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狐、貉体内发现2型犬细小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辽宁省、河北省部分地区狐狸、貉养殖场疑似病毒性肠炎的狐狸和貉粪便中分离到6株细小病毒,通过对分离毒株VP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表明,分离毒株均为犬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2.
山东泰安地区一貉养殖场发生疑似貉细小病毒病例,利用细胞接种、 PCR扩增、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等实验室诊断方法,成功分离鉴定一株貉细小病毒,经TCID50、血凝实验测得该细小病毒具有较强毒力。结果表明,貉细小病毒在泰安地区貉养殖场内持续存在,指导该养殖场进行药物治疗,紧急接种疫苗。针对细小病毒变异性强的特点,需要研制针对性强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3.
1毛皮动物肠炎有哪些类型?临床怎样鉴别? 答:毛皮动物肠炎基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病毒性的,主要由细小病毒感染引起,水貂、貉及猫细小病毒同源性高,而狐和犬细小病毒同源性高,因此,用水貂的细小病毒(MEV)和猫传染性肠炎病毒(也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制做的疫苗对水貂、貉的保护率高,而对狐保护率相对低些。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野生动物人兽共患病研究室应用RT-PCR方法从临床上疑似狂犬病的貉体内检测到了狂犬病毒,在国内首次证实貉是狂犬病毒的重要宿主。通过对貉脑组织样品狂犬病毒N基因部分片段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该街毒与ERA和CVS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0%和89%;G基因全序列与疫苗株同源性为85%~87%,与CVS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存在较大的变异。有关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和其他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断乳分窝前后的仔貉腹泻率逐年上升,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而且造成损失较大。本文通过对一例仔貉细小病毒和冠状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进行诊断,分析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提示广大养殖场(户)做好养殖场免疫和生物安全工作,降低仔貉腹泻发病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犬、貂、狐及貉都可以感染,2010年8月笔者收治了一例京巴犬感染细小病毒性肠炎病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貉细小病毒病的发生、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貉细小病毒性肠炎是貉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严重危害养貉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的主要特征为腹泻,在粪便中含有灰白色的由脱落肠黏膜、纤维蛋白和肠黏液组成的管柱状物,白细胞显著减少和严重的胃肠炎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F81细胞从患有肠炎的果子狸粪便样品中分离出2株病毒,经形态学、血清学、生物学和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的病毒为CPV突变株。对2株细小病毒VP2基因进行克隆和基因进化分析表明,2株病毒与肉食动物细小病毒有很高的同源性。属于CPV-2a突变株,分别命名为PV/PL/HeN02/08和PV/PL/HeN03/08。进一步分析表明,PV/PL/HeN03/08株接近于CPV-2a型毒株,仅在第297位氨基酸发生A→突变;PV/PL/HcN02/08株在第300位氨基酸发生G→A突变,第305位氨基酸发生Y→D突变,除第87位氨基酸外,该毒株更接近于CPV-2型毒株。  相似文献   

9.
因动物细小病毒的高危害性、高传染性,使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为了给诊断技术、疫苗预防的研究提供借鉴,对猪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猫细小病毒和鹅细小病毒从病原学、分子生物学特征方面进行介绍,并对4种动物细小病毒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猪细小病毒HNLY201301株的遗传特性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方法】对HNLY201301株进行遗传学分析、生物学分析以及小鼠攻毒试验。【结果】HNLY201301株属于经典猪细小病毒1型(PPV1),具有强毒株的遗传特性。该毒株可在猪肾(PK-15)细胞上复制,其滴度最高可达10-8.45TCID50/mL。该毒株的血凝谱广,能凝集小鼠、大鼠、豚鼠、兔、鸡、鸭和猪的红细胞。该毒株可通过静脉注射和阴道灌注感染小鼠,主要引起小鼠子宫损伤。【结论】细小病毒仍在我国猪场间流行,且具有较强致病性,对该病的防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从感染犬细小病毒(CPV)的长沙病犬粪便中分离CPV,采用同步接毒方式,将病毒悬液接种到猫肾细胞(F81),经PCR鉴定,从10份阳性样品中分离到9株CPV,血凝试验显示9株CPV均能凝集猪红细胞,血凝价均超过了27。为进一步分析CPV长沙毒株的VP2分子生物学特征及抗原变异规律,对9个CPV毒株的VP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PV长沙毒株与全国及世界各地CPV毒株相比,其VP2基因序列同源性超过97%,其VP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超过94%;其VP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有独特的变异,且有独特变异的毒株在基因进化树上处于同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近年来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在我国中部地区的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方法】于 2019—2020 年期间从河南和河北两省部分地区随机采集犬、水貂、貉和狐狸样品 459 份,进行 RT-PCR 检测、毒株分离鉴定、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检出 CDV 阳性样品 87 份,阳性率为 18.96%。犬在秋季的 CDV 阳性率较高,为 37.77%;水貂、貉和狐狸则多于夏季 7 月患病;不同年龄的动物均可发病,幼龄动物更为易感。从病犬样本中成功分离到 1 株 CDV,经鉴定后命名为 HB19-1 株。基于 H 基因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HB19-1 株属于亚洲 1 型毒株,与 GenBank 中的KJ994343 毒株同源性最高,与疫苗株Onderstepoort(GenBank 登录号:AF378705)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1.3% 和 90.2%。【结论】在河南和河北部分地区犬及毛皮动物的 CDV 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成功分离到 1株犬源毒株 HB19-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毒株为亚洲 1 型,且与疫苗株同源性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流调所涉地区的 CDV 预防、疫苗选择与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猪病毒性腹泻疾病是由多种病毒致病原感染引起的一种腹泻疾病的通称,临床上致病原主要有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肠病毒株腺病毒、诺瓦克病毒。病毒性腹泻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其中以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引起猪发生腹泻的最为严重,也最为常见,日常养殖过程中,做好猪病毒性腹泻的治疗工作,对确保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由于危害严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各国科研人员努力下,目前已完成了十几个毒株的分离与全基因组测序工作。本研究对世界各地分离的SARS毒株的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毒株的同源性在99.8%以上,SARS病毒的遗传稳定性较高;将SARS病毒与其它冠状病毒基因组以及编码蛋白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证实SARS病毒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可能进化起源较早,并发现SARS病毒和牛冠状病毒同源程度最高。SARS病毒orflab、orfla、S、M、N编码区氨基酸序列和牛冠状病毒同源程度最高,鼠肝炎病毒次之。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毒株、经典毒株及弱毒疫苗株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PEDV变异毒株、经典毒株及弱毒疫苗株的S基因和ORF3基因,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扩增引物,用以扩增PEDV S基因和ORF3基因,通过目的片段的数量和片段大小来判断PEDV的毒株类型;通过对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检测不同PEDV毒株类型的多重RT-PCR鉴别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多重RT-PCR鉴别检测方法能特异性区分PEDV变异毒株、经典毒株和弱毒疫苗株;PEDV变异毒株扩增出2条目的条带,分别为234 bp的ORF3基因片段和826 bp的S基因片段;PEDV经典毒株扩增出1条目的条带,片段大小为234 bp的ORF3基因片段;而弱毒疫苗株扩增出1条目的条带,片段大小为185 bp的ORF3基因片段;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A群猪轮状病毒、猪嵴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乙型脑炎病毒、猪细环病毒及猪细小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核酸浓度为2.3×10-4ng/μl;且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该方法对采集自广西部分地区的91份临床腹泻样品进行检测,样品中PEDV阳性样品有64份,其中变异毒株占89.06%(57/64),经典毒株占4.69%(3/64),弱毒疫苗株占6.25%(4/64)。结果表明,该多重RT-PCR鉴别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为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及病原的鉴别诊断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犬细小病毒病(又称犬传染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自从犬细小病毒2型(CPV-2)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至今,已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传播,是世界公认危害犬类重要的传染源。CPV-2型毒株快速的进化成两种亚型分别是CPV-2a型和CPV-2b型,并且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北京某犬场犬的死亡原因,从患有肠道出血的犬肛拭子中分离出1株犬细小病毒,试验通过PCR、血凝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方法对毒株进行鉴定,并对VP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确定其遗传分支。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属于犬细小病毒CPV-2c型,命名为CPV-BJ21株。应用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为阳性;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与犬细小病毒为同一进化分支,VP2基因核苷酸序列与中国四川的CPV-2c(MH476581.1)同源性达99%,与亚洲分离的犬细小病毒之间亲缘关系较近。VP2氨基酸序列在第A5G、S297A、D426E位出现了氨基酸突变;在F81细胞上传3代后,病毒液的血凝效价稳定于210。本研究可为犬细小病毒的流行情况及新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中国猪群中猪诺如病毒感染情况,本研究根据猪诺如病毒保守的RNA依赖性RNA多聚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套巢式RT-PCR引物,用该引物从猪粪便样品中扩增出与预期目的产物大小一致的条带,经克隆、测序后获得的序列与GenB ank数据库序列比对,证明所扩增的序列属于猪诺如病毒,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猪诺如病毒巢式RT-PCR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应用该方法检测某猪场健康育肥猪粪便样品,阳性率为54.5%。通过RDRP基因进行核苷酸同源比对发现本文获得的猪诺如病毒Wuning 1株属于GII群诺如病毒,与美国猪诺如病毒毒株OH-QW101/03/US、中国猪诺如病毒毒株Norovirus pig/GII/Ch6/China/2009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近。值得注意的是猪诺如病毒Wuning1毒株与武汉人诺如病毒毒株E2120/CHN/2010核苷酸同源性高达77.1%,说明猪诺如病毒Wuning 1毒株与武汉人诺如病毒基因组上亲缘性较近。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检测猪诺如病毒的巢式RT-PCR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猪粪便样品的检测,为猪诺如病毒的诊断与监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为猪诺如病毒的进化、分子病毒学及与人诺如病毒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猪圆环病毒3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3型(PCV3)是一种新的猪圆环病毒类型,为了解PCV3在华南地区的分布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华南地区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然后对PCV3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和测序,将获得的7株PCV3核酸序列与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送检的临床样品和猪场的PCV3阳性率分别为46.3%和69.2%,7株PCV3毒株与国内外的参考毒株同源性为97.4%~99.8%,而ORF2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6%~99.8%和96.7%~99.5%。由此可见,PCV3在我国华南地区已经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在临床上出现多种毒株,主要分为野毒株和基因变异毒株。因其在临床上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有必要建立一种方法进行正确诊断和健康监测。为实现野毒株和基因变异毒株的鉴别诊断,研究根据GenBank中的ASFV中国流行株(登录号:MK333180.1)的P72、CD2v、MGF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上述三种基因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2型(PRV)和猪圆环病毒(PCV2)检测均无交叉反应,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敏感性检测显示针对P72、CD2v和MGF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下限为103~102 copies/mL。在重复性试验中,大部分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或接近2%,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试验表明,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来鉴别野毒株和基因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