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过渡的当下,如何防止因灾、因病返贫更值得关注,收入和家庭生计可持续是脱贫机制长效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外来风险—收入脆弱性—贫困长效治理”的分析框架,基于云南省镇雄县四个乡镇的实地调研数据,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分析外来风险对收入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来风险会显著增加农户收入脆弱性,冲击家庭生计资本的可持续性,这种影响和冲击呈现出明显的收入禀赋效应、阈值效应和异质性;农户面对风险的盲目自信、过度依赖成为低收入家庭收入高脆弱性另一重要原因;家庭收入约束和缺乏主观能动性共同导致农户普遍不借助市场工具来化解冲击。因此,探索培育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普惠保险扶贫长效机制对由于外来风险导致的贫困长效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三峡库区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有助于分析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制定扶贫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重庆市奉节县为研究区域,基于1 496份贫困农户问卷和60份村干部问卷,建立适用于三峡库区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估指数模型对奉节县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受生态退化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纯农户以及处于极强度生态退化区域的贫困农户;②石漠化与水土流失是影响奉节县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的主要因素;③生态退化严重区域降低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关键是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以及进一步通过相关扶贫政策引导区域贫困农户生计方式多样化,提高其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视角,将乡村旅游地视为局域性的社会—生态系统,应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对福建省永春县北溪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冲击及其所采取的适应性生计策略,并定性评价农户生计资本及生计脆弱性。结果认为:(1)乡村旅游改变了北溪村传统的生计方式,农户生计资本总体改善,但表现出明显的替代效应;(2)旅游资源控制权的丧失使当地社会—生态系统暴露于旅游业固有的周期波动性所产生的外部冲击,农户生计脆弱性上升;(3)旅游对农户生计的胁迫大于机遇,适应能力差异驱动农户生计结构异质化。乡村旅游对农户影响作用的发生有赖于农户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适应,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扶持措施增强农户对旅游扰动的适应力,降低农户生计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现阶段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对“生计脆弱性”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农户分为三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估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综合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并利用重庆市合川区入户调查数据,对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纯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程度最高,外出务工农户次之,当地非农就业农户最低;缺乏完善的养老保障和农业发展落后是纯农户生计脆弱性的主要原因,外出务工对外出务工农户生计脆弱性存在双向影响,当地非农产业的脆弱性是导致当地非农就业农户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制定改善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相关措施需要充分考虑农户类型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生态耦合分析视角,将乡村旅游目的地视为局域性的社会—生态系统,"旅游活动"视为对系统的扰动,"参与旅游"视为农户生存理性下的适应性生计策略;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对福建省5个案例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综合运用主客观权重法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进行评价与分类对比分析,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在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的同时也对当地社会—生态系统形成全面扰动和冲击,农户生计脆弱度整体处于中高水平。不同案例村、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的农户生计情况表现出较大差异。除了生计策略,农户生计资本还受到旅游公司合作、村干部能力和农户互助交流的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子系统遭受的不利扰动是农户"降低脆弱性"的最大障碍,社会资本和认知资本本身的高度不稳定性是驱动生计脆弱度上升的关键因素。因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确保农户土地增值收益,引导农户自组织建设,以制度供给保证农户对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导权,改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建立更高覆盖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抵御生计风险的能力,降低生计脆弱性。  相似文献   

6.
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背景下,探讨乡村旅游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对促进精准脱贫政策优化和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贫困脆弱性理论,利用陕西省22个旅游扶贫村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扩展回归模型(ERM),分析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和贫困脆弱率状况,探讨乡村旅游对西部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参与旅游农户贫困脆弱率为29.58%,低于非旅游参与户。参与旅游能够显著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与未参与时相比降低了13.7%。4A级及以上景区带村、受到旅游精准帮扶农户参与旅游降低脆弱性、防止未来贫困的效应显著,不同旅游参与形式中旅游经营的降脆效应更大。乡村旅游通过提升家庭收入水平降低家庭未来陷入贫困可能性,但经营性收入的不确定性成为加剧脆弱性的风险隐患,工资性收入对缓解贫困脆弱性无显著正向影响;在西部山区旅游兼业普遍状况下,生计多样化起到一定调节作用,其中兼顾传统农业强化了参与旅游对贫困脆弱性的减缓效果。因此,为保障旅游减贫成效持续巩固,提出要正视乡村旅游产业本身的脆弱性和收益不确定性,推动西部地区旅游产业长效发展,统筹兼顾普惠性旅游扶贫政策和精准帮扶措施,加强农旅融合与利益联结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宁夏盐池县属于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限制开发生态脆弱区,承担着区域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研究选取盐池县8个典型乡镇、26个行政村调研,基于279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主客观综合权重法、综合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农户生计资本定量分析,探讨影响农户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特征,且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指数与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指数发展趋势相吻合.禁止开发生态区农户生计处于高度脆弱状态,强限制开发生态区和中限制开发生态区的农户生计处于中高度脆弱状态,弱限制开发生态区农户生计处于中度生计脆弱状态.②物质资本的高度不稳定性、认知资本的耦合复杂性、人力资本本身的区域差异性是驱动生计脆弱性变化的关键.农户生计资本受其生计方式、环境保护意识、政策认知程度、牲畜存栏量和社会关系网络的显著影响.③生态补偿政策(社会政策制度)对农户生计方式选择和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使社会生态系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生计脆弱性水平.有助于我们从新视角全面对人地关系演变趋势做出及时预测,缩减应对环境变化风险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土地利用决策变化释放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约束以改善农户收入是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已有文献大多直接分析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鲜有研究关注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及其收入的连锁影响。为探析退耕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收入效应,基于陕西、四川、江西三省2017年实地调查数据,利用内生转换模型探析退耕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并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测算不同类型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学历、劳动力人数对农户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土地缩小决策会显著降低人均农业收入、提高人均非农收入。研究为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面向中国扶贫战略转变的新发展阶段,如何实现脱贫农户长期有效帮扶、缩小收入不平等成为全面实现共同富裕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之一。【方法】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多维贫困脆弱性和相对剥夺指数测算脱贫农户的返贫风险和收入不平等,采用模糊断点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脱贫不脱政策的“阻返效应”“分配效应”。【结果】研究发现,脱贫不脱政策显著降低了脱贫农户的多维贫困脆弱性和相对剥夺感,表明脱贫不脱政策在“后扶贫时代”有利于形成遏制返贫风险与收入分配改善的双赢局面。进一步研究发现,脱贫不脱政策会显著提高不依赖政府兜底保障脱贫农户的劳动参与和经营性收入,激发其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的精神状态,但会使得依赖政府兜底保障脱贫农户产生一定的福利依赖,从而削弱长期稳定脱贫的政策成效。【结论】政府应加强脱贫不脱政策的顶层设计,激发脱贫农户内生发展动力,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粮食主产区农业系统韧性和农户生计韧性提升的路径,以传统农区河南省高杨店镇为例,分析不同阶段农业系统的适应性循环过程及变化特征,采用CRITIC-TOPSIS法定量评价不同类型农户生计韧性,并揭示农业系统韧性与农户生计韧性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 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杨店镇农业系统经历了两个完整的适应性循环,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逐步过渡到规模化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阶段,农户生计逐步多样化。气候变化、制度变革、政策响应、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技术革新是农业系统适应性循环演进的主要驱动力。根据农户收入来源及其占比,研究区农户生计类型可划分为种养殖型、工资保障型、自主创业型、社保依赖型、兼业均衡型5种,且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韧性存在显著差异。农户生计分化受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社会关系等内外部力量共同驱动。农业系统韧性和农户生计韧性存在尺度嵌套和相互影响,当农户生计韧性累积到一定程度即表现为农业系统整体的韧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提高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的路径,基于湖北省5区1市的416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DEA-BCC模型测算农户的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并构建农户生计脆弱性、农地价值认知、农地流转影响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的概念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户的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较低,转入户、转出户以及未流转户的平均水平分别为0.417、0.351、0.310。农户生计脆弱性对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不具有直接效应,农地价值认知对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具有正向直接效应。相对于生计脆弱性低的农户而言,生计脆弱性高的农户由于对农地具有依赖性,反而表现出较高的农地价值认知,进而间接正向影响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但仅依靠这种基于个人需求角度产生的农地价值认知并不能真正实现农地利用的可持续集约化。农地流转在农地价值认知与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之间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促进了认知到行为的转化。研究建议:通过鼓励转入农地、完善农业生产补贴政策,降低缺乏农业资源的农户的生计脆弱性;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非农技能培训,降低生产能力较弱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完善农地流转价格评估体系,深化农地资产价值;加强农业技能培训,确保农地流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了农地整治的农户增收效应分析框架,并以沙湾县安集海镇为例,采用Pr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农户的文化程度、自有耕地的数量以及田块规整度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土地整治后农户收入;常住农村劳动力比重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收入;族别、租用地占自有地比重、交通便捷度程度与农地整治后农户收入变化关系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农地整治对农户具有普遍的增收效应,其关键在于农地整治过程中土地、劳动力、地块规整度等要素的变化。政策启示: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完善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牧户生计资本对其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的响应及作用机制,以牧户为基准视角,使用2020年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草原644份牧户调研数据,并通过构建“生计资本—风险感知—生计风险”理论分析框架,运用Tobit模型、工具变量、中介效应等分析方法,从风险感知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牧户生计资本对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户生计资本能够有效缓解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冲击,具体表现为牧户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对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牧户风险感知对降低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具有显著积极作用。3)牧户风险感知在生计资本对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13.82%。鉴于此,要减少牧户的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应从完善牧户生计资本结构、提高牧户风险感知水平两方面入手,增强牧户生计韧性,推动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土地租赁市场对促进农户收入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成效,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首先运用内生转换(ESR)模型研究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平均收入的影响,其次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UQTE)模型和广义分位数回归(GQR)模型,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分布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农户人均收入效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显著提高参与土地流转农民的家庭人均收入;如果未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能够参与土地流转,其家庭人均收入可以得到大幅提高。此外,土地流转对低收入水平农户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收入效应呈U型变化趋势且区域差异明显,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土地流转对高收入农户的收入效应相对较小。总之,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缩小农户人均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从农户视角出发研究农村产业发展的脆弱性问题是不同于传统区域产业脆弱性研究的一种新思路。基于脆弱性研究相关理论,本文将农户生计要素和农户对产业发展的主观评价相结合,提出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概念,以辽宁省清原县5个典型村为研究对象,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因子分析和计量经济回归模型,分析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指数和脆弱性指标差异,探讨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清原县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指数为0.479,整体处于中等脆弱水平;不同案例村的产业发展脆弱情况不尽相同,其中椽子沟村脆弱性最小为0.397,相比之下该村拥有最强的适应能力和最小的暴露度。因子脆弱性中,收入保障因子村间差异最为明显,椽子沟村得分远低于其它调研村;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对清原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影响程度最大,环境风险、老龄化率对脆弱性也有较大影响;经济作物(中药材)种植业是目前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拉动效果最明显的产业,可依托其推动富民进程。因此,为降低清原县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提出依托中药材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留住“绿水青山”;积极应对老龄化,提升人力资本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升农户自主发展能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举措。当前对于合作社是否能够提升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学术界尚未形成普遍共识。为增强社会层面对合作社的认同感,本文立足于挖掘和揭示合作社的益贫价值,基于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云南、贵州、陕西及甘肃4省1 553户关于贫困与食物安全综合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通过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合作社对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合作社对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使用多种方法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合作社对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影响在不同特征的农户间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相较于贫困农户、低人力资本禀赋农户、低收入阶层农户,参加合作社对非贫困农户、高人力资本禀赋农户、中高收入阶层农户家庭的能力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因此,政府在引导鼓励农户加入或创办合作社保证合作社增量的同时,应重点优化存量,强化小农在业务、资金与管理参与方面同合作社的关联度,减少公共减贫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精英俘获”现象。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云南省900份农户残膜回收意愿问卷的SEM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云南省农户残膜回收意愿的影响因素,开展农户问卷调查,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900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计资本、生态认知和政策感知均对农户残膜回收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根据影响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政策感知>生态认知>生计资本;同时,生计资本通过政策中介影响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政策引导农户进行残膜回收效果好于其他方式;此外,生计资本高的农户比生计资本低的农户更加关注政策,接受和认可程度也更高。基于此,提出加强补贴和大力宣传以及循序渐进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与适应力,对于降低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提高生计适应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粤北山区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对贫困农户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及适应力的因素。研究表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与农户自身因素是影响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的主因;贫困农户生计资本的结构性变化、生计的自适应、政策协同是贫困农户生计适应力的举措。研究为粤北山区乃至我国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识别及适应力提供决策参考,对于促进偏远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可持续生计的概念界定与分析框架出发,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评价的基本框架,从脆弱性背景压力、生计资产状态、结构与过程和生计策略响应、生计结果效应四个方面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单项指标和综合评价模型。科学地进行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评价对于保障农户生计安全、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三农”问题的视角,在分析农村土地整治对农民权益保护、农村可持续稳定和农业生态安全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从区域尺度构建土地整治对“新三农”问题的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灰靶模型,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土地整治对“新三农”问题的影响效应显著,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从综合效应来看,苏北明显好于苏中和苏南地区;从分层效应来看,江苏土地整治在维护农村可持续稳定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但在农民权益保护和农业生态安全维护方面略有不足,忽视了土地整治过程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和生态风险问题。因此,有必要转变现阶段的土地整治模式,完善制度体系及工作机制,以提升土地整治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