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4∶2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以当地常用品种齐黄34作对照,选择菏豆33等10个大豆品种,综合考量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筛选出菏豆33、山宁24、祥丰4号、中黄39等4个较为适合当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为当地农户选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大豆进口依存度在 85% 以上,为有效增加国内大豆供给,2022 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德州市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约 2.27 万 hm2,其中禹城种植面积为0.90 万 hm2。2022 年本研究采用 4∶2 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玉米选用紧凑型品种郑单 958,大豆包括齐黄 34、嘉豆 6号、冀豆 23 等黄淮地区 32 个优良品种(系)进行试验示范,综合考量 32 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等因素,筛选出菏豆 41、齐黄 34、郓豆 1 号、华豆 19、临豆 10 号、菏育 10 号、沧豆 16、冀豆 23、嘉豆 16、丰豆 6 号共 10 个品种,为禹城带状复合种植推广提供品种支撑,是提升区域性大豆产能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最适宜渭南市玉米 /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种植的玉米品种,在 2 行玉米 4 行大豆种植模式下,以 9 个玉米品种(郑单 958、陕单 650、陕单 660、西蒙 168、金科玉 3306、中玉 303、东单 1331、陕单 630、黄金粮 MY73),大豆品种齐黄34 为试验材料,进行玉米品种的筛选,对 9 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陕单 650、西蒙 168、黄金粮 MY73 综合农艺性状好,生育期适宜,产量优势大,每 667m2 产量分别达 564.6kg、560.5kg、563.4kg,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纯经济效益可观,分别为 1395.7 元、1385.6 元、1392.8 元,可以作为陕西省渭南市玉米 /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菏豆38是山东省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以黄沙豆为母本、菏豆12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培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2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菏豆38为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干基)含量45.02%,粗脂肪(干基)含量19.08%,蛋白质、脂肪含量合计64.10%。菏豆38株型紧凑、分枝中等,适宜种植密度为1.0万~1.3万株/667m2。为促进高蛋白大豆新品种菏豆38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对其系谱来源、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为响应国家扩种大豆油料的号召,解决大豆和玉米争地矛盾,本试验开展新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和品种的筛选,选取5个大豆品种和7个玉米品种,设置2种不同的间作模式(模式1:大豆:玉米=8行:4行;模式2:大豆:玉米=6行:4行),以各作物单作为对照。得出以下结论:(1)大豆品种新大豆25号和NK0906-19,玉米品种垦玉4606和新玉77在两种模式下产量相对较高且差异较小,是适宜间作种植的大豆和玉米品种;(2)间作系统内玉米占群体产量的主导地位,适宜的带宽有利于玉米边际效应的发挥,提高间作系统的土地产出;(3)各作物产量较各自单作均有所降低,但大豆玉米间作系统的土地收益与单作大豆相比增加了1.5~1.8倍,而且模式2的收益较高。综上,筛选出适宜新疆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为新大豆25号和NK0906-19,玉米品种为垦玉4606和新玉77号,间作模式选择6行大豆4行玉米模式。研究可为新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后续的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陕西省宜君县文兴试验基地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和大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宜君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玉米、大豆品种要求比较严格,玉米品种选择应以优质、高产、紧凑、耐密、宜机收品种为主,大豆品种以耐阴、抗旱性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黄泛区农场种植的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进行了邯豆5号、徐豆14、徐豆16、豫豆22、郑7051、周豆11、周豆19、中黄29、商豆1099(CK)9个大豆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对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和田间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豫豆22、中黄29、周豆19产量较高,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黄泛区农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该技术是稳玉米、扩大豆的有效途径。介绍了阜阳市颍泉区推广的46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并对此项技术的主要优势、栽培要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科学、规范、有序推广该项技术,切实发挥稳粮增油作用。  相似文献   

9.
贵港市作为我国大豆、玉米主产区之一,该地区具有气温偏高、年降水量较多等气候特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贵港市地势平坦,适宜大豆、玉米生长,为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大豆、玉米产出率。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了贵港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现状,探究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适宜株型玉米和矮秆大豆进行玉米一大豆带状间作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玉米不减产或减产5%以内,且额外增收大豆1000kg/hm2的间作组合,选择适合间作的玉米品种是构建优异玉米一大豆间作复合群体技术的核心之一。对2:2玉米一大豆带状间作的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初探,初步了解了间作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规律,初步筛选出适宜本地区间作的玉米品种,为本地区示范、推广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莫洪雨  李铁 《种子科技》2024,(5):124-127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属于间作模式,有效实施该技术,可以发挥增产增效的优势,强化分类管理,因地因苗施策,从而实现“稳玉米、增大豆”生产目标。从2年的实际种植经验出发,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中的技术要点,以期与相关学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梁邦平  刘艳  张中起 《中国种业》2021,(11):121-122
菏豆39是由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以菏豆17号作母本、中黄13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017-2018年参加山东省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21.0kg/667m2,较对照品种菏豆12号平均增产5.5%,2019年参加山东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2.9kg/667m2,较对照菏豆12号增产6.1%,平均百粒重22.3g;经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 SC-3和SC-7株系均表现为中感。该品种高产、优质、商品性好,202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其品种特征特性、产量变现及其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胡辉荣 《种子科技》2024,(3):155-157
随着大豆及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升种植质量、促进增产,带状复合种植理念逐渐融入大豆玉米种植工作中,相关的推广工作也在逐步开展。因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大量涌现。基于此,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价值,深入探讨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及相关的技术推广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郭奎 《种子科技》2023,(4):46-48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玉米和大豆两个不同季节作物,使其生长特征相辅相成,达到单位面积玉米、大豆增产的一种集约化农业技术。传统的间作套种虽然可以增加耕地产量,但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且经济效益较低。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既能促进作物间的和谐共生,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连续耕作造成的土地钙化和病虫害大规模暴发等问题,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文章主要介绍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概念,阐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研究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点工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胡世梅 《种子科技》2022,(21):43-45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同田种植,实现高秆、矮秆作物同田间作,种地养地、农艺农机、生产生态、良种良法相结合,玉米大豆同田共生、一季双收。文章围绕玉米大豆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施肥整地、播期播法、防病防虫除草、机播机收等环节提出了关键技术要领,对指导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适宜株型玉米和矮秆大豆进行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玉米不减产或减产5%以内,且额外增收大豆1 000kg/hm2的间作组合,选择适合间作的玉米品种是构建优异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群体技术的核心之一。对2∶2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初探,初步了解了间作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规律,初步筛选出适宜本地区间作的玉米品种,为本地区示范、推广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玉米和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保证玉米和大豆产量稳定不仅能够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利用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技术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大豆和玉米产量的提高。基于此,主要论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优势和特点,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宜安徽省及黄淮海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大豆新品种,以参加安徽省 2022 年展示示范的 54 个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综合分析,筛选出一批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的品种:华豆 14 、郓豆 1 号、安豆203 、宿豆 219 、皖宿 1019 。这些品种田间表现优异,丰产性、抗逆性好,适宜在安徽省及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周艳丽 《种子科技》2022,(23):40-42
大豆与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市场需求量较大,营养价值较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大豆与玉米的实际产量,实现一体化施肥、绿色种植的生产目标,满足市场需求。文章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出了有效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措施,以期促进该项技术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其优势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方华 《种子科技》2024,(6):122-124
玉米、大豆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不断优化,出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玉米及大豆产量,不仅实现了农业资源集约化利用,还实现了农业生产技术健康发展。基于此,分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阐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与成效,提出几点发展建议,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