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60年以前,撤黑尔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传统农牧业的发展水平没有超过最大的持续开发能力。农业轮作制度尚能持续。森林资源所用于燃料的开发水平也处在自然环境容许的界限以内。 撒黑尔地区牧业的主要类型是半游牧系统。这是该地区牧业在有效的和良好的生态系统基础上不断完善的结果。雨季伊始,成群的牛羊到了北方,那里有优质的牧草;雨季刚过,牛羊又回到南部,这里有足够的粗饲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在那时候,畜牧的粪便可用于肥田,重新补充了作物带走的营养。但这种传统的持续农业生产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被严重地损害  相似文献   

2.
剖析于连·索黑尔人格的二重性 ,挖掘造成他二重人格的两种原因 ,对于连再认识 ,明确于连是个具有丰富内涵和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是复辟时期具二重人格的平民出身的小资产阶级的个人奋斗的典型  相似文献   

3.
丁淳 《百姓》2005,(12):18-20
马蒂尔德·木尔小姐和出身贫寒的于连·索黑尔幽会之后,竟连续一星期不再理他,这使于连陷入了狂怒.这完全是傲慢的侯爵小姐对他的轻蔑!于是,于连抓起一柄锋利宝剑,冲进马小姐的卧室,不由分说,向马小姐的头上砍去!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是我国高梁生产的主要产区,通过统计1999~2008年辽宁高梁生产概况,根据优势比较理论,分析辽宁省高梁生产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并进行空间直观表达。结果表明,辽宁省不同地区高粱生产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存在较大的差异,辽宁西部4市,锦州、阜新、朝阳和葫芦岛是高粱生产优势集中地区。辽宁省应积极引导各区域依据比较优势进行高粱生产的结构调整,实现高粱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充分发挥高粱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5.
大石桥市发展优良米生产具有优质品种优势、区域优势、绿色食品基地优势、独特环境优势、先进的生产技术优势、社会经济优势、企业牵动优势 ,这些优势为发展优质米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主要农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在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基础上,构建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方差、各市区的农作物规模优势指数、农作物效率优势指数、农作物综合优势指数7个指标,对辽宁省各地区9类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辽宁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朝阳、锦州、葫芦岛、阜新、抚顺、锦州、大连等市适于农作物种植,并提出了辽宁省应当按照分析结论,调整各地区的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区域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以1999—2019年苹果产业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综合比较优势、区位熵和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研究了甘肃省苹果生产比较优势和省域竞争力。结果表明,我国苹果生产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且稳定。生产空间布局进一步向黄土高原优势产区和渤海湾优势产区集中,甘肃、陕西、山西、山东、辽宁、宁夏、河南、河北等8个省(自治区)的生产专业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与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苹果生产综合优势的“极化效应”提升。甘肃苹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区位熵、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均为全国第一,表现出显著的区域优势和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贵州省为例,探讨农业比较优势的内涵与衡量方法,以农业产品生产规模优势指标、生产效率指标、生产综合指标为衡量手段测算贵州2004~2006年的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优势,结果发现贵州农产品中烤烟、薯类、油料、茶叶具有强比较优势,水果、稻谷具有弱比较优势,并相应提出提高贵州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实证分析我国区域棉花生产优势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文以生产规模优势系数为指标,选取13个县份为对比单位对其进行长期跟踪生产优势比较,发现西北内陆区域生产规模优势最大,新疆、山东、河北等为优势省份。  相似文献   

10.
应用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江苏省水稻生产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水稻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规模比较优势,缺乏效率比较优势。1980~2010年江苏省水稻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大于1,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基本小于1,3个比较优势指数均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与省内主要粮食作物相比,2001~2010年水稻生产的平均综合比较优势和效率比较优势高于小麦和玉米,平均规模比较优势高于玉米而低于小麦;与全国其他9个水稻主产省相比,2001~2010年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平均综合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效率比较优势分别处于第7、第7和第5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稳定规模比较优势,提高效率比较优势,以进一步提升江苏省水稻生产比较优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是我国菠萝主要产区,文章采用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南省菠萝与其他菠萝主产区的比较优势、菠萝与省内其他4种热带水果的比较优势以及1995~2008年菠萝生产的比较优势的变动趋势.结果显示,海南省菠萝生产具有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但不具有效率优势.结论认为,海南省发展菠萝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生产的综合能力较高,海南省菠萝生产具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实证分析我国区域棉花生产优势有利干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文以生产规模优势系数为指标,选取13个县份为对比单位对其进行长期跟踪生产优势比较,发现西北内陆区域生产规模优势最大,新疆、山东、河北等为优势省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县域的三大粮食作物生产优势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明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优势的空间特征,可以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以我国2006年县(市)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为基本单元,系统分析了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优势的空间特征明显,效率优势和规模优势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明显差异。但综合分析发现,水稻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高的地区为华南、华东和华中地区,其指数分别达到了1.45、1.30和1.14;小麦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高的地区为西北和华北地区,优势指数分别为1.33和1.02;玉米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高地区为华北和东北地区,优势指数分别为1.43和1.37。我国粮食生产布局应该走优势互补的道路,依据作物综合比较优势,稳定区域优势粮食作物生产规模,深入挖掘后备区域的生产潜力,适当调整劣势粮食作物生产规模,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以确保中长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0-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资源禀赋系数法,考察中三角地区主要农作物水稻、柑橘和油菜的比较优势格局。结果表明:1)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的综合比较优势存在差异。江西省水稻和柑橘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湖北省油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2)三种农作物在市州层面的比较优势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大部分市州的水稻生产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张家界、湘西、怀化、赣州和宜昌的柑橘生产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张家界、常德、九江和仙桃的油菜生产具有较强比较优势;3)三种农作物比较优势格局的变迁特征存在差异。水稻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范围扩大,柑橘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演变,油菜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呈相对集中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构建农业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2009-2015年各产茶省份茶叶生产优势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各省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参考意义。【方法/过程】通过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各产茶省份茶叶生产的规模、效率、效益和综合优势,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各省茶叶生产优势影响因素。【结果/结论】茶叶生产优势省份名次格局已基本形成且保持相对稳定;各省茶叶生产的规模、效率和效益优势处于动态变化中;影响各省茶叶生产优势的最主要因素依次为规模优势、效益优势、效率优势。从地理空间上看,我国各省茶叶生产优势布局大体上已形成由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及横断山脉以东包围而成的茶叶生产优势带,且优势带内部形成产茶省份优势等级东西相互对称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6.
宋杰  石晶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5):222-224
研究南疆地区的玉米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对南疆地区生产结构调整以及玉米产业稳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及2007—2017年南疆地区各地州玉米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农业产值等相关数据测算各地州玉米生产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分析各地州的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变动情况及资源禀赋差异.结果表明:南疆地区玉米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分别以2011和2015年为界限缓慢增长,个别地区在近几年才具备效率比较优势;和田地区、克州地区、喀什地区在玉米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方面具备比较优势;南疆地区各地州玉米生产不具备综合比较优势,但巴州地区是南疆地区唯一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正增长的地区;克州地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在玉米生产方面具备资源禀赋,而阿克苏地区、巴州地区优势产业并非为玉米产业.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优质马铃薯品种鄂马铃薯3号具有的生长优势、抗性优势、品质优势、产量优势和效益优势等五大优势,提出了生产优质脱毒种薯的原种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3个指标,对甘肃省各地区小麦、玉米、马铃薯、胡麻、油菜、药材、蔬菜和瓜果8类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市具有各自的优劣势作物品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省应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调整各地区的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9.
运用1996-2015年全国及各省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玉米种植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等数据资料分别测算我国18个玉米生产省区的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生产规模指数、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结合GIS技术探讨1996-2015年全国玉米生产省区综合比较优势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以后全国玉米生产集中度排名格局基本形成且保持稳定;我国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北方春播玉米区和黄淮海夏播玉米区;1996-2015年具有玉米生产规模优势的省份保持相对稳定,同期我国玉米种植省生产效率比较优势相对较集中,多数省份玉米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在0.5-1.0与1.0-1.5区间内;全国玉米种植省的综合优势指数(AAI)与效率优势指数(EAI)变动趋势存在相对一致性。依据1996-2015年玉米生产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将全国18个玉米种植省分别归入玉米种植优势“双低省”、“效率优势省”、“规模优势省”及优势“双高省”四大类,并根据类别特征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香蕉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香蕉生产的主要产区.海南香蕉的生产对我国整个香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海南香蕉生产的自然生态条件优势、品质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在此基础上。采用作物区域比较优势的分析方法,逐一通过对海南香蕉与其他香蕉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分析、海南香蕉同海南省内其他5种热带水果的比较优势分析以及1988-2007年海南香蕉生产的比较优势变动分析.以综合评价海南省香蕉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显示.海南省香蕉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但却缺乏生产效率优势。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