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行了乙烯利催熟油菜角果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利对提高油菜籽产量有效果,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喷施乙烯利处理的油菜籽含油量下降,但全田油菜角果成熟一致,有利于减少机械收获损失。80%油菜角果成熟时喷施1000mg/kg乙烯利药液,油菜籽产量和含油量分别为2050.1kg/hm2、39.28%,比对照增产3.7%、减少1.52个百分点,成熟期比对照提早1d;70%油菜角果成熟时喷施500mg/kg乙烯利药液,油菜籽产量、含油量分别为2044.5kg/hm2、40.11%,比对照增产3.4%、减少0.69个百分点,但对成熟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2种催熟药剂对油菜成熟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草甘膦和百草枯在化学催熟过程中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在不同时期化学催熟的油菜千粒重、含油量、种子干重占角果干重比例及最终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草甘膦催熟处理,对油菜千粒重、含油量和种子干重占角果干重比例的形成无明显影响,4月22日以前催熟处理会影响油菜的产量;在4月28日以前利用百草枯催熟处理,会导致油菜千粒重、含油量、种子干重占角果干重比例及产量的明显降低。在生产上建议草甘膦以成熟前中期喷施效果较好,百草枯在收获前1周喷施可避免对产量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催熟剂对油菜内源激素的影响,以促进果粒的一致成熟和适应机械化收割,以4种不同熟期的油菜品种和复合催熟剂(0.5%乙烯利+0.3%敌草快)为材料,研究不同熟期油菜品种内源激素的差异及催熟剂对不同品种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不同品种油菜内源激素含量差异显著,早熟品种的乙烯、ABA含量高于晚熟品种,且高峰期出现较早,下降也较快;而IAA含量与乙烯、ABA含量相反。喷施催熟剂后,乙烯与ABA含量增加,IAA含量降低;角果皮中乙烯释放增加量显著大于籽粒,晚熟品种表现更持久,ABA含量的增加规律与之相反;角果皮与籽粒中IAA的下降幅度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同。推测催熟剂可以通过调节内源激素的释放量来促进油菜籽粒成熟。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不同含油量油菜品种LEC1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方法]测定不同含油量品种不同发育时期LEC1基因的表达量及含油量。[结果]甘蓝型油菜LEC1基因与含油量密切相关,其相对表达量在花期和角果期均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且花期的相关系数大于角果期相关系数。[结论]该研究为选育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5年生桂香龙眼结果树为试材,花芽形态分化期分别以喷213mg·L-1乙烯利、213mg·L-1乙烯利 100mg·L-1多效唑、人工摘除小叶、喷清水(对照)4个处理进行防"冲梢"试验,观察其防冲梢效果,并研究其对龙眼叶片内源激素和花芽形态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乙烯利 多效唑对于防治龙眼冲梢效果最佳;喷施乙烯利、乙烯利 多效唑以及人工摘小叶后,桂香龙眼叶片中的IAA、GA含量均较对照有所下降,各处理对ABA含量影响不大。其中喷施乙烯利、乙烯利 多效唑两种处理ZR含量增加,而摘小叶对ZR的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不同肥料对苗期干旱胁迫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肥料试验,研究油菜苗期干旱胁迫下肥料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对每角粒数、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同时不同肥料处理使根颈增粗,有效分枝部位降低,有效分枝数增加,在促进主花序伸长的同时降低了结角密度;叶面喷施尿素油菜籽粒含油量下降,其余处理含油量上升.因此,油菜苗期遇干旱时可通过叶面喷施肥料来缓解旱情,提高产量,降低旱灾造成的损失,采取合理的平衡施肥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乙烯利和甲基环丙烯(1-MCP)对甘蔗苗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明确乙烯利和1-MCP对甘蔗苗期抗旱能力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桶栽的苗期新台糖22号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用浓度为200和300 mg/L的乙烯利喷施甘蔗叶面,然后用1 mg/L 1-MCP密闭连续熏蒸16h,在不同处理时期分别测定甘蔗苗期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喷施200mg/L乙烯利+1 mg/L 1-MCP处理的苗期甘蔗叶片POD、SOD和CAT活性明显增加.而喷施300 mg/L乙烯利+1mg/L1-MCP处理的甘蔗苗期叶片POD、SOD和CAT活性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现为在轻度水分胁迫时呈上升趋势,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时呈下降趋势.[结论]喷施200 mg/L乙烯利+1 mg/L 1-MCP能增加苗期甘蔗的POD、SOD和CAT活性,有利于提高苗期甘蔗的抗旱性;但在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喷施较高浓度的乙烯利(300 mg/L)和1-MCP不利于提高苗期甘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直播油菜在成熟前7 d和4 d喷施百草枯、草甘膦及乙烯利3种催熟剂,试验结果表明,在成熟前喷施催熟剂可造成直播油菜产量降低,在成熟期前7 d,喷施药剂处理较清水对照减产幅度为11.7%~29.7%,在成熟期前4 d,喷施药剂处理较清水对照减产幅度为3.9%~21.4%。而减产主要原因是千粒重减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不同生态区化学杂交剂SX-1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方法】在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分别采用4个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学杂交剂SX-1,对YD66A和Cn10 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2次喷施杀雄处理,第1次喷施在油菜最大花蕾的花粉母细胞进入单核期时进行,第2次喷施在第1次喷施后10~15d内进行,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研究在不同生态区喷施SX-1的杀雄效果,并探讨其对油菜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冬油菜区A2(6.0mg/L+7.0mg/L)和春油菜区B2(6.5mg/L+7.0mg/L)处理的YD66A和Cn10的全不育株率分别为:98.11%,100%和100%,100%,且无药害反应,植株叶色变浅,茎杆微紫,生长轻微受到抑制,株高和主花序长度有所降低,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略有增加。【结论】SX-1在冬油菜区以质量浓度6.0mg/L+7.0mg/L,在春油菜区以6.5mg/L+7mg/L,分别在油菜最大花蕾的花粉母细胞进入单核期时进行首次喷施,首次喷施后10~15d进行第2次喷施,均可获得较好的杀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乙烯利处理对促进金柑果实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柑果实着色初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结果表明,40%乙烯利水剂200-400 mg.L-1处理均能促进金柑果实脱绿转色,但对果实风味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VC含量等指标没有显著改善作用;喷施≥600 mg.L-1乙烯利则出现严重落叶、落果。生产中可在果实着色初期以200-400 mg.L-1喷施,用于改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1.
乙烯利对迷你桔瓜雌性化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栽培中,在迷你桔瓜不同的幼苗期、不同的时间,喷施不同浓度、不同次数的乙烯利,结果表明:大于50 mg/L乙烯利是促进迷你桔瓜雌花分化的有效浓度,其中以80 mg/L为最佳喷施浓度;最佳的喷施时期为1叶1心期;6:00喷施效果优于17:00的喷施效果;而且用合适浓度的乙烯利连续喷施2次,可以增加雌花数量和单株平均座果数。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牛大力植株的生长特性以及解决植株开花耗能的问题,对牛大力植株生长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如乙烯利、萘乙酸进行局部牛大力花穗喷施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牛大力植株具有较旺盛的抽梢能力,在适宜气候条件下,周年可萌发新枝,修剪对牛大力植株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花穗喷施浓度为10~40 mg/L萘乙酸溶液或者喷施40%乙烯利浓度在50~500 mg/L时,各处理的花穗枯萎率均小于35%;花穗喷施40%乙烯利浓度在1000 mg/L以上时各处理的花穗枯萎率均大于75.6%,即采用1000 mg/L以上乙烯利浓度处理对其花穗的去除效果显著。由于去除花蕾后避免了植株因开花消耗过多的养分,该方法可以在生产中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克隆研究不同含油量的云南小油菜accD基因,并分析其表达对含油量的影响。[方法]以不同含油量的云南小油菜为材料,克隆了乙酰辅酶A羧化酶Ⅱ的β-CT亚基的编码基因accD,并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及其表达对种子含油量影响的研究。[结果]不同含油量的云南小油菜的accD基因发生了极少的碱基替换,其同源性高达 98.6%。accD基因的表达随生殖生长的进程依次增强,在晚期角果中表达最高。在中期角果、晚期角果中accD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种子含油量,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解析油菜高含油量的分子机理及其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籼粳稻的花时对乙烯利调控的响应及其敏感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时不遇影响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提高。喷施乙烯利可延迟籼粳稻的花时。研究在不同时间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延迟籼粳稻花时性状的效果,比较籼稻和粳稻对乙烯利响应的敏感性差异,可为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制种花时不遇的问题提供解决途径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6个籼稻品种(泸香618B、窄叶青8号、明恢70、2998B、明恢100和冈46B)和6个粳稻品种(空育131、越光、里歌、丰锦、秋光和秋田小町)为试验材料,于调查花时性状的前日17:00、当日6:00及当日8:00分别喷施0.0,1.5,2.0,2.5g·L-1浓度的乙烯利,调查始花时、盛花时、终花时及开花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乙烯利可显著延迟籼粳稻开花。前日17:00喷施乙烯利延迟花时的效果最好,与当日6:00和当日8:00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浓度处理之间花时性状的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籼稻对乙烯利更为敏感,花时的延后幅度大于粳稻。对大多数籼粳材料来说,前日17:00喷施乙烯利可显著缩短始-盛时间(始花到盛花的持续时间)、盛-终时间(盛花到终花的持续时间)和始-终时间(始花到终花的持续时间)。籼粳稻都能响应低浓度(1.5g·L-1)、中浓度(2g·L-1)和高浓度(2.5g·L-1)的乙烯利,为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的制种产量,建议在抽穗开花期的前日17:00将1.5g·L-1的乙烯利喷施在籼型亲本上,可以显著延迟其始花时间,缩小与粳型亲本的花时差。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收获能够提高大面积种植绿豆的工作效率,因此生产上亟需解决绿豆成熟期不一致且收获时叶片未完全脱落等问题.乙烯利能够促进农作物的成熟,增加产量,加速离层形成,导致器官脱落.本试验以白绿9号为试验材料,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收获前15 d、12 d、9 d和6d喷施清水(CK)和0.20%、0.35%、0.50%浓度的乙烯利,并测量产量及主要形状,以筛选出使绿豆脱叶效果最好且不影响产量的时期和浓度.两年的试验结果显示,收获前15 d增产效果好于其他时期,喷施0.20%乙烯利增产效果好于其他浓度;各处理的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均比CK少,各处理株高与CK间差异不显著,收获前15 d喷施0.20%浓度的乙烯利对单株荚数影响最小.综合两年试验结果且考虑到经济成本,叶面喷施乙烯利的方法适用于促进绿豆落叶,最佳的喷施时期是收获前15 d,最佳的喷施浓度为0.20%.  相似文献   

16.
在飞碟瓜4叶期、6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结果发现50~150mg·L-1的乙烯利溶液均能明显提高植株的雌花数、雌雄比率和雌花节率,降低第1雌花节位,抑制主蔓伸长,这对提早上市和提高产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西农业科学》2017,(5):710-714
为了使成熟期绿豆适应机械化收获的要求,以晋绿豆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立收谷、草铵膦与乙烯利3种不同药剂及配比对成熟期绿豆的脱叶催熟效果。结果显示,脱叶催熟剂喷施6 d左右就可使绝大多数的叶片脱落或干枯,茎秆含水量也较对照降低10%以上,籽粒含水量可下降到采收的标准;混配的脱叶催熟剂以及单喷施乙烯利均有一定的催熟作用;脱叶催熟剂在喷施9 d时落荚率明显升高,且药剂用量越大落荚率越高;喷施脱叶催熟剂对绿豆百粒质量和单株产量的影响较小,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将脱水效果和籽粒产量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在绿豆成熟后期采用脱叶催熟剂进行催熟时,首选立收谷1 500 m L/hm2+乙烯利4 500 m L/hm2(LSG1),该混配药剂具有脱叶、脱水和催熟效果明显,对产量影响较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优质油菜集约化轻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质油菜集约化栽培配套技术研究结果 :①筛选出适宜直播的双低品种。②根据茬口早迟灵活选用不同播种方式 ,可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应用静电辐射等综合技术处理种子可使稻油共生期延长到 15d以上 ,以 7~ 10d的油菜苗素质较好。适宜的套播期为 10月上旬 ,最迟不得迟于 10月 18日 ,播量增至 7.5~ 9.0kg/hm2 ,施氮量控制在 2 2 5kg/hm2 ,密度 3 7.5万~ 5 2 .5万株 /hm2 ,氮∶磷∶钾应为 1∶0 .47∶0 .5 5。④将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 ,进行机械播种和收获。机播时要注意浅播匀播 ,机械收获前 5~ 7天 ,用 40 %乙烯利 5 2 5 0ml/hm2 对水 75 0kg/hm2 均匀喷雾进行角果催熟 ,促进角果成熟一致 ,且选用油菜专用收割机 ,可将菜籽损失率降低到 8%以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不同含油量油莱品种LECl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方法]测定不同含油量品种不同发育时期LECl基因的表达量及含油量。[结果]甘蓝型油菜LECl基因与含油量密切相关,其相对表达量在花期和角果期均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且花期的相关系数大于角果期相关系数。[结论]该研究为选育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乙烯利对‘温185’核桃果实青皮开裂度和叶片黄叶率的影响,为适时机械化采摘核桃提供参考依据。于核桃采收前10天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核桃树进行全树喷施,测定核桃青皮开裂率、黄叶率指标,分析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核桃果实青皮开裂率和黄叶率的影响。在喷施浓度为350mg/L乙烯利后第7天,果实青皮开裂率为75.59%,较对照高出57.94%,叶片黄叶率为18.06%,较对照高出11.57%。乙烯利喷施浓度为350 mg/L可显著促进‘温185’核桃果实青皮开裂,而对叶片边缘黄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