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槟榔种植地土壤酶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方法:调查研究海南岛东部不同种植年限的槟榔种植地土壤酶和土壤养分,并运用CORREL函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年和24年的槟榔园土壤过氧化氢酶都与交换镁和有效铜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氯离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槟榔种植年限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结合室内常规分析的方法,对槟榔种植不同年限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与种植年限有紧密联系,随槟榔种植年限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种植槟榔5 a 后土壤有机质显著增加(P <0.05);种植槟榔5~20 a,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极显著(P <0.01);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槟榔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种植年限5 a 到8 a 土壤速效钾从极缺水平上升到很缺,而种植年限从8 a 到20 a呈现降低趋势,接近极缺水平;总体来看,随槟榔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增强,说明种植槟榔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种植8 a 槟榔园土壤肥力可上升一个级别.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方法,对海南岛东北自然区不同种植年限的槟榔园土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槟榔园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较高,有机质丰富,铵态氮和硝态氮属于低肥力水平;有效磷根区处于低肥力水平,而园区却属于贫缺水平;铅、总砷和总汞等重金属元素不超标,但锌元素总量却严重超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槟榔冈土壤质量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4.
海南槟榔园土壤营养成分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五大槟榔主产地,采集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运用常规分析方法,调查和评价槟榔土壤中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有机质21.14(±9.40)g/kg达到Ⅰ级优良水平;全氮0.10(±0.04)%列为Ⅱ级尚可水平;全磷0.09(±0.10)%列为丰富水平,但变异系数较大;全钾1.57(±1.29)%列为中等水平,但变异系数较大;阳离子交换量7.96(±3.98)me/100g列为Ⅲ级较差水平,这是导致槟榔土壤退化的原因之一。不同地区槟榔土壤营养成分差异十分显著,并且分布不均匀:有机质贫缺比例高达38.75%,全氮贫缺比例高达42.05%,全磷贫缺比例高达51.71%,全钾贫缺比例高达58.13%。不同种植年限槟榔土壤营养成分差异也十分显著,在一定程度上,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肥力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张洁  谈成林  惠勇  郭凯  王友保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312+10316-10312,10316
[目的]了解铜陵凤凰山铜尾矿库区凤丹种植地土壤酶活性情况。[方法]对安徽铜陵凤凰山新、老铜尾矿矿区凤丹种植和非种植地以及凤凰山农田地区的土壤采样,分析4种土壤酶活性。[结果]新、老尾矿库凤丹种植地4种土壤酶活性大于非种植地土壤酶活性。老尾矿库的凤丹种植地的土壤酶活性大于新尾矿库区,但是低于农田地区土壤酶活性。[结论]经过十几年的复垦,老尾矿库土壤酶活性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设施栽培对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其中以种植6年左右的大棚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pH则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缓慢降低。由田间栽培改为设施栽培后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和B/F比值先增加后降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由田间栽培改为大棚蔬菜保护地后,设施栽培初期,土壤生态环境较好,种植6~8年以后,土壤盐分累积、养分富集和土壤酸化严重,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调,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下降,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不同生长条件下槟榔种植园土壤为材料,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不同生长年限以及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槟榔园土壤养分含量皆处于较低水平。槟榔土壤养分含量随槟榔产量降低而下降。槟榔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平均含量随着槟榔生长年限增加而有所下降,高产组槟榔土壤全氮、有机质减少量比低产组的偏低,高产组槟榔土壤全磷和全钾减少量比低产组的偏高;而槟榔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随着槟榔生长年限增加而有所上升,高产组槟榔土壤碱解氮增加量比低产组的偏高,高产组槟榔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增加比低产组的偏低,除了全氮含量差异表现不明显,黄化槟榔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比正常结果槟榔土壤和对照土壤的低。此外,黄化(重)槟榔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比黄化(轻)的低。槟榔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高低对槟榔产量有很大影响,低含量的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养分的土壤可能会导致槟榔黄化病发生和恶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质量发生一系列变化。为了揭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质量的变化,以毗邻种植的1~5年生苜蓿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水分、养分及微生物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苜蓿生长季节内,不同种植年限苜蓿的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呈递增趋势,速效钾的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以细菌占优势,且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递增趋势,真菌变化规律不明显,此外4年生苜蓿地微生物总数最大,是其它各种植年限的1.04~2.60倍。说明种植年限对苜蓿草地土壤质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因种植年限的长短,影响程度也各异。  相似文献   

9.
间种金花生对槟榔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槟榔园区间作种植金花生,测定槟榔生长状况和土壤营养成分含量,以探讨间作种植金花生对槟榔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生区的槟榔小苗株高、茎基部直径和叶片数量均极显著大于对照区,金花生区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硝态氮含量都极显著大于对照区。间作种植金花生能促进槟榔的生长,也能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种植年限(1、3、10、15年)紫花苜蓿种植地土壤容重及土壤含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生长年限的增加,相同土层不同年限之间和各年限不同土层之间的土壤容重均逐渐减小,15年最小,1年最高;而各年限土壤含水量在垂直方向也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相同土层不同年限之间,土壤含水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容重与含水量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方法,对海南岛东南沿海藤桥区不同种植年限的槟榔园土壤进行调查研究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槟榔同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阳离子交换量低,水解氮属于中等水平、铵态氮属于中肥水平、硝态氮属于低含量水平,有效硫处于缺乏水平、有效钼属于很低含量水平,有效硼属于低含量水平,有效磷根区属于极缺水平、园区处于低含量水平,速效钾根区属于极缺水平、园区属于缺乏水平,铅、总砷和总汞等重金属元素不超标,锌总量也不超标;此外,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槟榔园土壤质量发生退化,表现在有机质、水解氮、全氮、全钾、交换钙、有效硫、有效钼等土壤养分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宜昌市郊区不同种植年限的人工橘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方法]以种植年限不同的3个橘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pH、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土壤三大类微生物区系的数量。[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不同林龄人工橘林的土壤酸化程度加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细菌数量显著降低,放线菌数量变化不大,而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比值(B/F)呈现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小范围内波动,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显著降低。[结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降低,影响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土壤微生物区系是表征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角度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对热区农田土壤健康的影响,为优化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槟榔单作(DB)、香露兜单作(DX)和槟榔间作香露兜(JZ)3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等指标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探究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驱动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因子。【结果】槟榔间作香露兜对真菌群落的影响较小,却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指数。槟榔间作香露兜显著提高土壤细菌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所有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群落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相对多度分别为22.59%、19.60%、16.66%和16.11%。尽管间作模式不改变细菌群落多度,却相比于槟榔单作显著提高酸杆菌门细菌多度75.09%,同时降低厚壁菌门细菌多度75.42%。相关性分析与RDA分析结果共同表明土壤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泾川县露地(CK)土壤和种植年限分别为1年、5年、10年、15年的日光温室土壤作为供试材料,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三大区系的变化及氯氰菊酯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均在种植10年时达到最大,真菌数量呈增长趋势。氯氰菊酯对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细菌、放线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年降低;氯氰菊酯对真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且在种植10年后对真菌数量增加有促进作用;氯氰菊酯对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的抑制率均在种植1年时最大。施入氯氰菊酯后,土壤B/F值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新疆南部不同种植年限枣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枣园土壤质量的变化,以及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土层分布上的变化,以期对该地区土壤管理及枣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测定项目包括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p H值、碱解氮含量、速效磷、速效钾。结果发现,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枣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呈逐年累积趋势,速效磷含量是3年5年10年15年,有机质含量是3年5年15年10年;而碱解氮含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研究区土壤碱解氮含量在11.26~28.16 mg·kg-1之间,且平均值是22.10 mg·kg-1。总体上看研究区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缺乏状态,建议枣农合理地多施加氮肥。枣树种植时间的长短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程度不同,总体表现是枣树种植时间越长,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黄芩种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商州四种种植地(小麦-黄芩轮作、黄芩3 a连作、黄芩4 a连作、闲置荒地)黄芩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特征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三大类群组成比例基本一致,均为细菌居于多数,放线菌次之,真菌的数量最少;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小麦-黄芩轮作黄芩连作3 a黄芩连作4 a荒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黄芩连作小麦-黄芩轮作荒地。在不同种植地中小麦-黄芩轮作地蔗糖酶活性最高,说明小麦-黄芩轮作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小麦-黄芩轮作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蔗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种植年限枣棉间作土壤养分变化规律,以及科学地施肥管理.[方法]以南疆喀什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枣棉间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种植2~4a枣棉间作土壤养分的短期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枣树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和电导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显著,土壤盐分有一定的累积;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而速效磷却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有所降低;其中养分主要累积在距树东侧50~100 cm,这与施肥方式有直接关系.[结论]该地区枣棉间作土壤存在一定土壤盐渍化趋势且不同养分指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在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现象.  相似文献   

18.
干旱荒漠区新垦荒地的土壤理化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近两年对克拉玛依新垦荒地土壤理化性状的监测分析,对新垦荒地不同种植年限中的土壤盐分、养分、土壤pH值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逐渐增加:土壤盐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而土壤pH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缓慢降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耕作方式和使用化肥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调查与取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的种植年限对土壤硝酸盐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寿光日光温室土壤硝酸盐含量普遍较高,并且种植年限在1~6年内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含量逐渐增加,在0~60 cm土层的空间分布是从上到下含量逐渐降低,表层积聚严重。日光温室土壤速效N、P、K含量变化受施肥量影响很大,也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渐提高,从而导致40~60 cm土壤速效N、P、K明显增加,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年限增加而迅速增加,但当超过一定年限(5年)时,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小;在本试验条件下,日光温室栽培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尚未达到一级菜田土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种植年限和种植模式对设施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为探讨大棚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土壤质量退化的原因,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B/F比值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以种植6~8 a时最高而20 a时最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降低.与连作相比,轮作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而降低真菌数量,有利于提高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花-花轮作效果最好,菜-菜轮作效果最差.研究结果表明大棚种植初期(4~6 a)土壤生态环境较好,6~8 a后土壤微生物Ⅸ系失调.酶活性显著下降,从而影响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大大降低;轮作种植能有效调节土壤微生物区系,有利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