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介绍了白玉枇杷的特征特性,并从建园、适时定植、定植后管理等方面提出栽培技术,以期为白玉枇杷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枇杷是甘露镇主要的栽培作物,该文从园区选择、品种选择、育苗、移栽、水肥管理、修建和疏花疏果以及套袋采收等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了枇杷栽培的关键技术,以期为获得高产优质枇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温州是枇杷适栽地区之一。该文介绍了温州枇杷栽培的建园要求、品种选择、苗木定植方法,以及肥水管理、土壤管理、果树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果园管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枇杷变异新品系———‘川早枇杷’的生长特性及果实品质。[方法]以‘川早枇杷’和‘早钟六号’2个枇杷品种为材料,采取石蜡切片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个品种的枝条组织形态和物候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川早枇杷’的抽梢和展叶时间均比早熟品种‘早钟六号’提前约半个月至1个月左右;‘川早枇杷’的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比早熟品种‘早钟六号’提前3个月‘;川早枇杷’春梢各组织在春梢中所占比例为表皮3.7%,皮层薄壁组织14.5%,维管组织15.9%,髓65.9%‘,早钟六号’各组织比例分别为3.1%、42.5%、6.9%、47.5%。[结论]在物候期方面,‘川早枇杷’早于目前广泛栽培的早熟枇杷品种‘早钟六号’,是一种重要的枇杷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西充县枇杷花果管理实用技术,包括枇杷花芽促控技术、保花保果技术、疏花疏果技术等,以期为该县枇杷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枇杷是我国南方特产果树之一,果实春末夏初成熟,正值一年中鲜果淡季,且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口,深受人们喜爱。枇杷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栽培管理相对简单,产量较稳定,经济效益较高,适于我国南方一些丘陵山地集中成片栽培,要达到高产优质,应注意抓好以下一些栽培环节。 一、选择优良品种 根据市场对良种大枇杷的需求和当地种植环境及气候条件,可选择果大、味甜、高产的早熟和中熟红砂类枇杷品种。如 4月下旬成熟的“森尾早生”和 5月下旬成熟的“大红袍”、“华宝 2号”、“解放钟”等。 二、高标准建园 选择交通方便、土层深厚的…  相似文献   

7.
苏州地区是枇杷露地栽培的北缘地带,冬季植株的叶片、花和幼果极易受到低温的危害。通过设施栽培技术不仅可以减轻或避免露地栽培的冻害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果实品质,减少果实日灼、栓皮等造成的损失,且可提早成熟期15天左右,显著提高枇杷种植效益。本文介绍了苏州地区枇杷设施栽培关键技术,针对枇杷设施栽培过程中的温湿度管理、树型管理、花果及肥水管理等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苏州及其他产区枇杷设施栽培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仁寿县枇杷产业发展的绩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寿县有悠久的枇杷栽培历史。枇杷产业已成为仁寿县发展经济的特色水果支柱产业,而且也成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总结仁寿县枇杷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基础上,分析枇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以促进当地枇杷产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1988~1996年的引种试验表明:白玉和霸红两个枇杷品种在江苏沿江果区表现品质好、生长势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合这一地区种植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不同套袋处理对白沙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进一步优化洞庭地区白沙枇杷的套袋栽培技术,采用不同果袋和不同套袋时间处理,研究其对青种和白玉2个白沙枇杷品种的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层双色果袋可以改善青种枇杷的外观,果面色泽均匀,锈斑较少,同时,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的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套袋时间早,有利于白玉枇杷果实外观品质提高,但其内在品质略有下降。而在4月20日套袋的透明袋对提高白玉果实的内在品质方面效果较好,但易发生锈斑和果实皱皮现象。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白沙枇杷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沙枇杷以优良的品质而被冠为枇杷中的精品,江苏省是我国白沙枇杷主产区之一。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江苏地区白沙枇杷丰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选择良种,合理建园与定植;科学矮化整形,培养早丰产树冠;按需平衡施肥,合理排灌水分;生草与覆盖相结合,有效管理土壤;合理修剪,促进矮化丰产;精细疏花疏果,保障果实质量;适时合理套袋,提高果实商品性;多方措施,有效防冻;无公害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与保鲜,以期为促进江苏省白沙枇杷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提高及扩大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江苏鲜食葡萄的栽培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又不断引进和自主培育新的品种,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在我国葡萄种植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葡萄栽培技术的普及未能跟上产业规模的扩张速度,造成了各地葡萄产业发展水平与技术运用能力参差不齐。规范合理的种植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也是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保障。本文围绕“H”型平棚整形葡萄种植的建园选种、水肥管理、花果整形、葡萄安全管理等技术环节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蒙自市大枇杷果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无公害大枇杷生产基地,增加农民收入。现提出蒙自市大枇杷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供大枇杷种植户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崇阳县是湖北省枇杷主产区之一。结合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枇杷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促进崇阳县枇杷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实践,集成创新了浙江省莲都枇杷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其技术体系包括:注重层形,强化修剪;果园生草,以园养园;增施有机肥,重施壮果肥;以树定产,以枝定果,实行果实套袋;多措并举,预防冻害;综合防治病虫害;分批采摘,分级包装。该项技术体系的推广促进了莲都区枇杷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枇杷优质嫁接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蒙自地区的气候特点,并根据多年的大枇杷优质嫁接苗培育的实践经验,从砧木苗的培育、嫁接、接后管理及苗木出圃4个方面总结了大枇杷优质嫁接苗的培育技术。在当年2~4月播种,翌年6~8月嫁接苗即可出圃,且优质苗比例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歙县三潭枇杷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剑锋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86-187,189
歙县是我国五大枇杷产区之一,新安江畔的漳潭、绵潭、沦潭3个相邻大潭的两岸群山上种植的"三潭枇杷"是我国枇杷种类中优良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并日益形成规模。通过对三潭枇杷的苗木选育、苗木选择和定植、水肥管理、整形修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采收等栽培技术方面的阐述,分析了栽植三潭枇杷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药物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热空气处理对冠玉枇杷贮藏效果的影响。[方法]在枇杷贮藏前,进行了24和48h38℃热空气处理,并检测在低温贮藏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失重以及皱缩等的变化。[结果]经38℃热空气处理24h后冷藏,能有效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有效降低失重率,抑制皱皮的产生,冷藏至30d外观仍保持光洁、风味较好。[结论]38℃热空气处理能有效保持冠玉枇杷的品质和外观。  相似文献   

19.
依据枇杷栽培花果期对环境温度的要求,针对广东批杷盛花期忌高温、幼果期忌霜冻、果实成熟期容易皱缩萎蔫的生态栽培反应,以广东各县12月至翌年4月的6个气候生态温度因子做为区划指标,划分出生态栽培适宜小区6个、次适宜小区3个、不适宜小区3个,并评述了各区的生态栽培特点,建议今后扩大生产规模,应重点放在适宜区域,特别是生态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的英德市和丰顺县.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枇杷主要种质资源的总体性状,分析其果品的商品价值,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份白沙枇杷资源的果实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并对其植物学特征进行了描述,为我国枇杷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白沙枇杷品种分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份枇杷资源的果实性状综合因子得分较高的为‘冠玉’,较低的为‘早黄’,其余果实特性一般,结合其它植物学特征描述,‘冠玉’在果重、果形、风味、丰产性、耐贮性、抗寒性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优势,可进行适量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