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明确陕西省西洋参根结线虫病病原,采用常规形态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在陕西省留坝县严重发生的西洋参根结线虫病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二龄幼虫蠕虫形,口针基部球小而圆,尾部透明区明显,尾尖钝圆;雌虫虫体梨形或近椭圆形,口针杆部后部稍宽,口针基部球近圆形较小有缢缩。雌虫会阴花纹呈近圆形,线纹平滑呈波浪状,尾端区有刻点,背弓较为低平。结合特异性PCR扩增及根结线虫属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该病原鉴定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相似文献   

2.
 烟草根结线虫病是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线虫主要为四种常见根结线虫,即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and White) Chirwood]、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 (Treub) Chitwood]、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 (Neal) Chirwood]和北方根结线虫(M.hapla Chitwood),其中,以南方根结线虫危害较普遍,尤其是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3.
陕西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的种类鉴定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结线虫病是陕西棚室蔬菜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以其雌虫的形态特征和测量值为主要依据,对采自20个市县的330份根结线虫样本进行会阴花纹鉴定,并对其种类分布以及危害进行调查,表明,陕西省根结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M. incognita)、北方根结线虫(M. hapla)、花生根结线虫(M. arenaria)和爪哇根结线虫(M. javanica)4类。南方根结线虫发生率占采集点的97.27%,是保护地蔬菜的绝对优势种群,以葫芦科受害较重。根结线虫在延安、渭南、铜川及商洛大部分地区发病率达70%以上,以延安地区南部和渭南大部分地区发病最重,病情指数70以上;榆林地区发病率最低,发病率20%~30%,病情指数30以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根结线虫的种类,为进一步制定水稻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20和2021年春季从我国河南、山东、宁夏、北京、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和内蒙古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连片稻田、周围田埂、旱地等采集了1 032份土样,每份土样与灭菌河沙混合后平均分成3等份分别放入花盆中,盆中一半播水稻一半播番茄,50 d后检测水稻或番茄根系是否有根结产生。挑取阳性样品根结中的雌成虫,制作会阴花纹玻片,对根结线虫种类进行形态鉴定;同时利用我国常见6种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对土样中的根结线虫种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有119 份土样能够引起水稻或番茄幼苗产生根结,总检出率为11.53%,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土样检出率最高,为33.33%。在根结线虫种类鉴定中发现,拟禾谷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为北方水稻产区优势种,占鉴定样品的96.83%;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分别占鉴定样品的84.13%,52.38%,31.75%,15.87%和3.17%。受1,2,3,4,5和6种根结线虫侵染的土样比例分别为11.11%,28.57%,28.57%,28.57%,3.18%和0%。其中最常见的为拟禾谷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混合侵染(23.81%),其次为拟禾谷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混合侵染(22.22%),再次为拟禾谷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混合侵染(15.87%),其他不同种类根结线虫混合侵染的田块比例不超过10.00%。【结论】根结线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其中拟禾谷根结线虫为优势种,象耳豆根结线虫也已适应低温由南向北扩散,今后应加大研究根结线虫在北方露地低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及扩散和危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自烟台市的南方根结线虫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烟台市西沙旺苗圃内的剑麻Agaverigida上发现一种根结线虫 ,经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该种根结线虫的主要鉴定特征为雌虫口针的基部球横向宽 ,背食道腺开口到口针基部球的距离近 ,会阴花纹多数呈六边形 ,背弓中等到高 ,多为方形 ,背线平滑或稍有波浪 ,侧线不明显。雄虫头冠前缘稍有凹陷 ,口针基球横向宽 ,前缘平或向后斜 ,与基杆界限明显 ,背食道腺开口距口针基球的距离很短。二龄幼虫直肠有的膨大明显 ,但在大多数标本中看不到膨大 ,尾透明末端界限明显或不太明显 ,指状 ,末端钝圆。与南方根结线虫的典型群体相比 ,该群体的雌虫和雄虫的口针都偏小。  相似文献   

6.
 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参展植物种类多,来源广,带土普遍,疫情复杂.在来自国内外的参展植物中截获矛线目(Dorylimida)和垫刃目(Tylenchida)的13个科,56个属(种)线虫,其中从国外参展植物中截获我国对外检疫3类危险性线虫:长针线虫(Longidorus sp.)、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在检疫监管中发现剑线虫 (Xiphinema spp.).  相似文献   

7.
随着荷兰百合种球的进口量逐年增加,其极易携带多种有害生物入境,线虫传入风险随之增大,危害国门生物安全,因此对其准确的检疫鉴定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形态学(改良贝曼漏斗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DNA提取及PCR扩增)对百合种球中分离到的植物寄生线虫进行分离鉴定。最终鉴定出3个种类,分别为穿刺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penetrans)、毁芽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lastophthorus)和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研究表明,在进境百合种球中分离到的线虫数量有限、幼虫较多,无法通过形态学准确鉴定,应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对甘肃省6个蔬菜主产区的根结线虫发生与危害程度进行系统调查,根结线虫在各主产区均大量发生,土样中根结线虫检出率为58.02%。采用雌虫会阴花纹形态、Mdh Est同工酶以及ITS PCR技术,将采自甘肃省内13种蔬菜上的18个根结线虫种群鉴定为两类,在茄子与芹菜上发生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其余作物上均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南方根结线虫占检测种群的88.89%。在田间进行9大类共23个蔬菜主栽品种和嫁接砧木的根结线虫抗性鉴定,参试辣椒品种、番茄品种“金鹏M215”和茄子砧木“托鲁巴姆”在田间未发生根结线虫病害,其余蔬菜各品种均为感病类型。  相似文献   

9.
 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能寄生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大豆孢囊线虫 (Heterodera glycines)的卵和雌虫,是一种重要的线虫生防菌.1994年本研究室从香港大屿山的丝瓜根结线虫(M.incognita已鉴定)的卵上分离得到1株厚垣轮枝菌菌株 (V10).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和利用该菌株,作者对该菌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
浙江宁波口岸从日本进境的罗汉松苗木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种根结线虫属2龄幼虫,热杀死后虫体直,头部和尾部渐变细,但尾部变细更明显;体长351.7~418.4μm,体宽12.8~14.7μm;头部不缢缩,无唇环。口针长11.5~13.4μm,基部球圆形、小;侧区明显,有4条侧线;排泄孔位于半月体前3~4个体环处;尾长49.5~54.0μm,尾端钝圆,尾部透明区长9.5~13.5μm。通过PCR扩增了线虫28S rDNA D2-D3区、ITS和COI基因的分子标记,其在NCBI数据库的登录号分别为ON176683、ON171447、ON171452,并将其与下载的近似种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综合2龄幼虫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判定所分离的线虫为马里兰根结线虫(Meloidogyne marylandi)。这是我国口岸首次截获该种线虫。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野生樱桃李抗根结线虫种质资源的价值,以实生钵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等方法,研究其对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30 d,野生樱桃李根系中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的雌成虫数量分别占2龄线虫接种量的0.16%和0.03%,依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其高抗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接种北方根结线虫的群体中包含免疫、高抗和中抗3种类型,分别占群体总数的46%、48%和6%;接种花生根结线虫的包含免疫和高抗2种类型,分别占群体总数的56%和44%;接种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植株未被侵染率分别为46%和52%,所有供试植株根系表面均未发现线虫卵块.野生樱桃李高抗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其对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的抗性均存在显著的株间分离现象;抗侵入、抗发育和抗繁殖是其对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主要抗性机制;野生樱桃李是抗根结线虫核果类果树砧木种质资源树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甘肃榆中县温室大棚黄瓜根结线虫种类及根际定殖情况,采用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种类,并室内测定和显微观察其在根际定殖效果。结果表明,甘肃榆中县黄瓜根结线虫不同虫态形态、大小和雌虫会阴花纹特征等均具有典型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形态特征。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发现榆中县黄瓜根结线虫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南方根结线虫台湾株系(KU517167)聚为一类,其相似性为99.75%;根结线虫多序列特异位点鉴定发现其与南方根结线虫孟加拉国株系(MN196556)和南方根结线虫印度株系(MN728697)聚为一类,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6.91%。经致病性测定发现,待接种根结线虫2龄幼虫30 d后其能够侵染黄瓜根系并形成大量根结,经染色发现黄瓜幼苗根系组织内寄生大量线形蠕虫、雌虫和卵囊,且镜检观察发现其形态与田间采集后分离的线虫形态一致。综上可知,引起甘肃省榆中县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甘肃省渭源县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病样中的茎线虫种类。【方法】采用形态学特征、ITS-rDNA与28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特异性引物PCR扩增、PCR-ITS-RFL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甘肃省党参茎线虫群体形态特征与花生茎线虫Ditylenchus arachis相似,形态测量均值虽存在差异,但是范围值基本一致;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线虫与花生茎线虫聚为一支,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片段、PCR-ITS-RFLP图谱均与花生茎线虫相同。【结论】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特征分析,将甘肃党参茎线虫群体鉴定为花生茎线虫,表明该线虫已在甘肃发生分布。  相似文献   

14.
云南烟草根结线虫优势种群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烟草主要栽培品种中"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栽培面积比例变化及云南烟草根结线虫常见种及小种种群数量变动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抗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烟草品种栽培面积的增加,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由云南烟草根结线虫的优势种群逐渐转变为次要种群,花生根结线虫2号小种逐渐成为优势种群.可见,烟草根结线的优势种群处于动态变化中,这种动态变化规律主要取决于品种对常见根结线虫种和小种的抗感性,不能用"通常南方根结线虫是优势种群"这一普遍现象来代替烟草根结线虫优势种群随主栽品种抗感性变化而改变这一规律.充分认识烟草根结虫优势种群的动态变化规律对有效控制烟草结线虫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3种中草药植物的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术、白芷和桔梗是3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它们的根茎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安徽省亳州市白术、白芷和桔梗这3种中草药植物种植田中发现有植株感染根结线虫病。为了明确感染这3种中草药的根结线虫种类,通过根结线虫雌成虫的会阴花纹、同工酶及分子生物学检测(rDNA-ITS区、28S rD2/D3区和rDNA-IGS区)进行了根结线虫种类鉴定。白术和白芷的根结线虫鉴定为花生根结线虫;桔梗的根结线虫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这是中国首次报道在白术和白芷上发现花生根结线虫病。这个结果为这3种中草药的根结线虫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植源性杀线虫活性材料,利用Bursaphelenchus xyluplilusMeloidogyne incognita 作为室内离体生测目标,测定了油茶籽饼等植物材料的杀线活性,以及茶皂素制剂和油茶籽饼对作物根结线虫的盆栽和大田防效。结果表明,油茶籽饼、茶果皮和茶籽粗提物均具有较强的杀线活性,当粗提物浓度为10 mg·mL-1,作用72 h,B. xyluplilus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100%和100%;作用48 h,油茶籽饼和茶籽粗提物对M. incognita达到中强杀线活性,其毒力有明显浓度效应;茶皂素制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病有良好盆栽防效,用茶皂素 (有效含量) 1.5和0.75 g·kg-1处理盆土30 d后,番茄的根结和M. incognita 2龄幼虫(Juvenile 2, J2)均下降,对番茄苗期生物量有明显的增加。在瓜蒌出苗前1周,沟施油茶籽饼,用量2.5 t·hm-2时对大田瓜蒌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效,显著抑制土壤中J2的增殖,对瓜蒌的挂果数和果径有一定的增加。该文首次报道油茶副产物对作物线虫病害的盆栽和田间防效,为直接利用油茶籽饼或茶籽等防治作物的根结线虫病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更好地监测转基因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转双价(Bt+CpTI)基因棉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线虫密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和常规棉石远321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5个还田量:不还田(对照)、半量还田1.0 g·kg~(-1)(2250 kg·hm~(-2))、全量还田2.0 g·kg~(-1)(4500 kg·hm~(-2))、1.5倍还田量3.0 g·kg~(-1)(6750 kg·hm~(-2))、2倍还田量4.0 g·kg~(-1)(9000 kg·hm~(-2)),取棉花蕾期和花铃期土壤进行线虫分离鉴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秸秆不还田时,两个棉花品种土壤线虫密度无显著差异;秸秆还田后,SGK321土壤线虫密度仅在蕾期3.0 g·kg~(-1)还田处理时高于石远321,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土壤中鉴定出线虫19科34属,其中食细菌性线虫(Bacterivores)13属,食真菌性线虫(Fungivores)3属,植食性线虫(Plant-parasites)11属,杂食/捕食性线虫(Omnivores-predators)7属。常规棉石远321土壤中鉴定出线虫19科37属,其中食细菌性线虫13属,食真菌性线虫3属,植食性线虫12属,杂食/捕食性线虫9属。秸秆还田增加了食细菌性线虫的丰度,秸秆还田量超过3.0 g·kg~(-1)就会抑制植食性线虫的生长,使其丰度减小;从生态指标来看,两种棉花不同还田处理下的多样性指数(H′)、线虫通路指数(NCR)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的种植没有改变土壤线虫的营养类群,并且土壤线虫密度也无显著差异,两种棉花不同还田处理下的多样性指数(H′)、线虫通路指数(NCR)也均无显著差异。秸秆还田量在一定范围内会使土壤线虫增多,增加丰富度。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相对于品种的影响,棉花生育期和秸秆还田量对线虫群落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首次对甘肃天水清水县小泉乡麦田土壤线虫种群进行了探索性调查分析,获得了麦田线虫种群构成关系的初步数据,并根据营养类群将线虫划分为:植物寄生线虫(Phytophage nematode)、食细菌线虫(Bacte-rivorous nematode)、昆虫线虫(Insect nematode)、食真菌线虫(Fungivorous nematode)、杂食/捕食线虫(Om-nivore/Predator nematode)5大类群。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天水麦田土壤线虫涉及4目9科11属,其中植物寄生线虫涉及2目6科6属;非植物线虫共涉及2目3科5属。植物寄生线虫占绝对优势,占线虫总数的67.7%,食细菌线虫占总数的27.4%,昆虫线虫占总数的4.15%,杂食/捕食类线虫不足1%,未发现食真菌线虫。瓦斯乐斯卡平均指标(WI值)为0.401,远远低于土壤健康一般指数1.000。该结果初步反映了同一个地块多年连续种植小麦引起的严重土壤健康问题,为天水地区种植规划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