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嫁接番茄品种烟粉207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基质袋培、基质槽式栽培、土壤栽培3种栽培形式对嫁接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质槽式栽培的嫁接番茄总产量比土壤栽培的增加了25.8%,前期产量增加了150.0%;基质袋培嫁接番茄总产量比土壤栽培减少4.6%,但前期产量增加了214.8%。2种基质栽培处理的嫁接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长指标均低于土壤栽培,但果实硬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明显高于土壤栽培,显著提高了番茄的品质;二者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基质袋培形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玻璃温室优越的环境条件进行辣椒的长季节基质袋栽培,使辣椒生育期内平均产量达到135000kg/hm2以上,实现温室栽培辣椒的高产高效。通过对温室辣椒长季节基质袋栽培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一套温室辣椒基质袋栽培流程,为提高玻璃温室辣椒长季节基质袋栽培的产量,以及辣椒基质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玻璃温室优越的环境条件进行茄子长季节基质袋栽培,可实现茄子的高产高效.从栽培基质、嫁接育苗、定植与管理、采收与贮运、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和介绍了玻璃温室茄子长季节基质袋栽培技术,为茄子基质袋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甘肃酒泉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区以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为核心,研发了基质枕栽培、基质袋栽培、有机基质穴栽等3种简易无土栽培新模式,比传统基质槽栽培每667 m2节约基质用量30%以上、节约用水30%~40%、节约用肥40%~45%。据甘肃酒泉市肃州区农业农村局统计,2021年肃州区戈壁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总面积为1 333hm2(2万亩),其中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为主要栽培模式,面积达1 200 hm2(1.8万亩)。  相似文献   

5.
不同尺寸栽培袋番茄营养基质栽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纺布为番茄营养基质栽培袋材料,采用威曼83-06 番茄品种,研究了3 种不同尺寸栽培袋32 cm×25 cm(G1)、
55 cm×32 cm(G2)、60 cm×25 cm(G3)对袋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2 cm×25 cm 的无纺布栽培
袋中加5.5 L 的基质适合为期4 个月的秋冬茬番茄袋式栽培,其地上部干质量和地下部干质量以及番茄单株产量、平均单果
质量均高于G2、G3 处理,并且其果实品质优于G2、G3 处理。  相似文献   

6.
不同尺寸袋培对黄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彤 《北方园艺》2011,(6):28-30
以聚丙烯编织袋(蛇皮袋)为材料做成6种不同尺寸基质栽培袋,分别为(边长×边长,单位:cm):20×25(T1)、25×30(T2)、30×30(T3)、30×35(T4)、35×35(T5)、35×40(T6),分别装入2.5、4、5、6.5、8.5、10 L体积比为2∶1的草炭和蛭石的混合基质中;以T5为对照,在日光温室内栽培"津春4号"黄瓜,研究了不同尺寸的栽培袋对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装入5 L基质的T3处理接近于对照水平,少于5 L的栽培袋产量急剧下降,高于5 L的处理增产幅度变得较小,且差异不显著,在生产中装入5 L基质的栽培袋比较适合单株黄瓜的栽培。  相似文献   

7.
《北方园艺》2013,(11):33
1设施构成隧道式栽培设施由栽培槽支架、钢丝网槽(或多功能泡沫槽)、无纺布、黑白膜、基质袋、给回液管路及隧道式钢丝网架等组成。2设施用途  相似文献   

8.
<正>1栽培前准备1.1栽培床准备将温室地面整平,喷水压实地面,在地面上铺温室专用地布一层。选用50 cm×90 cm的基质袋(黑白膜),将装有基质的栽培袋按照栽培行距南北向摆放,行距为60 cm。在栽培袋上部错位打栽培孔,1个袋上可种4株番茄,做好定植准备工作。1.2滴灌系统安装室内备蓄水池(或蓄水罐)1  相似文献   

9.
EM在苇末基质发酵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忠贵  李萍萍 《食用菌》2004,26(1):28-29
本文研究了不同EM浓度、不同发酵时间对苇末基质的处理效果及对鸡腿菇菌丝生长、菌袋成品率和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用浓度为0.2%~0.4%的EM发酵苇末基质,可以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效果和菌袋成品率;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使苇末栽培鸡腿菇的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5%~20%。  相似文献   

10.
以番茄品种"富勒"为试材,设置4种不同的栽培模式,测定了不同栽培模式下番茄的生长指标、产量、品质指标,研究了设施黄沙栽培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以及番茄根际温度的影响,以期为沙漠地区沙质土壤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无纺布种植袋栽培模式根部温度变化幅度最大,土壤平作栽培最小;黄沙垄作栽培模式下番茄根最长,土壤栽培最短;番茄株高、茎粗在土壤栽培下较黄沙栽培模式下大;667 m2产量、单果质量和株产量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平作最高,其次是黄沙垄作栽培、黄沙平作栽培、无纺布基质袋栽培;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为无纺布基质袋栽培模式最高,土壤栽培模式最低.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北京地区3—5月的优质光热条件、稳定基质栽培番茄品质,通过改变传统栽培方法,采用在同一设施内,人为控制植株高度,只留2穗果和水分亏缺灌溉等栽培措施,研究不同栽培密度(每667 m2分别栽4000、6000、8000株)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栽6000株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8...  相似文献   

12.
为丰富蔬菜品种,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增加草莓日光温室复种指数,实现增产增收,通过推广应用草莓套种鸡腿菇栽培技术,每栋标准温室可采收鸡腿菇1000kg,较普通草莓日光温室可增收1.5万~2.0万元,折合每667m2鸡腿菇产量和效益分别为2000kg和3万~4万元,同时平均每667m2草莓总产量和效益分别达到4000kg和6万~8万元,日光温室草莓套种鸡腿菇每667m2总收益可达9万~1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现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草莓育苗及定植、鸡腿菇菌棒制作及覆土栽培、套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草莓套种鸡腿菇栽培技术,以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控释肥对辣椒生产的提质增效作用,进一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和轻简化栽培,采用蔬菜专用控释肥在辣椒上进行梯度用量比较试验,42%控释肥用量设5个处理,667 m~2用量分别为80、90、100、110、120 kg,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适宜辣椒生产的最佳控释肥用量。结果表明:667 m~2施用42%控释肥120 kg的处理5最优,667 m~2较对照减施纯养分13.1 kg,减量19.4%,667 m~2增产427 kg,增产率29.9%,667 m~2净收入提高1 960元,净增收提高37.5%,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芹菜种植最佳灌溉量,开展芹菜不同灌溉量试验,为芹菜高产及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T+5:每667 m2灌溉126 m^3;T+10:每667 m2灌溉132 m^3;T-5:每667 m2灌溉114 m^3;T-10:每667 m^2灌溉108 m^3;对照:每667 m2灌溉120 m^3。试验结果表明,T-5处理在株高、茎粗、叶柄数等植株长势均优于对照,干物质质量较对照增加13.7%;芹菜产量最高,为5669.50 kg,产量、产值较对照提高16.28%;T-5处理在节水5%的情况下,纯收益高于对照16.67%。综上所述,每667 m2灌溉114 m^3高产且节水,是本试验处理中经济效益较好的灌溉处理,适宜指导本地区大棚芹菜微喷灌溉栽培。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菜用春大豆新品种辽鲜1号的高产高效栽培,选择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两个试脸因子,通过田间双因素试验,研究了供试因于对辽鲜1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2.0万株/667m2,尿素用量以4~8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张圣旭 《蔬菜》2019,(7):52-55
为提高佛手瓜的质量安全和栽培品质,增加种植户的收入,对新丰佛手瓜有机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包括产地环境要求、施肥整地、育苗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采收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有机栽培技术的推广,新丰佛手瓜每667 m2产量为5 000~6 000 kg,平均每667 m2产值6 000元左右,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为了提高设施冬闲期的利用率,探索羊肚菌生产新模式,根据樱桃、羊肚菌的生长和生物学特 性,利用11月至翌年4月樱桃过冬管理期,在樱桃树行间套种羊肚菌。从品种选择和羊肚菌菌种制备、设 施条件、栽培管理等方面总结栽培技术,并形成设施樱桃套种羊肚菌的生产模式,实现了667 m2 产鲜羊肚 菌180 kg,产值达3.6万元,较传统栽培667 m2 净增效益3万元。  相似文献   

18.
黄伟  齐恩芳  贾小霞  刘明霞 《蔬菜》2021,(11):21-24
为探索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为材料,共设4种栽培模式。处理T1为露地坑栽,处理T2为黑色地膜单行栽培,处理T3为黑色地膜双行栽培,处理T4为黑色地膜双行微沟栽培,通过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比较,选择出最佳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相较于露地坑栽模式,3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出苗率略低、生育期晚,而株高、分枝数、地上干质量、穴薯块数、穴薯质量均较高,其中地膜覆盖双行微沟栽培方式(T4)表现最佳, 667 m2产量最高,为3 280.2 kg,较露地坑栽增产19.5%;且667 m2产值最高,达到3 936.28元;667 m2纯收益较露地坑栽增收657.2元,增加率达27.6%;因此,地膜双行微沟栽培不但产量高,而且纯效益也高,可作为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栽培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克服连作障碍,采用大棚草莓基质育苗和灵芝栽培进行轮作,667 m~2可产出优质种苗5万株,按照1元/株价格计算,667 m~2可产生收益5万元;667 m~2灵芝孢子粉可收集60 kg,按照2 000元/kg的价格计算,收益为12万元,667 m~2产出的灵芝幼茸和灵芝切片收益为5万元以上,667 m~2整个生长季收益在17万元以上。大棚草莓基质育苗与灵芝轮作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春大棚小型西瓜“2蔓1绳”不同栽培密度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出北京地区春大棚小型西瓜在"2蔓1绳"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的最佳栽培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2蔓1绳"整枝方式双行种植情况下,每667 m2定植2 300株产量最高,为4 327.86 kg;小区产量最高,为288.52 kg;中心糖含量最高,达到13.20%;始收期为6月1日,排名第二;坐果率为109.4%,排名第三;单果重最高,为1.72 kg;畸形果率较低,为0.78%。由此可见,每667 m2定植2 300株为最佳栽培密度,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