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珍宝丸通过浓硝酸和高氯酸的混合消化处理后,加入盐酸羟胺将其中的铁(Ⅲ)还原成铁(Ⅱ),在pH为5的条件下,用联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校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163x-0.0014(R=0.9999)。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8.4%~10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29%,珍宝丸中铁含量为1225.70μg.g-1,用该方法测蒙药珍宝丸中铁含量具有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分光光度法测定青果中微量元素铁含量的可行性,利用混合酸V(HNO3)∶V(HClO4) =4∶1对青果湿法消化,在pH值3~7的溶液中,亚铁离子与邻二氮菲生成稳定的橙色络合物,产生可见吸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青果中微量元素铁含量.结果表明:所选青果(品种大白圆)中铁平均含量为88.53 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9%,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5%.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干扰少、测量快、结果准确度和灵敏度高,易推广.  相似文献   

3.
分析粮食中的铁含量为研究粮食的营养价值和是否受污染提供了依据.为了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利用铁(Ⅲ)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甲基橙和亚甲基蓝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铁(Ⅲ)的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新体系.并结合微波消解的预处理方法,将其应用于粮食中痕量铁(Ⅲ)的测定.样品测定结果显示,粮食中的铁(Ⅲ)含量在11.38 ~26.73μ g/g之间,RSD< 1.11%,加标回收率为95.20%~102.0%.方法简便、快捷,能成功应用于粮食中的痕量铁测定.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荔枝壳中铁含量的可行性,用V(HNO3)∶V(HClO4)=5∶1湿法消化荔枝壳,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结果表明:分光光度法测定荔枝壳中铁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8.0%~9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2.3%,铁平均含量为106.4mg/kg。结论: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荔枝壳中铁的含量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易推广,可用于荔枝壳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不同铁浓度对苹果砧木Fe3+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铁浓度处理对4种苹果砧木植物铁含量以及根系Fe3+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铁导致砧木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增加.砧木种类不同,培养溶液中铁浓度不同,Fe3+还原酶活性也有所不同.随着培养液中铁浓度的增加,根中Fe3+还原酶活性逐渐降低.在缺铁胁迫条件下,各砧木根系中Fe3+还原酶活性达最高水平,即小金海棠>M26>八棱海棠>SH40.在最适铁浓度水平下,SH40和八棱海棠根系中铁含量高于枝叶中铁含量,对缺铁较敏感,容易表现缺铁黄化现象.而小金海棠和M26根系中铁含量低于枝叶中铁含量,对缺铁不敏感,不易表现出缺铁黄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花夹竹桃中的微量金属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了黄花夹竹桃中铁、钴、镍、铜、锌、锰、钠、钾、镁、铅和铬的含量,并用加标回收法检验了测定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黄花夹竹桃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回收率在97.53%-103.78%之间;测定的黄花夹竹桃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依次为钠、钾、镁、锌、铁、镍、锰、铜、钴、铅和铬。其中,黄花夹竹桃中人体必需的微量金属元素钠、钾、镁、锌、铁含量较高,而重金属元素铅和铬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及其对水稻吸收和转运Cd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受到不同品种和不同生育期影响.随着生育期的延长,两种水稻(YD6和NK57)根表铁膜形成量均呈下降趋势.与分蘖期相比,YD6和NK57根表铁膜量孕穗期分别减少82.9%和44.4%,成熟期分别减少85.2%和82.52%.两种水稻根系和茎叶Cd含量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YD6籽粒Cd含量显著高于NK57.Cd在水稻植株的富集系数和分配比率随着不同品种和生育期产生较大变化.YD6品种从根表铁膜和根系向籽粒转运Cd的能力显著大于NK57.水稻成熟期,根表铁膜量与茎叶和籽粒Cd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说明根表铁膜形成可抑制Cd向水稻地上部转运.研究结果暗示可通过不同生育期的管理调节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减少Cd向稻谷中转运,从而降低Cd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磷素对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影响及营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磷饥饿能明显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然而,磷素是如何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并不清楚。【方法】论文在水培条件下,对24个不同来源的传统水稻品种培养21 d后,分别进行缺磷和0.1 mmol•L-1 Fe2+处理,测定其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干重、地上部干重及根表铁含量,从而筛选出根表铁膜含量较高的水稻品种“天优998”,并以此为材料,设置不同养分元素缺乏试验(缺氮、缺磷、缺钾及其交互等8个处理)、分根试验(两边根系同时进行正常磷处理;一边根系缺磷处理,另一边根系正常供磷处理;两边根系同时进行缺磷处理)和不同磷铁比试验(磷浓度为0.0125-0.4 mmol•L-1;铁浓度为0.1-3.2 mmol•L-1,按磷铁比为1﹕1;1﹕3;1﹕5;1﹕8处理设计了4个小试验),测定了水稻根表铁膜浓度、根表无机磷浓度、根内无机磷浓度、根系和地上部磷、铁含量,探讨了磷素对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及其营养效应。【结果】不同水稻品种根表铁膜浓度存在明显差异,24个水稻品种幼苗根表铁膜浓度范围为3.67-9.78 mg•g-1,水稻根表铁膜含量与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干重、地上部干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不同养分元素缺乏试验表明,水稻根表铁膜由红棕色铁膜和非红棕色铁膜组成,仅缺磷处理都能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而缺氮和缺钾处理却不能。分根试验处理表明,缺磷处理根系侧并不能诱导正常供磷处理侧根系根表形成红棕色铁膜,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主要受根表外源无机磷的影响,与根内无机磷无关。不同磷铁比试验表明,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与根表磷铁比有关,根表DCB-Fe浓度与根系溶液中铁浓度有关;只有当磷铁比≤1﹕3时,根表才会形成明显的红棕色铁膜,随着磷铁比的降低,根表红棕色铁膜颜色加深;随着根系溶液中铁浓度的增加,根表DCB-Fe浓度逐渐增加,最大值为36.50 mg•g-1。最后进一步对磷铁比处理形成的根表红棕色铁膜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磷、铁吸收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发现,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加深有利于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磷、铁的吸收。【结论】内源磷信号并不能诱导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仅外源磷缺乏才能诱导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与根系周围环境中磷铁比有关,而根表DCB-Fe的形成仅与溶液中铁浓度有关。形成的根表红棕色铁膜在根系周围充当营养库的功能,有利于植物对磷、铁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9.
参照标准NY/T 761—2008有关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检测对样品前处理的方法,对市场上购买的红富士、印度青、嘎啦果3种常见苹果进行前处理并加标,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有机磷类农药的加标回收率差异;同时选用多种有机磷类(治螟磷、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农药,比较3种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苹果样品对于同一种有机磷类农药检测的结果影响不大,但是同一品种的苹果样品对于不同种有机磷类农药的检测结果却差异显著,这对实际检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苹果果实酚类物质组成与褐变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响富、烟富8、烟富10和普通苹果为试材,测定果实褐变度及总酚含量,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苹果中儿茶素、绿原酸、隐绿原酸、表儿茶素、根皮苷、根皮素、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B4、槲皮素3-半乳糖苷、槲皮苷10种酚类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富10的总酚含量以及褐变度较高,且仅在烟富10中检测到槲皮素3-半乳糖苷;不同品种中绿原酸含量均最高,根皮苷、表儿茶素含量较高,为主要的酚类物质;3个优系富士品种果实的褐变度与总酚含量、儿茶素、表儿茶素、根皮苷、绿原酸、槲皮素3-半乳糖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总酚含量对褐变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加工苹果品种的酚类物质组成及其与果实褐变的关系,为选择加工品种和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Folin-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分析了10个苹果加工品种(4个酿酒品种、6个制汁品种)的果实酚类物质组成、果实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因品种类型而异,苦涩酿酒苹果总酚含量高于甜或酸苹果。原花青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及儿茶素是苹果果肉中含量较高的酚类物质,苹果特征酚类物质根皮苷在苦绯甘品种中大量存在。果实的褐变度与总酚、原花青素、儿茶素和根皮苷相关性较高,绿原酸与果实的褐变度相关性较低。【结论】酚类物质含量与苹果加工品种类型有关,酿酒品种的总酚含量高于制汁品种。果实中黄烷-3-醇含量对褐变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不同品系水稻积累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华南地区较为常见的杂交稻、优质常规稻2个水稻品系,16个水稻品种,通过土壤盆栽试验,待其成熟收获后,分析水稻根表、根部、秸秆、糙米中砷含量及相关影响元素的含量,旨在研究不同水稻品系(种)对砷吸收、转运和积累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为低积累、高耐性水稻品系(品种)的选择及相应的农业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砷在水稻中的分布情况为根表>根部>秸秆>糙米;供试的糙米中砷含量为0.18~0.47 mg·kg<'-1>,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GB 4810-1994).水稻根表铁锰膜中砷含量随根表中铁、锰的增加而富集,相关分析表明,根表铁锰膜形成可以有效降低糙米砷积累,而秸秆磷可以有效降低秸秆中砷的积累.杂交稻各部位的砷含量及转移系数均高于常规稻,且秸秆和糙米砷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天优122的糙米砷积累能力高于其他品种,美香占2号低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苹果总酚含量,探索基层实验室快速准确测定苹果总酚的有效方法,为昭通苹果生产及加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70%乙醇酸性溶液作溶剂,35℃下超声提取苹果总酚,以Folin-Ciocalteu试剂和120 g/L Na2CO3溶液处理,在765 nm处测其吸光度.[结果]以没食子酸为标准,质量浓度在0~125.4 mg/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据此测定昭通苹果试样的总酚含量范围为361.1 ~1 008.0 mg/kg,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为103.2%,RSD l.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基层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比色法测定菠菜中草酸含量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水杨酸铁络合比色法测定菠菜中草酸含量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是:显色体系pH值2.1~2.7,比色波长510nm,比色时间20 min~2 h.该法测定菠菜样品中草酸含量范围在0~64.0 μg/ml,检出限为1.52 μg/ml;样品加标回收率93.9%~105.2%.  相似文献   

15.
苹果加工品种果实中的酚类物质与褐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加工苹果品种的酚类物质组成及其与果实褐变的关系,为选择加工品种和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Folin-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分析了10个苹果加工品种(4个酿酒品种、6个制汁品种)的果实酚类物质组成、果实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因品种类型而异,苦涩酿酒苹果总酚含量高于甜或酸苹果。原花青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及儿茶素是苹果果肉中含量较高的酚类物质,苹果特征酚类物质根皮苷在苦绯甘品种中大量存在。果实的褐变度与总酚、原花青素、儿茶素和根皮苷相关性较高,绿原酸与果实的褐变度相关性较低。【结论】酚类物质含量与苹果加工品种类型有关,酿酒品种的总酚含量高于制汁品种。果实中黄烷-3-醇含量对褐变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攀西及相邻地区稻米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类型及其产地间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含量的变异。结果表明 :①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平均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镁 >钙 >锌 >锰 >铜 >铁 ;不同品种间稻米中铁含量变异系数最大 ,其次为钙 ,锌含量变异系数最小 ;不同水稻类型间粳型品种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平均含量最高 ,其次为常规籼型品种 ,杂交籼型品种稻米中 6种矿质元素平均含量最低 ;②雅安和温江两产地 3供试品种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含量相对较高 ,会理 3供试品种稻米中 6种矿质元素含量相对较低 ;不同产地间稻米中铜含量变异系数最大 ,其次为铁 ,锌含量变异系数最小 ;③稻米中锰含量与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和 pH值显著负相关 ;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与稻米中锌、铜含量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稻米中镁含量与土壤中钙全量显著负相关 ;稻米中钙含量与土壤中铜全量显著负相关 ;稻米中锌含量与土壤中镁全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高群  方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127-3128
[目的]比较苹果不同部位中5种多酚物质的含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使用C18柱(150 mm×4.6 mm,5μm),测定苹果不同部位中多酚物质的含量。[结果]试验得出,苹果果皮中多酚物质含量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儿茶素>根皮苷;果核中多酚物质含量儿茶素>表儿茶素>根皮苷>芦丁;果肉中多酚物质含量表儿茶素>儿茶素>根皮苷>芦丁。[结论]苹果果皮中多酚物质的种类以及含量都高于其他部位,其次是果核,最少的是果肉。研究对于苹果加工中的原料处理及深加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3种五加属植物中矿质元素及紫丁香苷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丫山细柱五加根皮、茎、叶、果实,5个居群的细柱五加以及红毛五加、刺五加的根皮为材料,采用ICPAES测定样品中12种矿质元素含量,HPLC测定样品中紫丁香苷含量.结果表明3种五加根皮中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显著,紫丁香苷含量刺五加>细柱五加>红毛五加;细柱五加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加合量高低顺序为叶片>茎皮>根皮>果实,盱眙...  相似文献   

19.
蒋彬  何嵋  王锐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23-7424,7427
[目的]分析水稻精米中铁含量的差异。[方法]从国内不同地区采集了239份水稻样品,用ICP测定稻米中各种元素含量,研究不同基因型精米的铁含量分布,分析铁含量与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以及与氨基酸含量的关系,遴选出富铁的水稻品种。[结果]239份稻米样品中铁含量在1.15~43.84 mg/kg,平均值为(13.056±3.613)mg/kg,变异系数为28%。不同基因型水稻精米铁含量频率为正态分布,其含量差异极为显著。精米中铁含量与微量元素Cr、Ni、As的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与Cu、Mo、Zn相关性极显著。精米中铁含量与氨基酸呈负相关,且均不显著。[结论]水稻精米铁含量除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之外,还受气候、土壤和灌溉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铁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苹果缺铁黄化病的矫正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比不同铁肥在不同剂量和不同施用方式下对苹果缺铁黄叶病的矫正效果,同时寻找铁肥治疗苹果缺铁黄叶病的最佳施用时机,使用枝干注射、叶面喷施、地表根施的方法将2种铁肥以2种剂量施于因缺铁黄化的苹果植株。结果显示,枝干注射法的矫正效果显著高于叶面喷施和地表根施;根施禾丰铁(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铁钠)的矫正效果显著优于硫酸亚铁;高剂量(0.18 g/株)药剂与低剂量(0.09 g/株)药剂在矫正效果上无显著差异;叶绿素含量在0.9~2.7 mg/dm2时,注射1次铁肥,叶片黄化现象即可消失。由此可见治疗苹果树缺铁黄化症的最佳方案为:当叶绿素含量在0.9~2.7 mg/dm2时,采用枝干注射法注入硫酸亚铁或禾丰铁(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铁钠),1次注射即可有效缓解缺铁黄化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