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试验田一次全苗的操作规程与作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万深 《中国种业》2020,(8):108-112
试验田是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结合国家和地方农机作业标准和科研需求,提出科研试验田管理相应的作业标准,明确了玉米试验田的规划、落实、优质苗床构建、播种至玉米幼苗期管理等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2.
大豆籽粒的品质会受到不同种植密度以及不同施肥水平的影响。通过试验探究的方式,在我国某地区农业研究科学院所的试验田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对大豆籽粒品质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优化种植的方法,希望能为该领域的关注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及毒性结构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和致病型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规律,连续4 a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发病较严重的4个代表性地块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叶碟诱捕法分离出其中的大豆疫霉,将确认为大豆疫霉的菌株利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鉴定其生理小种和致病型,对于科学使用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497株大豆疫霉属于135种致病型,包含29个生理小种,1株IRT和105个新致病型,其中16,18,22,28,35号生理小种为中国首次报道,而4,33,38,39,43,48,49号生理小种未分离到。13号小种分离频率最高,为3.2%,1号小种分离频率仅为2.4%。结果显示,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群体致病力偏弱,对8个Rps基因致病频率为27.8%~53.1%,其中对Rps1k、Rps3a、Rps1c和Rps6基因的致病频率低于35%,对Rps7基因的致病频率为53.1%,说明在黑龙江东部种植含有Rps1k、Rps3a、Rps1c和Rps6基因的大豆品种较安全,种植含Rps7基因的大豆品种较危险。随时间推移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和致病型分化迅速,致病型变得复杂多样,对绝大多数Rps基因致病频率增加,单株毒性和群体致病力均增强;生理小种和新致病型在试验田与生产田间数量差异不大,但种类差别较大,试验田单株毒性和群体致病力更强。  相似文献   

4.
从种植鉴定试验田选择及田间设计、鉴定种子样品的准备、播种、试验田间管理、纯度鉴定、试验结果计算及判定等环节,介绍了小麦种子纯度种植鉴定的方法,供相关种子机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前茬对大豆菌核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核病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内和病株残体中越冬或越夏 ,带菌土壤和病株残体是菌核病主要初次侵染源。近几年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 ,各种经济作物发展迅速 ,造成大豆前茬的多样性 ,再加上不合理的轮作 ,使大豆菌核病发病率逐年提高 ,2 0 0 0年我场科研站对我单位同一块地的 ( 4hm2 )大豆菌核病发病率进行调查 ,重点调查不同前茬对大豆菌核病的影响。1 调查内容和方法调查地点为宁安农场种子公司试验田 ,品种为黑农 41 ,调查面积 4hm2 ,其中小麦茬 1 .5hm2 、地豇豆茬 1hm2 、地豆角茬 1hm2 、西瓜茬 0 .5hm2 。在大豆开花期 7月上、…  相似文献   

6.
《分子植物育种》2004,2(4):464-464
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定于2004年8月23日至8月2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第十七国大豆科研生产会。会议期间,将交流过去一年来我国在大豆科研和生产方面的新成果,探讨国内外动态,实地考察辽宁省大豆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先进经验。会议的日程为:8月23日报到;24~25日进行学术交流,26日参观辽宁省农科院大豆试验田;27丹东及鸭绿江对岸考察大豆高产示范田。28日在丹东结束。与会代表每人缴纳会务费和资料费共计600元,考察费500元(不参加考察的代表无须缴纳)。食理。会议备有多媒体投影仪和普通投影仪,在大会发言的代表可准备PowerPoint文档或…  相似文献   

7.
<正>9月23日上午,负责协调示范试验田的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团结村村委书记王运文,在田间地头迎来了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黑龙江植检植保站等170位全国各地植保系统负责人和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巴斯夫)的合作伙伴等共计300余人,对玉米、大豆和水稻上的巴斯夫施乐健~?技术运用效果进行观摩。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是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及时、客观、公正地做好品种试验工作,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是每个试验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潍坊市种子管理站自1998年筹建国家区试站以来,每年承担国家和省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棉花等作物多项区试和生产试验,先后有6人次被全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为区试工作先进个人。现将近年来品种试验工作总结如下。1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筹建国家级农作物区试站,搞好品种试验工作。市政府无偿划拨3.4hm2土地作为长期试验田,解决了试验田靠…  相似文献   

9.
由于种植不规范、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等,对大豆的产量造成了重大影响。从种植技术、施肥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大豆优化种植技术,以促进大豆质量与产量的提升与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保南方筒仓安全储藏大豆,以进口大豆为主要对象综述了南方地区储藏大豆的特性、大豆储藏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加强基础管理和粮温监控、高浓度磷化氢熏蒸、通风降(均)温、空调控温、氮气气调、减缓自动分级以及强化有限空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我省秋作物生长期间,气候十分异常,降雨量较往年多1~2倍,8~9月份长期阴雨连绵、低温寡照,对秋作物生长极为不利。为掌握特殊气候条件下各种秋作物品种在大田生产中的表现,科学筛选及鉴定优良品种,为2004年各地利用品种提供参考和依据,河南省种子管理站于2003年9月下旬组织省农业厅、农科院、农业大学的专家,对全省部分市、县的玉米、水稻、棉花、大豆、花生等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大田、品种试验田进行了考察,之后又参考各市种子管理部门的品种考察报告,对全省秋作物品种利用情况进行了汇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及农户适应性行为对大豆播种面积的影响,以黑龙江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经济、气候和农户数据,明确气候变化对大豆播种面积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降水量和温度对大豆播种面积有显著影响,降水量增加和温度升高会促使农户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此外,农户的适应性行为也对大豆播种面积产生了影响。农户的适应性行为主要包括改变种植品种、调整种植时间和改变农业管理方式等。研究结果对黑龙江地区的大豆种植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高粱大豆间作体系的间作优势,试验于2018-2019年在山西省汾阳市高粱试验田进行,设置高秆高粱晋杂22单作(G1)、矮秆高粱晋杂34单作(G2)、大豆单作(D)、2行高粱2行大豆间作(2G1∶2D、2G2∶2D)、2行高粱3行大豆间作(2G1∶3D、2G2∶3D)、2行高粱4行大豆间作(2G1∶4D、2G2∶4D)共9个处理,研究不同高粱与大豆间作模式下高粱大豆产量、土地生产力、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作高粱的千粒质量、穗粒质量与单作高粱间差异不显著;大豆的结荚数在不同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与单作相比,2G1∶2D、2G2∶2D、2G1∶4D、2G2∶4D间作处理大豆的结荚数分别降低37.89%,32.16%,22.46%,21.51%;高粱与大豆间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LER)和水分当量比(WER)均大于1,表明间作具有土地和水分利用优势;间作体系的养分优势主要表现在氮累积量的增加;2G1∶2D间作处理的LER、WER、氮累积量分别比2G2∶2D间作处理提高8.91%,8.30%,4.56%,2G1∶4D间作处理的LER、WER、氮累积量分别比2G2∶4D间作处理提高10.17%,9.14%,4.35%,在晋杂22大豆间作体系下,2G1∶4D间作处理的LER、WER、氮磷钾累积量均高于2G1∶2D和2G1∶3D间作处理。高粱与大豆间作具有较高的土地生产力、水分及氮素养分利用优势;高秆高粱晋杂22与大豆间作比矮秆高粱晋杂34与大豆间作优势明显;2G1∶4D间作处理是最适宜的高粱和大豆间作配比。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之一,大豆的加工产品种类繁多,除了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大豆油脂业外,我国传统的大豆加工制品举步维艰,发展相当缓慢,并且由于技术水平的制约和传统消费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我国传统大豆制品的生产极不规范、市场混乱、管理难度大。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我国对食品加工企业设立了市场准入制度,大豆加工品除酱油和大豆油脂,目前已经建立相应的规范外,其他大豆加工产品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由于品种育繁推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种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院校、科研单位、民营企业不断推出新品种,品种更新换代频率大大加快,为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县近几年结合“三田”(试验田、示范田、攻关田)建设,先后推出了玉米四单19、吉单159、本育9、龙单13,水稻绥粳一、长白9、牡丹江19、牡丹江22,大豆黑农37,高梁敖杂一;绿豆522等主栽品种及一大批苗头性品种,为我县品种更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大豆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素,选取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态试验田中栽培品种'绥农36号’(ZP)和野生品种(Y1) 2种大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种植前期(Pp)、分枝期(Bp)、开花结荚期(Fp)和成熟期(Mp)的根际土壤进行ITS rDNA测定,同时,对以上各时期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真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生长期到收获期,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整体表现为逐渐增多,在收获期时达到较高。测序结果表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的优势菌门,在不同时期所占比例约50%;未鉴定分类(f_unidentified_Unclassified)和未分类(Unclassi-fied)的2种菌属为大豆根际的优势菌属,随生长期变化,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含量出现一定差异。结合其他优势菌群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表明大豆生长时期的改变影响着其根际真菌群落的动态变化;同时总氮(TN)和有机质(OM)对真菌群落的分布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大豆生长过程中土壤质量、营养状况以及微生态效应的评估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高产、优质、豆腐加工专用的大豆品种,本研究从西南地区收集144份高蛋白地方大豆品种,种植于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农场试验田,采用大田管理模式,调查其生育期。成熟后风干考种,调查产量,百粒重,生育期等主要的农艺性状,测定大豆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含量等品质性状。用SDS-PAGE法测7 s球蛋白,11 s球蛋白相对含量和11 s/7 s比值,并对不同品种的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7 s球蛋白含量,11 s球蛋白含量以及11 s/7 s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产量与生育期成极显著负相关,和株高成显著性负相关,与有效分枝成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油脂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油脂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7 s球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11 s球蛋白含量和11 s/7 s之间有着不显著正相关或无明显相关关系。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高产优质品种高产高质有C79,C68,E312,A59,A22-2共5份大豆品种,这些品种平均单株产量为20.96 g,蛋白含量51.62%,脂肪16.00%,可溶性糖含量6.89%,11 s/7 s为1.50,吸水率123.0%,百粒重14.55 g,可将其作为适合生产豆腐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8.
种是基础,管是关键。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以及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得高产。 1苗期管理 1.1查苗、补苗 达到苗全、苗壮是栽培中一个重要环节。大豆出苗后适时进行查苗、补苗,确保苗全,并及时间苗剔除疙瘩苗。补苗时可以补种或芽苗移栽。  相似文献   

19.
在夏大豆生产中,常常由于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管理不科学等原因,造成植株矮缩、叶片黄化,严重影响到大豆产量,给广大农户造成巨大损失。下面就夏大豆矮缩、黄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供大家参考。一、由大豆胞囊线虫病为害造成1.发病症状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植株根部。发病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中央储备大豆和临时储备大豆数量的增加,使得原本比较紧张的仓容变得更加紧张。为了充分、灵活的利用有限仓容,我们在以往只在高大平房仓储存大豆的基础上,尝试用浅圆仓储存大豆。浅圆仓与平房仓相比,结构上有明显区别,因而也给浅圆仓大豆的储存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我们经过几年的储存与管理,摸索出一套方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