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36份国内外番茄品种资源为材料,研究番茄的13个农艺性状与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番茄红素含量的相关性,以筛选出影响番茄果实营养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从而为番茄果实品质性状的早期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形指数与番茄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直接通径系数达0.899;每花序结果数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直接通径系数达0.854;果实a*/b*值与番茄红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直接通径系数达0.800。此外,分别以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含量为因变量,建立了根据农艺性状估测其含量的回归方程。经过验证,所得的估测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在本研究中,果形指数是影响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主要农艺性状,每花序结果数、果形指数、果实a*/b*值、果实色光值是影响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的主要农艺性状,果实a*/b*值是影响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利用上述农艺性状可以分别估测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含量。说明,在不损坏果实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农艺性状快速而简便地对果实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早期估测。  相似文献   

2.
柿脱涩过程中褐变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涩柿果实CO2脱涩过程中的褐变现象,了解褐变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扩大CO2脱涩技术的适用范围、提高涩柿产业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极易褐变品种‘中柿1号’为试材,采用CO2脱涩法对商熟期果实进行脱涩处理,根据褐变面积分为T1(25%~49%)、T2(50%~75%)和T3(≥75%)3个褐变等级,以未处理果实为对照(CK),对不同褐变等级柿果生理生化指标及褐变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随着褐变程度加重,‘中柿1号’果实硬度、L*a*b*、可溶性单宁和总酚含量逐渐下降,MDA和不溶性单宁含量呈上升趋势,总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及SOD、POD、CAT和PPO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单宁与不溶性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果实硬度、L*b*值均与可溶性单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a*值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抗坏血酸含量与POD、C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用CO2脱涩法处理柿果实时,高CO2低O2环境破坏了柿果实内部氧化还原的平衡状态,导致果实褐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套袋对海沃德猕猴桃果实品质、色泽及叶绿素代谢等指标的影响,为猕猴桃叶绿素代谢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盛花期后30 d,以不套袋作为对照(CK),用外黄内黑单层袋、外黄内黑双层袋、白色单层袋、黄色条纹单层袋4种类型果袋对海沃德猕猴桃果实进行套袋处理,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猕猴桃果实外观品质(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及单果质量)、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固酸比、果实硬度及干物质含量)、糖含量(果实蔗糖、果糖及葡萄糖含量)、果皮与果肉色泽变化、果实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相比,各套袋处理对海沃德猕猴桃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干物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除白色单层袋处理外,其余套袋处理果实总酸含量均有所下降,固酸比均有所上升。各套袋处理果实蔗糖含量均显著降低,最多较对照降低66.50%;除外黄内黑双层袋处理外,其余套袋处理果实果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均有所下降。外黄内黑单层袋和外黄内黑双层袋处理果皮a值、果肉ah值均显著增加,果肉b、CM*、h*值均显著降低;套袋处理果实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最大降幅分别为93.20%和91.60%。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套袋处理后果实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AdCAO表达丰度显著下调,AdGLUTR3表达丰度总体呈下调趋势;黄色条纹单层袋处理后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AdCBR1、AdPPH2表达丰度显著上调,AdCBR2、AdCBR3、AdPAO、AdSGR1、AdPPH1、AdPPH3表达丰度均有所上调。【结论】套袋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外观品质并无显著影响,但会改变果实糖组分所占比例;同时,果实叶绿素合成及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丰度发生改变,叶绿素含量降低,果肉颜色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果实套袋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果实品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虫害侵染,是生产上提高优果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研究不同时间摘袋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其意义在于探究‘秦脆’在陕北地区的最佳摘袋时间,为果园生产技术提供支持。【方法】采用砧木为八棱海棠的5 a生高接换头‘秦脆’作为试验材料,以相同套袋时间为前提,分别设置了5种不同摘袋时间作为处理:T1(8月20日摘除外袋,8月24日摘除内袋)、T2(8月25日摘除外袋,8月29日摘除内袋)、T3(8月30日摘除外袋,9月3日摘除内袋)、T4(9月4日摘除外袋,9月8日摘除内袋)、T5(9月9日摘除外袋,9月13日摘除内袋)。通过对比各处理的果实品质,获得最佳的摘袋时间。【结果】不同摘袋时间对果实外观品质(主要以果实L*、a*、b*最为明显)的影响较为明显,但是对果实横纵径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对于果实内在品质而言,不同摘袋时间对果皮硬度、果皮延展性、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果皮硬度、果肉脆度的数值随着摘袋时间的推迟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果皮延展性,果肉硬度的数值随摘袋时间的推迟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摘袋过早或过晚固酸比数值均较低。【结论】本次试验发现处理T4的摘袋时间最为适宜,为采收前22 d左右,此时期摘袋的苹果果皮颜色红艳,着色均匀,果肉较硬,果皮延展性较好,耐贮运效果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固酸比高,口感酸甜适口。  相似文献   

5.
以欧亚种葡萄(Vitis vinifera L.)‘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白诗南’(Chenin Blanc),美洲种葡萄(V. labrusca L.)‘Conquister’,欧美杂交种葡萄(Hybrids of V. vinifera L. and V. lab rusca)‘井川1014’(Yigawa 1014)以及山欧杂种葡萄(V. amurensis Rup. r and Hybrids of V. vinifera L.)‘北醇’(Beichun)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主要营养器官新梢、叶片及根系中膳食纤维类物质含量的季节性变化,从而确定不同葡萄品种的最佳采样时期以及葡萄不同营养器官的资源价值。结果:不同营养器官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与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含量随葡萄生长季节而变化。供试5个品种均为叶片中的SDF含量最高,但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第一个高峰值除‘北醇’出现在6月26日、‘赤霞珠’根系出现在7月15日之外,其余均在8月3日出现,且在8月3日出现的高峰值中,新梢中的SDF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井川1014’>‘白诗南’>‘Conquister’>‘北醇’>‘赤霞珠’;叶片中的SDF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白诗南’>‘北醇’>‘赤霞珠’>‘井川1014’>‘Conquister’。5个品种不同营养器官中的IDF含量的季节性变化都较平稳。对于不同营养器官中IDF的含量,‘赤霞珠’呈现为:根系>新梢>叶片,其他4个品种均呈现为:新梢>叶片。新梢中的IDF含量基本维持在680~880 mg·g-1之间,叶片则在580~760 mg·g-1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养分在新疆骏枣裂果中的作用,明确影响骏枣裂果的主要因子,为骏枣裂果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主栽易裂品种骏枣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膨大期至脆熟期,叶面喷施N、Ca、K、Mg和B肥的配制溶液,以喷水为对照(CK),研究不同喷肥处理对骏枣裂果率、生物量特征参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喷肥处理中,K处理的裂果率最高,为15.67%,极显著高于N、Ca和Mg处理,显著高于B处理,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N和Ca处理的裂果率极显著低于CK,分别为6.33%和7.67%。不同喷肥处理对骏枣单果干质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N处理的单果鲜质量显著高于CK和K处理。N处理的果实干物质积累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极显著低于CK和其他喷肥处理,K处理的果实干物质积累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显著高于CK和其他喷肥处理。各处理对骏枣果实表面色差值L*的影响均不显著;K处理的果实表面色差值a*极显著高于CK,N和Ca处理的果实表面色差值a*极显著低于CK;K处理的果实表面色差值b*显著低于CK,B处理的果实表面色差值b*极显著低于CK。与CK相比,N和B处理后骏枣果实Mn含量显著增高,Ca处理的果实Ca含量极显著增高,K处理的果实K和Fe含量极显著增高,Mg处理的果实Mg含量显著增加。【结论】骏枣果实膨大期至脆熟期,喷施N肥和Ca肥能够延长果实生长期,改善果皮韧性,明显减轻骏枣裂果率;过量施用K肥会导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降低骏枣果皮韧性,易造成果实开裂。因此,应尽量避免过量施用K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参数与多酚类物质、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关系,为快速分析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发酵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调制后的德雪3号中部二级雪茄烟叶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堆积法进行发酵30 d,从发酵开始每隔5 d取样1次,直至发酵结束。测定发酵过程中烟叶颜色参数(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饱和度(C)、色泽比(H)、色相角(H0)、色差值(ΔE))、多酚类物质(莨菪亭、绿原酸、芸香苷、总酚)含量、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含量及评吸质量(香气质、香气量、劲头、浓度、余味、杂气、刺激性、甜度、灰色)的变化,分析颜色参数变化与多酚类物质、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关系,并建立动态变化预测回归方程。【结果】随着发酵进程的推进,雪茄烟叶多酚类物质(莨菪亭、绿原酸、芸香苷、总酚)含量、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含量与颜色参数L*a*b*C值均呈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H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H0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ΔE值呈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发酵25~30 d烟叶的评吸质量较好,各评吸指标较未发酵烟叶均有明显提升。相关分析表明,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参数与多酚类物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多酚类物质和化学成分对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变化有直接影响,评吸质量与颜色参数关系密切。【结论】通过量化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颜色参数,建立发酵过程中评吸质量变化模型,提高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的可调控性及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8个新疆地方梨果实品质进行评价,为后期育种材料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8个新疆地方梨品种的11个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评价并进行比较讨论。【结果】 ‘霍城冬黄梨’单果质量(216.52g)和果形指数(1.26)最大;‘奎克阿木特’硬度(15.47 kg.cm-2)和石细胞含量(1.16%)最高;可溶性固形物(14.87%)、可溶性糖(10.54%)、糖酸比(349.43)和水分含量(86.98%)最高的是‘株选一号’;‘库尔勒香梨’蛋白质(0.14 g.100g -1)和维C含量(4.73 g.100g -1)最高;‘库尔勒黄酸梨’可滴定酸(0.08%)含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各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负相关。因子和聚类分析分别确定了3个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58%的公因子和3项代表果实综合品质的核心指标,以用来综合评价新疆地方梨果实品质的优劣。【结论】品种综合品质得分优劣为‘株选一号’、‘库尔勒香梨’、‘霍城句句’、‘轮台句句’、‘库车阿木特梨’、‘霍城冬黄’、‘奎克阿木特梨’、‘库尔勒黄酸’。‘库尔勒香梨’、‘株选一号’、‘库尔勒黄酸’和‘霍城冬黄’在单个指标中含量最高,在亲本选配中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9.
在苹果生产中,‘富士’枝条易旺长,过旺生长的枝条会破坏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协调关系,不利于‘富士’苹果的成花,从而造成严重的大小年现象。为防止枝条旺盛生长,缓解大小年结果问题,促进花芽形成,以8 a生‘长富2号’为试材,在2020年预备试验的基础上,于2021年5月20日、6月20和7月20日分别进行了T1(复硝酚钾1 mg·L-1)、T2(亚磷酸钾3 340 mg·L-1)和T3(复硝酚钾1 mg·L-1 + 亚磷酸钾3 340 mg·L-1)喷施处理,以清水作为对照(CK),对苹果枝条的生长量、短枝顶芽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对次年成花率进行调查,并用定量 PCR 对‘富士’苹果短枝顶芽内成花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从处理后至生长季结束,T2和T3处理可以显著地控制枝条后期的生长,枝条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9.03%~31.64%和27.18%~30.33%;激素水平上,花芽从生理分化期到形态分化期,随着喷施次数增加,ZR的含量先增高后降低,IAA和GA3的含量下降,ABA的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且在第三次喷施时差异显著;在成花的关键时期,芽内成花促进基因 MdSOC1MdFDMdLFYMdFT表达上调,成花抑制基因 MdGA20ox MdTFL-1表达水平被显著下调。喷施复硝酚钾和亚磷酸钾后,与对照相比T3处理下显著提高了次年的成花率,为63.41%左右。综上所述,喷施复硝酚钾和亚磷酸控制枝条旺盛生长,平衡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同时调节了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促进了成花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效地促进了‘富士’苹果成花,推荐在适宜留果量下树旺‘富士’苹果园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果实膨大期追施钾肥对苹果叶片光合作用、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省洛川县10年生‘长富2号’苹果树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K2O)追施量(0(CK),168(K1),336(K2),504(K3)和672(K4) kg/hm2)对新梢叶片的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新梢叶片及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N、P、K、Ca、Mg)以及果实品质(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果实膨大期追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新梢叶片的PnTr以及Gs,降低Ci。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叶片的N、P、K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K3处理达到最大值;叶片的Ca、Mg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K3处理达到最低值。各处理苹果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均表现为K>N>Ca>Mg>P,施钾处理的果实N、P和K含量均显著高于CK,以K3处理最高;施钾处理果实的Ca、Mg含量均显著低于CK。与CK相比,施钾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除K1处理之外);施钾处理的果实单果质量增加,果形指数增大,果实硬度降低,但与CK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果实膨大期追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新梢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新梢叶片和果实的元素含量,改善果实的外观与内在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钾肥用量为504 kg/hm2,但追施钾肥的同时应增加钙肥的配施。  相似文献   

11.
将白菜型油菜不同栽培种‘红菜薹’和‘黄芽白’进行正反交获得杂种一代,再经过多代自交获得高世代杂种。观察杂种后代形态学特征(叶型、株高、分枝数等)、育性特征(花粉育性、自交结实率)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特征。结果表明经过多代自交,杂种后代各性状趋于稳定,正反交杂种形态有较大差异,而高世代杂种与杂种一代相比,形态没有明显变化。杂种后代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都比较高,花粉可育率均达到90%以上,但与双亲相比仍然稍差。杂种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比较正常,但仍有少数细胞出现异常染色体行为。杂种后代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联会主要以形成环状和棒状的二价体为主,但也形成四价体等其他染色体构型。杂种后代中平均形成二价体的数目在6.7~8.2,最多全部20条染色体形成10个二价体,其中形成环状二价体和棒状二价体的比例相差不大。除了形成二价体外,部分花粉母细胞还形成少数四价体。与亲本相比,杂种后代染色体联会出现较多的非同源联会,平均每个细胞形成二价体的数目比亲本少,而形成四价体的数目比亲本多。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减数分裂后期Ⅱ,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形成四分体。在此过程中,绝大多细胞染色体行为正常,但有个别细胞出现后期Ⅰ染色体不均等分离,有些细胞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形成染色体桥;有些细胞在减数分裂Ⅱ中期和后期出现落后染色体。此杂种后代减数分裂过程较正常,探明杂种后代的减数分裂特征可为白菜型油菜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克隆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生物素基因(bioW),在bioW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探讨其对bioW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的遗传互补作用和对宿主的生长抑制作用,为生物素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用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XT20和枯草芽孢杆菌bioW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EXT20-bioW,并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和生物素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株R876中,构建重组菌DH5α(pEXT20-bioW)和R876(pEXT20-bioW)。分别将R876、DH5α(pEXT20-bioW)、R876(pEXT20-bioW)在不同培养基和不同IPTG浓度下进行培养,检测bioW基因对bioW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株的遗传互补和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在生物素限制性培养基中,只有同时加入庚二酸和IPTG时,R876(pEXT20-bioW)才能生长。在不含IPTG的LB培养基中,R876(pEXT20-bioW)生长正常;在添加不同浓度IPTG的LB培养基中,DH5α(pEXT20-bioW)和R876(pEXT20-bioW)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bioW基因对bioW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有遗传互补作用。在大肠杆菌中,bioW基因的表达对宿主有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分蘖洋葱和普通洋葱的营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为分蘖洋葱营养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紫皮和黄皮普通洋葱及褐皮和黄皮分蘖洋葱不同部位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特殊风味物质含量,比较种类和品种间各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分蘖洋葱干物质质量分数为9.37%~19.20%,可溶性糖含量为89.34~132.99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54~2.46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56~2.85μg/g,丙酮酸浓度为62.31~123.67μmol/mL,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2 193.4~2 648.2mg/kg;基本营养成分和丙酮酸含量均为内层鳞茎高于外层鳞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外层鳞茎高于内层鳞茎;褐皮分蘖洋葱除可溶性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外,其他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黄皮分蘖洋葱。【结论】分蘖洋葱基本营养成分和特殊风味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洋葱;相同类型不同皮色间在营养成分含量上存在差异,且不同成分间的差异性不同;从各种营养物质的分布看,除黄酮类化合物外均表现为内层鳞茎高于外层鳞茎。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在临床样本能够同时检测猪种、牛种、羊种、绵羊种布鲁菌的多重PCR方法,根据NCBI已收录的布鲁菌全基因,设计并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的反应条件,建立能够同时检测4种布鲁菌的多重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可以从4种布鲁菌以及4种细菌混合物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276、494、733和976bp的特异性条带,对照组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对4种病原菌基因组DNA的检出量为猪种32.2pg、牛种21.3pg、羊种27.5pg、绵羊种43.2pg;人工模拟感染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能从混合感染的病料中特异地检测出4种病原菌。应用该方法对200份临床奶山羊乳样进行检测,结果检出4份阳性。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检测4种布鲁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文献、标本研究与野外调查,考察湖南省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分布、生态与资源量。发现显齿蛇葡萄分布于海拔50~1 000 m荒坡、路旁、灌丛,其中海拔400 m左右山坡路旁、灌丛分布较为集中,湘南丘陵低山资源量最大;民间用其叶在沸水中略烫或搓揉后晒干,泡水做茶饮用或擦洗,用于保健与防治疾病。湖南省显齿蛇葡萄野生资源丰富,民间应用广泛,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及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兰州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6st+14t,相对长度为6.35%~12.0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3.25%,染色体相对差异较大。有斑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4m+12st+8t,相对长度为6.11%~12.90%,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0.11%。【结论】兰州百合的核型类型属于3A型,有斑百合的核型类型为3B型,以有斑百合核型的进化较高,可见不同居群的百合间核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灭活菌苗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鸡沙门氏菌株C79-13和C79-20及新疆分离株AS97-19和AS96-4四株菌,经自制的改良硫代硫酸钠培养基,通气搅拌培养,甲醛灭活制成氢氧化铝佐剂苗,经免疫接种健康鸡,免疫后21d抗体水平达到最高,经ANAE方法和T淋巴细胞E花环方法检测,免疫组的细胞免疫水平明显高于非免疫对照组,差异极显著,10LD剂量强毒株攻菌试验,死亡保护率达94.7%,免疫组分离菌率为3.1%。表明该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小麦全蚀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西北地区分离的20个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生物学特性及7种禾本作物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能在5-33℃、pH4.0-10.0范围内生长。在3℃或35℃时,所有菌株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19.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营养亲和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各植棉区采集棉花枯萎病病株,经分离纯化获49个单胞菌株。接种试验表明:49个菌株均使棉花产生枯萎病症状。利用氯酸钾诱变棉花枯萎病菌,产生抗氯酸盐的硝酸盐营养突变株,49个菌株共诱发获得336个nit突变株,将获得的nit突变株作营养亲和性配对反应,可将49个菌株分为4个亲和群,其中46个菌株属同一亲和群,它们均与7号小种的nit突变株相亲和,其余3个菌株分别属于其它亲和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并优化小麦条锈菌的MFLP技术体系。【方法】以小麦条锈菌混合菌种为材料,通过对DNA提取、限制性内切酶2次酶切、PCR双重扩增等试验因素的选择优化,建立适用于小麦条锈菌的MFLP分析体系。【结果】改良的CTAB/SDS法有较好的破壁效果,所提取的DNA品质良好,完全符合MFLP的操作要求。优化确定的最佳MseⅠ酶切反应时间为4h,预扩增最适退火温度为55℃,选择性扩增使用的模板为预扩增产物的100倍稀释物,其最适退火温度为58℃。【结论】建立的MFLP技术体系可提供清晰、稳定的MFLP指纹图谱,为小麦条锈菌等专性寄生菌的群体遗传学与流行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