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山参的销售产品多以生晒野山参为主,试验以野山参为材料,将不同方法制备的野山参色泽、氨基酸、人参单体皂苷、总皂苷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在不同制备方法下野山参红参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蒸制次数和时间的增加,野山参红参的亮度值L、总色差值E逐渐减小,色度值a、b逐渐增加,二次冷冻处理也能使色度显著加深(P<0.05)。野山参红参中的16种氨基酸的总量为5.772%~6.371%,1L组(经一次蒸制和干燥后于0℃保存7 d)中氨基酸总量比生晒野山参提高了约10.81%,其中精氨酸的含量最高(1.347%~1.815%)。野山参红参中总皂苷含量为2.63%~4.78%,在加工过程中转化生成了生晒野山参中含量极少或没有的稀有人参皂苷Rh4,Rh1(S),Rh1(R),Rg6,Rk1,Rg5,Rg3(S),Rg3(R),而原人参皂苷Rg1,Re,Ro,Rc,Rb2,Rb<...  相似文献   

2.
以人参皂苷Rg1为原料、羟丙基-β-环糊精为载体、人参皂苷Rg1水溶性纳米颗粒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制备人参皂苷Rg1水溶性纳米颗粒;应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质量分析、体外缓释试验,对人参皂苷Rg1水溶性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1水溶性纳米颗粒的最优制备工艺——m(人参皂苷Rg1)∶V(水)为1 g∶20 mL、m(羟丙基-β-环糊精)∶m(人参皂苷Rg1)为4 g∶1 g、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45 min;制备的人参皂苷Rg1水溶性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405±20)nm,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体外释放效果。  相似文献   

3.
蜜炼鲜西洋参补液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蜜炼鲜西洋参补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TLC、UV、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3-醇(1)、豆甾醇(2)、儿茶酚(3)、大豆苷(4)、异甘草素(5)、拟人参皂苷F1(16)、20(S)-原人参二醇(7)、20(S)-人参皂Rg(38)、20(R)-人参皂苷Rg(39)、人参皂苷Re(10)。结论以上化合物均系首次自该产品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b1、Rc、Rb2和Rd在水浴加热、微波加热、高温蒸制和烘焙条件下的降解情况,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浴加热和微波加热条件下,丙二酰基人参皂苷会降解成相应的中性皂苷(Rb1,Rc,Rb2,Rd);在高温蒸制条件下,丙二酰基人参皂苷不仅降解成相应的中性皂苷,同时还有稀有皂苷20(S)-Rg3,20 (R)-Rg3,RK1,Rg5的生成;而在烘焙加热条件下,丙二酰基人参皂苷非常稳定,不发生降解。此外,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加热方式下人参皂苷对DPPH·和OH·的清除能力大小为高温蒸制>烘焙>水浴和微波。此结果可为人参产品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丙二酰基人参皂苷的降解规律和抗氧化能力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丙二酰基人参皂苷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分析人参和西洋参根、茎、叶中齐墩果酸型皂苷种类及人参皂苷Ro含量的差异,观察齐墩果酸型皂苷的分布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齐墩果酸型皂苷进行鉴定及Ro含量测定。色谱柱:Agilent TC-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2.5mmol/L乙酸铵(w/v)及0.05‰氨水(v/v)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m L/min;检测波长:203nm。共鉴定了6种齐墩果酸型皂苷,分别为人参皂苷Ro(1)、竹节参皂苷Iva(2)、姜状三七皂苷R1(3)、Stipulenaoside R2(4)、Armatoside(5)和Elatoside K(6)。人参根、茎和叶中均含有化合物1、2和3;西洋参茎中含有化合物1、3和4,叶中含有化合物1和4,根中含有上述6种化合物。对含量较高的人参皂苷Ro进行分析发现,根部为人参皂苷Ro的主要积累部位,且西洋参根部含量(0.576%)高于人参根部(0.214%);两者不同部位人参皂苷Ro含量差异较一致,皆为根茎叶。人参和西洋参不同部位齐墩果酸型皂苷的种类存在差异,人参皂苷Ro在二者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较为相似,根部为齐墩果酸型皂苷的主要积累部位。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三七须(绒)根的皂苷成分,本研究将三七的须(绒)根乙醇提取物利用少量水溶解后通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先用水洗脱,再用70%EtOH洗脱得到三七总皂苷,随后经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水(体积比∶8.0∶2.0∶0.2~6.50∶3.50∶0.35)梯度洗脱得到4个流份,经正相硅胶柱层析,得到化合物。通过谱学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表明,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h1、20(S)-人参皂苷Rg3、20(R)-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其中人参皂苷Rf和20(R)-人参皂苷Rg3是首次从三七须(绒)根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法同时测定山东西洋参中16种皂苷类成分的方法,并对山东省威海市5个地区11批西洋参芦头、主根、侧根和须根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进行测定,以期为山东西洋参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PDA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03 nm。16种皂苷在0.05~1.00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1,加标回收率为92.45%~103.24%,RSD为0.31%~4.60%,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山东省威海地区西洋参芦头、主根、侧根和须根部位皂苷含量分别为(42.69±7.01) mg/g、(32.63±4.71) mg/g、(30.80±5.15) mg/g和(37.55±5.23) mg/g。通过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初步筛选出人参皂苷Re、Rc、Rb1、Rb3和...  相似文献   

8.
对比研究活性炭、氧化镁、氢氧化钙、大孔树脂AB-8、D301R、D280、D900、HP-20、脱色一号等脱色剂,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合西洋参果的最佳脱色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洋参果中人参皂苷Re,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西洋参果溶液的吸光度,检测波长540 nm,分别计算人参皂苷的保留率、样品脱色率。结果表明,按树脂∶西洋参果液质量比1∶4计算,D301R型阴离子大孔树脂脱色率为93.5%,人参皂苷Re的保留率为86.3%,表明脱色效果优于其他脱色剂,具有较高的皂苷保留率,认为D301R型阴离子大孔树脂非常适用于西洋参果溶液脱色。  相似文献   

9.
姜楠美  张源 《特产研究》2023,(5):165-169
人参皂苷Rg3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有关。而微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环节,抑制微血管形成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本文从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参是苷Rg3防治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未来关于人参皂苷与肿瘤的相关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年生、不同时期的人参和西洋参根中Rg1、Re、Rb1、Rb2 4种主要单体皂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同年生、同生育期人参根中皂苷Rg1、Rb2的含量均高于西洋参根,皂苷Re、Rb1的含量低于西洋参根;3年生红果期人参根中皂苷Rg1、Rb1、Rb2含量低于3年生绿果期人参根,皂苷Re、Rb1、Rb2含量高于2年生红果期人参。3年生红果期西洋参根中皂苷Rg1、Rb1含量均低于3年生绿果期西洋参根,皂苷Re、Rb2含量高于3年生绿果期西洋参,皂苷Rg1、Rb1、Rb2含量均高于2年生红果期西洋参。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七根、茎中快速批量分离提取三七皂苷R1、R2及人参皂苷Rg1有效部位群。三七根、茎经70%乙醇提取得三七粗皂苷,粗皂苷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三七总皂苷。三七总皂苷经硅胶柱"氯仿-甲醇-水"溶剂梯度洗脱过柱获得纯度为60%的三七皂苷R1、R2及人参皂苷Rg1有效部位群。此法适合于批量分离提取三七皂苷R1、R2及人参皂苷Rg1有效部位群。  相似文献   

12.
西洋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已分离鉴定出49种,其中:达玛烷型皂苷32种(新近发现的人参皂苷F1),齐墩果酸型皂苷3种,奥克梯隆醇型皂苷2种,其它类皂苷成分12种(新近发现的人参皂苷Rg6和Rg8);西洋参中还含有脂肪酸类、聚炔类、糖类、氨基酸类、甾醇类、黄酮类、无机元素类及挥发油类等活性成分。西洋参除传统的药理活性外,最新药理实验证明,西洋参果特别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而产生抗氧化作用;并在抗肿瘤、降糖降血压、止吐及保护神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C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生产用菌种种子批,以C型产气荚膜梭菌C59-2株第2代基础种子作为原始种子,对原始种子通过接种改良厌气肉肝汤和肉肝胃酶消化汤连续传代至第13代,分别对基础种子1代(F1)、第5代(F5)、第10代(F10)和第13代(F13)基础种子进行纯粹检验、培养特性鉴定、生化特性鉴定、产毒素能力的测定、血清型鉴定、免疫原性鉴定。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合格,可作为仔猪大肠杆菌病、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生产用菌种用于疫苗的生产,基础种子批定为F1~F10代。  相似文献   

14.
研究D301R树脂脱色工艺参数,优选最佳脱色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参皂苷Re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吸光值;通过树脂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试验,考察不同脱色时间、pH、温度以及流速脱色效果;以人参皂苷Re保留率和脱色率综合评价脱色效果。D301R树脂最佳脱色条件为温度40℃、pH 5.30和流速1BV/h,西洋参果溶液10mg/mL,脱色率84.26%±1.56%,人参皂苷保留率88.75%±1.86%。西洋参果D301R树脂脱色工艺具有很高的脱色率和较高的人参皂苷保留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长时间序列尺度上监测果园土壤有机碳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深入了解果园土壤固碳增汇功能对人类种植活动的响应规律,可以为农业固碳减排提供理论依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法】以长期种植的红壤柑橘园为研究区,采集不同种植年限(10年、30年、50年)土壤(0~20 cm)样品,分离纯化得到胡敏酸(HA)馏分(F1~F10)、低碳胡敏素(HuL)和高碳胡敏素(HuH)等腐殖质组分,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3种手段,综合分析HA、HuL、HuH化学组成及结构变化。【结果】(1)化学组成:胡敏酸馏分与胡敏素元素组成以C、O为主,随种植年限延长C含量增大(除F9~F10),种植年限为50年的F1~F2、F3~F8、HuL、HuH C含量较种植年限为10年的增大36.1%、38.34%、61.69%、72.25%;HA的F1~F2、F3~F8...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人参皂苷在正丁醇/水二相中的分配规律,为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和分析提供依据。人参皂苷提取液经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后,用HPLC/MS法检测中性人参皂苷Rb1、Rb2、Rc、Rd、Rg1、Re、Rf、Ro以及9种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在正丁醇/水二相中的含量。不同人参皂苷在正丁醇和水二相中的分配比例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在水中的分配比例大于在正丁醇中的分配比例,中性人参皂苷在水中的分配比例小于在正丁醇中的分配比例。经过3次水饱和正丁醇萃取,中性人参皂苷基本上全部转移到正丁醇相,丙二酰基人参皂苷转移到正丁醇相和水相中的含量之比为3∶2。  相似文献   

17.
曾莉  刘颖圣  徐小万 《农学学报》2023,13(11):55-59
为研究赏食兼用型辣椒花瓣和果实紫色性状遗传机制,以白辣观赏椒F7和紫辣观赏椒F8作亲本,构建6个世代群体(P1、P2、F1、F2、BC1、BC2),采用目测法分析6个世代群体的花色、青熟期果色性状,研究辣椒花瓣和果实紫色性状遗传规律。结果显示,F1代辣椒花瓣和青熟期果实均表现为紫色,说明辣椒花瓣和青熟期果实的紫色对白色均为显性,F2代分离群体紫色和白色都符合孟德尔3:1的分离比例,表明辣椒花瓣和青熟期果实紫色花瓣性状各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BC1代分离群体紫色和白色都符合1:1的分离比例;BC2代辣椒花色和果色均表现为紫色,但有颜色深浅的区别,表明控制辣椒花瓣和青熟期果实紫色的基因具有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8.
西洋参特有成分--拟人参皂苷F11的分离、鉴定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西洋参的特有成分,以利对西洋参生药及其制品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为研制开发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大孔树脂法和硅胶柱层析分离法对西洋参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将所得单体应用质谱、^13C-核磁共振谱、电子轰击质谱(EL-MS)鉴定,并用高效薄层层析法比较了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的甲醇提取物,用薄层扫描法对西洋参各部位拟人参皂苷F11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西洋参特有皂苷成分为拟人参皂苷F11,在西洋参的花蕾、花柄、果肉、茎叶和根中的含量依次为2.34%,1.93%,1.54%,0.97%和0.28%。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黑毛和牛与延边牛杂交的效果。[方法]对不同阶段(6、12、18、24月龄)F1、F2代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F2代公牛6、12、18、24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F1代(P<0.05),不同月龄F2代母牛体重与F1代无显著差异;18月龄F2代公牛体斜长显著高于F1代(P<0.05);不同月龄F2代无论公牛还是母牛胸围均显著高于F1代(P<0.05);F2代公牛腹围在6月龄、12月龄、18月龄均显著高于F1代(P<0.05);F2代母牛各月龄腹围均显著高于F1代(P<0.05);F2代公牛6月龄十字部高、24月龄管围显著高于F1代(P<0.05);F2  相似文献   

20.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油料作物,对芝麻籽粒品质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对定向培育高品质芝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豫芝4号为母本、孟加拉小籽为父本,分别构建F2、F2:3、BC1和BC1F2群体,结合特异位点扩增片段(SLAF)标记和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构建F2和BC1遗传图谱,以F2:3、BC1和BC1F23个群体的表型数据为基础,进行脂肪、蛋白质、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等4个品质性状的QTL作图分析。结果表明,在F2:3群体中共检测到16个QTL,解释表型变异的5.08%~27.12%,其中仅有1个主效QTL qOC_10-1在2个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9.62%和27.12%。在BC1和BC1F2群体中共检测到35个QTL,其中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