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魁杨梅为杨梅科杨梅属杨梅种(Myricarubrasieb.etZucc.)红杨梅变种(M·rubraVar·typicaTsen)的实生变鼻优株而得。母树原出于浙江黄岩江口镇东岙村。当地群众俗称“大梅”、“巨梅”。我国园艺界奠基人、浙江农业大学已故的吴耕民教授定名为“东魁杨梅”,其意是...  相似文献   

2.
东魁杨梅稳定结果的春梢管理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魁杨梅原产浙江黄岩 ,堪称果中珍品。但黄岩果农多有烦言 :东魁杨梅只长梢不开花 ,或者只开花 ,少结果。然而 ,也有极少数果农 (包括笔者 ) ,能够获得连年丰产 ,一株 10年生东魁杨梅产果多年保持 5 0kg以上 ,产值 10 0 0元以上 (2 0元 /kg)。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 ,谈谈东魁杨梅的枝梢管理。1 东魁杨梅最佳结果枝类型及其管理据观察 ,稳定挂果的枝条 ,是头年的早短春梢 ;相对不稳定的结果枝是晚春梢和早夏梢 ;非常不稳定的结果枝是晚夏梢和秋梢。春梢的抽发量占全年总梢量的 6 5 % ,因此 ,如何管理好春梢 ,成为东魁杨梅优质丰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东魁杨梅栽培的几项改进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魁杨梅是浙江杨梅的四大良种之一,因其个大,质优,售价高,成为台州近10年来杨梅发展面积最多的品种;2010年台州市东魁杨梅种植面积达2.65万hm2,占杨梅栽培总面积的75%.东魁杨梅栽培管理技术要求较为精细,易受灾害性天气影响,产量低,效益不稳,这成为东魁杨梅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调查和示范实践,提出其早结丰产栽培的几项改进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梅是我省的第2大水果和第1大山地水果,其果实外观漂亮,内在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也是我国入世后在世界上极具竞争优势的特色果品。东魁杨梅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果实最大的杨梅品种.1992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列为本省重点推广的水果良种.至今全省已有1.67万公顷.全国为4万多公顷.分别占全省和全国总的杨梅的1/3和1/4以上.种植东魁杨梅是许多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东魁杨梅原是本地红杨梅的实生变异,实生母树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江口街道东岙村(现东魁村)。东魁杨梅不仅果实比我国各地的红杨梅、炭梅(又名:荸荠种杨梅)的形状大,色泽深红、汁液多、凤味浓厚,且是产量稳定,群众种植收入较高,因此受到各地种植户的喜爱。本人结合多年的经验总结,进行了东魁杨梅高效优质的精细修剪技术探讨。主要为“自然矮化、分层凹凸、通光形”修剪法。  相似文献   

6.
东魁杨梅在江苏洞庭山的引种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魁杨梅是浙江黄岩特大果形鲜食加工兼用杨梅品种。自引入江苏洞庭山以来,表现为结果早,果大,风味浓甜,晚熟,不易落果,不需疏果等特点,是江苏杨梅产区适宜推广的品种,现将东魁杨梅在本地的生长表现简介如下。(一)东魁杨梅的物候期:东魁杨梅在洞庭山叶芽萌动期...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日前,离“中国东魁杨梅始祖地”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东魁杨梅上市还有三四天的时间,但销售却已十分火暴,使用国内首创的杨梅单株罗帐安全栽培技术生产的东魁杨梅还没上市就已经被全部预订,价格比没有使用罗帐技术的杨梅高出1倍。  相似文献   

8.
东魁杨梅栽培实践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建平 《浙江柑橘》2010,27(4):41-42
<正>东魁杨梅树势茂盛,株态优美,是观光和食用兼备的品种,目前各地已有大面积栽培。为了更好地栽培管理并发展该优良品种,现将多年的栽培实践经验要点总结如下。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1大魁杨梅性喜湿润中亚热带红壤山坡  相似文献   

9.
<正> 1 简介 东魁杨梅是浙江黄岩特大果形鲜食加工兼用杨梅品种,自引入江苏洞庭山以来,通过高接换种和小苗定植,目前散生面积已达13.3hm~2以上,东魁杨梅在洞庭山结果早、果大、风味浓甜、晚熟、不易落果、不需疏果,是江苏杨梅产区适宜推广品种,现将东魁杨梅在本地的生长习性区试观察总结如下:2 东魁杨梅的生物学特性2.1 东魁场梅的物候期 东魁杨梅在洞庭山叶芽萌动期4月3日  相似文献   

10.
东魁杨梅嫁接成活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东魁杨梅在始兴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发展势头相当好,但东魁杨梅嫁接成活率相当低,要大面积发展东魁杨梅,首先要过好嫁接繁殖关。为此,我们于1999年至2001年在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果园进行了东魁杨梅的嫁接试验,嫁接成活率由1998年的18%提高到89%,出圃率由原来的14%提高到80%,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东魁杨梅树势强健、适应性广、果形特大、市场效益显著等特点,近些年在我国杨梅种植区发展迅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但是,优质稳产栽培东魁杨梅,技术操作难度大,致使许多产区不能及时致富.2003年起,我们在太平乡下岙村23公顷东魁杨梅上,根据东魁的生长和结果特性,抓好优质稳产的"六个"转变,2005年东魁杨梅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大大的提高,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由过去平均每户2000元提高到5000多元,最高的农户达50000多元.  相似文献   

12.
东魁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杨梅是浙江的主要果树,其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柑桔。东魁杨梅树势强健,病害较轻,盛产期平均株产70-125千克,果形特大,单果重20-25克,最大可达45克,为优良的鲜食品种,商品性特好,在临海及周围边地区,近年来大量发展的杨梅品种均为东魁杨梅。但老杨梅果园中,有一定  相似文献   

13.
东魁杨梅原产浙江黄岩,具有果形大、肉厚、味浓、汁多、成熟期不易落果、耐贮运等优良特性。近年来,东魁杨梅以其销路好、价格高(15~20元/kg,一般高出普通本地杨梅5倍以上),深受山区农民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据统计,临海市目前已有东魁杨梅面积1000hm2,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但是东魁杨梅初产期生长旺盛、梢果矛盾突出。如果种植、管理不当,往往种植成活率低,种植以后进入结果期普遍较晚,前期经济效益差。因此,如何种好东魁杨梅,使其早投产、早受益是广大果农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将有关东魁杨梅…  相似文献   

14.
东魁杨梅是黄岩区的传统特色农产品,现有种植面积3333hm2.2003年全区东魁杨梅产量达到3×104t,产值2.5亿元.  相似文献   

15.
优质大果杨梅新品系乌紫杨梅的生物学特性及其RAPD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乌紫杨梅是从浙江省象山县的自然实生资源中选出的一个优质、大果、早熟杨梅新品系。乌紫杨梅果实正圆形,果面紫黑色,单果重为23.49g;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含量分别为83.6mg/g、13.26%、0.50mg/g,显著高于东魁杨梅;总酸为0.92%,比东魁略低;成熟期为6月15-24日,比东魁杨梅早7~10d。RAPD分析显示,乌紫杨梅新品系母本树与乌紫杨梅嫁接后代(嫁接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的相似性极高,为0.94-0.98;他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也最小。而乌紫杨梅及嫁接后代与东魁、炭梅、水梅的之间相似性较低、遗传距离也相距较远。上述结果表明乌紫杨梅是一个不同于其他杨梅品种、后代表现稳定的大果、优质杨梅新品系。  相似文献   

16.
<正>黄岩是柑橘的始祖地及东魁杨梅的原产地。1980年代初期黄岩农民利用"黄岩蜜橘"和"东魁杨梅"的品牌优势,开始繁育以柑橘苗和杨梅苗为主的水果类苗木,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并逐步形成育苗产业,  相似文献   

17.
正杨梅为常绿乔木,生态经济树种,是我国南方特色水果。东魁杨梅原产浙江黄岩,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冠高大,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寿命长,其果实成熟迟,果实大,品质佳,是目前国内发展栽培面积最大的杨梅品种。黄岩长期以来狠抓东魁杨梅生产发展,积极开展杨梅标准化栽培,杨梅果品质量安全,创新杨梅栽培模式等。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开展黄岩西部山区精准扶贫,在海拔400~700m高山上适宜的区块种植东魁杨梅,推行东魁杨梅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5月下旬,东魁、荸荠种杨梅在桂林成熟上市,其产地批发价12~14元/kg,市场批发价14~16元/kg,零售价16~26元/kg。今年桂林市杨梅产销主要特点:一是东魁、荸荠种等优良品种在杨梅种植和收获总面积中所占比重有较大幅度递增。  相似文献   

19.
东魁杨梅速生优质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魁杨梅是浙江省的四大杨梅良种之一,果大质优,市场效益显著,在我国长江以南诸省(区)以及西部的部分山区迅速发展。但是,东魁杨梅栽植成活率较低,投产期迟,前期产量低,始果期果小且品质差。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于1999年在浙江省青田县孙前村栽植4.7hm^2(共1420株)东魁杨梅作为示范园,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今年黄岩区的杨梅发展势头仍然迅猛,去冬今春全区新种植东魁杨梅266.7hm^2。到目前.全区杨梅总面积达到4333.3hm^2。其中,东魁杨梅3400hm^2,荸荠种340hm^2,其他杨梅586.6hm^2。据黄岩区果树技术推广总站估计,今年全区杨梅产量可达2.3万t。比去年增产10%左右:其中东魁杨梅1.7万t,占总产量的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