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抗性转育和人工接种鉴定筛选技术,选育出红抗1、2号橘红心大白菜新品种。生育期分别为55-60、75-80d;叶球分别为中桩圆柱状和扣抱圆桶状,外叶深绿,球叶橘黄、经日光照射后呈橘红色;单球重分别为2.1、3.8kg;富含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生食脆甜,熟食易烂。高抗病毒病,兼抗霜霉病和软腐病。适宜全国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采样分析及肥料定位试验, 研究了采样时期、品种、砧木、产量、施肥等因素对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 富士、秦冠、红星、金冠、嘎拉等5个苹果品种间的叶N、P、Ca、B、Mn、Zn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M9、M26、M7、MM106矮化中间砧(新疆野苹果基砧) 和新疆野苹果乔化砧上, 苹果品种间叶营养元素含量存在差异, M9的K、Fe高而其余元素含量偏低, M26的Mg、Mn、Zn高而K、Fe低, M7的N、P、Cu、Fe、Zn较高, MM106的N、Mn高而K低, 乔化砧的Fe高而Cu、Zn低; 不同产量水平果园间叶营养元素含量不同, 高产果园较低产园N、Mg、Zn元素含量高而P、K含量低; 施肥提高叶K含量效果明显, N次之, P效果缓慢。  相似文献   

3.
 以东方百合‘星球战士’ (Lilium ‘Starfighter’) 和‘蒂伯’ (L.‘Tiber’) 品种为材料, 采用秋水仙素结合组织培养进行四倍体育种, 从中选育出东方百合四倍体新品种‘红云3号’和‘红云5号’。整体性状优于国外同类二倍体品种, 适应性强, 抗寒, 易繁殖。  相似文献   

4.
葡萄属植物白藜芦醇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根据有关文献分别从白藜芦醇穴Res雪的发现、化学结构、物理特性、对葡萄属植物及人体健康的作用、作用机理方面作了简要概述,总结了其诱导、取样、测定方法,在葡萄植物体内的分布、动态变化、器官之间含量的相关性,葡萄属植物种间、品种间及葡萄加工品之间的含量差异,并介绍了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几种合成酶,影响代谢的内部、外部因素,对白藜芦醇的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树莓、黑莓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树莓和黑莓是悬钩子属(RubusL.)栽培果树的2大类,近年来树莓、黑莓成为国内新兴的重要浆果。综述了两莓组织培养和基因转化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茎尖、叶片、胚和原生质培养及两莓在基因转化方面的成就,分析了基因型、培养基及附加物、培养条件等对两莓组织培养成苗的影响,并对影响两莓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阐述,最后对两莓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果树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综述了国内外果树种质离体保存方面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种子保存,常规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保存方法。超低温保存是一项长期稳定保存种质的方法,能减慢细胞代谢和完全抑制生长,概述了超低温保存的原理、技术要点和主要优点,以及影响超低温保存的因素:包括植物材料的性质、预处理、冰冻保护剂种类、降温方法、解冻方法以及解冻后处理等,并对今后果树种质保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固体培养几种胞外酶活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主要研究了金针菇菌丝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胞外酶的活性变化。测定了木聚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及蛋白质、还原糖的含量变化。并探讨了金针菇在改变了碳源的培养基上胞外酶、蛋白质、还原糖的变化。结果表明 :金针菇在固体培养过程中 ,三种酶均有活力 ,但呈现较大差异。培养过程中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随时间变化 ,且与酶活力有关。改变固体培养基中的碳源 ,则胞外酶活性、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又呈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鹅膏菌属(A-manita)真菌25种,其中裸柄鹅膏(Amanitagymnopus)、锥鳞鹅膏(A.sychnopyramis)、A.hemibaphaSubspsimilis、小托鹅膏黄色变种(A.farinosavar.flava)4种为国内新纪录种,湖南首次记录9种,有毒鹅膏13种,并讨论了其分类与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大花蕙兰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引进的33个大花蕙兰品种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及倍性鉴定。结果表明, 大花蕙兰栽培种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 也有非整倍体, 以三倍体品种居多, 占45.5% , 四倍体品种占30.3% , 二倍体品种占21.2% , 非整倍体品种占3%。通过同一杂交组合的染色体数目比较和具亲缘关系的品种间染色体数目比较, 发现在大花蕙兰杂交育种中, 会出现“二倍体×二倍体=四倍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葱属植物在内蒙古地区分布范围广、种类多,有28个种,可食用的有13个种,其中有9个野生种。本文从葱属野菜的形态特征、花器官形态、染色体核型及地理分布等方面阐明了其多样性,并从食用、药用、牧草等方面综述了内蒙古葱属野菜的利用现状及开发潜力,针对目前野菜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任英  赵薇  王晓慧 《长江蔬菜》2019,(14):48-51
对近年来蕨菜的保鲜贮藏技术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护色、干燥、保鲜技术,同时对产品研发的类型及工艺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目前蕨菜保鲜贮藏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林乐静  林立  祝志勇 《园艺学报》2017,44(8):1629-1630
‘粉黛’是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种植的秀丽槭(Acer elegantulum)实生苗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新叶叶片呈玫红色或玫红色与紫红色相间,成熟春叶叶片多为粉色,少数叶片粉绿相间,7月底叶片渐变为黄绿相间,秋天变为金黄色。翅果嫩时具有粉红色果翅,观赏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3.
云南淡黄花百合花色种内分化明显,居群内具多态性,居群间具多型性.花色呈梯度变异,特别是普洱居群花色变异式样最为丰富.研究认为,花色变异与基因突变、传粉机制等因素有关.花色变异研究为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并为遗传育种提供宝贵素材.  相似文献   

14.
对钱江源野生蔬菜植物种类及分类构成进行了整理与归类;对其野生蔬菜植物的特点和不同采食器官部位及用途按照根及根茎、茎叶、花、果、调味和佐料等划分成5大类;描述了其野生蔬菜植物资源的分布及特点:分析了其野生蔬菜植物开发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利用的前景;提出了加快钱江源野生蔬菜植物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和方向;从利用与保护相结合、人工栽培驯化技术的研究、食用安全性方面的研究、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加快钱江源野生蔬菜植物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贵州亚热带地区野生秋海棠种质资源及其生境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亚热带地区有野生秋海棠19 种(含新记录种) , 其中1 种仅分布于黔北, 1种仅分布于黔东北, 4 种仅分布于黔东南, 8 种仅分布于黔南。其生境类型可分为灌丛湿地型、森林湿地型和阴湿岩石型, 以阴湿岩石型的种类较多。其按用途可分为观赏型和兼用型,以观赏型种类占多数。粗喙秋海棠、截裂秋海棠、美丽秋海棠、光叶秋海棠和小秋海棠5种处于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16.
桃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现代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在植物育种方面有重要作用。综述了桃树的组织培养技术和桃遗传转化研究取得的成绩。文中侧重介绍了广泛应用于桃树研究的茎尖培养法、胚培养法两种主要的组织培养技术和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轰击法两种主要的遗传转化方法;详细说明了品种、外植体类型及其发育阶段、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因子和培养环境等对桃组织培养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影响桃树遗传转化的关键问题,并对进一步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79份露地、大棚和温室黄瓜自交系栽培材料白粉病、霜霉病田间发生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对其白粉病、霜霉病抗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黄瓜材料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筛选获得高抗白粉病材料33份,其中露地栽培类型1份、大棚栽培类型11份、温室类型21份,抗性材料共40份;高抗霜霉病材料22份,其中露地栽培类型2份、大棚栽培类型5份、温室类型15份,抗性材料38份。共获得兼抗2种病害材料11份,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云南特有野生果树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云南有各类野生果树资源约500 余种, 其中云南特有的164种, 分属35科54属, 多为热带、亚热带果树和浆果类果树, 形成滇南—滇东南、滇西—滇西北和滇中—滇东北3个特有野生果树集中分布中心。这些果树资源用途广泛, 优异性状明显, 有待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兰州高原夏菜病虫害种类,分析了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兰州高原夏菜病虫害无公害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An overview of the major concepts of Controlled Ecological Life Support System (CELSS) includes an iden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gravity levels, light levels, and growth volume, that influence the type of CELSS system that can be developed. Various plant growth systems are described together with their possible space applications. Life support functions performed by plants include food production, atmosphere regeneration, and water purification. Selec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biological and physical-chemical life support techniques are considered as a part of these functions. Consumers in a CELSS may be humans,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but nutritional, water, and atmosphere requirements of humans are emphasized in this report, as they are the primary requirement drivers for a CELSS design. The human role in waste generation is discussed as it affects plant nutrient availability. The role of waste management systems in recovering nutrients for plant growth and requirements for CELSS are defined for air, water, and food. Both physical and a biological nutrient recovery/waste disposal systems are examined. The separate subsystems of a CELSS are identified and discussed. Nutrient recovery, plant irradiation, automation, and facilities equipment and applications are reviewed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direct solar irradiation using fiber optics. These subsystems, along with other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s, such as thermal, humidity, and ventilation, are essential to plant growth in the spac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