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通过杂交油菜不同栽培方式对经济效益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翻梨移栽产值最高943.8元/667m2,其次是谷林套播产值870元/667m2,不同期直播产值最低593.3元/667m2;投入翻犁移栽最高620元/667m2,其次是谷林套播510元/667m2,不同期直播最低480元/667m2;净产值谷林套播最高360元/667m2,其次是同期直播334.2元/667m2,不同期直播最低113.3/667m2;投产比谷林套播最高1∶1.71,其次是同期直播1∶1.67,不同期直播最低1∶ 1.24.  相似文献   

2.
绵油11号直播与育苗移栽的不同施肥水平与不同密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直播油菜可以获得与常规育苗移栽相近的产量,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8~2.2万株/667m^2;与育苗移栽相比,直播油菜的生育期缩短,个体生长量偏小。单株角果数较少,但单位面积总角果数与育苗移栽相近。角粒数与千粒重变化不大;直播油菜能降低成本,节省用工,效益高。  相似文献   

3.
共生期与播种量对水稻套播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菜套播模式是利用双季稻区冬闲田的有效手段,共生期与播量是影响套播油菜产量的关键因素。为探讨其对套播油菜产量的影响规律,设计共生期及播量裂区试验,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1)各处理条件下油菜密度随生育期推迟而下降,油菜套播有利于提高出苗期密度,但其他生育期的密度降幅随共生期延长而增加;(2)共生期与播量显著影响着油菜各生育期密度,且对三叶期密度存在极显著正互作效应,两试点成熟期密度在共生10 d、播量为9.0 kg hm–2的处理达最高值。(3)共生期及播量均影响着油菜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延长共生时间可增加叶面积指数,但易线苗,油菜叶面积指数等指标随播量增加而增加,导致其产量构成因素、单株产量及小区产量改变;(4)与CK比,套播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且以共生10 d、播量9.0 kg 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何水华 《中国种业》2020,(12):57-60
为了推进上海农场油菜大面积生产,筛选适宜轻简栽培、机械收获的油菜新品种,特开展适宜直播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表明:12个参试油菜品种都能安全越冬,冻害发生较轻或未发生,且均未发生早花早薹现象。12个参试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差异明显,其中庆油3号、宁杂118、宁杂1818和秦优1618从苗期、蕾薹期到成熟期,植株长势好,生长整齐一致,抗倒性好,单株有效角果数多,千粒重和出油率高,产量较高,适宜苏北沿海地区,作为直播油菜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种子》2019,(5)
为推动贵州油菜生产,筛选适宜轻简直播的杂交油菜新品种,特开展适宜直播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表明:11个油菜品种都能安全越冬,未发生冻害现象,且均未出现早花早薹现象;实际产量之间差异明显,其中浙油50、德润油188、油研早18、湘杂油553、黔油18号、中油杂19从苗期、蕾薹期到成熟期,植株生长健壮,生长整齐一致,抗倒、抗菌核病等抗性强,单株有效角果数多,产量较高,适合印江县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6.
稻田套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套播油菜密度、播期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套播油菜只要掌握好配套技术,仍可达到与育苗移栽相当的产量水平,而且大大降低劳动强度。经济效益较高。在江苏扬州地区适宜的播种期为10月1日前后,密度以30.0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黔油19号不同时期喷施稀效唑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稀效唑对优质杂交油菜黔油19号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油菜的蕾苔期、初花期喷施稀效唑能够有效提高油菜黔油19号的油菜籽产量、增加单株产量、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等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其增产效果较明显,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最佳喷施时期为初花期喷施200mg/kg的稀效唑处理效果最好,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增加最多,油菜籽单产达273.47kg/667m^2,比ck(喷施清水)增产42.61%。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油菜新品种(组合)98P37-21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稻板田中开展不同播种量和移栽密度试验,研究其对油菜生长发育、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对直播和移栽油菜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直播油菜4.5~7.5 kg/hm2播种量范围内(密度27.3万株/hm2~38.7万株/hm2),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移栽油菜9.0万株/hm2~15.0万株/hm2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直播油菜以6.0 kg/hm2产量最高,移栽油菜以15.0万株/hm2产量最高,但高密度增产优势不明显,表明密度过大也不利于高产,甚至可能降低产量。随着播种量或移栽密度的增加,主茎总叶数、绿叶数、根颈粗、叶面积、一次有效分枝数、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单株地上部干重、单株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株高、分枝高度变高,叶面积指数变大。移栽油菜主要经济性状指标优于直播油菜,直播油菜产量和产值明显要低,但直播油菜节省劳力和减少投入,净收入却比移栽油菜多1735.7元/hm2,效益明显要高。  相似文献   

9.
稻田套播双低油菜苏油1号不同施肥量对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按比例增施氮、磷、钾肥明显地促进油菜生长,增加一次分枝数,增加各生育时期单株绿叶数、叶片开展度、叶面积指数;(2)增施肥料明显提高子粒产量,其主要原因是增加了一次分枝上的有效角果数;(3)本试验条件下,施用N 315kg/hm2、P2O5 120kg/hm2、K2O 180kg/hm2能获得较高产量和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稻田三熟制油菜谷林套播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克服江西三熟制稻田季节矛盾,确保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通过采用二晚稻田油菜谷林套播栽培方法,研究这一栽培方法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二晚接茬油菜相比,谷林套播油菜尽管个体发育受到抑制,植株比较瘦弱、总角果数、每角粒数较少、千粒重也较小,但其每公顷株数最多,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发挥了群体生长优势,因而产量最高,为1680.59 kg/hm2,比前者增产30.49%;每公顷的净收益也最大,为3044.95元/hm2,是前者的2.3倍。  相似文献   

11.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一号双株移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油菜育苗移栽为单株移栽,致使油菜移栽密度低,是生产上大面积油菜产量上升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了提高油菜单产及生产效益,本试验对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一号采用一穴双株栽培方式、设5种不同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高产栽培水平下,翔油一号一穴双株移栽适宜密度范围3 500 ~4000穴/667 m2,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油菜套播是利用双季稻区冬闲田的有效手段,为探究缓释型配方肥(N-P2O5-K2O:25-7-8,及5%的中微量元素)在晚稻套播油菜上的施用效果,设置一次性基施缓释型配方肥与分次施常规肥效果对比试验和配方肥施用量试验,调查油菜产量形成、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减少肥料养分投入且一次性基施的情况下,缓释型配方肥仍能达到甚至优于常规肥分次施用的效果。菜籽产量与缓释型配方肥用量呈线性加平台关系,适宜施肥量可保证较大的收获密度并产生较多的每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同时维持较高的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根据本试验结果推算出晚稻套播油菜的目标产量为1 500~1 800kg/hm2时,缓释型配方肥的适宜用量为645~715kg/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方式下黔黄油21号的产量及效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黔黄油21号在贵州遵义油菜主要产区进行的稻田免耕直播、免耕移栽以及稻田翻犁移栽3种不同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田免耕种植方式下,黔黄油21号生育期缩短,特别是稻田免耕直播,全生育期只要201 d,成熟期比稻田翻犁移栽提早7 d,同时免耕种植方式下可适当降低植株高度,而稻田翻犁移栽种植方式的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明显高于免耕种植方式,而产量以稻田免耕移栽方式为最高;稻田免耕移栽种植方式单位面积(667 m~2)纯收入所获得的纯收益为511.4元,明显高于稻田翻犁移栽种植方式(164.70元),与稻田免耕直播(493.90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播期与打顶时间对麦(油)后直播短季棉产量、产量特性及纤维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播期(月-日)(S_1,05-25;S_2,06-10)和打顶时间(月-日)(T_1,07-30;T_2,08-07;T_3,08-15)对长江流域下游植棉区麦(油)后直播短季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播期间,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及铃数、铃重和衣分均以S_2条件下较低;果枝数和果节数以S_2条件下较低而成铃率以S_1较低。打顶时间间,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随打顶时间推迟而降低;果枝数、果节数及节枝比随打顶时间推迟增加而成铃率降低。互作显示,皮棉产量与霜前花率均以S_1T_1处理较高;果枝数和果节数以S_1T_1、S_1T_2和S_1T_3处理较高,成铃率以S_2T_1和S_1T_1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果枝数、果节数、铃数显著正相关,但与节枝比、成铃率相关不显著。此外,播期间,以S_2条件下棉株下部和中部果枝成铃分布比例较高而上部较低;打顶时间间,下部和中部果枝成铃分布比例随打顶时间推迟降低而上部增加。就棉铃纤维品质而言,S_1T_1处理不同果枝部位棉铃的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和中部马克隆值均较优。【结论】长江流域下游植棉区,麦(油)后直播短季棉于5月25日播种、7月底打顶有利于其高产、稳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15.
晚稻套播油菜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月星 《作物杂志》1999,15(1):37-38
浙北平原,种植制度以麦(油)—稻—稻为主,是我省粮油作物主产区。1997年我们进行晚稻套播油菜试验示范400hm2,平均产量1950kg/hm2,其中桐乡市梧桐镇沈新荣种粮大户套播油菜0.42hm2,平均产量2413.5kg/hm2。1套播油菜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杂交油菜益油1号喷施奇茵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的奇茵对优质杂交油菜益油1号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的苗后期、抽苔期、初花期喷施奇茵能够显著提高油菜益油1号的油菜籽产量、增加单株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有效分枝数等,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最佳喷施浓度为1:2000,油菜籽单产达236.67kg/667 m2,比对照ck(喷施清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7号不同免耕栽培密度单因子试验的研究,主要探索黔油17号在贵州油菜主产区遵义推广稻田免耕种植的最佳适宜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遵义稻田免耕移栽条件下,黔油17号移栽密度在6000-8000株/667m^2范围内,个体发育与群体生长协调统一,综合性状良好,有效分枝数及有效角果数较多,可获得230kg/667m^2以上的较高产量水平;其中,黔油17号在遵义稻田免耕移栽的最佳密度为7000株/667m^2左右,在该密度下可获得278.29kg/667m^2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杂交油菜“秦油2号”比常规品种“821”增产30~57%或更高,而且它适应性广、抗寒耐病能力强。从该品种产量结构特点分析,其菜籽产量的高低应取决于单株产量和收获密度,单株产量是由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3个产量因素构成,而这3个产量因素与植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对优质杂交油菜益油1号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油菜的苗后期、抽苔期、初花期喷施芸苔素能够显著提高油菜益油1号的油菜籽产量、增加单株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有效分枝数等,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最佳喷施浓度为1∶ 1200,油菜籽单产达228.67kg/667m2,比对照ck(喷施清水)增产17.27%.  相似文献   

20.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青杂10号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天英  钟成飞  王涛  陈维 《种子》2015,34(1):84-86,89
在贵州安顺对青杂10号油菜播期和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青杂10号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影响,其中播期对产量影响较大。在本试验条件下,10月1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2.0万株/667 m2是青杂10号在安顺地区种植的最佳播期和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在该播期和种植密度下,青杂10号可获得159.513 kg的产量水平。播期×密度互作效应表明:早播稀植可获得较高产量水平,主要是通过增加单株的生物积累和单株产量来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而在晚播条件下则要通过提高种植密度,以增加群体产量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品质测试结果表明:播期越早,密度较高,青杂10号种子含油量较高;而随着播期的推迟和密度的降低,其含油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