桃天然居群的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462个野生长柄扁桃个体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类型、变异规律、叶长变异程度及类型、叶宽变异程度及类型、叶长宽比变异程度及类型及叶柄长变异程度、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长柄扁桃叶片长宽比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达0.36,其次是叶宽、叶柄长、叶长,变异系数分别为0.30、0.24、0.22;野生长柄扁桃按照叶长范围0.94~4.52 mm,可分为LⅠ~LⅨ共9个类型;叶宽分布范围在0.39~2.55 mm,可分为WⅠ~WⅧ共8个类型;叶长宽比范围在0.84~5.93之间,分为LWⅠ~LWⅥ共6个类型;叶柄长范围在0.29~1.53 mm之间,分为Ls~LsⅥ共6个类型;长柄扁桃叶片性状与叶长、叶宽、叶柄和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宽与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野生长柄扁桃叶片变异类型丰富,天然居群呈现明显的片段化分布,建议加强对野生长柄扁桃资源收集保护力度,防止珍贵野生资源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构树不同种源叶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为构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良种源的筛选等提供参考。【方法】以30个构树种源的叶为材料,通过测量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等8个叶的表型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构树不同种源间8个叶表型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性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和绒毛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不同叶片性状间变异系数幅度为12.72%~64.50%,该结果初步表明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较大,叶面积、叶长、叶宽和叶周长的种源重复力均在55%以上,表明构树的叶性状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3)对不同种源建立叶面积拟合方程,除四川大邑外,其他种源的叶面积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这些模拟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后续试验可通过叶长与叶宽预测叶面积,简化试验。4)对构树叶各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和绒毛密度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种源间构树叶的地理变异是以纬度变异为主。5)根据叶片的8个性状可将30个构树种源聚为3类。【结论】构树不同种源间叶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可为构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良种源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风吹楠6个家系2年生苗木叶片的10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家系间和家系内叶片性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风吹楠家系间各叶片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各性状变异大小依次为叶面积叶柄长/叶长比叶面积叶长/叶宽宽基距/叶长叶长叶脉数叶厚叶宽脉左宽/叶宽;各叶片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除脉左宽/叶宽外)均达到α=0.01极显著水平,家系内的表型分化系数(61.21%)高于家系间,为其叶片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风吹楠10个叶片表型性状间两两相关性较大,为种质资源鉴定指标优化提供了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5个板栗品种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形指数等性状的分析,表明叶形指数稳定性强,能较准确地反映不同品种的叶形特征。叶长、叶宽、叶长×叶定与叶面积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但以叶长×叶宽与叶面积的相关性最强,其相应的回归方程用于叶面积的测定更为精确。魁栗、紫油光、上光栗、本地土板栗4个品种可共用1个方程(x为叶长×叶宽)进行叶面积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杜仲杂交子代的优良种质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杜仲杂交F1代群体的134个子代为研究对象,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红色成分值、绿色成分值、蓝色成分值、叶绿素参考值、鲜比叶质量、干比叶质量、节间距共14个叶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杜仲F1代群体的14个叶片性状变异系数为6.29%~36.97%,其中叶宽、叶长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达到15%以上,说明在F1群体中普遍存在遗传变异。134个F1代的主要性状值展现出连续性较好的正态分布趋势;在14个叶表型性状中,31对性状指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 <0.01),3对性状指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 <0.05);14个叶表型性状的中亲优势率为-88.53%~45.95%,14个叶表型性状的超亲优势率为-94.50%~9.6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7.5处134个单株可聚为Ⅰ、Ⅱ、Ⅲ等3个大类群,其中Ⅰ、Ⅱ类群又可单独分为2个亚类。通过主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黑枣遗传多样性及表型变异规律,对"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的叶片形态差异进行了研究。叶片扫描成像后,使用Lamina软件对4个叶片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和叶宽),计算其统计参数;使用Image J软件对叶片形态进行标点并通过Morpho J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薄板样条分析及判别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的叶形性状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冀洪1号"黑枣的叶片较大,但其变异幅度较小。基于Morpho J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共占总体变量的63.447%(分别为50.537%和12.910%),薄板样条网格图结果显示,"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形态相似,仅在叶柄及叶片最大宽度处有微小差异。基于Lamina软件和Morpho J软件对"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叶片进行比较,能够找出叶片间的微小差别,并且对发现叶形变异与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关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油茶杂交F1代叶片表型性状的分离规律和遗传变异特征。【方法】运用杂交F1代叶片质量性状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分析、数量性状离散描述及其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法分析了攸县油茶×普通油茶‘华硕’种间杂交F1代47个单株的叶片表型(4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效应。【结果】1)叶表型的4个质量性状中,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871,其中叶缘形态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254;新叶颜色最低,为0.691。其中,叶形和叶背腺点有偏向母本的遗传趋势,而叶缘形态有偏离母本的遗传趋向。新叶颜色是绿色和红色趋近1︰1,分别是53.19%和46.81%,与母本相同的新叶颜色占46.8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2)12个叶片表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17.75%,范围为9.55%~26.07%,经正态性检验后,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正态分布趋势,符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12个叶表型数量性状在F1代的中亲优势率为-30.15%~25.93%。叶干质量、比叶重、叶型指数、叶长、叶面积和叶厚的中亲优势率为正,其中叶型指数和比叶重的平均值高于高亲值,叶鲜质量、叶宽、叶柄长、叶片含水率和叶顶角的中亲优势均为负,这些性状的平均值小于中亲值,其中叶鲜质量、叶宽和叶柄长趋中变异明显,存在于双亲之间,而叶片含水率和叶顶角的平均值小于低亲亲本,呈现出明显的趋小变异。3)16个叶片性状呈现错综复杂的相关性。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结果充分反映了各类群的综合特征。油茶种间杂交F1代在遗传距离为20.00处将其分为Ⅰ和Ⅱ类群。在遗传距离为10.0处,第Ⅰ大类群分为Ⅰ-a亚类和Ⅰ-b亚类。第Ⅰ大类群38个单株与母本攸县油茶聚在一起,形态表现与母本相似度更高,为偏母型。【结论】油茶种间杂交F1代叶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其中12个数量性状表现出比较广泛的分离特征,4个质量性状均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这为下一步育种材料的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楸树叶面积与叶形指数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采用数码相机拍照,利用CAD.图像处理方法得到楸树叶片的面积,并同时测量叶长、叶宽计算出长宽比、长乘宽,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对与叶面积有关的指标进行筛选。用最后得到的最能反映叶面积的指标长乘宽,建立不同叶形的叶片长乘宽与叶面积的一元线形回归预测模型方程,分别是倒心形Y=0.652x+16.041,决定系数R2=0.7221,水滴形Y=0.5058x+112.47,决定系数R2=0.4994,三裂Y=0.3211x+155.98,决定系数R2=0.6006,分析认为可将叶长乘宽作为重要的叶形指数,进行楸树生长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柳树种间杂种叶变异大,对垂柳×紫柳,旱柳×紫柳、朝鲜×(旱柳×紫柳)、卷边柳×紫柳、垂柳×绵花、旱柳×(旱柳×紫柳)、簸箕柳×川滇柳的F12年实生苗叶面大小,叶形、叶柄长、托叶、叶缘、叶基等遗传与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长、叶宽、叶长/叶宽比,多数杂种表现近似于亲本平均值,杂种间变异大于杂种内变异,叶缘,叶基及叶尖形状分别相似于母本或父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毛竹叶片小、易卷曲的特点增加了叶面积测量的难度和测量误差,本研究旨在建立快速、便捷、准确测量毛竹叶片面积的模型。【方法】采集7个省份的毛竹叶片,对毛竹叶片形态进行分类,利用叶长、叶宽数据和扫描所得实际叶面积进行建模,并采用均方根误差、卡方、赤池信息量准则和预测精度检验模型的精度,同时与叶面积仪测定结果进行精度比较。【结果】1)根据长宽比,毛竹叶片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类三角形叶片(长宽比≤7.2)、长椭圆叶片(7.2长宽比≤8.3)和细长条叶片(长宽比8.3); 2)对毛竹叶面积和叶形态学指标的相关分析显示,叶片长度与宽度的积对叶面积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993; 3)建立以叶片长宽积为自变量的叶形分类拟合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990 1、均方根误差为0.159 6、卡方值为10.368 1、赤池信息量准则为-6 317.10、预测精度为97.73%,其预测结果最佳,优于叶形不分类的整体拟合和叶面积仪测量结果。【结论】基于叶片形态分类的毛竹叶面积拟合模型仅需测定叶片的长和宽,便可准确预测叶片面积,其精度不但优于叶面积仪与整体拟合结果,而且测量过程快速、便捷。该模型可解决长期困扰的毛竹叶片面积测量难题。  相似文献   

16.
比较分析了云南河口和景洪2个试验点橡胶树无性系生长和叶片表型性状的差异,旨在揭示不同地理环境下橡胶树无性系苗期生长和叶片性状的表型可塑性。以9个橡胶树无性系苗木为试材,分别测定了2个试验点内苗木的茎粗、株高、叶蓬数、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宽、长宽比、比叶面积和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无性系在单个试验点内生长和叶片性状等10个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或显著水平(P0.05);而2个试验点间茎粗、株高、叶长、叶周长和长宽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叶蓬数、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比叶面积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叶宽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河口试验点苗木的茎粗、株高、叶蓬数、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及长宽比均大于景洪试验点,而比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则小于景洪试验点。在可塑性方面,河口试验点较景洪试验点生长量更大,叶片更长、更大,其中614和621两个无性系生长可塑性更强,272、551、553和621号等无性系在叶面积、叶长和叶周长等方面可塑性更强。相关性分析表明,2个试验点苗木株高均与叶长和叶周长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蓬数关系不显著;代表叶片大小的10个叶片性状在2个试验区内均呈显著正相关。系统聚类综合评价表明551、614和624号3个无性系在2个试验点生长表现较好、叶片较大。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油茶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遗传资源丰富。调查并分析江西省油茶农家品种表型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农家种质果实、花和叶片都存在较大差异,各性状变异系数在0.07~0.50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516~2.137之间,表明江西省油茶农家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和选择潜力。数量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叶宽、花冠直径、单果重3个指标与其他指标关联性强。主成分分析表明,单果重、果高、果径、果皮厚4个数量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可作为果实优先评价项目,而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4个数量性状可作为叶片优先评价项目。  相似文献   

18.
以橡胶树GT1自然授粉种子播种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按速生型和一般型2类,对其生长及叶片性状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树速生型资源苗高和地径均为一般型的1.34倍;所测指标仅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脉密度等4个叶片性状两种类型植株间无交叉,且速生型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脉密度分别为一般型的1.53、1.34、2.00及0.61倍。经相关性分析,苗高和地径均与叶长、叶宽及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脉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叶脉数、叶柄长/叶长、脉左宽/叶宽及比叶面积相关性不明显。综上,橡胶树速生型资源较一般型资源具有较大的叶面积、叶脉分布更稀朗,这是影响其植株生长快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云研73-477、热垦525、热研7-33-97及RRII105等4个品种的橡胶树老幼态8月龄籽苗芽接苗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的叶柄长、叶长、叶宽、宽基距、脉左宽、叶脉数、叶面积、叶厚、干重及脉左宽/叶宽等10个指标进行测量,比较分析橡胶树老幼态芽接无性系叶片形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橡胶树幼态芽接无性系的叶长、叶柄长、叶宽、宽基距、脉左宽、叶脉数、叶面积及干重均大于老态芽接无性系,叶厚小于老态芽接无性系;所测4个品种除脉左宽/叶宽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叶片性状在老幼态芽接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20.
在油茶的生产和科研活动中,常需测定油茶叶面积这个丰产栽培和生物学特性指标。目前国内外测定叶面积的方法很多,运用于测定油茶呈面积时各有利弊和局限性。现介绍一种叶模扳测定油茶叶面积的方法。一、设计原理:据一些研究成果报导和笔者观察,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普通柚茶(Camellia Oleifera)和小果油茶(Camellia meocarpa),其叶片植物学特征有一定的稳定性,同一性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叶片面积大小有不同,但叶型在不同地区或子代变异性不显著,其叶片长和宽的限值、叶形指数(叶长/叶宽)、叶面积系数(叶长×叶宽/用求积仪测出的叶面积)在一定范围内都有近似定值。据此,就有可能按照不同叶型制作出几套叶模型,每套含几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