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牧草品种匮乏已成为制约河北省草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立足牧草品种选育现状,分别从牧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技术、育种技术、新品种审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针对河北省不同生态区对抗逆、优质牧草新品种的需求,提出了河北省牧草育种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外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牧草育种研究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而国内利用该技术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还相对滞后.本文从品质改良、抗病虫害、抗逆性、抗除草剂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牧草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进展,简要评述了牧草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在定量分析高寒草原天然牧草营养品质的可行性。试验于2015—2018年,每年6—9月份,从青藏高原高寒草原放牧研究样地收集不同放牧强度(0、3.6、5.3、7.6只/hm2)的混合和4个优势种(莎草科矮生嵩草、蓼科珠芽蓼、蔷薇科金露梅和豆科锦鸡儿)牧草样品共计1 280份,随机分为定标样品集(n=854)和预测样品集(n=426),建立天然牧草干物质(DM)、粗脂肪(EE)、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及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和估算代谢能(EME)营养品质近红外光谱(NIRS)预测模型,实现天然牧草营养品质的快速和准确评估。结果显示:牧草DM、CP、EE、ADF、NDF含量及IVDMD和ME变异较大;DM、CP、ADF、NDF含量及IVDMD和EME的NIRS预测模型的验证决定系数(R2CV)为0.992~0.999,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为3.82~5.97,取得了最佳的定标效果,且定标方程均具较好的预测能力,能够成功应用于日常分析。EE含量的NIRS预测模型的R2CV为0.837,外部RPD为2.30,定标效果不理想,定标模型虽不能用于准确的定量分析测定,但仍能应用于牧草EE含量的粗略测定。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高寒草原天然牧草DM、CP、ADF、NDF含量及IVDMD和EME的NIRS预测模型能够成功应用于日常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牧草育种现状,总结了运用转基因技术在牧草育种中取得的成就,分析了转基因牧草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同时提出了用基因手段来改变牧草传统特性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从保持生态圈的稳定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角度预测了未来牧草育种的方向与前景,从而能够更好更快地让牧草行业为国民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牧草育种工作的发展、现状与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国文 《草业科学》2008,25(1):38-42
通过对我国牧草育种工作历史和现状的比较和分析,探索牧草育种工作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对原有牧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积极适应社会需求调整育种目标的牧草育种新思路及其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牧草育种的国内外概况及进展进行了综述。文中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微体繁殖及人工种子技术、幼胚培养、花药培养及单倍体利用、种质资源保存、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离体选择)在牧草育种方面的应用,并对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选育抗病、抗除草剂及抗其它非生物逆境的牧草新品种作了重点论述。文中还介绍了原生质体培养、融合及异核体选择,以及基因工程中的T—DNA转化系统、病毒转化系统在牧草育种方面的应用。作者认为,在未来的几年中,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选育牧草抗逆新品种,以及将细胞工程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牧草育种效率,作为相对简单和非常有效的方法将得到广泛应用;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在牧草育种方面也会有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物技术在牧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琼  周汉林 《草业科学》2005,22(10):18-25
牧草研究和开发在我国生态建设和草地畜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现代生物技术在牧草品种资源保存、牧草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分析研究和牧草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今后我国开展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热带牧草育种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热带牧草育种取得了可喜成就,主要表现在柱花草、银合欢、臂形草、狼尾草、坚尼草等方面.但目前热带牧草育种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了今后热带牧草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翟夏杰  张蕴薇  黄顶  王堃 《草业科学》2016,33(6):1213-1221
牧草育种工作是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总结了中、美两国在牧草种质资源、牧草育种技术、牧草育种体系的现状与差异。主要表现为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量较少,虽然做了大量评价工作,但利用不足;常规育种方法仍旧是两国培育新品种的主要模式,但是我国在投入和研究的细致程度上还有较大差距;美国的研究主体更加多元,重视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学、研、推有效结合,共同促进了美国牧草产业的高速发展。了解中美牧草育种的现状与异同,可以为中国牧草育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由于牧草种类的多样性和传统育种手段的局限性,牧草遗传改良一直进展缓慢。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已经被证明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作物新品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牧草品质和抗逆性两个方面,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在牧草遗传改良中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该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粗饲料分析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具有快速、准确、成本低的特点,因此,受到普遍关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饲料行业不仅有利于饲料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即时监控饲料品质。本文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粗饲料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近红外技术在牧草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特点、近红外光谱仪的发展及其在国外牧草应用上的研究情况作一阐述,来推动近红外技术在我国牧草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黑麦草粉粗蛋白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河北省吴桥试区不同品种、不同熟期、不同地块的黑麦草样品65份 ,用凯氏定N法进行了常规粗蛋白含量的测定。从中选出30个粗蛋白含量不同的样品作为近红外漫反射技术(NIR技术)测定的定标样品集。结果指出 :用NIR法得到的预测值与用凯氏定N法得到的测定值间的复相关系数达到R2=0.99 ,定标标样的标准误均方RMSEC=0.34 % ;用21个样品作检测样品集 ,凯氏定N法得到的测定值与NIR预测值间的复相关系数为R2=0.98 ,检测集样品预测标准误均方RMSEP=0.42 %。这一结果表明NIR作为一种黑麦草粉粗蛋白快速分析的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生物技术、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方法较为落后、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国家牧草种质资源、牧草遗传育种及良繁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2012-2013年黄土高原种植的13个牧草品种、780份干草样品的营养成分建立了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的检测模型。豆科牧草的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灰分(Ash)建模结果最好,其定标决定系数(RSQ)0.94,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0.7最高,定标标准分析误差(SEC)在0.071~0.713,交叉校验定标标准分析误差(SECV)在0.160~2.751。禾本科牧草的EE和可溶性糖(WSC)建模结果最好,RSQ分别达0.916和0.859,1-VR分别为0.609和0.810,SEC和SECV分别是0.250、1.488和0.505、3.172。菊科和车前科牧草的模型,除ADF外,其它指标预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较为理想,RSQ在0.85以上,1-VR在0.70以上,SEC和SECV分别在0.361~3.557和0.495~4.602。NIRS对豆科粗蛋白(CP)和WSC的数值预测较差,RSQ仅0.55,对禾本科CP、ADF、中性洗涤纤维(NDF)、Ash及菊科和车前科的ADF的预测稍差,RSQ0.7。  相似文献   

16.
陕西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饲草料及农作物秸秆资源,肉牛产业发展仍不充分,通过对陕西省自然资源、饲草料资源及近年来肉牛养殖的现状调查分析,总结了陕西省肉牛养殖业发展中繁育基础及品种改良滞后、养殖规模发展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等一些问题,提出通过充分发挥资源潜力,科学规划区域肉牛产业,鼓励肉牛繁育场发展,推广肉牛养殖新技术应用,发展秸秆饲草收储加工企业等方法,促进陕西省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有顺  侯扶江 《草业学报》2022,31(5):200-212
放牧家畜养分消化率反映牧草供给量和营养品质、家畜的健康状况以及生产性能等,是草原管理的关键指标之一。放牧家畜养分消化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直接测定和间接估测两种,直接法包括全收粪法、指示剂法、近红外光谱法(NIRS)等,间接法主要有体内或体外发酵法、牧草品质和气候等预测法。全收粪法是较精确的测定方法,然而耗时、费力,对家畜放牧行为有较大影响,难以体现牧场饲草供给的空间异质性;指示剂法根据不溶物的回收比例估测养分消化率,对家畜放牧行为干扰较小,指示剂不易收集,也不适于野性较高的放牧动物;NIRS法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成本小、不影响家畜,能够大尺度地估测放牧家畜的养分消化率,需要大量的实测数据完善预测模型;气候估测法快捷、省时,精确性较差,适于大时空尺度。放牧家畜的养分消化率与家畜、草地、放牧方法、温度、降水等生物因子,环境因子和社会因子密切相关,与遥感、无人机(UAV)和人工智能等结合,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放牧家畜养分消化率,为草地生态修复与健康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我国草品种育种的发展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锦凤 《草地学报》2008,16(3):211-214
草品种是草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草品种育种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草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我国草品种的社会需求变化和制约育种工作快速发展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以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保障体系为核心的草品种育种发展方略,并探讨了实现方略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返青期和盛草期牧场放牧的高山美利奴种公羊进行营养监测,旨在掌握高山美利奴种公羊放牧地牧草营养物质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高山美利奴种公羊营养的盈缺,为其科学饲养提供理论依据.选择6只成年、健康、体重[(104.94±5.15)kg]相近的高山美利奴种公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粪袋全收粪和盐酸不溶灰分(AIA)结合法测...  相似文献   

20.
牧草和饲料作物的引种选育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列举了适于我国各地栽培的饲料作物和牧草主要种类,概述了引种驯化、选育概况和发展趋势,重点论叙了优质饲用玉米、高油玉米、青饲玉米和高蛋白饲料稻等我国几种主要专用饲料作物的引种选育与开发,探讨了牧草、饲料作物引种驯化和育种工作中几个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