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油为 C 源,经过富集培养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 15 株具有较强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力的菌株.其中菌株 BS-5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能力最强,该菌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可达 27.3 mN/m(空白发酵液表面张力为 54.5 mN/m).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该菌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糖脂类物质.另外,通过正交试验对该菌的培养基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结果以植物油 10 g/L、MgSO4 0.2 g/L、K2HPO4 1.0 g/L、KH2PO4 1.0 g/L、蛋白胨 1.0 g/L、FeSO4 0.05 g/L、CaCl2 0.02 g/L、初始 pH 值 7.5 为最佳.通过16S rDNA 测序结果表明该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植物根际促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作物生长的促进效应及其机制,为制备高效微生物肥料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和应用技术支持。【方法】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ubtilis)NRCB002发酵液组分的促生效应盆栽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分别为发酵培养基(P)、发酵菌液(F)、发酵菌液上清液(S)、重悬菌液(G)和重悬菌液+乙偶姻(A),以浇灌等量的去离子水的处理为对照(CK)。进一步的乙偶姻施用方式盆栽试验设置两个处理,分别为在生菜幼苗根部浇灌(RI)、叶面喷施(FS) 0.1 g/L乙偶姻溶处理,以施用等量去离子水的处理为对照(CK)。生菜生长两周后,两组盆栽试验收获地上部及根系,测定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和根部的鲜重和干重,并分析根系指标。以K氏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0.075、0.375、1.5 g/L的乙偶姻培养NRCB002,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了NRCB002生物膜的形成量。【结果】1)与CK相比,除培养基P处理外,其余4个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生菜幼苗的地上部和根部的鲜、干重;S、F和A处理还显著增加了生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总根长...  相似文献   

3.
黑曲霉固态发酵苹果渣产木聚糖酶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有较高酶活值的低成本木聚糖酶产品,试验以苹果渣和棉粕为基料研究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SL-05)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的最佳条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以棉粕和苹果渣(1:1)作为基础氮源和碳源得到的发酵曲的酶活值最高.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了对产酶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尿素、KH2PO4、含水率.进一步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研究了自变量(尿素、KH2PO4、含水率)对黑曲霉SL-05产酶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获得了产酶的最佳条件.模型的方差检验显示总回归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失拟性检验不显著,说明模型适合并且预测尿素、KH2PO4、含水率对产酶的影响非常有效.在最佳条件(基料棉粕和苹果渣比例为1:1,第2氮源尿素2.6%,无机盐KH2PO4 0.09%,速效碳源葡萄糖2%,含水率62.9%,30℃培养60 h)下,分别获得T5662、30000 U/g的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高酶活发酵干曲.以廉价的工农业废料作为基本培养基获得了有较高酶活的产品,经济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桑黄具有抗肿瘤功效,但由于难以人工栽培,目前国际市场的售价昂贵.探讨了桑黄菌菌丝人工培养的条件,可供进一步液体发酵,以提取桑黄有效成分参考.经初步实验表明pH6.1~6.8、30℃条件下桑黄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桑树枝30g,葡萄糖30g,KH2PO4 1.0g,MgSO4 0.7g,麦皮15 g,黄豆粉10 g,琼脂20g,水1L.  相似文献   

5.
从土壤中筛选到44株产邻苯二酚的菌株.其中X16菌株转化苯甲酸钠产生邻苯二酚的活性最高,根据其形态特征观察、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udomonas sp.)。经过发酵条件优化后,发现该菌最适发酵的碳氮源分别为苯甲酸钠6g/L和聚蛋白胨2g/L;最适温度为32℃;最适pH为6.7;最适发酵时间为22h。在上述发酵条件下,该菌产邻苯二酚的能力达到1mg/mL,比条件优化前提高了25%o。  相似文献   

6.
利用甜高粱秸秆汁发酵生产丁醇、丙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试验以甜高粱秸秆汁作为生产丙酮、丁醇的发酵原料,从5种丙酮-丁醇菌中选出能够利用甜高粱秸秆汁且丁醇产量高的Bacillus acetobutylicum Bd3菌作为试验菌株,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优化条件为:糖度为10oBrix的甜高粱秸秆汁,玉米浆含量5 g/L,接种量6%(v/v),(NH4)2SO4 5 g/L,KH2PO4 0.4 g/L,CaCO3 6 g/L,温度32℃,pH6.8,丁醇产量达到10.29 g/L。  相似文献   

7.
~(60)Coγ射线诱变阿维拉霉素筛选高产菌株及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新乐  陈敏  张虹  胡奇杰 《核农学报》2007,21(5):451-455
用60Coγ射线对绿色产色链霉菌A-05菌株进行了诱变处理,以正突变率为标准确定诱变的适宜剂量为350 Gy。诱变后得到5株较高产突变菌株,其中H-15菌株经连续传代6次,遗传性状稳定,阿维拉霉素发酵单位达到68.5mg/L。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菌株H-15生产阿维拉霉素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所试验的碳氮源中,可溶性淀粉、核糖分别作为唯一碳源时,阿维拉霉素发酵单位较高,分别达82.67和79.45mg/L,乳糖、果糖、葡萄糖分别作为唯一碳源时菌株的效价较低;3%的豆粕粉和2%的大豆蛋白胨作为氮源时阿维拉霉素发酵单位分别为77.6和62.7mg/L。采用双碳源双氮源更有利于菌株提高阿维拉霉素的发酵单位,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核糖和大豆蛋白胨对阿维拉霉素发酵单位影响较显著。优化后的碳氮源组成为:可溶性淀粉20.12g/L,D-核糖7.81g/L,豆粕粉25.23g/L,大豆蛋白胨5.06g/L。优化后的模型计算出阿维拉霉素发酵单位由原来的71.63mg/L提高到101.48mg/L。  相似文献   

8.
禾长蠕孢菌的紫外诱变改良和除草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稗草生防潜力菌禾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 Rabenh f.sp.echinochloae,HGE)的杀草活性,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对该菌种进行改良,经筛选获得1株适合液体发酵的突变菌株M1。与出发菌株HGE菌落墨绿色相比,突变株M1菌落呈灰白色至白色,表现出明显差异,并且M1生长速度快,其发酵液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根芽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出发菌株HGE。连续7次传代培养发现M1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采用RAPD-PCR方法对出发菌株和突变菌株M1同时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的遗传物质已经发生了改变。同时对其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所用培养基马铃薯200gL,葡萄糖30gL,麸皮20gL,酵母膏1gL,KH2PO42gL,MgSO4·7H2O1gL,初始pH7,发酵温度24℃和150rmin振荡培养6d的发酵方案,突变菌株M1菌丝体产量最高,达14.37gL。液体培养获得毒素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培养基蔗糖30gL,(NH4))2C4H4O65gL,NH4NO31gL,酵母膏1gL,KH2PO41gL,MgSO4·7H2O0.5gL,NaCl0.1gL,CaCl20.1gL,水解酪蛋白0.5gL;初始pH7.25,发酵温度为24℃和静置培养14d。  相似文献   

9.
侧胞芽孢杆菌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胞芽孢杆菌是应用于微生物肥料的一种重要功能菌,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了侧胞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并探讨了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侧胞芽孢杆菌的摇瓶发酵最佳培养基为蔗糖3.0%、酵母膏0.8%、蛋白胨1.2%、MgSO40.075%、KH2PO40.25%、MnSO40.010%、CaCO30.8%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2.5℃、转速200 r/min、接种量2%以上、pH为7.6,发酵液中的所得菌浓度可达9×108个/mL。  相似文献   

10.
从盐生植物根际土中分离得到4株含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的植物促生菌(PGPR),通过无菌育种袋栽培试验,考查其在不同盐分条件下对燕麦和黑麦草幼苗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4株菌对5 g/kg或10 g/kg NaCl盐分胁迫下的燕麦和黑麦草幼苗均表现出显著地缓解促生效应,其中假单胞菌属S1最显著,10 g/kg NaCl比无NaCl时促生作用更大。4株PGPR的ACC脱氨酶活性与植物生长参数(根长和下胚轴长)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0.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