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在湖北省进行了两年7个试点的试验,其表现为:株高99.1 cm,千粒重47.47,穗粒数23.00粒/穗,有效穗数39.26万穗/667 m2,全生育期181 d;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综合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于对照鄂大麦9号,产量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6.70%,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2006~2007年度福建省春花生区域试验结果为材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花生品种莆花1号和泉花10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与比较,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莆花1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莆系大麦新品种选育进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连续承担“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大麦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六五”至“九五”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小麦新品种选育” ,成功地育成莆大麦 2号、莆大麦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等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性大麦优良品种 ,同时 ,也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和较多优良高代材料及株系 ,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莆大麦 4号播种面积在 1990年前后占全省大麦播种面积的 6 0 %以上 ,莆大麦 5号现已成为福建省当家品种 ,这 2个品种为福建省二次品种更新、大麦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大麦 7号 (原编号 895 0 67)系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用植3 作母本、85 - 1 0作父本杂交育成的大麦新品种 ,具有高产、高抗白粉病、高千粒重等优良性状 ,2 0 0 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 2 0 0 1年获得农业部科技司颁发的农作物优异种质叁级荣誉证书 ,并被录入《中国大麦遗传资源和优异种质》一书。1 产量表现莆大麦 7号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 ,一般亩产 30 0 kg左右 ,高的可达 35 0 kg以上。1 995~ 1 997年两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 ,平均 349.8kg/ 667m2 ,比对照种莆大麦 5号增产 1 2 .8% ,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1 997~ 1 998年度参…  相似文献   

5.
本所自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曾育成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莆大麦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其中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品种,相继成为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本省大麦当家品种,为本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针对本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编号895067)。该品种系用植3/85-10杂交育成,1994年进入鉴定圃,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均表现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现在全省已…  相似文献   

6.
用 0 .0 4 %的秋水仙素溶液 ,处理分蘖盛期的浙皮 1号植株 ,诱发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然后通过对有益变异性状的选择、比较、鉴定 ,快速培育出丰产性明显优于亲本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闽诱 3号。经连续两年的省品种区试 ,闽诱 3号比对照莆大麦 4号平均增产 7.6 % ;在较大面积生产上一般单产为 3~ 4 .5t/hm2 ,比当地主栽品种莆大麦 4号增产 10 %左右。同时由于闽诱 3号麦苗生长快、繁茂性好、麦草产量高 ,且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SOD酶等 ,除供作传统的籽粒生产外 ,还是研制“麦绿素”等营养保健品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7.
“莆大麦7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莆田市农科所自 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 ,曾育成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 ,其中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品种 ,相继成为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福建省大麦当家品种 ,为福建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 ,针对福建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 ,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 ,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原编号 8950 6 7)。该品种系用植 3/ 85- 10杂交育成 ,1994年进入鉴定圃 ,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 ,表现丰产性好、抗病…  相似文献   

8.
莆大麦8号是2004年获得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的大麦新品种,为了充分揭示其性状特征、发挥其增产潜力,给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在连续五年省、市大麦品种试验中摘录莆大麦8号的产量性状数据,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以莆大麦5号为对照品种进行经济性状的系统比较和特征特性的综合评价,从而提出主攻有效穗数,以多穗争高产;主攻结实粒数、以大穗促高产和穗数、粒数及粒重并举的三种高产栽培策略,供探讨和实际生产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9.
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0.04%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浙皮1号植株,诱发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然后通过对有益变异性状的选择、比较、鉴定,快速培育出丰产性明显优于亲本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经连续两年的省品种区试,闽诱3号比对照莆大麦4号平均增产7.6%;在较大面积生产上一般单产为3~4.5t/hm^2,比当地主栽品种莆大麦4号增产10%左右。同时由于闽诱3号麦苗生长快、繁茂性好、麦草产量高,且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SOD酶等,除供作传统的籽粒生产外,还是研制“麦绿素”等营养保健品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10.
大麦新品种鄂大麦13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大麦新品种鄂大麦13经过二年的湖北省大麦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408.85kg/667m^2,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13.1%,连续2年居第一位,表现丰产性、稳产性好,综合抗性较好,2009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9006,为了探索该品种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1.
麦绿素专用大麦品种的筛选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麦绿素是一种富含矿物质、酶、维生素、叶绿素等的天然营养保健品。根据麦绿素专用大麦的品质要求 ,对国内外引入品种进行了大田种植筛选试验 ,根据叶绿素计读数 (SPAD值 )和生长速度 ,从 5 8个材料中初选得到 2 0个品种 (品系 ) ,进一步分析这些材料的嫩叶产量、SOD酶活性、蛋白质及钾含量等性状 ,及刈青后再生能力 ,最终发现莆大麦苗期耐高温、分蘖力强、长势旺 ,嫩叶中富含叶绿素、蛋白质、SOD酶、有益矿物质 (如钾 )等营养物质 ,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麦绿素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12.
闽麦 0 2系福建省农科院于 1987年用浙皮 1号为母本、S0 96为父本 ,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表现抗白粉病 ,幼苗繁茂性好 ,分蘖力强 ,有效穗多 ,籽粒大 ,增产潜力高。其籽粒经多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 ,均比对照品种增产明显 ;两年省区试 ,分别比对照莆大麦 5号增产 10 .7%和 6 .8%。在生产上 ,一般单产 30 0kg/ 6 6 6 .7m2 ,最高曾达 4 0 8.9kg/ 6 6 6 .7m2 。其麦苗生长快 ,生物量明显比莆大麦 5号等品种高。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是一个粒、苗两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1—2013年大理州大麦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以S500为对照,通过比较产量增幅、稳定性参数、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高稳系数分析饲料大麦新品种凤03-39的产量及对环境适应的稳定性。稳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分析均显示,与S500相比,凤03-39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而回归系数法得出凤03-39较S500稳定性较差,可能因为回归系数法对样本容量要求较高,导致其分析结果与其它方法所得结果出现差异,但总体趋势表明凤03-39具有高产性,这有利于该品种在适宜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豫麦54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全面解豫麦54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1995-1998年河南省和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豫麦54属于丰产、稳产型中筋品种,有较强的抗逆性与适应性,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0.5916),穗粒数次之(0.3606),千粒重最小(0.2634),增加穗数、提高穗粒数是其高产的关键。该品种产量主效应值大,品种×地点互作变异系数小,产量与环境的回归系数接近于1,在6 000-7 500 kg/hm2肥力水平下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黑土平岗地上,在严重叶斑病及早霜等不利条件下,对3个熟期玉米品种实现产量超10060kg/hm2的生育性状、产量构成等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玉米栽培不宜越区种植,要实现高产,必须在选用耐密型高产品种的前提下,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行科学种田。  相似文献   

16.
产地及品种对西藏青稞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产地和品种对西藏青稞营养品质的影响,对采自西藏6个地(市)、26个县的7个普通青稞品种和3个有色青稞品种(257份样品)的5个品质指标和8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产地生态条件是影响青稞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首要因素,产地对普通青稞的10个被测指标有显著影响;品种对普通青稞的5种被测指标有显著影响;产地和品种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5个被测矿质元素含量;产地显著影响有色青稞的黄酮、粗蛋白和磷含量。(2)青稞不同品质指标和矿质元素含量变异程度不同,变异系数最高为52.3%。供试青稞粗淀粉含量为46.64%~53.76%,粗蛋白含量为6.51%~14.21%,粗纤维含量为1.66%~3.4%,β-葡聚糖含量为3.63%~5.13%,黄酮含量为0.18%~0.40%;钾含量为4 224.8~7 646.5mg·kg~(-1),磷含量为2 243.1~6 288.7mg·kg~(-1),镁含量为731.6~1 572.0mg·kg~(-1),钙含量为246.4~789.0mg·kg~(-1),铁含量为27.59~173.99mg·kg~(-1),锌含量为17.56~85.22mg·kg~(-1),锰含量为10.42~22.23mg·kg~(-1),铜含量为2.12~11.84mg·kg~(-1)。(3)有色青稞的粗淀粉和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青稞,而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普通青稞,β-葡聚糖含量二者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泸糯9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三系糯质高粱杂交种。表现产量高,抗叶斑病,淀粉含量高,出酒率高,再生力强,是酿造浓香型、酱香型和小曲酒的优质原料。适宜我国南方高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谭文芳  王大一 《杂粮作物》2009,29(3):178-179
川薯20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岩薯5号为母本,红旗四号为父本,经多年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且有高产、食味佳、商品性好,抗病、耐贮等优良性状。于200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高产、低脂肪菜用大豆新品种晋豆39号选育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晋豆39号(汾豆77号)是菜用大豆新品种,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1996年以埂283为母本,早熟18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系统选育而成,2008年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具有高产、早熟、荚大粒大、低脂肪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